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日常所有的非现金消费,你还会随身携带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吗?
近日,三大运营商纷纷与商业银行和手机厂商合作,推出基于NFC技术的手机近场支付产品。专家指出,随着各方面条件成熟,未来几年,我国手机近场支付产业或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产业链整合、产品安全性等问题仍需抓紧解决。
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力NFC手机近场支付
手机近场支付,即通过手机来完成原本属于银行卡、公交卡、加油卡、购物卡的消费功能,变刷卡为“刷手机”。据了解,在日本,手机近场支付用户已达5000万人,而在我国,尽管手机近场支付已发展多年,但截至2012年底,总交易规模尚不足40亿元。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三大运营商发展手机近场支付已有四年时间,但各运营商之间的标准不统一,与金融行业的标准也不一致,运营商有后顾之忧。同时,由于技术上的缺陷,用户黏性也不够,这都导致产业发展不起来。
据介绍,相对于传统技术,NFC技术解决方案具有诸多优势。目前,发展基于NFC技术、银联标准的手机近场支付,已成为运营商与金融系统的共识。
今年2月和4月,中国移动分别与中国银联、光大银行联合推出手机钱包业务。据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市场经营部商城运营室经理莫非介绍,使用该业务,需在具有NFC模块的手机下载一个“钱包”应用,打开应用后,可在其中下载银行卡、公交卡、优惠券、加油卡等各种虚拟卡,并输入信息绑定实体卡。一部手机可以绑定很多张银行卡,并可在支持“闪付”的POS机上“刷手机”。
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产品创新部的夏研告诉记者,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联合推出的“联通招行手机钱包”,同样是基于NFC技术的手机近场支付产品。
此外,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也表示,2013年中国电信将与银行合作采用NFC-SWP方案推出电子钱包,将规模投放NFC-SIM卡,并启动终端定制。
三大因素利好NFC手机近场支付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各种外在环境的改善,对手机近场支付产业发展形成了多重利好。
首先,标准之争结束,运营商消除后顾之忧。易观咨询分析师闫晓佳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由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和由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之间的标准之争,一直困扰着我国手机近场支付产业。2012年12月,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最终明确为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此举使运营商消除了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后顾之忧。
其次,NFC智能手机加快普及。使用NFC手机近场支付,首先要有具备NFC模块的智能手机。数据显示,2012年NFC手机销售1.2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5.45亿部的18.7%。预计2013年兼容NFC的手机出货量将达2.85亿部。具有NFC模块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疑将为NFC手机近场支付的发展铺平道路。
第三,POS机大规模改造,受理环境改善。资料显示,在中国银联和各商业银行的大力推动下,全国范围内120万台非接终端的改造已经完成。未来用户可以直接在有“闪付”标志的POS机上“刷手机”支付,过程与刷银行卡类似。
产业链整合和安全性问题亟须解决
专家指出,随着多方面条件的成熟,NFC手机近场支付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而与此同时,产业链整合问题、安全性问题都亟须解决,“爆发”同时仍需多多留心。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发展基于NFC技术的手机近场支付,既需要打通上游的手机终端制造商,推动手机厂商生产具备NFC模块的定制机,又需要在应用里集成更多元的服务,这需要运营商与手机厂商、银行、公交公司、地铁公司、加油站、超市、商场建立合理的合作及分成模式,产业链整合的能力将决定产品的成败。
据了解,2013年,中国移动将发展300万手机钱包用户、发行可存储数十张电子卡应用的NFC的SIM卡,目前已与中国银联、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并与部分学校、企业以及20多个城市的公交地铁管理部门达成了合作意向。而据记者了解,三大运营商与银行等非电信系统的合作,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除此之外,安全问题也是决定手机近场支付产业生死的大问题。张毅指出,手机近场支付有其便携型,但一部手机上集成了多张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一旦手机被盗,所绑定的账户即有被盗刷的风险,必须在安全性上把好关。只有把手机近场支付做得像金融IC卡一样安全,才会真正赢得用户的信任。
NFC即将获得共识?
多年博弈后,围绕NFC(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各利益相关方终于有望达成共识,大规模商用在即
仅用手机在POS机上“嘀”一下,无需插卡刷卡、输入密码、签名确认等繁琐程序即可完成消费。这是NFC(近距离非接触)技术所描绘的近场支付场景。这项技术早已在日韩等国实现规模商用,在国内却一直举步维艰。在4月18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透露,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即将推出。NFC终于将迎来新的推动力。
柴洪峰透露,目前国内外各层面技术标准已经日渐明朗。国家标准已经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形成标准送审稿,正在发布过程中。据了解,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着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编制任务。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近场支付的相关内容,明确了近场通信采用13.56MHz,智能卡产品形态将兼容多种方案,如SIM卡方案、SD卡方案、全手机方案,双界面电信卡等等。
如同第三方支付普及后发生的事情一样,移动支付改变的也许不仅是支付,更将改变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NFC元年
“2013年将是‘NFC元年’。”NFC手机厂商思路国际副总经理孙意笑认为,两年内,NFC将像陀螺仪、GPS等一样,成为手机标配。
NFC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近距离支付方案。它的反应时间0.1秒,感应距离15cm,均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其信用加密等安全功能集成在硬件上,相比其他基于软件应用的互联网支付,更多了一层屏障。但另一方面,NFC的技术优势却面临产业链过长、利益分配与射频标准难以统一的尴尬。因此其商业化进程缓慢,运营商、手机厂商均鼓吹多年的“NFC大爆发”一直波澜不惊。
自去年通信运营商与银联在标准方面取得共识后,NFC开始迎来新的契机。今年,英特尔、微软先后宣布将NFC作为平板电脑及WIN8系统的标配;银联计划将支持NFC的“闪付”终端改造从150万台增加到400万台。中移动则提出今年要推出1000万台NFC手机,并拿出160亿补贴推动 NFC走近用户,这是通信运营商第一次对NFC明确提出数量指标,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去年9月27日,中移动在内部研发会议上,更是将NFC定义为“继语音通信、移动增值后,拉动通信行业的第三波力量”,NFC的美好前景让人遐想。
2.4G标准:中移动折戟
从硬件构成而言,NFC分为控制器、感应天线以及基于安全SE集成的存储空间三部分。按照分布位置不同,其解决方案分为全终端(手机)、全 SIM卡以及“SIM卡+手机”的SWP-SIM方案三种方案。前两者易理解,第三种则是将控制器、感应天线两部分集成在手机硬件上,将存储空间集成在 SIM卡上,并遵循SWP(单线协议)达成兼容。
由于目前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占全球手机总出货量不足20%,在普及程度不高的前提下,全SIM卡模式在过去三年是国内的主流方案。这种方案包括由中移动主导的、基于2.4G的REID-SIM卡方案以及银联、中电信支持的基于13.56MHZ的SIMpass方案。
从技术层面说,感应天线是全SIM卡模式的最大障碍,而REID-SIM卡方案似乎更占优势。这个方案将NFC的所有硬件集成在SIM卡上,与传统SIM卡外观相似,更容易为用户接受,2.4G的射频范围可以同时覆盖10米以上的远程支付与1米以内的近场支付。而SIMpass方案则要把感应天线外接在SIM卡上,俗称“辫子卡”,外接的天线容易折断,且较低的频率会受到金属手机后壳干扰。同时,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并不兼容这种方案。但 REID-SIM方案面临高开发成本的问题。相比于SIMpass每张卡28元的开发成本,一张REID-SIM卡则耗费70元以上
标准的争执更是让NFC一直在远离市场的层面上打“神仙架”。
在推广2.4G标准上,中移动确实不遗余力。2010年世博会期间,中移动与上海世博局推出手机票,仅需换一张SIM卡就可在世博会期间刷手机购物,并投入近6000万元生产受理终端设备。在2010年3月,中移动斥资300多亿入股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在金融机构内加注筹码。
但这个标准却与中国人民银行2010 年制定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卡规范》(POBC2.0)有冲突。该规范要求金融IC卡及终端受理设备为13.56MHZ,银联基于POBC2.0标准对 POS机终端进行改造,推出“闪付”功能,从刷卡演变为非接触式感应。对于商户来而言,在购置一台1000多块的POS机以外再增加一台支持2.4G标准的受理终端的意愿显然不强,银联在大型商超及中大型企业里铺设的500多万台POS终端反而成为障碍。据讯联数据研究员、《支付视界》执行编辑寇向涛介绍,中移动在世博会所展示的终端设备并没有真正推向市场。
另外,中移动在产业链上同样势单力薄。2010年,中移动基于2.4G标准的SIM卡进行了首次统谈分签,仅有两家供应商获得订单。2010年,中国银联宣布联合18家商业银行、中联通和中电信、手机制造商等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中移动被排除在外。
去年,标准之争的平台开始倾斜。3月,主导2.4G标准的中移动副总经理鲁向东辞职,据中电信前移动支付项目负责人陈建伟透露,随着他的辞任,2.4G标准在中移动内部已被否决。5个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主持下,运营商、银联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共同参加关于移动支付的技术规范的内部评审会,明确13.56MHz为NFC技术标准。2.4G技术开发者,广东国民技术(300077,股吧)股价应声暴跌。目前,其股价在15元左右徘徊,距离其最高价57元缩水了四分之三。
13.56MHz完胜,2.4G的标准是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至少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与手机厂商并不希望这样。孙意笑认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应该把2.4G与13.56MHz作为入网双频标准,不仅因为在中移动与国民技术的推动下,深圳、广州、青岛等地的公交系统均采用2.4G标准,更重要的是,2.4G的多项核心专利由国内企业掌握,“可以一定程度对冲掉13.56MHZ国际垄断专利的费用。”
银联:鸡肋般的胜利
标准之争,几乎所有媒体都定义为银联的胜利。但陈建伟却不这么认为。“手机支付不单纯是金融支付,可以完全绕开银联,”据其透露,他在主持中电信移动支付工作时,甚少考虑银联的作用,包括其多年耕耘的POS受理终端。
“相比于已投入的其他成本,终端铺设的费用不算什么。”陈告诉《新商务周刊》记者,在终端改造中,为商户建立后台成本的费用才是最高的,每个商户需要200元以上,按目前中国电信已开拓的800万用户来算,再加上已发行的1000万张SIM卡,投入的硬成本就超过了35亿,而铺设终端至多只需要 5、6亿。”
因此,终端建设的瓶颈不是来自资金,而是政策限制。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所有线下“银行卡收单”必须经过POS机终端。而陈认为,这是个“从未被执行”的规定。目前,无论是哪个标准, NFC支付仅局限在公交、学校等封闭系统内。“这个‘线下使用场景’也是运营商与人行及银联方相互妥协的方案。”
为何争夺终端控制权?因为这确实是个大蛋糕。用户每完成一笔刷卡消费,商户需要支付1%-2%的手续费,其中0.2%左右是终端设备的“收单服务费”,银联的70%左右收入来自于此。据孙意笑介绍,中移动在深圳推广的“公交一卡通”中,向用户收取0.1元的月租费以及向公交系统收取“设备折旧费”,其实也是变相的“收单服务费”。
基于13.56MHz的SIMpass方案似乎是银联与运营商最合适的方案。去年2月,银联与中电信联合推出“银联翼宝”则是这个方案的实践。电信将SIM卡的存储空间向银联开放,银联控制交易过程。但据通信业内部人士透露,银联并没有增加手续费外的其他收入,而电信也没想好如何创收,双方对这个业务的推广均不积极。陈建伟还告诉记者,由于银联方的不坚决,“银联翼宝”目前仍不能在其“闪付”终端消费。
而借助终端优势,银联也试图绕开运营商开展NFC支付。2011年9月,银联与HTC联合推出“NFC-SD银联支付手机”,把NFC的核心部件安全SE集成在SD卡上,手机硬件完成其他功能。在今年“收单手续费”下调25%的前提下,发行SD卡可以为其创造新的盈利渠道。
但在寇向涛看来,银联推广的NFC-SD只是为了加注与运营商博弈筹码的筹码。“SD卡的局限性很大,首先,占中国手机市场30%以上的苹果并没有SD卡接口,而仅为了增加一个支付功能让用户换SD卡的可能性也不大。”在去年底“标准之争”双方妥协的结果是,银联也没有继续推广它的SD卡。
换句话说,银联虽然赢得了标准主导权,但是却没有创造新的盈利渠道,这个“胜利”来得有点鸡肋。
TSM平台:运营商的比拼
由于坚持2.4G标准,在全SIM卡方案上,中移动已经比中电信慢了一步。去年底开始,中移动开始转而主推SWP方案,其今年计划销售的1000万台手机亦是基于此。
“目前的NFC手机出货量小,除了标准外,还有成本因素,加载NFC模块及改造主板需要花费300元左右,而一个千元手机的利润率一般仅在 5%-10%左右。”寇向涛认为,在没有足够的用户认知,增加NFC功能无法促进实质营销的前提下,手机厂商更多会采取观望态度。这种情况下,以运营商定制机主导推动市场会保证手机厂商的订单量,刺激了厂商的生产意愿。“在未来很长时间,这种方案将是NFC的主流。”该方案让手机厂商得以共享利益,强化了中移动的同盟关系,手握安全SE与存储空间的中移动则拥有收单结算的控制权。
在过去的全SIM方案中,存储空间是客户与运营商协调预置的,公交一卡通、银联翼宝等模式均是基于此,运营商收取空间租赁费,收单结算渠道由客户选择。但运营商在这种模式中的收入固定,不能按交易量获得流水收入。
去年3月的一个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首次提到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SM)平台的建设,此平台将存储空间转而向下游用户开放。用户在平台上自行下载银行客户端及优惠券、等电子凭证到存储空间。孙意笑说,TSM相当于一个高速公路“收费站”,“比如说用户在中移动的TSM上下载招行的客户端,同时将招行账户信息加载到存储空间中,中移动可以对招行收取一定费用。”TSM是一个开放式平台,银联、运营商甚至手机厂商均可以选择自建,在手机页面并存(类似于豌豆荚与安卓市场的应用商店关系),由消费者自行选择。但是,中移动控制着“高速公路”的入口标准与运营管理,让中移动获得平台的先发优势与议价权。
TSM的意义远不止这些。通过TSM,用户还能“空中办卡”,“银行卡”信息直接加载到SIM卡上,改变了传统银行的柜台服务模式。同时,TSM平台还能为加载社保卡、公交卡、门禁卡等IC卡应用,一个手机变成“多张卡片”,将很大程度上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网关”。
今年2月,银联将面向商业银行的TSM平台与中移动的TSM平台进行对接,中移动的NFC手机首次可以在银联的闪付终端使用,而早在2009年就建成省级TSM平台的中电信却要在今年年底才上线全国级平台。这一次,中电信明显慢了一拍。
全终端的未来
“其实对于用户而言,全终端模式的NFC用户体验是最好的。” NFC手机厂商思路国际的孙意笑及NFC标签服务商云飞网创始人罗翔宇均认为,全终端模式最开放,也最能激发NFC的价值。
“NFC不止是支付,它最大的价值是实现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互,”罗告诉记者,NFC的应用场景包括卡模式、阅读模式及点对点模式。支付是被动需求,后两者是主动需求,价值更大。“阅读模式可以赋予广告标签视频、图片等更丰富的内容,而点对点模式可以实现手机信息(如电子名片)的快速交换及更丰富的手游形式。”而当NFC的存储空间集成在SIM卡上时,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用户下载特定应用软件。
其实最初的NFC即是以“全终端”模式出现。2005年,诺基亚首次推出NFC手机。“当时的解决方案很‘老土’,就是在手机后壳贴一个NFC 芯片,”罗说,这类似于之前银行方推出的贴膜卡。但由于诺基亚主打功能机,NFC的后两种优势无法发挥,仅实现支付功能。诺基亚的第一次试水还没受到关注就很快夭折。
但是全终端模式绕开了运营商,并不为其认可。陈建伟告诉记者,全终端模式推广最好的是日韩两国,但是这两个国家手机几乎全是定制机,运营商可以在定制环节获得控制权,而中国的定制机市场却刚起步。同时,日本有一个横跨金融机构与运营商的软银集团,能在集团内部实现利益分配。
据了解,前年9月,谷歌推出Google Wallet的NFC全终端模式在美国仅有一家运营商与它合作,近两年时间也没有打开局面。但是孙意笑则认为,Google Wallet之所以受到运营商的抵制是因为谷歌自建了TSM的封闭平台,而在中国则没有这种困扰。“一个TSM平台的建设需要数千万元,不是一个手机厂商轻易能承担的。因此,NFC手机投入市场必然需要将安全SE向运营商开放,并接入运营商的TSM平台。”
但是,不管是NFC从业者罗翔宇与孙意笑,还是出身通信业的陈建伟,均不看好NFC的支付前景。“支付涉及的利益关系太复杂了,商业模式至今并不清晰。”孙意笑告诉记者,目前,思路国际在全球共出货70万台手机,在国内目前出货仅数万台,主要客户来自于直销行业,而发挥的是阅读模式在广告标签上的应用。而在其最大市场印度,支付场景同样以城市公交系统为主。
外在危胁:远程支付
“在用户认知与受理终端改造还没成熟的前提下,NFC的商用前景还不明朗。”钱方创始人李英豪如是表示。钱方做的是类似于POS机的终端设备,利用较低的设备成本与验证门槛,瞄准500万台POS机外的近4000万家中小商户市场。“钱方的最新版本可以支持NFC功能,但没有推向市场。毕竟增加一个模块就增加一份成本。”在李看来,未来3年内,刷卡与现金依然占据80%以上的近场支付市场。
而互联网公司则希望基于软件应用的“近场识别,远程支付”的方式进入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公关经理陆俊告诉记者,目前的互联网近场支付方式包括二维码、超声波以及短信支付等方式,而这几种方式都是走互联网渠道及支付宝账户,不通过线下的银联渠道。目前,支付宝三头并进,二维码主要应用于出租车市场;今年4月,支付宝在杭州首次推出超声波售卖机。但这两种模式均面临跳转频次太多的问题。以超声波支付场景来说,用户需要选择商品,登录支付宝客户端,打开“当面付”页面,与终端感应,确认付款等步骤。而二维码易被复制、超声波易被监听也影响了它的安全系数。
“最受商户欢迎的支付方式是超级付款。”陆俊认为,这是源于其便捷性。超级付款是一种典型的短信付款方式,消费者在商家手机的支付宝客户端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并在自己手机收到一条验证码短信,而消费者仅需将验证码回复该短信即完成支付,交易金额同样来自支付宝余额或快捷支付两种途径。4月15 日,支付宝联合订餐系统奥琦玮,与北京300多家餐饮商户建立超级付款的合作关系。超级付款的跳转频次足够低,但依然受制于网络环境的速度问题以及没有硬件保障的安全问题。
但由于利益方关系简单,再加上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庞大的用户基数,远程支付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近场支付。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 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其中,远程支付占比高达97.4%。陆俊同时告诉记者,支付宝也在观望NFC的发展前景,在合适的时候进入市场。 “主要取决于受理环境与用户习惯的成熟程度。”
但是,用户习惯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在消费者逐渐了解与接受远程支付的交易方式的同时,留给NFC奋起直追的时间已经不多。
NFC再不爆发就死?
NFC产业链上每个玩家都想分一杯羹,结果金融业、运营商、手机厂商又想控制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不愿意花大成本去教育市场,为他人做嫁衣。在手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创新之时,已经酝酿好几年的NFC再不爆发就死了。
标准内斗使近场支付失去先机
的确,NFC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近场支付方案。它的反应时间0.1秒,感应距离15cm,均赋予它“便捷安全”的优势。同时,其信用加密等安全功能集成 在硬件上,相比其他基于软件应用的互联网支付,更多了一层屏障。但另一方面,NFC的技术优势却面临产业链过长、利益分配与射频标准难以统一的尴尬,商业 化进程缓慢,运营商、手机厂商均鼓吹多年的“NFC大爆发”一直波澜不惊。
长期以来,NFC一直纠结于13.56MHZ及2.4G两个 频率的内耗中。前者是银联认可的国际金融标准,拥有银联的闪付终端天然优势以及人行等金融方的支持;后者是中移动主导,由国民技术主力研发的中国标准,它 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不需要外接感应天线),也有中移动大资金投入的支持。
去年年底,标准之争开始倾斜。由于中移动内部变动(主导 2.4G的鲁向东离职)以及银联在高层的博弈结果(人行政策规定线下的收单业务必须经过 pos机终端,电信移动再有钱也不能去铺终端),银联主导的13.56MHZ基本定调,但NFC面临的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远程支付与即将全面铺开的基于 PBOC2.0的金融IC卡,在教育市场上,NFC已经失去先机。
互联网公司通过基于软件应用的“近场识别,远程支付”的方式进入移动 支付领域,主要包括二维码、超声波、短信支付等。它们虽然安全系数不是最高,跳转频次也多,还要依赖于网络环境,但是其产业链简单直接,第三方支付公司支 付宝、财付通凭自己力量就可以推广,这几年已经逐渐形成了用户认知。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 其中,远程支付占比高达97.4%。另一方面,今年开始,各大银行开始全面将磁条卡改造成非接触式IC卡,它有银联闪付终端的天然优势以及发卡行最直截的 发行渠道。
Sim-swp是最和谐的过渡方案
从硬件构成而言,NFC分为控制器、感应天线以及基于安全SE集成的存 储空间三部分。按照分布位置不同,其解决方案分为全终端(手机)、全 sim卡以及“sim卡+手机”的swp-sim方案三种方案。前两者易理解,第三种则是将控制器、感应天线两部分集成在手机硬件上,将存储空间集成在 sim卡上,并以一个swp协议达成兼容。
前年,银联还搞了一个NFC-SD卡模式,就是把存储空间放在SD卡上,但是这个方案的局限 性很大,至少苹果手机就没有SD卡接口,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银联做SD卡只是为了增加与运营商博弈的筹码,噱头大于实质。而实际上,银联除了与HTC做了 一次尝试后,今年在标准统一后也没有再推,这个方案可以排除在主流解决方案之外。
前几年,2.4G与13.56MHZ主要在全sim卡 上争夺。2.4G落败后,中移动在全sim卡方案上落后于中电信,只好转而主推sim- swp模式。一方面,这个模式解决了13.56MHZ的全sim卡解决方案simpass感应天线的技术难题(simpass需要外接天线,俗称“辫子 卡”,易折断,易受金融外壳影响),而更重要的是,他整合了手机厂商的利益。
目前,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占全球总出货量不足20%,大 厂家不愿投入,这也是全sim卡模式占主流的原因。这其中既有标准之争的原因,另一方面,加载一个NFC模块对于手机厂家增加100多元的成本,而千元手 机的利润也就这个数,在无法明显促进销量的情况下,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而sim- swp模式需要厂家的定制机,这为厂家提供了稳定的订单与市场试水的空间。
同时,sim-swp模式把NFC最核心的安全SE依然集成 在sim卡上,运营商依然掌握着收单结算的控制权,也掌握存储空间的入口TSM平台(类似于appstore功能),这让它面对金融机构拥有足够的议价 权,而对于增强用户黏性也大有稗益。这让它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市场(今年中移动提出要推出1000万台NFC手机,并拿出160亿补贴推动NFC走进用 户,这是运营商第一次对NFC明确提出数量指标)。
这几乎是让两大巨头银联跟运营商最和谐的解决方案,而手机厂商同样能分得一杯羹,在未来1-2年都会是NFC主流方案。
NFC的更大价值需要厂家实现
NFC的最大价值不是支付,而是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互。NFC在单一芯片上结合了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 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它包括卡模式、点对点模式以及阅读模式三种,支付只是卡模式中的一中,卡模式还包括门禁卡、登记卡等个人IC卡及电影票等票据业务。 点对点模式可以快速实现信息交换;阅读模式则赋予标签更多的含义,如视频及图片等。对于后两者功能,如果安全SE集成在sim卡上是很难实现的,需要特定 软件支持。
以一个酒店场景来说,消费者在酒店订房,触碰终端即下载门禁卡(点对点模式、卡模式),在门禁上刷手机进住(卡模式),在房间总控制上刷手机打开房间状态控制,通过手机页面操作灯光、温度等调节(阅读模式)。
国内NFC手机厂商思路国际副总经理孙意笑说,思路国际全球出货70万台左右,在国内出货10万台左右,主要服务于直销行业,发挥其阅读模式里的广告标 签功能;而即使在占其出货量一半以上的印度市场,它的支付场景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公交里。作为业内人士,孙总同样不认可NFC的支付商用前景,他 说,“NFC支付是运营商与银联的盛宴,手机厂商就是绞肉机。”
笔者认为,当NFC标准统一,金融业与运营商合力之后,NFC可能进入 真正的良性循环。更快捷的支付方式可能给金融业带来更多的收单业务;运营商控制NFC的TSM平台可以让其获得用户数据、收单结算控制权等。在政策允许情 况下,运营商大规模投入NFC市场教育,手机厂商一开始通过定制机获得稳定的订单,当用户习惯更加成熟时,通过点对点与阅读功能区实现更大的价值,而那个 时候,NFC会像陀螺仪、GPS一样成为手机标配,并改变人们更多的消费习惯。
对于厂商来说,最佳的NFC投资回报率或许出现在运营商大力推动支付功能以及其他功能的价值还没有出现成熟的品牌认知的时间差中。
《福布斯》:NFC支付走向灭亡?
北京时间5月13日消息,据《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新一代运行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都装载一种特殊的设备,即NFC(近场通信)芯片。因此从理论上,任何手机都能成为支付设备。不过奇怪的是,目前市场上很少有软件大范围支持NFC支付,这种支付手段面临因残缺不全而销声匿迹的风险。
NFC是智能手机、信用卡和类似设备通过相互靠近而进行通信的技术。从2004年起,几大手机制造商就联合起来定义这一标准。诺基亚、黑莓、三星、微软和谷歌(微博)在各自的运营系统中支持这项技术的时间超过一年,一些支持NFC设备也进入了市场。与此同时,信用卡业务中的龙头老大以及美国知名的大银行及支付服务都推出相应的业务;而且电信公司,如AT&T、Verizon以及T-mobile都在2010年宣布提供类似服务。
有了如此强大的支持,大家可能期待NFC会大张旗鼓地搞起来。事实上,各种迹象表明它只有潜在的增长。例如支持Visa和万事达信用卡的终端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商店中;在纽约,一些出租车以及地铁站提供NFC支付服务。乘车人只需将NFC装置和读卡器靠近便可轻松付费;在芝加哥和新泽西,类似的服务也见于火车和地铁。
虽然基础设置开始接纳NFC支付,然而最新设备上的软件却没得到多大提升。 Google Wallet只能在有限的几部手机上使用,而像三星Galaxy S4和HTC One等最新设备,尽管他们满足软硬件需求,也并不支持这种支付手段。美国运通公司虽然与美国电信运营商有合作协议ISIS,但是也只在少数地区提供服务;再来看三星与Visa合作推出的Samsung Wallet服务。虽然早在世界移动大会上抛头露面,然而它却并未搭载在最新款的旗舰手机内;万事达卡印有PayPass标志的信用卡支持NFC,然而它自己的Masterpass服务却放弃了这个选项。
因此当前面临的挑战就是,很多玩家都希望在该领域大展拳脚,却又彼此制约,只能磕磕绊绊前进。计算专家鲍勃·弗兰克斯顿(BobFrankston)表示,他们在这个空间无法承担战略性角色。“NFC只是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弗兰克斯顿说。当解释为什么ISIS等支付服务举步维艰时,他说“你真正需要的是传输一些数据认证交易,其余的可以利用网络协议完成。完全不需要电信公司这个中间人的角色。”
诸如LevelUp和 Square之类的公司也在加快手机支付业务的步伐,这从客观上更加削弱NFC成为手机支付手段的几率。这也是为什么当谈论起NFC时,三星不再提及支付,而是说分享照片、视频之类的事情。未来的发展会越过NFC支付吗?其他解决方案是否能够盛行?或许只有时间能够解答。
NFC芯片发展方向是什么?
随着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移动、便利性需求与日俱增,无线连接技术近年来开始爆发式增长。
据市场调研公司ABI Research最新报告,2013年标准化的无线连接芯片出货量将超越50亿,包括蓝牙、Wi-Fi、GPS、NFC和ZigBee,以及无线连接组合芯片(COMBO)和平台解决方案。其中Bluetooth Smart,WiGig和NFC等新兴的无线连接技术开始逐渐普及并开始大批量商用。
早在2002年,诺基亚、索尼、飞利浦(NXP前身)联合发明NFC技术,最早开始相关产品主要集中于门禁卡、公交闸机卡等领域,其中诺基亚、索尼的研究方向主要趋向终端设备,而NXP则专注于芯片设计领域。得益于运营商及银行对手机支付应用的大力推广,2012年搭载NFC应用的智能终端开始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在2010年的时候,还没有多少人知道NFC;2011年这个词的出现非常多,当时有一些高端手机有配NFC,到了今年很多中高端品牌手机已成为标配了。”NXP智能识别业务拓展经理刘颖表示,到2014年全球将会有8亿部手机支持NFC功能。
ABI Research预计到2016年,NFC芯片组出货量将达15亿片。其中NXP由于最早开始NFC研发,在NFC芯片领域,目前NXP占据主导优势。其它包括博通、高通、MTK等厂商近年来也纷纷发布相关的NFC单芯片产品以及整合了BT、WIFI、GPS等功能的Combo芯片。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