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之心之所以起这个赤裸裸的“自干五毛”的标题(手撕三星干得漂亮 中国崛起需更多华为!),因为写此文时,我十分激动,激动于中国企业的创新、激动于中国的创新战略、激动于巨龙即将腾飞!
最近,华为公司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向三星公司提起知识产权诉讼。在该诉讼中,华为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这些知识产权包括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等。
华为起诉三星事件引发了广泛热议。有许多媒体从是否能胜诉角度分析,还有些从三星如何反诉角度分析,也有阴谋论者认为华为此举是为了炒作。本文不想继续讨论这些话题,而是想分析下华为公司起诉三星对“中国制造”国际形象的影响、给中国企业的示范意义、对中国进入全球创新国家目标的影响。
摘掉“Made in china等于山寨”的帽子
中国制造在外国人眼中一直是“山寨”的代名词。曾经在中国深圳华强北,那是山寨电子产品、手机的集散地,大量诺基亚、苹果、三星高仿手机在那里制造,然后批发到全国各地。
在温州,是皮革、鞋服制品山寨基地,大量LV、GUUCI、BURBERRY的名包、名鞋在那里生产,然后发往全国。而在电商网站、三四级市场的卖场里,大量假的耐克、阿迪迪达斯、山本耀司品牌的鞋帽、服装疯狂热销。
曾经,大量优秀的好莱坞电影、欧美流行音乐、Windows系统、办公软件、设计软件也在中国被盗版,中国的Windows盗版率一度高达90%以上。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难以控制成本,大量制造业外迁至东南亚、印度。而且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提高,“山寨”商品越来越难获得市场,日本原装、德国原装、美国进口更值得中国人信赖,这是非常可悲的。为此,中国顺势也提出了创新强国的战略,开启淘汰落后产能,制造业升级的雄伟计划。
此外,过去30年,由于中国的人口红利,Made in china为全世界带去了许多质优价廉的商品,但是Made in china在国外仍然与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我们的人民挥洒汗水、污染环境换来的却是“山寨”代名词、不可信赖的品质、低廉的代工费。
而且一直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屡屡成为知识产权案件的被告,科技制造领域更甚。2016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会上,中国至少20家企业的站台被查封,产品被没收。这些企业都被控侵犯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外观等专利。
中国企业在CES上被查封已非首次,几乎每年的CES展都会出现类似情况。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短板由此可见一斑,而这也让中国企业的“山寨”形象更加臭名远扬。
现在华为在美国、中国两地起诉韩国三星公司,这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创新力量的崛起,有利于中国制造摘掉“山寨”的帽子。华为起诉三星就让韩国媒体、民众纷纷惊呼“中国制造不再是‘山寨’、‘低质量’的代名词,而是同样具有创新能力,并且兼备性价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5年度,美国共提交约5.74万件申请,日本和中国分别以约4.42万件和约2.98万件位列二、三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分析认为,去年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以色列,分别增长了16.8%、11.5%和7.4%。
企业专利申请排名方面,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美国高通公司和中国的中兴通讯、三星公司分别以2442件、2155件、1683件位列其后。
华为在LTE/EPC领域已经向ETSI声明1103件基本专利,占全球该领域的14%(1103/7659),位列全球第一。
截至2015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等终端设备)全球申请专利达到9000多件,其中获得国内专利授权2000多件,欧美等境外专利授权1100多件。
除了起诉三星公司,之前华为与苹果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并向苹果收取一定比例的专利费。数据显示,2015年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这意味着苹果公司需要向华为支付专利费用。华为和苹果的许可协议覆盖GSM、UMTS、LTE等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华为、中兴位居全球公司专利申请的前几位,这体现了中国的创新实力。而华为起诉三星,与苹果达成专利交叉授权都可以有效改变Made in China在国际社会中的“山寨”形象。
让中国企业看到研发投入并非无利可图
无论是华为,还是中兴,他们都曾经是国际巨头起诉的对象,现在却反过来可以与国际巨头们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并向他们收取专利费,这都体现出中国企业创新实力的进步,给中国其他企业带来榜样性作用。
很多中国企业认为研发意味着高投入和较长的获利周期,加之中国商品售价难以提高,这些研发投入变得很不值。因此,大量企业只注重市场、营销,利用投机心理做企业,钻政策空子,骗国家补贴。忽视技术研发的投入,很多企业研发人员的收入低的可怜,产品粗制滥造。
那么,研发投入真的会严重影响到企业利润么?据媒体报道,早年华为曾被通信巨头思科、摩托罗拉、爱立信起诉,现在已经与这些巨头达成了专利交叉授权协议,同时每年还要向专利所有者支付3亿美元的费用。
华为每年投入至少10%用于研发,45%的员工约7.9万人是研发人员,而且都待遇丰厚。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596亿元人民币(91.8亿美元),增长46.1%,占2015年销售收入的15.1%。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约380亿美元)。
在向专利所有者支付专利费,耗资596亿元做研发的同时,华为2015年的营收高达3950亿元(60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3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华为拿下了制造业最高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最赚钱的腾讯公司的增长率。
再来看同为跨国公司的联想集团财报。2016年5月26日,联想公布2015/2016年度第四季度财报,该公司在截至3月底的财年净亏损1.28亿美元,与上财年盈利8.29亿美元相比由盈转亏,无论是PC业务还是手机业务均全面下滑。
联想一直通过收购IBM PC业务、摩托罗拉手机业务、System X等获取相关技术专利授权以及国际化品牌、渠道等。联想自身在研发投入上非常吝啬,这也导致企业缺乏创新能力、走向高端市场获取利润能力、品牌“护城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 根据2006-2015财年财报显示,联想历年的研发支出中,仅2015财年的研发收入占比达到2.6%,其余年份均低于1.9%。过去10年,联想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4.05亿美元,尚不及华为去年一年的研发支出。2014年,华为投入研发的费用高达66亿美元,联想10年的投入仅为华为一年的三分之二。
在一份《苹果、三星、华为专利数与经济回归的分析》中将三家科技公司2006-2012年间专利数、研发投入、净利润对比,得出专利申请数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数据证明,苹果公司的经济产出主要受专利数影响,而专利数又主要来自于大量的研发投入,它的销售收入与专利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所以是研发投入推动了苹果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而不是依靠大量的广告费用的投入获取知名度,增加收益。
对于韩国三星公司而言,三星企业的净利润与研发投入和国内专利之间的影响不大,我们可以推断三星可能是依靠大量的广告费用投入,获取经济收益。
对于中国华为而言,它的销售收入与专利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申请专利数的增加,产品年销售收入也随之增加,说明专利保护促进华为公司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说明公司对知识产权的投入取得了相应的经济回报。所以,研发投入是华为企业创新的保障,也是营收、利润增长的保障。
2014年,在互联网对传统企业巨大冲击之下,浮躁的大环境下,任正非曾反复向员工强调“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而且华为还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半版广告提醒员工:“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
在2016年1月14日的华为市场部讲话中任正非又提出,在知识产权的核保护伞下,要加快170个国家的终端业务的布阵点,华为终端要敢于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要立足打造中高端品牌,通过中高端带动中低端的销售。
华为消费者业务在2015年收入为1291亿元,折合199亿美元,距离1000亿美元还有很大差距。但是2015年华为已经在手机市场上超越小米,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三星、苹果的份额,而且发力Mate8、P9这些中高端产品,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势能。
同时,还发布了MateBook进军PC市场,自主研发麒麟955处理器芯片。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12月31日,华为消费者业务总人数是16438。 其中研发人力有10383人,占比63%,研发投入14.3155亿美元。
这些案例、精确的数据都可以证明研发投入不会影响企业营收,反而会推动企业营收持续增长,而且形成竞争的壁垒和保护伞,这也值得其他中国企业学习。
让资本看到投资技术创新才是未来
2016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发达国家在科学前沿和高技术领域仍然占据明显领先优势,我国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学技术储备亟待加强。”
同时,纲要还特别提出三个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更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
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到2020年还有4年时间,在这4年里国家一定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在中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之下,华为起诉三星公司,也让更多中国企业看到技术创新的价值,让资本看到技术创新的巨大“钱景”,共同加入到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来。
2016年3月,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谈“中国制造2025”时深刻的分析了当前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的第三梯队。制造业是强国之本,服务业不能替代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他说,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中国长期以来充当“世界工厂”角色。有个很好的比喻,中国人造8亿双鞋子从美国换一架飞机。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却依靠日本制造、韩国制造在世界赢得声誉,日本汽车、韩国电子产品都被美国消费者信赖,并获得可观的利润。
而从研发投入看,在全球美国仍然是研发投入最多的国家,有829家公司上榜、欧盟608家,小小的日本竟然有360家,中国位居第四。还有数据显示,中国95%的投资都投向了消费互联网,比如打车、卖饭等等,而在基础技术、制造业的上的投资不足5%。
现在中国似乎全民都在热捧互联网,但是互联网已经演变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成为一种普适的工具,而不是哪家公司掌握的独门秘籍。这就意味着在互联网的投资会减少,打车、卖饭的O2O投资会减少,接下来投资的重点方向应该是科技创新、是制造业变革。
当所有企业都掌握了互联网工具后,比拼的焦点将再次回归到产品制造的本质上来。我们如何才能制造好汽车、手机、PC、电视、马桶盖。..。..中国是否能诞生“工匠精神”,吸引国人购买中国品牌的优质商品,让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摆脱山寨代名词。而这背后需要的是技术创新、制造业创新,不再考验谁更会玩网络营销和网络销售。
所以从国家的创新战略再到华为起诉三星,对于当前的资本来说也具有风向标意义,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投向科技创新,而不是继续投资泡沫即将破裂的互联网和O2O。
通过大量对科技创新的投资让中国出现更多类似华为、中兴的高科技企业,这也关系到中国能否成功实现2020变为创新国家、2030跻身创新国家前列、2050的创新强国梦。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