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兴美国被禁事件持续发酵,各种观点各种反思充斥其中,中国通信产业究竟成绩斐然还是一无是处?拨开层层迷雾,回归通信产业本身,我们该如何站在技术与产业的角度,审视此次事件以及背后折射的产业现实,记者采访九位专家,呈现业内外大咖的观点与洞见。
01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关键核心技术,既不能依赖外国,也不能相信引进
中兴美国被禁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于“缺芯少魂”和自主创新的思考。长期以来,积极倡导信息通信领域自主创新的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表示,网信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但CPU和OS作为基础性核心的地位不变,其他核心技术往往建立在它们之上。如果中国没有自主的OS和CPU,就不可能成为信息强国和网络强国,就不可能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因此尽管有GPS,中国仍要发展北斗;尽管有视窗、安卓和iOS,中国仍要发展OS。
倪光南指出,中兴事件暴露了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既不能依赖外国,也不能相信引进,只有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才能得到解决。
02清华大学技术创新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
制裁无益于全球通信产业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与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通信企业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密,此次美国制裁中兴,不仅将给中兴和中国通信业带来负面影响,也同样会给美国及全球通信产业造成一定损失。
同时,高旭东强调,无论是国有控股性质的中兴,还是民企性质的华为,抑或是生产了C919的国企中国商飞,都是对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企业。美方此次制裁是对中方利益的严重干涉,中方应该给予更加强硬的回应。
03赛迪智库网络安全所所长刘权中兴事件
坚定中国核心技术投入
在赛迪智库网络安全所所长刘权看来,中兴事件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应该放在中美竞争的语境下来理解。刘权表示,随着中国国力特别是在科技领域竞争力的巨大提升,作为守成者角色的美国的被威胁感也日益加重,两者产生摩擦在所难免,中兴被制裁事件是这一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刘权表示,近年来产业界对我国IT核心技术发展道路一直存在“自主发展”和“引进消化”两种声音,而中兴被美制裁事件无疑给这一分歧作出了最明确的回应:我国必须积极大力依靠自身力量发展IT核心技术与产品。正如近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所强调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刘权表示,中兴事件坚定了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加大投入的决心,必将对我国科技产业产生极为重要的意义。
04“TD铁人”、中国电科集团教授级高工李进良
注意多元供给,避免“独家依赖”
“TD铁人”、 中国电科集团教授级高工李进良指出,信息技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全世界各国都在发展信息技术,导致产业链全球分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自身独立完成,大国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已日益密切,“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生态已趋形成,一个国家的品牌产品,其零部件来自全球多国,通信产业的国际化合作、供给,在高技术的大生态中分工协作是产业常态。一个企业不可能“包打天下”。虽然美国在某些领域属于世界领先,但也不例外。
李进良认为,除了近来媒体强调的发展自研芯片摆脱依赖外,中兴通讯在产业链合作政策上要注意多元供给,避免“独家依赖”。在全球范围优选供应商,才能分散供应风险。因此,建议中兴要将所有现在正常生产的系列产品,以及正在研发的系列产品,全面列出该产品从美国进口的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清单,按照多元供给的原则列出可以替换的从国内供应及他国进口的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清单,这样,必然会有相当大的比例的中兴产品会不受美国禁令的影响,而对小部分受影响的中兴产品分门别类分析研究对策,这就需要发挥中兴8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或改变设计、另辟蹊径不用美国零部件,或国内立即启动研制。中兴也要更多加强国产化采购。
05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
不能全盘否定中国通信技术创新
此次中兴事件,折射我国“缺芯”之痛,甚至引发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思考。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表示,不能由此全盘否定我国通信行业技术创新的成就。ICT包含的产业非常广泛, 通信所用芯片与半导体器件不是一个概念。
据了解,中兴在5G、光传输、手机、光猫、机顶盒内,尤其是高端核心路由器的核心芯片都是中兴自己设计,尤其是5G的核心芯片领先。
吴金希表示,中兴作为国家高科技的两面旗帜之一,不能倒。他认为如果中兴倒下了,对于整个通信产业链乃至经济都是损失。吴金希表示,在特朗普政府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中国制造2025不断发难的背景下,中兴成为牺牲品。
但我们也要正视我国客观存在的问题。吴金希指出,国家此前也将半导体列为十九个重大专项,进行投入。“但投资不够,全国的研发投入比不上英特尔一个公司的投入”他表示,“这个产业变化很大,是蜘蛛网式的结构分布。”
目前,加工制造方面是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台湾企业领先,设计软件则是美国为首。中国如果现在开始奋起直追,也需要十年以后。
但目前也有国内企业开始行动,据了解,紫光与武汉政府合作建立存储芯片的研发,今年试运行,明年开始量产。“大规模生产是难点,因为芯片作为精密产品,目前不良率比较高。”
06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
从基础做起是不二法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表示,操作软件与集成电路一直是我国信息技术的软肋,在集成电路方面,我国的进口每年达到数千亿美元,在操作软件方面,我国仍不具备一款完全自主研发具有良好广适用性的软件,这些技术上的缺失说明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抛开企业利益,围绕核心技术我们必须端正态度。
据记者了解,2017年全球芯片销售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芯片进口超过2600亿美元,可见我国对芯片的需求量极大,反观供给侧,我国芯片的自给率只有百分之十几,从这一角度看,发展核心技术也是我国的“必修课”。
舒华英认为,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发展自身的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在产业链上被别人卡住脖子,而从基础做起是发展核心技术的不二法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在芯片上的差距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赶上的。“我国在芯片的研发发力已久,但这是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时期还解决不了,是长期战略。”舒华英表示。
对此,舒华英建议,在芯片发展中,首先要让民营企业与国企共同重视,共求发展;其次是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给国产芯片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提供产品迭代的机会;最后是企业要整体地协同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的战略利益。
此次中兴事件,我们更应该从技术角度敲响警钟,“在技术软肋上被人重戳,不光是中兴一家公司的问题,这是民族和国家的痛。”舒华英强调。
07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雷
芯片战略须有耐心和恒心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雷表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2601亿美元,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在这一背景下,元器件依赖不单是中兴一家能解决的问题。
王雷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国有自研芯片技术的发展。据悉,目前我国已在合肥和武汉建立大型芯片研发中心,投入超1500亿元。虽然当前国内芯片设计产业仍属薄弱,但随着我国在芯片领域的奋起,中国信息通信电子产业长期的缺“芯”难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王雷也提醒,芯片战略绝非朝夕之功,需要长期投入,也必须要有面向未来的耐心和恒心,急功近利的心态无益于芯片产业的发展。
08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
应正视进步,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认为,事件发生后出现了很多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批评的声音,但事实上,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增速最快、最为活跃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产业需求与份额仍在持续增长。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进步,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但是,李珂也同时指出,虽然我国半导体乃至科技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存在,但必须看到,获取产业繁荣与进步所依靠的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开放、协作、共赢的生态环境,正如习***近日在博鳌论坛指出的,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
李珂认为,在中兴事件后,中国科技产业不应就此停下开放与创新的脚步,反而应进一步秉持“对内促进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打开大门”的态度,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科技产业的进步,同样也将惠及全球。
09《通信产业报》(网) 总编辑辛鹏骏
全球化协作是产业常态 技术霸权冲击产业生态
针对中兴被禁以及引发的一些列所谓“缺芯少魂”的反思,《通信产业报》(网)总编辑辛鹏骏指出,近年来中国通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产业规模还是产业生态都成为全球产业重要力量,在一些领域领导全球,一些领域创新走在前列甚至步入“无人区”。应该自信的讲,中国通信产业并非那么不堪,相反的,中国通信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无论从行业标准制定、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方案能力、市场影响力和领军企业世界排名、隐形冠军产业分布,中国通信产业都是全球业界的重要力量。
但与此同时,同各国产业及各行业竞争一样,中国通信也存在短板,比如在一些核心关键器件、高端芯片处理器和决定生态的基础软件,还受制于人,对国际供给存在依赖。长期以来,通信产业在奔跑中着力补课,在完全开放的红海市场“拼杀”中强身健体,注重技术研发和专利积累。在近几年的全球ICT专利申报中,中国通信企业都占前列。未来,中国通信企业在大力集成创新的同时,更要继续夯实基础研发根基。
辛鹏骏特别指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信息通信等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合作、产业链供给,是产业发展常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高技术的大生态中分工协作、砥砺前行。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包打天下”,都是在产业链条上互相分工、各取所需。凡是能成功的关键技术、核心芯片、底层软件,都是产业链开放所致。而以关键技术、芯片、平台相要挟,把技术问题政治化,是典型的技术领域的霸权主义,本身就违背技术开放的“契约精神”,是对良性产业生态的冲击,体现的是保守和后退,无论从技术还是商业角度,都是不可取。与此同时,通信产业企业本身,在合规的前提下,在产业链合作政策上,也要注意多元供给,避免“独家依赖”或“店大欺客”。在全球范围优选技术供应与协作伙伴,预判产业风险,扶持更良性的生态,以避免被牵着鼻子走。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