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F-22、F-35和Su-57三型四代机内埋弹舱尺寸和特点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三型飞机空空导弹、空面导弹和制导炸弹等内埋武器的配置情况,并对各型武器的作战使命、性能指标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介绍和详细分析。最后,结合对美国、俄罗斯四代机配套内埋武器的类型、型号、性能和发展历程的分析,给出了四代机配套的内埋武器后续发展建议。
近年来,随着美国F-22、F-35战斗机的陆续列装和俄罗斯Su-57战斗机的正式命名(原型验证机即T-50),世界主要国家的航空兵主战装备即将步入四代机时代,其内埋武器很大程度决定了飞机在隐身状态下的综合作战能力。
本文主要对国外的三型四代机F-22、F-35和Su-57的内埋武器配置、性能参数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四代机内埋武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为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国外四代机内埋武器发展现状
1.1 F-22战斗机及其内埋武器
F-22是世界上首型服役的四代机,它的主要作战任务包括:夺取制空权,在战区空域有效实施精确打击;进行纵深攻击,对防空火力实施压制和封锁等。
F-22共包括4个内埋式弹舱,其中2个主弹舱位于机腹中部,长3.96 m,宽1.22 m;2个侧弹舱位于发动机进气道后部,长3.55 m,宽0.51 m。
F-22战斗机在设计时的定位是一型以制空作战为主的战斗机,因此在设计时主弹舱是围绕AIM-120导弹开展的,长度只有3.96 m,这也直接导致了美国大部分空地武器如AGM-88、AGM-154、AGM-158等无法实现内埋挂载。F-22战斗机内埋武器配置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F-22内埋武器配置情况
1.1.1 空空导弹
早在制空作战时,F-22每个侧弹舱可挂载1枚AIM-9M/X响尾蛇空空导弹,每个主弹舱可挂载2枚AIM-120A或3枚AIM-120C/D导弹。
AIM-9M是响尾蛇导弹的第三代产品,其主要技术特点是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提高了探测距离、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AIM-9X是第四代产品,相比前几代产品弹体长度有所增加,翼面和舵面尺寸有所减小,通过增加燃气舵推力矢量控制显著提升导弹的机动性和离轴发射角度。
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是一种全方向、全天候并具有下视/下射能力的空空导弹。AIM-120A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惯性制导+指令修正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是第一种真正实现发射后不管的空空导弹,最大射程约70 km。AIM-120C是专为F-22改制设计的,通过改进为切梢翼/舵,使得一架F-22最多可挂载6枚导弹。值得一提的是,AIM-120C型导弹在研制过程在实行“预筹产品改进计划”(P31),即通过使用过程中的多阶段、系列化发展对导弹性能日益完善,形成了AIM-120C-2~AIM-120C-8(AIM-120D)多种改进型,导弹射程、精度、毁伤能力等能力得到了螺旋式提升。
表2 AIM-9及AIM-120主要战技指标
1.1.2 制导炸弹
联合攻击制导炸弹(JDAM)是采用惯性+卫星制导的第四代制导炸弹,是在现役航空炸弹上加装相应制导控制装置而来。GBU-32是JDAM制导炸弹系列中的454 kg口径炸弹,是由Mk-83常规杀爆弹改装而成。
小直径炸弹(SDB)是美国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空地精确制导武器,共包含三代产品。每套SDB武器系统可以携带4枚炸弹,以及左右两枚、前后串列的方式挂装,F-22战斗机单个弹舱可挂载一套该系统。GBU-39/B采用惯性/卫星(GPS)组合制导、菱形背弹翼、格栅翼、硬目标引信等技术,第二代产品GBU-53/B主要增加了红外/毫米波/激光三模导引头、双路数据链传输系统,并使用了气动性能更好的刀形翼,射程、命中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进一步提升。据悉,第三代产品正在研制中,据称将增加喷气式发动机,转变为一种巡逻式攻击炸弹。
图5 GBU-39/B(左)和GBU-53/B(右)
表3 GBU-39/B和GBU-53/B主要战技指标
1.2 F-35战斗机及其内埋武器
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oint Strike Fighter, JSF)是美国联合英、意等多国研发的一型隐身战机,主要作战使命包含对地攻击、前线支援和防空拦截等任务,包含F-35A常规起降型(CTOL)、F-35B短距起飞和垂直着陆型(STOVL)以及F-35C航母舰载型(CV)3种机型。
相比了F-22,F-35仅设计有2个位于机腹中部的内埋弹舱,弹舱宽度也较小,但针对F-22主弹舱长度较短的问题,F-35的内埋弹舱在设计时重点进行了改进,使得弹舱具有更长更深的空间,可携带尺寸更大的空面武器。
F-35内埋弹舱的标准配置为单个弹舱1枚空空导弹(内侧)+1枚空面武器(外侧),可挂载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型武器,如表4所示。
表4 F-35可挂载的内埋武器
1.2.1 空空导弹
AIM-132先进近距空空导弹(ASRAAM)由美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后并入欧洲导弹集团公司,MBDA)完成研制,2002年服役。AIM-132采用无弹翼和尾舵控制的气动外形布局,主要特点是采用128×128元凝视红外成像导引头和数字式信号处理技术,使导弹具有很强的抗红外干扰能力,同时具有发射前或发射后锁定目标,实施全向攻击的能力。
流星(Meteor)空空导弹是以固体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新一代超视距中程空空导弹,由欧洲MBDA公司研制,2015年服役。流星导弹采用无弹翼、双下侧进气的气动布局,制导控制采用惯性导航+数据链修正中制导和主动雷达导引头末制导方式,最大射程超过100 km(外界预测应在120~150 km),不可逃逸区为60 km,是一种具有高机动、超视距作战能力的空空导弹。通过将原有舵面改为切梢舵,实现了内埋挂载F-35。
表5 AIM-132及流星导弹主要战技指标
1.2.2 空面导弹
联合攻击导弹(JSM)是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在空射型NSM反舰导弹基础上,专为适应F-35内埋挂载研制的一型多用途空面巡航导弹(F-35B弹舱尺寸较小,无法挂载),于2007年开展研制,并与洛马公司达成协议,确定了该型导弹将成为F-35战斗机唯一指定的反舰导弹,预计2021年形成初步作战能力。JSM导弹继承了NSM导弹的多面体隐身外形,进气道由弹体下方改为两侧布置,采用新型涡喷发动机,包含高空和低空掠海飞行两种弹道,最大射程不小于555 km,可根据作战任务换装不同战斗部。
长矛(SPEAR 3)导弹是欧洲MBDA公司研制的一型多功能空面导弹,已在台风战斗机上完成飞行试验,计划2020年在F-35上形成作战能力,单个内埋弹舱可实现最大4枚挂载。SPEAR 3枚导弹充分借鉴了硫磺石空地导弹的研制经验,射程超过130 km,兼顾反坦克、反建筑、反舰船等多种作战任务。
AGM-154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是美国研制的一型低成本、低技术风险的防区外武器,包含A、B、C三型和正在研制的有动力型JSOW-ER。JSOW-ER是在AGM154-C-1型基础上,通过增加一台涡喷发动机形成的有动力型,最大射程预计不小于500 km,于2009年完成首次飞行试验。
先进反辐射导弹增程型(AARGM-ER)是美国诺格公司研制的一型可适应F-35A/C内埋挂载的新型反辐射导弹,也称AGM-88G。相比AGM-88E(HARM)反辐射导弹,主要改进包含:采用全新气动布局,实现F-35A/C内埋挂载;采用主被动复合雷达导引头,有效增强了抗目标雷达关机能力;采用全新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射程增加一倍(约200 km)。目前该型导弹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预计2023年完成研制。
表6 F-35可内埋挂载的空面导弹主要战技指标
1.2.3 制导炸弹
GBU-12宝石路(PaveWay Ⅱ)激光制导炸弹是在口径227 kg的MK82常规炸弹弹体上加装激光制导控制装置和气动力组件而成。GBU-31和GBU-38分别是JDAM制导炸弹中的2000磅(908 kg)和500磅(227 kg)产品,制导方式、射程、精度等与GBU-32接近。
表7 GBU-12、GBU-31、GBU-38制导炸弹主要战技指标
另外,风力修正弹药撒布器(WCMD)也是F-35可内埋挂载的武器之一,受到国际公约对于集束炸弹使用的限制,鲜有报道。
1.3 Su-57战斗机及其内埋武器
Su-57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研发的单座双发隐形多功能重型战斗机,其前身是俄罗斯未来前线航空兵系统(PAK-FA)的第五代战机T-50,兼顾制空突击和对地攻击任务,于2017年8月正式命名,计划于2019年服役。
Su-57自诞生以来,并未直接展示过其内埋弹舱的位置,但从其布局分析,两个主弹舱应以前后串联形式布置于机身下方的两个进气道之间,侧弹舱最大可能的位置是两个进气口外侧的“蚕包”式保型弹舱。图13是根据公开资料预测的Su-57内埋舱位置示意图。公开资料显示,Su-57单个弹舱尺寸约为4.6 m×1 m×0.5 m(长×宽×深),另从2018年5月俄罗斯公布的Su-57内埋发射Kh-59MK2巡航导弹视频也可以推断,其实用长度不小于4.2 m。
图13 Su-57战斗机及内埋舱位置
从Su-57内埋舱的尺寸推断,在进行制空作战时,其某个主弹舱可挂载2~3枚空空导弹,侧弹舱可挂载1枚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对面作战时,单个主弹舱可换装1~2枚空面导弹,结合Su-57战斗机宣传海报(图14,包含了8种内埋武器)及俄罗斯近年来的武器发展情况,推测Su-57可内埋挂载的武器装备如表8所示。
表8 Su-57可能挂载的内埋武器
1.3.1 空空导弹
K-74M2(产品760)是在R-74M基础上为Su-57战斗机量身打造的一型内置近距格斗弹,目前正在研制中。K-74M2配备了“迦太基”-760红外导引头,并可通过数据链进行指令修正。不过由于该导引头不具备成像能力,可能该导弹只是一个过渡项目,后续将被正在研制的K-Mл导弹(产品300)替代。
K-77M(产品180)是R-77系列导弹中的增程型,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方式为惯性+指令修正+主动雷达末制导,用常规舵面代替了原有的格栅舵面,最大射程预计不小于190 km,结合其弹径200 mm的尺寸分析,Su-57战斗机单个弹舱预计最大可挂载3枚。
图15 K-77M导弹外形示意图
IZDELIE 810(产品810)是R-33导弹的改型,为便于内埋挂载采用无弹翼的“×”型舵面布局,弹长4.2 m,采用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制导方式为惯性+数据链修正+主被动复合末制导,最大射程400 km。R-37M导弹也是R-33的改型,对应的外贸型为RVV-BD导弹,从航展上公开的RVV-BD资料推测,R-37M弹长4.2 m,弹径380 mm,采用惯性+数据链指令修正+主动雷达末制导,动力装置为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飞行马赫数Ma=6.0,最大射程200 km以上(据称200 km是外贸型的指标,俄罗斯自用型可达300 km以上),已于2018年完成飞行试验。对比上述两型导弹,IZDELIE 810导弹很大可能是R-37M的内埋改进型,因为除外形相差四枚弹翼外,其余不论是分系统方案还是技术指标都非常接近。
表9 K-74M2、K-77M、IZDELIE 810和R-37M导弹主要战技指标
1.3.2 空面导弹
Kh-35反舰导弹是一款可多平台发射的反舰导弹,通过尾部加装或取消助推器可实现陆基、舰载或机载发射。Kh-35UE最新的机载改进型,弹长3.85 m,弹体中部和尾部分别设有可折叠的“×”形的弹翼和舵面,动力装置为一台64M型涡扇发动机,最大射程260 km以上。
Kh-38M空面导弹是俄罗斯研制的新一代空面多用途导弹,用来替换Kh-25,可更换制导装置和战斗部,包含Kh-38MAE(惯性+主动雷达)、Kh-38MKE(惯性+卫星)、Kh-38MLE(惯性+激光制导)、Kh-38MTE(惯性+红外成像)等多种类型,可打击地面固定点目标、机动目标或舰船目标,最大射程40 km。
格罗姆(Grom)空面导弹(也有称Kh-36),为俄罗斯战术导弹公司在Kh-38基础上全新设计的导弹,具有折叠式后掠翼和折叠式尾翼,首次在2015年莫斯科航展上展出。目前,格罗姆导弹共有2种型号,发射质量600 kg,Grom-1型装配火箭发动机,战斗部300 kg,最大射程260 km,Grom-2型配备450 kg战斗部,为无动力滑翔,均采用惯性+卫星制导方式。
Kh-58UshKE反辐射导弹是Kh-58系列的最新改型,首先在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展出,为实现内埋挂载,弹长缩减至4.2 m,舵面和弹翼折叠,采用惯性+宽频被动雷达制导方式,最大射程240 km以上。2015年,在莫斯科航展上又展出了改进型Kh-58UshKE(TP),在弹体下部增加了红外探测装置。
Kh-59MK2空面巡航导弹是Kh-59导弹的最新改进型,采用非圆截面隐身外形,头部进行了复杂的多曲面隐身修形,采用“一”字型可折叠弹翼和“×”型折叠舵面,制导方式为惯性+卫星+地形匹配中制导、红外成像末制导,最大射程不小于500 km,可打击地面、海面不同类型目标。
Kh-47M2“匕首”(Kinzhal)导弹是俄罗斯2018年公开的一款空射高超声速弹道导弹,已于2017年底服役,并计划在后续发展一型缩小版以适应Su-57内埋挂载。
表10 Su-57可能携带的空面导弹主要战技指标
1.3.3 制导导弹
KAB-250是一款小型制导炸弹,弹长3.2 m,弹径255 mm,共包含激光制导型(KAB-250LG-E)和卫星制导型(KAB-250S-E)两种,采用166 kg高爆型战斗部,命中精度为CEP3~5 m。KAB-500制导炸弹按照制导方式可分为3种型号,分别为电视制导型KAB-500KR、激光制导型KAB-500L和卫星制导型KAB-500S-E,弹长均在3.05 m左右,质量在520~560 kg之间,命中精度CEP 7~12m。
表11 KAB-250和KAB-500制导炸弹主要战技指标
图22 KAB-250LG-E和KAB-500L制导炸弹
2 分析与启示
伴随四代机的研制、发展和逐渐正式服役,四代机配套的内埋武器在近年来也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纵观国外四代机配套内埋武器的类型、型号、发展历程和性能,可以看出内埋武器的发展主要有如下特征。
(1)载机平台的作战使命决定了武器装备的主要性能。
对比国外内埋武器的种类和参数,可以看出,虽然三型战机内埋弹舱尺寸接近,但载机平台作战使命的不同导致所装备的武器性能有着明显差别。F-22以制空作战为主要使命,兼顾对地打击,因此装备的内埋武器以高性能空空导弹为主,对地打击武器均为近射程、低成本的制导炸弹;F-35以对地作战为主,结合高隐身可以前突至敌方防御圈内实现近距打击,因此携带的空面武器以制导炸弹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对抗强度的不断升级,其装备防区外大射程空面导弹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促使美国大力发展AARGM-ER、JSOW-ER等增程型导弹,并与挪威签订了JSM导弹挂载协议。
反观俄罗斯Su-57,在设计之初就是一款兼顾制空突击和对地攻击使命的战斗机,结合俄罗斯一贯的防区外打击手段,大射程的防区外武器是优先发展的对象,其计划挂载的武器覆盖了近、中、远不同射程的空空和空面武器,于近年又研制了射程500 km以上的Kh-59MK2防区外隐身导弹,未来还将配置高超声速导弹,极大支撑了Su-57作战使命的实现。
(2)小型化、多用途是内埋武器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于内埋弹舱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设计出性能尽量高的武器是一个需要不断克服的问题,从国外各型内埋武器的研制过程也能得到这一启示。在武器外形方面,改型设计的武器在内埋挂载时均会采用弹翼或舵面折叠、或切削翼舵的方式以实现外形包络的减小,如AIM-120C、流星、Kh-58UshKE等;专为内埋弹舱新研的武器则会在外形设计时就充分利用弹舱空间,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如JSM、Kh-59MK2等均采用非圆截面外形;弹内设备方面,一般都普遍采用集成化、小型化的方案,如GBU-53/B、SPEAR 3弹径均不大于190 mm,但制导系统却集成了惯性、卫星、数据链指令修正以及红外/雷达/激光等多种手段,可谓“五脏俱全”,足以说明其内部设备进行了充分的小型化设计。
除小型化外,强空间约束导致武器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多用途,即尽可能以一型武器实现多种作战使命,使武器具备的功能尽量复合化,如近年来的JSM、SPEAR 3、Kh-38M、Kh-59MK2等导弹的打击目标均包含了地/海面多种类型,美国正在考虑利用AIM-9X适应空对面任务等。
(3)采用“设计-再使用-再设计”的螺旋式研制手段,不断提升武器装备性能。
武器装备的研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难在设计之初就形成一个指标最优的方案,同时随着防御手段的不断多样化,“矛”与“盾”的较量将是一个螺旋式对抗发展的过程。美国历来重视通过实战使用来检验和提升装备的性能,AIM-120C型导弹在研制过程中就采用了一型名为“预筹产品改进计划”(P31)的研制计划,通过使用对导弹不断进行改进升级,从1997年AIM-120C-3开始服役至2006年AIM-120D(P31第四阶段,即AIM-120C-8)开始生产,短短十年之间通过不断改进形成了6型装备,平均2年就改进一次。通过这样的“设计-再使用-再设计”手段,该型导弹的性能得到了螺旋式提升,包含制导控制模块、战斗部、发动机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弹上产品都进行了升级,导弹作战范围、机动能力、抗干扰能力等主要作战指标有了大幅提升。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上使用上使用尚未正式服役的Su-57发射巡航导弹也一定程度上被视为通过实战对设备性能进行检验和提升的手段。
3 结束语
为适应未来强对抗条件下的作战需求,作为支撑隐身平台作战能力的核心装备,内埋武器在提升战术性能指标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武器的智能化设计,发展武器与平台或武器与武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不断提升武器装备的体系化作战水平。
[引用格式]张勇.国外四代机内埋武器发展现状及启示分析[J].战术导弹技术,2020,(1):22-32.
编辑:黄飞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