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鸣器报警器电路图(四)
这个简单的电路能在交流电源断电(或电压低于50V)时发出报警声。
交流市电经二极管D1半波整流,与电阻R1、R2、R3和R4串联组成分压器.在R3上分得较小电压去控制晶体管T1与MOS场效应管T2的工作状态。一旦交流断电或电压太低.蜂呜器Bz1就发出报警声。
由于二极管D1起半波整流作用,因而送入晶体管T1的是脉冲直流信号.在交流电源电压正常情况下.R3上的电压能保持T1导通,场效应管他就处于截止状态。一旦交流电网电压低于50v,则R3上的电压降到低于T1导通所需的门槛值,T1截止,而T2的栅极电压升高。足以使T2导通.蜂鸣器就发出强烈的报警声。
为了在交流电网正常情况下报警器基本不消耗电能,分压器中的电阻均为高阻值.流过这些电阻的电流低于10μA。T2选MOS场效管。可使R5选择10MΩ的阻值(因MOS管栅极电流很小),这样在T1导通、T2截止时。经过电路的电流仅有约1μA,普通电池可用几年,蜂鸣器采用CEP-2260A.9V电源耗电5mA。
该报警器的测试很简单.安装完后插入交流电源,蜂鸣器应不发声.再从交流电源插座上拔出,蜂呜器应发出强音.表示电路工作正常。但要注意:若电路一直插入交流市电.决不可去触摸电池!
蜂鸣器报警器电路图(五)
红外感应报警电路设计思路来源于自动开门关门的生活场景,人走进银行,门自动打开,离开后门自动关闭。或者说来源于肯德基等高档餐厅的水龙头,当手放在水龙头下,水自动流出,离开后水自动关闭。该电路应用的生活场景非常多,是电路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电路,红外二极管感应报警电路焊接专用原理图如下:
红外二极管感应报警电路主要由红外感应电路、电压取样比较电路、声光报警电路等构成。红外感应电路由红外发射管VD1、红外接收管VD2、瓷片电容C1、C2构成。电压取样比较电路由电位器RP1、通用运算放大器LM358构成,声光报警电路由9012三极管VT1、VT2、有源蜂鸣器HA1、发光二极管LED1构成。
特别要说明的是本电路焊接成功后,必须调试后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只有弄懂了红外感应电路的工作原理后才能调试相关的参数,具体调试方法如下。通上5V电源,红外发射管VD1导通,发出红外光(眼睛是看不见的),如果此时没有用手挡住光,则红外接收管VD2没有接受到红外光,红外接收管VD2仍然处于反向截止状态。
红外接收管VD2负极的电压仍然为高电平,并送到LM358的3脚。LM358的2脚的电压取决于电位器RP1,只要调节电位器RP1到合适的位置(用万用表测量LM358的2脚的电压大概为2.5V左右),就能保证LM358的3脚的电压大于LM358的2脚的电压,根据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当V+》V-的时候,LM358的1脚就会输出高电平,并通过限流电阻R3送到PNP型三极管VT1、VT2的基极,致使三极管VT1、VT2截止,蜂鸣器HA1不发声,发光二极管LED熄灭。
当用手靠近红外发射管VD1时,将红外光档住并反射到红外接收管VD2上,红外接收管VD2接受到红外光,立刻导通,使得红外接收管VD2负极的电压急速下降,该电压送到LM358的3脚上。此时,LM358的3脚电压下降到低于2脚的电压,根据比较器的工作原理,V+通过以上调试,就可以实现当手移动到红外发射管VD1和红外接收管VD2的上面时,蜂鸣器发声,发光二极管点亮。
当手离开红外发射管VD1和红外接收管VD2的上面时,蜂鸣器停止发声,发光二极管熄灭,产生了感应手的效果。
用户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