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通信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本人见证了此次变化,而且参与了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工作。我觉得能够从事通信行业是非常值得骄傲的,特别是看到我们国家通信面貌的巨大变化,尤其在移动通信领域,我国网络规模世界第一、用户规模世界第一,使我们感到非常骄傲、自豪。”兢兢业业的移动老兵王建宙在谈到通信业的发展时,仍难掩激动,“参加国际会议时,每当我们谈及一些数字——连续几年每个月均新增500万移动用户,总会使与会嘉宾惊讶、赞叹。”
见证移动通信从零开始,步入繁华
最近几十年中,王建宙参与最多的是移动通信工作,见证了移动通信从零开始,发展越来越快,最后跃变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网络。通信业的发展之初是怎样的?移动通信业又是如何起步?“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突破”简简单单一句话囊括了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但却道不尽一代代通信人的辛勤付出。在那个一片空白的年代,通信人是如何用汗水挥洒出壮丽山河?在见证者王建宙的娓娓道来中,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王建宙,长期从事电信工作。自1978年进入电信系统工作以来,历任杭州市电信局局长,浙江省邮电局副局长,邮电部计划司司长,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中国联通董事长兼总裁,中国移动总裁、董事长,退休后,担任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高级顾问。
可以说他见证并经历了我国通信技术从1G的空白到5G的突破。尤其在3G时代,他顶住压力,带领团队提出了TD-SCDMA标准,同时也积极推动4G的TD-LTE建设,在4G时代实现了和国际标准的同步。在他看来,1G到5G的变革可以说是中国通信从业者辛勤付出后的水到渠成:“在1G的时候,当时没有任何选择,每个城市建设网络不是爱立信的就是摩托罗拉的,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完全是空白,连手机都是进口的。2G的时候选择就很多了,国外很多厂家都成立了合资企业,华为和中兴也可以生产了。但是那时候中国的企业还是追随,市场占有率也不是很大。3G是一个转折,3G有3个标准——欧洲主导的WCDMA、美国主导的CDMA2000、我国主导的TD-SCDMA。由于我们没有基础,所以当时技术比较薄弱,也影响客户的体验。但是在做3G的同时,我们又在积极地推动4G。3G的TD-SCDMA为4G的TD-LTE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所以到了4G,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跟国际上的标准同步了。到了5G又更向前走了一步,也有了标准话语权。介入到标准的制定中,对后期的开发非常有好处。对于5G来说,不明朗的时候是创新最好的时候。我觉得首先要了解5G,第二个更重要的是在5G当中找到机会。”
图注:GTI成立(中国移动牵头成立的GTI已经成功构建TD-LTE国际产业生态,为TD-LTE走向世界做出重要贡献)
在最好的年华间,王建宙亲身经历了通信业的种种变革,“几十年来,有太多意义深刻的事情,如今想来亦是历历在目,但在这里,我就谈3件令人难忘的事。”
珠穆朗玛峰建设移动基站,书写传奇
“在珠穆朗玛峰建设移动基站的契机是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预演,为了配合这一点,中国移动在珠穆朗玛峰5000米的大本营,设了一个应急通信车,很好地实现了信号覆盖,并配合预演。原计划完成后,我们就准备把通信车撤走,并在正式火炬传递时再设应急通信车。”在回忆2007年的事情时,王建宙记忆很清晰,是什么影响了中国移动要在珠穆朗玛峰建立永久基站?王建宙回忆说,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了一个新闻,36岁的英国人罗德巴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用手机拨打了通电话,这是因为中国移动架设了基站。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写到:“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手机已经进入到地球的任何地方,连世界最高峰也不能幸免。可能有人会感觉到哀叹,像这样的地方都入侵了手机的信号,但是对于登山者来说可能会成为他们的救命工具。”
为了人们以后能够实时接收到信号,中国移动决定在珠穆朗玛峰建立永久的基站。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中国移动及其合作伙伴在付诸艰辛的努力后,成功让网络覆盖珠穆朗玛峰峰顶,创造了人类通信史上的新传奇。
在王建宙的描述中,当时中国移动计划在3个层次设站,在大本营建设一个基站,可以直接辐射到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但为了保障登山者登山途中的信号,中国移动在5700米中途又建了一个基站,并在能建基站的最高处6500米高峰建了一个基站,这样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用户全程可以使用手机,满足了其需求。为何最高是6500米?记者被告知,在珠穆朗玛峰牦牛可以到达的最高的高度就是6500米,而中国移动的设备都是靠牦牛运输上去的。
在珠穆朗玛峰建站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海拔5200米之上的珠穆朗玛山麓极寒缺氧,雪崩、峭壁、大风、运输、电力、人体自然的生理反应都将成为项目顺利进行的巨大障碍。据悉,在珠穆朗玛峰6500米的高峰,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内地的38%,夜间气温在摄氏零下20多度,高原反应、恶劣气候、传输基础资源缺乏以及电源的匮乏,没有任何电力传输设备,成为工程需要克服的一个个难题。“那时候非常艰苦。”王建宙看似平静地描述,“6500米的基站开通时,他们给我打了一通电话,他说‘中国移动珠穆朗玛峰6500米基站于今天成功测试开通了’,我可以在电话里听到风呼号的声音。在那一刻深刻感受到中国移动员工所付出的努力,并且所付出的非常有意义!”
不论平地与山尖,中国移动的网络覆盖了高山和海岛,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包括南海的岛礁。施工人员克服千难万险,让中国移动的信号覆盖了我国的每一寸领土。
在农村建立移动通信网络
上世纪80年代,当我们还在忙于解决“装电话难”的问题时,移动通信开始登场了。1987年,中国内地第一个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在广州开通运营,全国各城市也都相继建立了移动电话系统,手机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移动电话刚进入市场的时候,价格昂贵,只有少数人用得起。携带一部体积庞大的移动电话可以被看作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没多久,市场对移动电话的需求迅速爆发,这种需求的爆发力甚至超过了当初固定电话市场的“装电话热”。
“我们判断,固定电话提供两个固定地点之间的通信,而移动电话可以实现人到人的通信;固定电话的基本普及点是工作地点和家庭,而移动电话的基本普及点是个人。移动电话的使用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次飞跃。那时我们预测,不需要多长时间,每一个人都将会拥有手机。”王建宙如此说道。“第二件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是建设农村网络。从今天看,农村网络那不是问题了,到哪里都能有网络覆盖,但是2005年中国移动决定要全面建设农村网络的时候,我们还是遇到很多反对的事情。”(注:2004年11月,王建宙从中国联通调任中国移动担任一把手,提出了发展农村市场的建议,却遭到公司内外强烈反对,来自投资者的反对声音尤甚。)
2005年中国移动决定大举建设农村移动通信网络,开发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时候,许多国际投资银行分析师都表示了反对的意见。他们认为,移动通信的主要市场在城市,如果要在农村建设移动通信网络,无论建设成本还是运营成本都会很高,而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低,投资成本很难收回,这样就会影响公司的财务业绩,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对此,王建宙表示:“中国移动是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公司,投资银行的分析报告会直接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我们向来都很尊重他们。我们反复向投行分析师们解释发展农村地区移动通信的重要意义,告诉他们,我们有能力控制成本。但是一时无法说服他们,有的分析师说,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没有把移动网络扩展到农村地区。”
而中国移动走出这一步也不是盲目的选择,中国移动有着清楚的认识:“我们还有第二个判断,手机将来不仅是打电话,手机联网将是普遍功能,农民也需要这种功能。此外,虽然农村建设成本比较大,但是也是能够控制的。”甚至在2006年秋,中国移动组织高盛等30多家投行的分析师到农村市场参观。反对声依然存在,但中国移动坚持开拓农村市场。事实也证明,王建宙这个“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战略是对的。一直到2008年,中国移动的收入和利润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甚至长期在20%以上,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增用户的增长,其中的一半都来自农村市场。“我们的员工克服了各种困难,用了不长的时间就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覆盖到每一个村庄。当我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村,第一次看到农民在田野里用手机打电话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得知他可以通过短信、上网等方式了解农贸市场行情,并做出精准耕种准备时,感觉所有的一切是值得的。”听着王建宙的讲述,在场的记者都能感受到那一刻的欢欣鼓舞。
进入巴基斯坦移动通信市场
2007年2月,中国移动对于米雷康姆(Millicom)公司控股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Paktel)公司并购,意味着中国移动正式进入巴基斯坦电信市场,跨国经营实现零的突破,中国通信运营商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件事就是走出国门,到国外发展。这方面电信设备制造业做得很好,我们是以华为、中兴等企业为榜样。而中国移动2007年进入巴基斯坦市场时,也是犹豫不决的。毕竟,在那时国内市场很好,增长速度很快,是否还有必要去国外发展?”王建宙给出了当时的回答,还是要为走出去努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何在2007年迈出这关键一步?“在当时,全球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迅猛,国外发展情况与国内相比,比较相近,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并复制这种优势去发展。并且,中国移动规模很大,可以产生规模效益,把国外采购纳入到中国移动的采购之中,可以降低采购价格,发挥规模效益。再加上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且年轻人占的比重大,所以进军巴基斯坦通信市场很有发展前景。”经过几年努力,中国移动巴基斯坦公司扭亏为盈了,截至2018年,营收增长26%,利润增长42%。
通信行业深具潜力
每天清晨,王建宙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国内外最新的技术杂志,即使再忙碌,王建宙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去阅读、学习,“通信行业一直在发展,不断升级、革命,每一次的升级换代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人工智能与5G结合后,通信业将出现大的爆发,这种爆发又会进一步带领通信技术蓬勃发展。身处这个行业,感觉只要一个季度不看技术杂志,就落后了。”通过对通信行业不断体验、观察和认知,王建宙认为从技术角度来看,通信行业不仅没有停滞发展,而且发展速度还在加快。
但王建宙很清醒地提出,多少年来,新增用户一直是运营商营收增长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但人口红利已经在减弱,电信业要认识到这种变化。
接下来,从业务本身来看,第一个阶段的变化是从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王建宙评价为——很顺利地完成变革。但第二个阶段从语音到数据,这个变化带来了生态系统的变革——网络和应用分离了,对于运营商而言“你打电话的过程就是我们生产的过程”这个电信规律已经被打破。OTT从3G时代“诞生”,延续到4G,5G时代也将依然存在。除此之外,王建宙补充道:“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从人与人的通信发展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对于通信业来说不仅是连接数量的变化,更是生态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适应。”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在采访的最后,王建宙寄语年轻的从业者,通信行业是一个充满潜力的行业,行业和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这是一个能够让人充分发挥才能的行业,从业者选择通信是非常有前途的。对于业界来说,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在转型过程中更关注的应该是人才。通信从业者要更加关注技术的本身,踏实地钻研进去。“外包”也许是一种提升效率、节约成本的方式,但其使运营商从业人员离技术越来越远。从业者必须靠近技术,钻研技术,这也是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要重视人才培养。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