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黑进他们的工业生产网络比想象中还要容易。
那么,让企业重视工控安全真的有这么难吗?一位在工控安全领域从业多年的业务经理这样吐槽:
实际上,大多工业掌握在国企手中。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并不认为自己会成为敌对势力的进攻对象。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给自己的工业生产添加安全系统并不是他们的选择。
其实,企业这样选择也有充分的理由:工业生产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任何扰动或者升级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是民用的电脑,升级之后出现bug还可以想办法修复,甚至重装系统。而生产线系统要求非常精密,连轻微的卡死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事故。
所以,什么“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根本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对于工控来说,最好能一个系统用到地老天荒。
你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的生产系统还在用Windows2003系统,运气好的话甚至还可以见到跑Windows98的系统。对于这样的系统,用弱不禁风来形容丝毫不为过。甚至拿一台外部电脑和它建立连接,它都会“一命呜呼”。
面对如此脆弱的工控设备,目前能够实现的保护大多是在生产系统外围进行安全加固,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一旦黑客成功突破外围防护,就可以一路直捣黄龙,几乎必然造成损失。
王得金给雷锋网展示了一段视频。用黑客手段侵入工业逻辑控制器中,可以随意对工业生产流程进行更改:
【黑客入侵工控设备的演示】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大多数工业网络安全措施非常落后,但是有关国计民生的能源、电网因为隔离措施做得较好,还是比较安全的。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剧情反转:中国的工业安全也许只是“虚拟现实”
中国最早的黑客之一、工控安全界的元老级人物魏强(Funnywei)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菊花一紧的设想。
先补充两个惊悚的背景资料:
1、中国没有能力制造精密的数控机床和工业控制器,工业中用到的逻辑控制器95%是来自施耐德(法国)、西门子(德国)、发那科(日本)等的国外品牌。
2、中国没有能力制造尖端的控制芯片,英特尔、高通、博通、德州仪器等有能力设计生产芯片的企业,无一例外全部属于美国。
【发那科(日本)机械臂生产车间】
魏强说:
一块小小的芯片,有十几亿个晶体管,制程是以纳米计算的。甚至在那么小的电路板上会有七层印刷电路,想破解芯片的结构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美国企业在芯片中多设了一个引脚,安插一个后门,我们几乎不可能发现。甚至一个后门可以分成数个,分散在代码之中,我们完全没有能力察觉。
另外,为了实现更多的功能,现在芯片越来越多地具有了自主连接蓝牙、Wi-Fi等无线网络的能力。在理论上可以实现远程改写代码。
如果果真如魏强猜测的那样,那么以下的推论就能够成立:
1、法国、日本等数控机床和控制器生产国,通过自家的后门可以得知机床生产零件的G代码(进而可以得知零件的参数和用途),并且可以随意对生产设备进行改动。
2、美国可以对所有使用美国芯片的设备(包括工业控制器)进行控制。
3、一旦发生战争或严重的对立,以上的遏制措施可以短时间内建立。
4、由于芯片带有无线通讯功能,即使设备不联网,破坏活动也可以由设备附近的特工通过无线电完成。
这个设想并不是没有佐证,君不见,2003年美国进攻伊拉克的时候,让伊拉克引以为傲的飞毛腿导弹命中率为0。
这个推测在软件层面同样成立。
工信部可以进入IBM看任何一行代码。
这是2015年IBM副总裁米尔斯为了向中国销售其产品所做出的承诺。但即使每一行代码我们都进行审计,也不可能排除在硬件层面的不可靠性。很多情况下我们购买进口工业软硬件,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话语真诚,而是我们别无选择。
当所有工业和国防都建立在不透明的黑盒子组成的体系之上,没有人可以证明这个供应链的可靠性。纵然在和平年代一切看起来按部就班,红红火火。但是一旦进入战争状态,世界可能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你不认识的样子——之前所构建的一切工控安全体系,都有可能在降维打击之下变得不堪一击。
【美国F-35战机】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