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发表题为《为何中国无法拥有下一代制造业》的文章,文章称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随着劳力成本上升、劳工纠纷和环境破坏,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吸引西方企业迁入制造业的地方。曾靠成本竞争力兴起的制造业大国,现正在经历产业中心转向高价值制造业的急剧变化过程。
看完这篇报道沉思良久,试想没有核心技术的大国,就像一个满身名牌但病入骨髓的人一样,风光无限却难以前行。说到底制造业的差距决定了国力和国际话语权!
一个国家的支柱!脊梁!是制造业!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
根据《2018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详细公布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巴西和中国等九国制造强国发展综合及分项指数测评结果。
数据来源:2018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第1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也是全球制造业的第一阵营。
第2梯队是以日本、德国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领域强国;他们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占据制造产业链的顶端,生产的产品大多是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第3梯队是以中国、韩国、英国等制造领域新兴国家组成。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从产值上看中国已经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据统计: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工业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但“大而不强”是我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
“中国制造”是“中国组装”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比较一下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制造”、80年代的“日本制造”,你就会发现这些和我们普遍认为的“中国制造”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德国、日本掌握了核心产品技术,因此整个产品可谓都是他们自己的,而“中国制造”很多产品不过是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进行了组装。曾经我们依靠人家的梯子爬上来,如果人家把梯子抽走,你就会摔下去。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中国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不是在中国国内生产的。美国东西方中心的一篇分析报告称,中国使用的所有机器人中,75%是从外国公司购买的(有些是在中国国内组装的),中国仍严重依赖从外国进口的核心部件。
一位机械行业人士道出真相:“ 高端制造行业里。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业五大困境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依旧为短板
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等关键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2、产品价值链低,心比天高,利比纸薄
为什么价格似乎成了国产企业最拿得出手的法宝?为什么我们的汽车囿于低价,机床也一直在中低端领域徘徊?为什么制造业一直提不了价?我们的很多企业不想创新、不敢创新,甚至觉得创新不如“抄新”,一味模仿、抄袭,重视市场而不重视技术。没有技术的依托,产品只能沦为“花架子”毫无含金量,何谈高价值?
3、生产效率差
在很多管理者看来,个体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效率的高低。这个结论在企业发展初期,规模较小的前提上也许是成立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现个体效率高不一定等于组织效率高。员工都很忙,但紧急出货却做不出,不紧急出货,货在仓库堆积如山。数字化,系统化地来解决生产管理而不应该只是凭感觉下车间,只看个体效率。
4、产业结构不合理,制度环境待优化
造成目前中国制造业困境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无序扩张等产业发展必然经历问题,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副作用,还有体制改革不到位引发的地方政府不正当干预等等。该进的进不去,该退的却退不出。究其原因,既有技术层面的因素,(如专利壁垒、不完全竞争等),也有制度性因素(如市场准入障碍、市场分割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5、产品质量问题突出,服务体系不完善
这点国外的制造行业比我们优秀太多。比如国际机床制造企业,当客户担心一台机床是否能成功地应用于自己的生产线,国际企业会通过提供一个从设计到生产集成的途径,特别是模拟工具,来消除客户的顾虑;若客户因为金融约束而推迟投资,国际企业就会为客户提供富有吸引力的融资服务。中国制造企业在这些方面相对来说仍然陌生和薄弱。
突破口:得人才者得天下
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大问题是其劳动力队伍。尽管中国每年有大量工科毕业生加入劳动力队伍,但他们的教育质量不高。先进的制造业要求有管理和沟通技巧,以及经营复杂信息工厂的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可能是中国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软肋之一。
我国制造业人才库概览
根据领英人才数据报告指出国内与制造业相关的六大类行业人才数目达到248万,其中机械与自动化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相对最多。
制造业从业年限统计
国防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材料制造及能源与环保这三大行业的人才平均从业年限都比较高,并且具备十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才占比也相对较大。这三个行业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经验丰富的行业人才更能为行业整体做出贡献。
制造业从业城市分布
从六大类行业人才的总体城市分布中可以发现,北上广深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此外,苏州、杭州也是制造业人才的重要聚集地。
制造业人才流动方向
制造业重点行业的人才主要跨界于高科技行业,消费品行业等,其中,机械与自动化行业在吸引跨界人才上较有优势,其余五个行业的人才流入流出较为均衡。
从六个行业互相之间的人才流动状况上看,机械与自动化人才与信息技术人才不仅较大比例在本行业流动,在其它五个行业的流动也较为活跃。相反,领域专业性较强的新材料制造人才、能源与环保人才往其它制造业方向的流动很少,新兴医疗制造人才往其它五个行业甚至没有流动。
突破口:要独角兽,更要隐形冠军
要推动中国如此大国的制造业整体升级,让创新带来效果,我们其实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就是那些大批行业细分领域具有领先位置且技术独一的中小企业。我们不缺领袖,缺的是武器弹药,是能集合抱团的隐形实力。
这点德国做的比我们强,德国有许多老字号企业,他们可能发展了上百年,依然是规模很小的小公司,但是他们都能做到在自己领域钻研打磨,做出最优质的产品。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少人热衷于赚快钱,为了赚钱几乎可以不择手段的时候。这份工匠精神在我们企业上甚少看到。
高端制造业,我们还差的太远
当我们因为拥有抖音,美图秀秀之类的时尚软件就沾沾自喜时,你可知德国一整套PRO/E正版软件要将近几百万元!你连安装都不会装,别说使用了,什么是差距?这个就是差距!
玩APP的年薪百万,做主播的年薪千万,真真切切搞科研,搞技术的人却挣着糊口的钱。中国不缺人才,只是这个社会的价值导向突然有了问题。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不可以因为工具能直接带来许多真金白银,就直接去追逐真金白银了,也不该去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这些常识性的真理,在如今的浮躁社会中却少人问津,制造业虽不是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但居安思危下却是国家命脉。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