摘要 文章以吉林联通GSM网络实际情况为基础,本着节约投资和承载业务并举的原则,提出了建设吉林联通WCDMA网络的总体思路。并从无线接入网络、核心网络和IP承载网三个方面,论述了向WCDMA网络演进的分步建设策略,介绍了WCDMA网络的组网方案和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WCDMA无线网络建设策略
在网络建设中,由于无线接入节点数量规模较大,在网络建设成本里的比例最大,所以3G无线网络投资成本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合理平衡很重要,这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无线网络总体规划(包括站址选择),另一个是无线网络设备的选择(包括天馈线使用)。以下将就这两方面结合吉林联通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
1.1 总体原则及分阶段建设策略
3G的无线网络规划不同于2G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多业务类型、多业务承载、网络容量和网络的负荷相关这三大特点。WCDMA技术软容量的特点在网络规划和建设中集中表现在覆盖、容量和网络质量3个方面的平衡和制约。另外,不同的无线传播环境和话务分布也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因而需要采用不同的基站类型。因此,我们需要把3G业务的服务范围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区特点有选择的配置相应的设备,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运营商的3G市场策略,包括市场占有率目标、业务导入策略、资费策略等等,将直接决定(无线)网络的规划建设策略。为了在未来激烈的3G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在网络规划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综合考虑包括话音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注重网络的规模建设,在网络初期即实现市区连续室内覆盖,郊区实现全面兼顾重点的覆盖,农村考虑重点乡镇及国道,高速公路的覆盖;而市区以较高的网络负载规划无线网络。
基于业务推广的考虑,3G大规模无线组网应采用广域的连续覆盖进行组网,并相应的制定各阶段的具体方案。此外,结合前瞻性的考虑,在大规模组网时需保证网络质量的长期稳定性和平滑的可扩展性。通常在网络建设的初期主要考虑密集城区、普通城区及郊区的集镇,应采用以宏蜂窝单载波三扇区基站为主的广域的连续覆盖方案,热点地区需建微蜂窝和室内分布系统。市区初期以较高的网络负载规划网络,建一层“厚厚”的网,这样可以避免话务模型和用户数预测不准造成的频繁网络调整,避免话务量升高时网络中出现大量空洞,而增加基站又会造成基站间距过密和站址分布不均匀,引起更多的网络质量和覆盖问题。市区后期扩容以增加载频为主,而不是以增加基站为主。如图1所示。
图1 无线网络阶段性组网图
郊区后期可结合增加基站和增加载频,增加新的基站以及对基站进行微调解决局部问题,进一步引入微蜂窝和室内分布系统满足热点地区的需求。随着对新业务需求的进一步增强,后期可考虑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业务。譬如更多速率选择、更多业务合并,针对不同业务承载区分业务优先级。另外,除传统方案(微蜂窝、室内覆盖系统)外,还可引入新技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容量,如多种速率的AMR、发射分集等。也可采用分层网结构解决特殊地区的话务均衡问题。
1.2 场景划分及基站设置原则
一般来说,需要覆盖的区域不同往往会决定覆盖方案的选择。因为不同的覆盖区域的无线环境、用户分布不同,运营商所要达到的服务质量等指标也不同,各种业务的分布特征也直接影响小区负荷和站点布局,通常我们会针对具体的情况对覆盖方案进行选择。以下给出一些典型的覆盖区域中的覆盖建议与原则。
密集市区的建筑物密度大,相互之间几乎是紧邻在一起的。经常包含CBD(中央商务区),密集建筑区域,繁华商业区等。CBD地区的典型特征是百米以上高楼集中,高端用户比例高。一般可以选用一些高度30米左右的站址,以宏蜂窝的方式实现室外覆盖。规划时留出20dB~25dB左右的室内穿透损耗余量,满足普通建筑物的室内覆盖要求。对其中的大型商业楼或写字楼,可根据实际需求,在初期建设时使用主-远端单元(M-RRU)、微蜂窝等类型的基站,通过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覆盖,同时也解决这些楼宇的高层覆盖问题。这一地区不建议使用直放站,因为这不能解决容量问题,而且难以控制干扰。密集建筑区的主要特征是建筑物密集但楼不是很高,例如大城市的密集办公区、生活区等。为了节省站址和投资,通常可以使用宏蜂窝进行覆盖。天线高度的选择往往以周围建筑物高度为基础,高于周围平均建筑物高度5米左右即可。在站址选择时需要尽量保证基站的均匀分布,相邻基站天线高度也不要相差太大。这一类型区域的室内覆盖大多数利用宏蜂窝基站来解决,因此在规划时往往要考虑20dB~22dB的室内穿透损耗。这一地区的覆盖通常采用大容量室内型宏蜂窝基站。繁华商业区由于建筑物间间隙很小,很多无线电波传播通常会沿街道进行传播,如果使用宏蜂窝进行覆盖,难以控制干扰。因此,对于这一地区的覆盖,建议采用以特定街区覆盖为目标的RRU或微蜂窝方式进行覆盖。
普通城区与密集城区的差别主要在建筑物的密度上,初期建设应以宏蜂窝为主。站址应比周围平均建筑物高度高出5米左右。对于普通城区的建筑物,绝大部分不会考虑专门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因此在规划中需要考虑一定的室内穿透损耗余量。由于各地建筑物类型不同,这一余量大小需要根据实际环境选取,一般取值20dB左右。基站站型以室内型宏蜂窝基站为主,根据容量和覆盖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基站配置。天线高度的选择上与密集市区基本相同。县城的情况可以按照普通市区的情况来看待。
居民住宅区是无线网络覆盖的一个难点,存在站址选择、室内覆盖不易满足等诸多困难。在网络建设初期可不作重点考虑,主要通过周边宏蜂窝基站对小区提供足够的覆盖。密集而规则的居民区可采用主-远基站(M-RRU)实现定点覆盖。
在郊区环境下,建筑物的分布比较稀疏,同时建筑物高度一般不会很高。因此,相对来说,无线传播环境不是很复杂,用户密度不会很高。对于郊区环境建设,以宏蜂窝为主。对于郊区的建筑物,绝大部分不会考虑专门的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因此在规划中需要考虑一定的穿透损耗余量。由于各地建筑物类型不同,这一余量大小需要根据实际环境来选取,典型取值16dB左右。天线高度的选择一般可以在20米~45米之间,这主要根据站址情况和话务情况来决定。
农村地区面积很大,初期建网时,通常先对人们居住和经常活动的区域重点进行覆盖。农村多以公路、铁路、国道、乡村、度假村等为重点覆盖目标,周围的比较小的村庄以及开阔地带的覆盖要求会低一些。由于话务密度较低,为节省站址数量,需要尽可能提高单基站的覆盖能力,因此通常基站的天线高度尽量选取在40米~60米左右。在靠近乡镇和村庄处,基站站型可以根据当地实际话务量和覆盖的需求情况来合理选择全向站或者普通的三扇区定向站。对于公路或铁路也可选用两扇区基站,使基站天线方向与公路或铁路的走向一致,以实现良好的覆盖效果。高速公路和国道可采用哑铃式覆盖。由于农村基站站间距较大,基站的分布往往根据覆盖和话务的需求而定,不必严格按照均匀分布的方式布网。
3G基站的布置应以规则布站为原则,即基站间保持相对统一的站间距,同时站高也应在一定区域内均匀。此外还需考虑的因素有:建筑物顶适宜架设设备;线应高于周边建筑,无近距离遮挡物体;考虑室内空间和配套设施的容量。对于基站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为:天线方向如无特殊情况,尽量按标准方向制定。如有特殊情况,如遮挡或郊区人口分布不均,可以适当调整;尽量共用已有站址,最好按一定的站间距布站(依不同地理类型而定:如密集市区600~700米,普通市区800米~900米,边缘市区2公里~5公里,农村大约10公里),市区基站尽量规则排列。
基站天线高度尽量在一个区域内平均,避免越区覆盖对网络性能的严重影响。一般市区在30米-40米范围内(如果楼高普遍较低,尽量不低于25米),尽量避免天线过高(不高于40米)。郊区天线高度尽量在50米以上(尽量不低于40米),尽量避免与其它无线系统的干扰。
由于吉林联通已经拥有了庞大的GSM网络,因而同时拥有数目众多的GSM站址,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GSM站址来实施3G网络,则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而且可以降低寻找新站址的难度,节约大量的时间,从而加快网络的建设速度。许多因素决定了是否可以共用站址,如站间距、机房面积、塔顶面积和承重等,其中,系统的站间距至关重要。因为站间距是网络规划的产物之一,不宜轻易改变。否则,将影响网络的服务和质量。
GSM系统和WCDMA系统的站间距的差异直接关系到两个系统是否可以共用站址。如果两个系统的站间距差异过大,则不能共用站址或可共用的比例极低;如果两个系统的站间距差异较小,则完全可以共用站址。
表1列出了理论上WCDMA与GSM的小区半径和覆盖区域的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WCDMA的覆盖范围小于GSM900,但大于GSM1800。由于GSM网络容量的增加,导致GSM的小区半径进一步缩小,特别是在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GSM的小区半径更小,因此,使得WCDMA与GSM的小区半径非常接近。WCDMA和GSM完全可以在全网范围内实现共站。
表1 WCDMA与GSM的小区半径和覆盖区域的理论值比较
1.3 天馈系统选择原则
对于天线的选取,建议在市区要采用水平半功率角为60度或65度的定向天线,以减少干扰、控制规划效果。为了提供良好的覆盖效果,设计中采用了高增益天线,天线的增益可选取17dBi或更高;对于郊区,可考虑采用相对市区更高增益的天线(如20dBi)以增强上下行的覆盖。考虑到天线的调整特别是天线下倾角的调整是WCDMA系统无线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密集城区的基站使用电调天线将会给日常无线网络的维护和优化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另外,除密集城区外的基站使用塔放,提高上行灵敏度约4.5dB。在宏蜂窝的建设中可引入高增益塔放(ASC/TMA),它可以提高系统的噪声系数,提高上行覆盖,在话务一定的前提下减少基站的数目,节省运营商的网络投资,因此在上行链路受限的情况下引入塔放在WCDMA网络中是必要的。
在3G接入网与2G接入网的配合方面,要考虑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吉林联通GSM网络的现有投资,对于未来3G网络的建设策略,可以说3G和2G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关系。无缝网络的定义有双重含义,对于双模终端来说,在两个网络中切换时,用户的体验就像是在同一个网络一样,而对于运营商来说,其意义是在提供一个具有竞争力的3G网络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2G资源,减少3G初期投资,降低运营成本。
2、吉林联通WCDMA核心网络组网建设策略建议
目前吉林联通拥有超过300万用户的GSM网络,在建设WCDMA网络时,需要考虑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同时建设现有GSM网络时,也要考虑将来网络的演进。
WCDMA核心网建议采用以下解决方案:GSM和WCDMA共用核心网,同时支持GSM和WCDMA无线接入技术;核心网采用基于3GPP R4规范的分层网络结构;网络冗余采用MSC in Pool,HLR 1+1,SGSN in Pool技术,为网络提供冗余保证;MGW支持Iu和A接口的灵活连接;采用IP技术,语音和分组域数据都基于统一IP网传输。吉林联通的统一核心网络规划如图2所示:
图2 统一核心网络结构
统一核心网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统一的网络结构、统一网络设备、统一的信令结构、统一的传输网络、统一的网络管理和计费。统一网络结构是指GSM和WCDMA网络将采用统一的软交换网络结构(MSC-S、MGW)。统一的信令网络是指支持多种传输技术信令网络,信令网关的功能集成在网络节点中(集成在媒体网关中),信令网关作为TDM信令和基于IP的信令(SIGTRAN)转换网关。同一网络设备是指同一设备能同时支持GSM和WCDMA网络。网络设备需要支持GSM和WCDMA的双接入,设备的资源能根据GSM和WCDMA网络业务灵活分布。统一的传输网络是指电路域语音和信令,分组域业务等都在同一IP网络上传输。节省网络的建设和维护。统一的网络管理和计费是指GSM和WCDMA网络共享同一套网络管理系统和计费系统。
目前吉林联通GSM用户正在快速发展,GSM核心网络也在快速扩展。在建设WCDMA网络时,工作重点在WCDMA无线网络和新业务的引入,以及移动用户在GSM和WCDMA网络的漫游。同时现网规模较大,话音业务基于TDM传输,如果对现网GSM全面进行软交换改造,工程量巨大,同时可能对现有业务带来影响,可以考虑采用分步建设的方法。
3、WCDMA核心网络组网策略
3.1 WCDMA核心网络电路域组网方案
由于采用控制与承载分离的软交换架构,传统的MSC/VLR节点演变成MSC服务器和MGW两个节点。MSC服务器只负责控制部分,MGW负责承载,网络结构发生了变化,MSC服务器可以集中设置,而MGW可以根据无线的规划分散放置,出现了大本地网的概念。
目前吉林联通GSM网络在吉林全省有9个本地网,根据大本地网组网需求,WCDMA网络可考虑在长春和吉林设置2个大本地网,长春负责长春、白城、松原、四平和辽源。吉林本地网负责吉林、延边、白山、通化。
设备配置原则如下。MSC服务器的配置:MSC服务器是新建节点,为了充分发挥分层网络分离架构的优势,MSC服务器的规划基于“集中放置,集中管理”的原则;在大本地网的组网方案中,MSC服务器单元集中放置在大本地网的中心城市。按大本地网方式划分3G移动本地网,每个移动业务本地网中可以设一个或若干个MSC服务器,以MSC Pool的形式管辖大本地网内的MGW,整个WCDMA本地网构成一个大的MSC服务器Pool,所有用户都登记在该Pool中,无MSC间位置更新和MSC间切换。初期MSC服务器配置在长春市和吉林市。MGW的配置:WCDMA大本地网覆盖多个GSM本地网,为了充分发挥分层网络“集中控制、分散接入”的特点,MGW原则上应设置在各地市,便于与RNC就近接入,与其他PLMN/PSTN就近接入,充分发挥分层网络“本地交换”的特点,尽量减少话务的迂回,节省传输;MGW与MSC-S和RNC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M:N关系;同本地网内的MSC-S可任选同一本地网内的MGW,MGW以Pool的形式工作,负荷分担。MGW之间采用IP承载,通过IP/MPLS网络,构建IP核心承载网络;对吉林联通来说,MGW可分散放置在9个地市中,或与无线规划配合,与RNC一起放置。GMSC的配置:建议采用GSM/WCDMA综合关口局的形式;综合关口局初期可以利用GSM现网关口局设备;随着网络的发展,移动用户的迁移,综合关口局应向分层结构演进,变为GMSC服务器/MGW结构,融入IP分层网络,适应全IP的组网要求;本地WCDMA用户与网内的GSM用户之间的呼叫和本地WCDMA用户与PSTN及其他运营商之间的呼叫通过现有的GMSC进行转接。
HLR/AUC配置:WCDMA网络的HLR/AUC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现有的HLR节点。当现有GSM用户成为WCDMA用户时,仍然可以保留现有的GSM号码。可考虑升级现有HLR节点来支持GSM和WCDMA用户。如果需要单独管理WCDMA用户,需要新建HLR节点。
新建的WCDMA核心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WCDMA核心网
3.2 WCDMA核心网络分组域组网方案
WCDMA分组域是在GSM/GPRS网络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在网络结构和网络设备上没有变化,主要在空中接口和无线接入网部分进行了改进,在用户容量、接入速率上有了提高。分组网络由服务GPRS交换节点(SGSN)、网关GPRS交换节点(GGSN),边界网关(BG),计费网关(CG),域名服务器(DNS)等组成,如图4所示:
图4 分组域组成
SGSN面向移动台执行移动性管理、安全功能、接入控制和路由选择等功能。GGSN负责提供GPRS与外部分组网络的接口。SGSN和GGSN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合设。SGSN、GGSN、BG、CG、DNS等核心网实体是通过IP传输网进行信令与数据传输,SGSN与HLR、MSC/VLR、短消息中心等通过7号信令网进行通信。SGSN的作用相当于电路域的MSC,负责移动性管理及会话(Session)管理。通常一个SGSN可负责若干个RNC的分组域业务,所以放置相对集中,SGSN一般放置在大的中心城市,初期也可集中设置。SGSN设备的处理能力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同时附着用户数(SAU)、PDP上下文激活数量(PDP Context)、吞吐量(PPS)。在网络建设的初期,SGSN应采用相对集中的建设模式,设置地点也最好与新建的MSC同局址,便于组织传输资源。
GGSN的作用相当于电路域域的GMSC,是外部数据网(Internet,Intranet)的关口。GGSN一般放置在ISP的出口处,例如省会城市或大城市,比SGSN更加相对集中,可以每省设置一二个出口。
根据吉林联通的网络情况,目前正在建设GPRS网络,这个GPRS网络能同时支持GSM和WCDMA无线接入。考虑到初期的分组域规模,初期可在长春设置一对SGSN和GGSN覆盖全省的分组域业务,随着业务的发展再考虑在吉林增加一台SGSN覆盖东部的分组域业务。
吉林联通目前拥有完善的GSM语音网络,GPRS网络正在建设,如何在GSM网络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优化的WCDMA网络,在电路域和分组域都可引入了双接入节点,例如MSC服务器和MGW能同时支持WCDMA和GSM的无线接入,同样在分组域SGSN也可以同时连接和控制GSM和WCDMA无线接入。
从网络结构和信令的角度,考察GSM的分组核心网络和WCDMA的分组核心网络,主要区别就是Gb和Iu接口的区别,其它的接口和信令没有变化。双接入的功能可以实现GSM和WCDMA公共核心分组网络的目的。双接入SGSN节点可以同时处理GSM和WCDMA的话务,动态分配SAU、PDP资源和负载资源是它的一大优势。通过SGSN内的系统间切换(ISC)减小数据传输的时间中断,增强了端用户体验和性能。动态双接入如图5所示:
图5 GSM和WCDMA动态双接入
未来支持移动数据业务的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及更多新型数据业务(Push-To-Talk、流媒体业务、Weshare等)的引入,强烈要求提高网络的有效运行。数据业务使用的增长使用户体验变得越发重要。用户体验的质量不仅由数据应用决定,它还由网络因素决定,比如网络运行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SGSN节点池技术通过提高网络容量资源利用率、网络级冗余备份、高效的移动性管理和简单的网络运维满足了这些要求。
当网络中SGSN的数量超过3个以上时,就可以考虑引进SGSN节点池的解决方案。在SGSN节点池方案引进之前,网络中的每个SGSN只负责它自己管辖的服务区域内的附着用户和话务。任何SGSN的宕机就意味着它所负责的服务区域在宕机时间不能够提供分组数据业务。SGSN节点池方案提供了更灵活、系统资源有效运营的网络架构,它实现了网络级的节点冗余配置。在节点池中,每个BSC和/或RNC逻辑地连接到所有的SGSN上。节点池所服务的大区域中的用户负载将被均衡地分配到每个SGSN上。任何SGSN发生宕机故障时,所有附着到该节点上的用户将自动迁移到池中其它的SGSN上。这种方案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减少了SGSN节点的数量。合理的网络规划可以使SGSN的节点数量减少15%至30%。
在潮汐型话务的环境里,节点池中所有SGSN的总体容量规划可以适应和满足这个地区的整体话务量要求。然而,在非节点池的规划中,每个SGSN只能够根据特定服务区域的话务量要求进行容量规划。
4、建立高效的多业务IP承载网络
现有的GSM语音业务以TDM方式承载,TDM组网技术成熟,具有电信级的QoS保障。但TDM传输占用的传输资源较大,不利于网络的演进。在移动软交换的网络解决方案中,语音和信令都可以在IP网络中传输,同样分组域的业务也可以在IP网络中传输,这样可以将电路域和分组域的业务集中在同一IP网络中,不用同时建设和维护TDM网络和IP网络,便于向全IP网络演进。
由于语音业务的特性,对IP承载网提出了一些要求。IP承载网通常需支持以下技术:
◆网络隔离:由于多种业务在一个统一的IP网络上传输,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需求,这样需要在网络中,把不同的业务分成不同逻辑网络,通常的分离技术是支持基于RFC2547bis MPLS第三层VPN技术。
◆业务优先级:不同业务有不同的优先级,IP承载网需要支持DiffServ来为不同的业务分配不同的服务质量。
◆可靠性:IP承载网需达到5个9的可靠性。
但是语音和信令对在IP网络上传输仍有其他特殊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网络的时延、抖动、带宽的保证、丢包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根据一些厂家的经验,下面提供一些经验值供参考。通常平均包的延迟小于50ms,最大包延迟小于100ms,丢包率小于10-4,网络需支持多路径。
吉林联通目前拥有公共IP165网络,目前的网络也支持MPLS VPN业务。目前联通的ISP和企业网业务都在165网络上传输。当在电路域引入移动软交换,以及引入GPRS分组域业务时,对IP传输有两种解决方案:在现有的165网络中传输或新建一张IP专用承载网。
采用现有的165网络来承载WCDMA或GSM语音业务,需要验证现有网络是否满足语音和信令对时延,丢包率等的需求。同时这些语音业务可能会对现网的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采用新建IP承载网,将降低网络建设的风险,避免对现网业务的影响,同时IP专网与IP165网络分开建设,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吉林联通WCDMA专用IP承载网的组网建议:在省内各地市中选取合适的核心站点组建省级IP承载网;采用高度冗余的网络拓扑;各核心节点之间建议采用10G带宽的链路进行连接;该省级IP承载网需支持MPLS VPN技术;该省级IP承载网将承载吉林联通全省的业务并连至全国的IP骨干网。
IP承载网是一个多业务网络,它能够支持话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该IP专用承载网除支持GSM和WCDMA语音、信令和GPRS分组域的业务以外,还能支持高端商业用户、NGN,同时还可以作为联通内部管理系统、网络运营支撑系统和移动增值应用系统等远程联网的主要承载网络等,支持开放的MPLS L2 VPN、MPLS L3 VPN等等业务。
吉林联通GSM/WCDMA网络的电路域采用3GPP R4组网方式,语音流可承载在MPLS VPN所提供的电信级IP传输网络上。尽管可采用RSVP TE、Diffserv等技术来保障各类业务的QoS,但还可以结合Over-dimensioning(轻载)的方式以进一步保证服务质量,语音流所占的带宽建议控制在链路总带宽的20%以内。在同一个IP网络上提供各种WCDMA 3G应用,包括对时延要求苛刻的话音/视频流应用、对时延要求不高但是对安全比较敏感的关键业务应用、一般的电子邮件和Web等服务。WCDMA核心网络对QoS服务质量,严格的流量工程和业务传送的高安全性均可通过MPLS技术来实现。
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网络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用一个统一的IP骨干网承载多种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的3G业务。SGSN和GGSN为WCDMA分组域的主要网元,由SGSN和GGSN组成的WCDMA分组域网将会一直延续,平稳与3GPP R5版本的IMS多媒体网络衔接。
对于吉林联通的省内IP专网的建设,可考虑在吉林和长春分别设置一个省级出口点,每个出口点设置两台高性能的核心路由器,在其他7个地级市分别设置两台核心路由器。各地市的路由器采用10G链路与省际站点相连,组成星型网络结构。建议将这些IP专网站点作为吉林联通GSM/WCDMA网络核心节点MSC-S,MGW和SGSN,GGSN的站点。建议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专用IP骨干网结构
5、总结
综上所述,结合吉林联通目前的网络实际情况,吉林联通网络的发展可以首先从在现有GSM网络中引入GPRS网络开始,运营GPRS无线数据业务。根据GPRS和CDMA2000的数据应用情况,预测3G用户发展趋势和应用热点,为WCDMA的规划和部署做准备。在提供WCDMA接入的同时,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部署EDGE,在2G低速数据和3G高速数据中间进行补充和缓冲,提高用户无线数据业务的体验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在GSM电路域,可以从引入移动软交换开始,建设IP专用承载网,逐步将语音和信令转移到IP承载网上。在WCDMA网络建设时,考虑建设统一核心网。即统一的电路域核心网,统一的分组域核心网,统一的网管和计费系统来同时支持2G和3G的业务。核心网将引入IMS IP多媒体子系统架构,提供联通宽带接入,WCDMA,GSM/GPRS,CDMA2000甚至Wi-Fi的融合的业务,并引入例如PUSH to TALK,以及Weshare等新型的多媒体业务。通过IMS网络架构实现不同接入网络的融合,使吉林联通发展成为真正的高效率、高收益的综合业务提供商。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