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交通行业和相关媒体都开始为电子标识的未来表示担忧,无外乎是因为ETC普及的政策正在强势推行。那么,在未来,机动车电子标识(“电子车牌”)这个被期待多年、产业培育多年的产品还有没有市场?
近期,交通行业和相关媒体都开始为电子标识的未来表示担忧,无外乎是因为ETC普及的政策正在强势推行。
那么,在未来,机动车电子标识(“电子车牌”)这个被期待多年、产业培育多年的产品还有没有市场?
讨论电子标识市场前景的声音很多,有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有来自政府交通运输部系统和公安交通管理系统的,也有来自电子标识厂商和智能交通行业从业者的,但结论无外乎两种。
一种是悲观;ETC覆盖后,留给电子标识的市场空间很小,将很难再发挥自身的优势;
另一种是乐观;电子标识和ETC各自的应用场景不同,功能有所区分,互不影响。
悲观
看衰立场的声音自然是浩大的。
首先,自然是因为当今的政策倾向;
要达到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目标,ETC全覆盖是关键的关键。
具体指标是在籍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高速公路入口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在最新政策和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ETC的火爆一时无二。
当然,电子标识也曾有过政策扶持,2016年在京津冀进行试点项目,可三年的时间仍未有大的起色,如今后力难续。
随后在2017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机动车电子标识相关8项标准中的6项国家推荐性标准,业内人士都以为行业曙光逐步来临。
可国家标准通过之后还需要强制车辆安装的法律法规做支撑,全国所有车辆贴装电子标识还需要立法机关通过逐级审批,最后人大立法通过,强制规定所有车辆必须安装电子标识,全国才能迎来真正的市场大规模爆发。
正如现在的ETC,在各方加持下发展异常迅猛。
转眼到了2019年,ETC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自然是有了更大的市场预期,随着各项政策的扶持和强势推广,ETC的覆盖率正在飞速上升中,电子标识久等未来的市场大爆发发生在了ETC身上。
那个90%的指标,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而未来电子标识还能否得到政策支持,取决于国家各部委特别是公安部门推行的计划,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产业链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不确定因素更多了。
赛文交通网近日对电子标识相关从业者的调查显示,在ETC已覆盖完成后,电子标识的发展前景悲观情绪居多。至少对理应有的全国安装和应用的市场规模前景下调期望。
其次,是资金问题;
既然政策在推动ETC的覆盖,自然有相应的预算。
电子标识和ETC本身就具有交叉相同的功能,政府针对各个领域的资金预算毕竟有限,两个功能有重叠的项目自然是取其一,一方已经具备了资金支持,另一方机会目前还看不到。
钱没到位,谈发展自然是很难。
而今ETC在上有国策,中有全行业力推,下有银联旗下各大银行、支付宝和微信三大支付方式的强力加持,发展得顺风顺水。
另外,是技术问题;
电子标识属于边研究边测试边试点,本身就具有技术难度,且研发周期较长,种种原因耽误了他的发展;还有特种车辆应用导致的发卡速度很慢。
最后,是市场认可度;
何为电子标识?一个外行人,或许他从未听过这个名词。如果说是车的身份证,那所有人都能理解了,可问题是现在并不是每辆车都需要有这样一张身份证……
而ETC在很多人眼中并不陌生,电子标识的概念还仅存在于业内;对不担心防盗和假牌套牌的普通车主而言,电子标识当前并没有太多实用价值,而ETC却可以实现高速公路的不停车通行,收费优惠。
另外,ETC+的应用场景已在城市停车场开始出现,普通人对于ETC的认可度正在不断的提升。而电子标识的缓慢发展已经影响了其市场的普及。赛文市场调研中,就有对目前示范建设效果不佳的原因归结与发行量覆盖率不高,应用端发展缓慢的意见。
当ETC覆盖率完成后,基本奠定ETC在机动车交通支付的龙头地位,电子标识的市场发展机会困难更大,至少要比之前的局面付出更大努力,才会有可能在车路协同到来之际重新进入市场的轨道。
为何必须在一个挡风玻璃上安装两个技术类似用途可整合的电子标签,终究是要向车主解释的,除非……
除非有更强硬的政府政策和理由出现。
乐观
如今,看好的声音显得难能可贵。
首先,是应用场景不同;
ETC和电子标识市场定位不同,ETC目前主要是针对高速公路收费应用,机动车电子标识主要是机动车身份认证,属于车辆的身份认证,两者属性不同,各有优势。
更有乐观者认为,电子标识也可以实现对高速公路的收费功能,但在目前ETC通吃的背景下,其实现的可能性……
ETC应用于城际交通,主要规划是在高速公路收费应用;而机动车电子标识应用于城市交通,主要规划是应用在城市交通管理应用。
机动车电子标识就好比汽车的“二代身份证”,项目主要针对是政府车辆,公交车、出租车、危险化工品管控车辆主要是监管和服务属性。可以帮助交管部门实现对交通的精细管理,将引导智慧交通行业革命,带动综合交通管理系统升级,且逐渐被列入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另外电子车牌也是车联网入口之一,通过电子车牌获得交通大数据,将可能衍生出广泛的交通大数据运营服务业务。目前大家也都在推展机动车电子标识其他的的应用领域,在城市智能交通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使整个产业完成一个消费闭环。
公安交警(车辆动态管理、缉查治安防控、区域交通、限行限号控制、车辆年审检验和特种车辆优先通行)、交通运输(重点车辆管控、路桥收费和智慧公共交通)、智慧停车、环保安监保险、涉车服务消费等诸多领域都是电子标识的应用场景。
两者在功能上有各自的应用空间,并不存在一方占有市场另一方就完全没有发展机会的情况。
其次,是技术问题;
电子标识与ETC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其定位与应用领域也不相同,不存在完全竞争和替代关系,相反各有优势,技术特点上能够形成良好的互补。
ETC目前的技术足够满足高速不停车收费的场景,而电子标识的技术更先进,可以承载城市内更多的应用,比如停车场、便捷加油、小区快速通行需要身份属性的场景。
机动车电子标识是智能交通系统实现车辆交通信息多样化采集的重要技术形式,已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同。目前有超过20家企业布局机动车电子标识,按照企业车路生态战略计划持续推进汽车电子标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并将其作为智能交通管理关键技术,这从侧面反映了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
虽然现在有无人驾驶,车辆网、V2X,高精度地图等很多技术手段出现在车上,但是机动车电子标识解决了车是谁的问题,这是最大的优势,成本很低,用最简单的技术来解决最主要的问题。RFID技术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过时。因为它跟车辆网、北斗、V2X等技术解决的不是同一个问题,机动车电子标识解决的是车辆电子身份问题,是不矛盾的,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最后,是市场应用和国际趋势;
业内权威人士表示,我们参考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交通领域的发展经验。他们先是使用ETC,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使用电子标识,因为后者具备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使命等等,如此看来这便是大趋势所在,这足够说明一些问题。
他们认为一个产品和技术在社会上的应用,不管有多少行政和管理方面的手段干预,但最终仍是由用户来决定市场,所以电子标识的市场最终取决于广大车主。
我们听了太多或看好或看衰的声音,或许我们可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冷静的看待两者在未来究竟会是怎样的场景。
是共存,或二取其一,再或是合二为一。
或许大家都以为一辆车上装了ETC,就会抵触电子标识的安装。可每辆车上都有三个年检标志,同样的道理,电子标识和ETC并不一定是道单选题……
每个产品都是有其相应的市场周期和波动,ETC当前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处于市场的再次爆发期,此时轻易的全盘否定机动车电子标识的未来太绝对,后者如今仍会做好自己工作为服务城市公众便捷出行与智慧车生活。
根据政策和市场的变化,企业必定会适时调整产品和应用形态,以此来适应目前公安部门和政府的要求。
由此可见,如今大家竞相讨论电子标识的未来会如何,仅仅通过一些数据和表面现象无法看到长期的结局。
我们需要的是时间。
时间会告诉我们,ETC出现在每家每户的车辆中之后,电子标识会不会再次随着用户们的需求和ETC并列出现在车辆之中。
就像那三张并列的年检标识一样。
但不可忽视的是,电子标识的机会已经比之前与ETC竞争时更小,单纯的车辆身份证,便于管理的诉求功能,在市场面前说服力还是偏弱。
至于电子标识的安装给城市交通管理科技水平带来的新机遇和提升,以及其他延伸的相关非管理类应用,ETC+也能部分实现。
综上所述,类似电子标识这样的全国性市场,是会影响到每一个机动车出行者,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立法推广。除非有强有力的政府领导站出来力推,除非有交通或汽车安全领域重大事件发生,除非ETC在+功能方面的产业发展犯下大错误。在以上的前提下,电子标识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否则推广难度将愈发的加大。
结语
在省界收费站取消之前,电子标识有一个由上至下的发展机会,就好像ETC一样,国家一纸令号全国推广,但现在电子标识也许只剩下农村包围城市的机会了。
就好像电子标识在重庆全城安装的发展机遇,可遇不可求。未来可能在类似新疆这样防恐需求成为刚需的地域还有机会,但农村是否能包围城市,最终遍布全国市场,已经不再那么乐观。
赛文调研中,没有一家电子标识厂商表达对市场前景的绝对不看好,但对继续看好的理由表述也显得非常的“理屈词穷”,毕竟多年的市场培育和经营,企业投入了几千万的资金和无法估量的热情。
在这样的节点上,用“迷茫”来形容他们可能更准确。可能,也有一种失望吧。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