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原理分析与设计 摘要:给出了非接触式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影响系统电能传输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对原副边进行了补偿设计,提高电能传输效率和减小供电电源的电压电流定额。并对系统稳定性和可控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给出非接触式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关键词: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松耦合;系统设计
0 引言 接触式电能传输通过插头—插座等电连接器实现电能传输,在电能传输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但随着用电设备对供电品质、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一传统电能传输方法所固有的缺陷,已经使得众多应用场合不能接受接触式电能传输,迫切需要新颖的电能传输方法。 在矿井、石油钻采等场合,采用接触式电能传输,因接触摩擦产生的微小电火花,就很可能引起爆炸,造成重大事故。在水下场合,接触式电能传输存在电击的潜在危险[3]。在给移动设备供电时,一般采用滑动接触供电方式,这种方式在使用上存在诸如滑动磨损、接触火花、碳积和不安全裸露导体等缺陷。在给气密仪器设备内部供电时,接触式电能传输需要采用特别的连接器设计,成本高且难以确保设备的气密性。 为了解决传统接触式电能传输不能被众多应用场合所接受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颖的电能传输方法。于是,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应运而生,成为当前电能传输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首先给出了这种新颖电能传输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系统电能传输的关键因素;接着围绕着提高系统电能传输效率和减小供电电源的电压电流定额的要求,针对不同应用场合,对原副边进行了相应的补偿设计;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给出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1 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由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原边电路与副边电路之间有一段空隙,通过磁场耦合相联系。原边电路把电能转换为磁场发射,经过这段气隙后副边电路通过接受装置,匝链磁力线,接受磁场能量,并通过相应的能量调节装置,变换为应用场合负载可以直接使用的电能形式,从而实现了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文中负载用电阻表示以简化分析)。磁耦合装置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基本形式如图2(a)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分别绕在分离的铁芯上;图2(b)原边采用空芯绕组,副边绕组绕在铁芯上;图2(c)原边采用长电缆,副边绕组绕在铁芯上。
图1 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典型结构
(a)原边绕组绕在铁芯上(b)原边采用 空芯绕组(c)原边采用长电缆 图2 几种基本的磁耦合装置 在该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原副边电路之间较大气隙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原副边无电接触,弥补了传统接触式电能传输的固有缺陷。另一方面较大气隙的存在使得系统构成的磁耦合关系属于松耦合(由此,这种新颖电能传输技术通常也称为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技术,记为LCIPT),漏磁与激磁相当,甚至比激磁高,限制了电能传输的大小和传输效率。为此,通常需要在原副边采用补偿网络来提升电能传输的大小和传输的效率,同时减小电源变换器的电压电流应力。而且在该系统的分析中,因磁耦合装置为松耦合,因此,通常用于磁性元件分析的变压器模型不再适用,必须采用耦合电感模型分析该系统中的电磁关系,同时考虑漏感和磁化电感对系统工作的影响。 图3给出磁耦合装置采用耦合电感模型的系统等效电路图。原副边磁耦合装置的互感记为M。 图3 采用耦合电感模型的系统等效电路图 设原边用于磁场发射的高频载流线圈通过角频率为ω,电流有效值为Ip的交流电。根据耦合关系,副边电路接受线圈中将会感应出电压 Voc=jωMIp (1) 相应的,诺顿等效电路短路电流为 Isc= (2) 式中:Ls为副边电感。 若副边线圈的品质因数为Qs,则在以上参数下,副边线圈能够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Ps= (3) 从式(3)可以看出,提高电能传输的大小可以通过增大ω,Ip,M和Qs或减小Ls。但受应用场合机械安装和成本限制,LCIPT系统中,M值一般较小,而且一旦磁耦合装置设计完成后,M和Ls的值就基本固定了。能够作调整的是乘积量(ωIp2Qs)。从工程设计角度考虑,在参数选择设计中,Qs一般不会超过10,否则系统工作状态将对负载变化、元件参数变化和频率变化非常敏感,系统很难稳定。由此对传输电能大小调节余度最大的是乘积ωIp2。从该关系式可见频率与发射电流的关系:提高频率ω,可以减小原边电流Ip,反之亦然。在传输相等电能及其它相关量不变情况下,采用高频的LCIPT系统与采用低频的LCIPT系统相比,所需的发射电流大大降低,电源变换器电流应力及系统成本大大降低。因而LCIPT比较适合采用高频系统。但限于目前功率电子技术水平和磁场发射相关标准,系统频率受到限制。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系统采用的频率范围一般在10kHz~100kHz之间。 2 系统补偿 2.1 副边补偿 在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若副边接受线圈直接与负载相连,系统输出电压和电流都会随负载变化而变化,限制了功率传输。 Po= (4) 为此,必须对副边进行有效的补偿设计。如图4所示,基本的补偿拓扑有电容串联补偿和电容并联补偿两种形式。
(a)未加补偿 (b)电容串联补偿 (c)电容并联补偿 图4 副边补偿拓扑 在电容串联补偿电路中,副边网络的阻抗为 Zs=R+jωLs+ (5) 输出功率为 Po= (6) 当补偿电容Cs取值满足与副边电感Ls在系统工作频率处谐振时,副边网络感抗与容抗互消,为纯电阻,输出电压与负载无关,等效于输出电压为副边开路电压的恒压源,理论上电能传输不受限制。 电容并联补偿电路副边网络的导纳为 Ys=+jωCs (7) 输出功率为 Po= (8) 式中:Isc为副边短路电流。 当补偿电容Cs取值满足与副边电感Ls在系统工作频率处谐振时,副边网络感纳与容纳互消,为纯电导,输出电流与负载无关,等于副边短路电流,理论上电能传输不受限制。 为使副边谐振频率为系统频率,补偿电容的取值应满足式(5)和式(7)中的虚部为零。 在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副边电路对原边电路的工作的影响,可以用副边电路反映至原边电路的反映阻抗Zr来表示。 Zr= (9) 式中:Zs对应副边网络阻抗,见式(5)和式(7),反映阻抗结果列于表1中(ω0为系统频率)。 表1 原副边采取不同补偿拓扑时的补偿电容及反映阻抗值
2.2 原边补偿 LCIPT系统中,原边载流线圈中流过有效值较高的高频电流,可直接采用PWM工作方式的变换器获得这一高频电流,变换器的电压电流定额较高,系统成本高。为此,必须采取必要的补偿措施,来有效降低变换器电压电流定额。与副边补偿相似,根据电容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串联补偿和并联补偿两种基本补偿电路。 在电容串联补偿电路中,电源的负载阻抗为 Zt=jωLp++Zr (10) 电容电压补偿了原边绕组上的电压,从而降低了电源的电压定额。 在电容并联补偿电路中,电源的负载导纳为 Yt==jωCp+ (11) 电容电流补偿了原边绕组中的电流,从而降低了电源的电流定额值。设计时保证式(10)和式(11)的虚部在系统谐振频率处为零,可以有效降低电源的电压电流定额,使得电压电流同相位,输入具有高功率因数。其结果列于表2中。 表 2 原 边 补 偿 电 容 值
原边采取何种补偿电路,对应用场合的依赖性很大。当原边采用较长电缆时,电缆端电压会很高,适合采用串联补偿,降低电源电压应力;当原边采用集中绕组时,为了磁场发射需要,一般要求较高电流,适合采用并联补偿,降低电源电流应力。 3 系统稳定性和控制 LCIPT系统中,原副边都采用电容补偿时,系统是一个四阶系统,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分歧现象。特别是在原边电路的品质因数Qp比副边电路的品质因数Qs小,或两者相当时,系统很可能不稳定,此时必须对系统进行透彻的稳定性分析。同时,在LCIPT系统中,控制方案的合理选择对系统稳定和电能传输能力非常关键。目前,常采用两种基本控制方案:恒频控制和变频控制。 恒频控制有利于电路元件的选择,但恒频控制对应的问题是,电路实际工作中电容不可避免地会因为损耗产生温升,导致电容量下降,副边实际工作谐振频率会升高,原副边电路不同谐,使得电能传输受损。变频控制可以通过实时控制原边谐振频率,使其跟踪副边谐振电路频率,使得原副边电路同谐,获得最大电能传输。但在变频控制中,电源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相角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很可能出现分歧现象,引起系统不稳定。为此,必须对原副边的品质因数加以严格限制。 4 LCIPT系统设计 对于紧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原副边的电能关系可以近似用原副边匝比变换关系来表示,因而其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独立部分:原边电路、紧耦合磁件、副边电路,分别进行设计。紧耦合磁件的设计也有较成熟的设计步骤可依。 但在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原副边电路的工作依赖性很大,如式(3)所示,原副边的电能传输关系由多个变量决定,这些变量必须根据现有功率电子水平,及相关设计经验初选一些值,然后根据相关公式进行下一步计算,确定参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多个变量都必须进行选择,而这些变量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因而,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比紧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要复杂得多。这里把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出现的每个变量的含义,及选取方法做一说明,并绘成相应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以便理解。设计步骤如下。
图5 LCIPT系统设计流程 4.1 选择频率 选择系统工作频率是LCIPT系统设计的第一步,从式(3)可以看出,频率大小的选取,与电源的复杂程度、成本及系统电能传输大小有密切关系。要综合考虑应用场合对系统体积重量要求、目前功率电子水平及相关系统的设计经验来选取频率。就目前功率电子水平及系统成本考虑,选择10kHz~100kHz之间的频率比较合理。随着功率电子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频率可望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得系统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4.2 选择松耦合感应装置 紧耦合感应装置(如广泛采用的变压器)的结构一般受限于现有的铁芯结构,因而结构形式有限。但松耦合感应装置却不受铁芯结构限制,根据各种应用场合的需要,可能会出现多种结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松耦合感应装置要依靠相关的设计经验来选择。确定松耦合感应装置结构后,要标定一些基本的参数,如原副边线圈电感量、耦合系数、互感等。 4.3 选择原边电流Ip 在LCIPT系统中,传输电能大小、原边电源变换器的成本都与用于磁场发射的原边电流Ip直接相关。一般从相对较小的电流值开始选取Ip,从而对应电源的低电流应力。若经计算后,这一Ip电流值不满足系统电能传输要求,可进一步增大电流值,再进行计算验证,直至系统设计满足要求。 4.4 确定(VocIsc)值 根据所选择的电磁装置,在原边电流为所选Ip时,测试出副边接受线圈的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Isc。确定这一乘积(VocIsc)也可以用一个与设计的接受线圈同匝数的小尺寸接受线圈来完成,避免因为接受线圈电流定额不够而返工。当然,也可采用相应的电磁场仿真软件包进行模拟设计。但仿真设计过程比较复杂。 4.5 确定副边补偿 4.5.1 副边补偿等级 副边电路不加补偿时,负载能够获得的最大功率传输等于(VocIsc/2)。如果负载所需功率值超过这一值,则副边需要采用补偿电路,副边电路的品质因数可用式(12)计算。 Qs= (12) 式中:P为至负载的传输功率。 从而副边所需要的V·A定额为 Ss=P (13) 如果副边实际的VA定额高于式(13)的计算值,系统就可以传输所需的功率。反之,该设计不能传输所需功率P,必须对设计作出相应的调整来增加功率传输能力。一般可以考虑以下4种途径: ——加粗接受线圈绕组线径或增大铁芯截面积; ——增大原边电流; ——改进电磁装置的耦合程度,提高互感值M; ——适当提高系统频率。 第1种方案增加了副边的成本;第2种方案增加了原边的成本;第3种方案增加了松耦合感应装置的成本;第4种方案受现有功率电子技术的限制。实际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选择性价比最好的方案作为最优设计。 4.5.2 副边补偿拓扑 当副边VA定额满足设计要求后,下一步就应当确定副边补偿具体采用的拓扑形式。补偿拓扑的选择依赖于具体的应用场合。并联补偿对应电流源特性,适合于电池充电器等场合;串联补偿对应于电压源特性,适用于电机驱动供电等场合。 4.6 确定原边补偿 副边补偿设计完成后,设计原边补偿。根据已知的原边电流和松耦合感应装置原边绕组电感量,可以确定原边绕组端电压。从而计算出原边VA定额,用实际传输功率除以这一VA定额,可以得到原边品质因数Qp的大小。如前所述,原边补偿电路形式也取决定于应用场合。当原边采用较长电缆时,适合采用串联补偿;当原边采用集中绕组时,适合采用并联补偿。 4.7 系统稳定性和控制性核查 最后一步要对系统稳定性和控制性进行核查,这是系统能否在实际应用场合被采用的最关键的一步。如上所述,若Qp<Qs必须对系统进行透彻的稳定性分析。若系统不能保证在所有工作情况下控制稳定,就必须对系统参数进行调整。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大原边电流、改进松耦合感应装置的结构或改变系统频率等。 5 结语 文中给出了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基于系统补偿设计和系统控制问题的讨论,给出了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一般性设计方法,这一系统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对各设计参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各参数设计完成后,要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进行全面的考察,确保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
非接触式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原理分析与设计
- 电能(36045)
- 感应(16261)
相关推荐
非接触感应供电系统结构和原理分析及其在扭矩测试中的应用介绍
非接触感应供电结合电子电力技术与电磁感应耦合技术,实现了不通过物理连接或接触进行电能传输,克服了传统供电方式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从而保证了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相对于传统的变压器感应供电,非接触感应
2018-10-12 10:04:0012559
感应式指针手表电池测试器资料下载
本文所描述的手表电池测试器,通过采用非接触式方法,感应电子手表秒针的驱动脉冲,勿需打开手表后盖,即可方便快捷地判断手表内电池和驱动电路是否正常,并伴有声光显示,同时配有一动圈表头。
2021-05-07 07:51:08
感应式指针手表电池测试器资料分享
本文所描述的手表电池测试器,通过采用非接触式方法,感应电子手表秒针的驱动脉冲,勿需打开手表后盖,即可方便快捷地判断手表内电池和驱动电路是否正常,并伴有声光显示,同时配有一动圈表头,可以测量3V以内各类低压电池的电压。
2021-05-07 07:52:44
感应电机的基础知识汇总
、转子和辅助部分。定子包括绕组定子铁心、机座;转子包括铸铝转子、转轴和平衡块等;辅助部分包括端盖、接线盒、风扇和风罩。感应电动机有鼠笼式感应电动机和绕线式感应电动机,具体如图4-24所示。(2)感应电
2020-08-25 14:46:23
松耦合方式将成无线充电技术主流
范围,而金属在此范围有最高的热感应,所以在有硬币或钥匙等金属物体附近无法使用紧耦合方案进行无线充电,否则将构成安全隐患;四是只能采用专用通信的方式充电。 AJ EIJallad说基于松耦合/磁共振
2018-11-30 16:46:33
松耦合无线充电方案详解
(Power Matters Alliance)以及无线电力联盟A4WP(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其中,Qi和PMA采用磁感应技术,而A4WP采用的是非接触式充电
2018-10-09 14:45:40
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感应卡能解密啦!!!!
M1/MF1/Mifare One型(S50/S70等)非接触IC卡(射频卡/感应卡)密码破解/解码服务 非接触式
2009-02-06 10:14:02
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工作原理分析
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工作原理分析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 它成功的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结束了无
2012-01-12 15:34:33
非接触式单路测径仪的优势有哪些?
式单路测径仪优势: (1)高精度:光电测径仪系统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03mm; (2)非接触测量:光学测量方式,无需接触工件,可测量不易检测的轧材线径尺寸; (3)测量速度快:光电测径仪
2018-04-28 08:59:09
非接触式激光测速仪
测控系统,在祖国迈向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非接触式测速主要是指在无接触条件下检测运动平面(例如传送带)的方向和速度,具有灵敏度高
2013-10-18 08:42:55
非接触式红外测温系统
采集电路。不需要使传感器TN901与人体接触,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感应后,TN901就可以感应温度送入单片机中,经过单片机中完成信号处理并将其数字化,通过LCD1602显示屏进行显示。与传统的水银体温计相比
2020-02-27 14:11:25
非接触式IC卡
本帖最后由 eehome 于 2013-1-5 10:07 编辑
非接触式IC卡PCB打样找华强 http://www.hqpcb.com/3 样板2天出货
2012-10-22 16:15:08
非接触供电系统
项目说明:设计一种无线供电系统,通过电气非接触的方式,将功率输送机提供到功率接收机的供电系统(CPS系统),从而实现了无线供电的功能。其中功率发送端通过PWM信号来驱动发送线圈,通过不断变化方向
2013-11-10 22:52:06
TI新型闭环非接触式安全多用途非接触式芯片
客户支付与会员卡,而大专院校则可通过该技术来支持楼宇门禁、支付、学生证及员工 ID 等应用。 TI 的安全非接触式芯片集成了众多安全特性,能保护敏感应用中的数据隐私,避免数据克隆与重播的危险。TI通过
2018-10-30 15:41:16
一种非接触式扭矩测试系统的设计
带来不便,因此,非接触式供电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非接触式供电有光电能传输,射频电能传输和感应电能传输等,由于光电能损耗大,射频电能传输受天线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选用了感应电能传输方式
2018-03-19 10:27:31
一种非接触式扭矩测试系统的设计
测量带来不便,因此,非接触式供电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非接触式供电有光电能传输,射频电能传输和感应电能传输等,由于光电能损耗大,射频电能传输受天线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选用了感应电能传输方式
2018-03-16 09:23:37
一种适用于无线鼠标的无接触供电电路
和C5,C6构成升压整流电路,经L4,C7滤波后由稳压芯片MC34063构成BUCK稳压电路。 通过数学分析建立系统模型,并用PSpiee,Proteus软件进行相关仿真分析,得到无接触电能传输
2021-12-02 06:30:00
功率放大器在电容耦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功率放大器在电容耦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实验名称:考虑接地情况的电容耦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方向:无线电能传输实验内容:在系统电路参数确定的情况下,改变四块金属板的接地情况,观察系统输出
2020-10-23 11:13:35
功率放大器在电容耦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实验名称:考虑接地情况的电容耦合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方向:无线电能传输实验内容:在系统电路参数确定的情况下,改变四块金属板的接地情况,观察系统输出性能的变化,即(1)不同接地模式下,输出负载电压
2019-09-10 11:55:46
如何使用非接触式感应开关可靠地检测断路器中的故障
的断路器将失效或不正确地工作。图1:断路器状态 通过使用非接触式开关技术,例如LDC0851差分感应开关,您可以检测金属杆本身的位置,而不需要电接触。因此,如果开关磨损、卡在中间或产生部分接触,LDC0851仍然能够检测到这种状态,并通过简单的LED警告或消息提示用户采取行动…
2022-11-14 07:11:15
如何实现FM11NC系列芯片非接触式数据交互?
近年来,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非接触式无线数据传输标准。技术的不断推进升级,人们对这些标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一种低成本实现非接触式无线数据传输的技术也由此应运而生。
2019-09-11 11:51:26
怎么实现电压非接触稳定测量?
为了克服接触电压测量的这些缺点,满足对物体表面电压非接触测量的需要,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便携式电压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电容耦合原理,前端前置电路通过运用保护、自举、有源屏蔽等反馈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其
2021-04-30 06:34:01
无线电能传输
)。其中,磁耦合式是研究最为火热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也就是将高频电源加载到发射线圈,使发射线圈在电源激励下产生高频磁场,接收线圈在此高频磁场作用下,耦合产生电流,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第一类是非接触式
2016-04-25 21:05:37
求一种非接触式3D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
为什么要设计一种双目视角的非接触式3D指纹识别系统 ? 与传统指纹识别系统相比,3D指纹识别系统有什么优势? 怎样去设计一种双目视角的非接触式3D指纹识别系统 ?
2021-04-19 07:10:55
求助触摸感应电路的问题
我需要一个触摸感应电路的设计,要求是:3.7伏的电源,利用电容触摸感应电路来驱动一个微型电磁阀,触摸感应区,电磁阀打开,反之,则关闭。此电路需要哪些元器件?尺寸可以做多小?越小越好。
2013-05-22 10:48:44
用于非接触式IC卡的高频接口模块设计
电路是非接触式IC卡的模拟、高频传输通路和芯片内的数字电路之间的一个接口。它从芯片外的耦合线圈上得到感应电流,整流稳压后给芯片提供电源。从阅读器发射出来的调制高频信号,在高频界面经解调后重新构建一产
2018-12-03 15:19:41
电感耦合非接触IC卡系统的EMI问题是什么
本文仅就低于135kHz和13.56MHz两个频段的电感耦合非接触RFID卡的电磁干扰(EMI)问题结合相关国际标准进行介绍和剖析。
2021-05-26 06:16:52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
通过无线、无接触式的无线充电(Wireless Power Transfer)为内置于电子设备中的电池充电的方式正在迅速普及。无线充电方式多种多样,但当今主流方式是通过磁耦合进行电力传输的电磁感应式
2021-09-14 06:35:54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与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的区别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在发送线圈上,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然后磁场又在接收线圈上感应出电场。达到能量传输。。。。那么对于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而已,就比电磁感应式的多了一个谐振电容,发送接收线圈发生谐振,产生强耦合通道,能量发送过去,不是很清楚中间那个强耦合通道是什么,求大神指导
2016-07-17 10:45:44
疏耦合电子标签系统分析
0 引 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
2019-07-24 07:54:33
直线感应电机分类及结构
直线感应电机主要有扁平型、圆筒型和圈盘型3种类型,其中扁平型应用最为广泛。1.扁平型直线感应电机可以看作是由旋转式感应电机演变而来的。设想把旋转感应电机沿径向剖开,并将圆周展开成直线,即可得到扁平型
2020-08-25 14:40:35
直线感应电机无速度方案
直线感应电机无速度方案综述0背景直线异步电动机牵引系统是一种轮轨支撑及导向、非黏着直接驱动的新型交通方式,在低速磁悬浮列车、城内地铁与轻轨重得到广泛应用。与旋转电机牵引机车相比,具有系统整体能耗低
2021-08-26 15:29:07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送
在做一个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送,按照2014年ti电子设计的赛题为要求,现在发现实现了的应该是磁耦合感应式的传电,这两种方式在表现现象上有什么不同?准备调下接收的电容,看看能不能实现谐振传电,但不知道实现的时候是个什么现象。有没有做过这类作品的,分享下制作经验
2017-07-25 10:08:29
请问电容式非接触接近开关的电容感应原理是什么?
请问,电容式非接触接近开关的电容感应原理是什么? 现成的电容传感器,靠近液体时会有开关信号输出,液体作为电容的介质,电容的两极板其中一极肯定在电容传感器内部与处理电路有电气连接,那电容的另一极呢
2019-06-25 11:22:09
通过非接触供电方式来给超级电容充电的设计方案
通,以避免短路。通过对开关管的通断实现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完成逆变。 同时,非接触供电系统中,逆变后一般需要采用谐振补偿的方式实现电能的传输,如下图所示,Lp,Cp 分别为原边线圈电感和补偿电容
2018-09-30 15:57:14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可分离变压器磁场的仿真分析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可分离变压器磁场的仿真分析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电能传输技术,利用电磁感应理论实现电能有效、安全的传输。可分离变压器
2009-10-14 12:29:4250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可分离变压器磁场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可分离变压器是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与传统能量传输方式相比,它有很多优点:供电设备和负载之间无任何接触,无摩擦,易维护;无噪声污染;能在多种恶劣
2010-02-21 17:14:2635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闭环电压检测与控制方法研究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耦合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实现的电源侧与负载侧完全分离的电能传输技术,克服了传统电能传输方式在一些特殊环境如易燃易
2010-02-22 10:29:5958
基于电磁耦合的水下无线传输系统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水下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桥整流电路实现高频逆变,优化驱动电路,采用STM32F103VBT6处理器实现全桥PWM控制与电流监测,结合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取最优参数耦合器,进而实现电能的无线耦合传输。水下试验证
2011-02-23 14:55:3657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原理分析与设计
摘要! 为改善传统导线电路电能传输的弊端#给出了一种基于近距离无线电能传输原理的传 输系统$ 通过电磁感应耦合与电子电力技术#将9 类功率放大器应用于电能传输的途径#在实际应
2011-04-08 16:44:08468
感应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解耦控制
以多变量、非线 、强耦合的感应电动机调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种非线性输入一输出状态反馈的控制方案,实现感应电动机转子速度与转子磁通的动志解耦。文中给出了两个线-堡
2011-05-23 15:19:3027
感应电机基本结构与理论分析
感应电机 :定、转子间靠电磁感应作用,在转子内感应电流以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电机; 感应电机一般用作电动机1(96%-IH),在少数场合下,亦有用作发电机2 (DFIG); 通过说明空载和负载时
2011-06-14 14:51:4572
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
分析并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介绍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阐述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原理及其优越性,分析了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
2013-09-26 17:07:13439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中整流电路的研究
设计了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与二极管整流及同步整流电路,并针对输出低电压大电流的情况,分析了整流电路的效率。通过对实验电路进行对比测试,验证了系统效果。测试结果表明
2013-09-26 17:08:27117
基于MATLAB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功率因数测定_杨彪
介绍了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控制原理,并基于功率因数的定义,在MATLAB/SIMULINK 通用平台下建立了功率因数测量方法的仿真模型,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功率因数测量结果及分析。
2016-11-23 16:06:562
感应电动势是什么_感应电动势公式_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感应电动势是在电磁感应现象里面既然闭合电路里有感应电流,那么这个电路中也必定有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做感应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因电磁感应现象而产生的电动势(电位差)称为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计量单位为伏,用符号V表示。
2017-08-24 15:48:3762924
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分析及其设计与实现
,这 一 传 统 电 能 传 输 方 法 所 固 有 的 缺 陷 ,已 经 使 得 众 多 应 用 场 合 不 能 接 受 接 触式电能传输,迫切需要新颖的电能传输方法。 为 了 解 决 传 统 接 触 式 电 能 传 输 不 能 被 众 多 应 用 场 合 所 接 受 的 问 题 ,迫 切 需 要一种新颖的电能传输方法。于是,
2017-11-10 16:18:396
基于电磁感应耦合理论的电能无线传输模式相关问题解析
电磁感应耦合式电能无线传输模式是一种极具潜在发展前景输电方式,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本文在简述了其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该领域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电能
2017-11-10 16:26:1216
自谐振线圈耦合式电能无线传输的最大效率分析与设计
谐振耦合电能无线传输是一种新的电能传输概念和方法,它能在中等距离范围内传递能量。该文基于空间隔离两线圈的互感耦合模型,从电路角度分析系统传输效率与线圈尺寸、距离等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传输效率表示
2017-11-24 14:17:576
基于多接收耦合线圈模式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特性分析
在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应用中,为降低系统设计难度会采用多接收耦合线圈并联的方式降低器件应力,但是对该模式的特性需要详细分析。在相同输出功率和负载的约束下,对比分析一对一耦合线圈模式和多接收耦合
2017-12-28 15:52:160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分段供电的双自由度鲁棒控制
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在采用分段供电模式时,由于跨区段处励磁磁场强度分布不均,总会引起负载端拾取功率波动,影响系统稳定性及性能。针对IPT系统跨区段供电的输出稳定问题,以LCL谐振电路并联
2018-01-08 10:06:540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和信号同步传输方法
。在四线圈结构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基础上,结合移幅键控( ASK)调制与解调方式,提出一种新型的无线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并设计其调制、解调电路和同步传输线圈。最后搭建相关的实验系统验证了所提同步传输方
2018-01-16 10:33:3610
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技术
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针对宽温度范围下系统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偏离软开关工作点,造成系统传输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给出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ICPT)系统
2018-01-16 15:09:110
LCL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谐波分析
感应电能传输( IPT)系统通常采用单相全桥逆变器作为交流电源,受功率半导体器件容量和成本限制,输出功率受限。为实现IPT系统的大功率输出,将二极管钳位五电平逆变技术应用到IPT系统中,并详细分析
2018-01-24 14:24:128
直线感应电机的电磁分析
机等效电路作为其目标,对直线感应电机的电磁参数进行进一步地分析与探讨。与此同时,参数辨识在各类电机的研究中也愈发重要。 提出一种基于等效次级的直线感应电机空载试验的方法:采用软磁铁氧体材料模拟次级背铁,达到电机次级电流为零、但励磁电感保持不变的空
2018-02-06 10:59:126
一种最小电压跟踪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调频调谐方法
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在进行电能传输的过程中,系统负载受到外部环境以及系统不同工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一次侧回路等效阻抗发生变化,并且一次侧回路等效阻抗的变化量难以用准确的数学表达式表示
2018-03-14 14:05:270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及优化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inductive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ICPT)是一种利用磁场耦合原理,将电能以非导线连接的方式从电源端传输到负载端的技术。它提高了用电
2018-03-20 18:19:3811
双边直线感应电机影响研究
针对变极矩直线感应电机极矩的变化,对端部效应亦产生影响,致使合成磁场畸变这一问题,分别采用电磁场理论分析方法和等效电路两种分析方法,根据直线感应电机磁场气隙磁通密度,以及直线感应电机等效电路,推导
2018-03-21 14:22:130
轭部激磁单相感应电机分析及设计的详细资料说明
本论文分析和设计了一种新型单相感应电机——轭部激磁单相感应电机,该电机的激磁绕组缠绕在定子轭部。 首先以传统电枢结构单相感应电机的运行原理为基础,采用对偶的方法,分析轭部激磁单相感应电机的运行
2020-03-23 08:00:0010
基于自激逆变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系统,在没有电气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可通过高频磁场实现电能的有效传输,传输距离远,传输效率高。
2020-03-30 11:18:071647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分类方法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可以分为近场传输和远场传输。近场传输又包括电磁耦合式、电场耦合式和超声耦合式;远场传输又包括微波式和激光式。超声波耦合式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与电场
2022-05-27 13:36:071780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有关感应电流的知识,在电路中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什么,通过具体的研究实例来分析,主要包括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磁铁在螺线管中运动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等,下面来了解下。
2023-06-26 17:20:162293
高距径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特性分析
针对高距径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高频环流大和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分析了系统电磁特性,建立松耦合变压器单边线圈分布参数模型,揭示松耦合变压器寄生电容的作用机理。
2023-10-30 10:51:43217
感应电动势是什么 感应电压和感应电动势的区别
感应电动势是什么 感应电压和感应电动势的区别 感应电动势是指由于导体中的磁场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其内部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
2023-12-26 16:01:31926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