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IC(集成电路)设计的上下游企业眼里,我国本土IC设计业的特色如何?应该如何发展?尽管海外企业有自己的商业立场,但他们也都有个共同的出发点:希望中国的合作伙伴——本土IC设计企业能成功。因此,海外合作伙伴的意见对本土企业还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中国IC设计业现状
中国半导体业正强劲增长,中国的IC设计公司数量也在增长,预计中国IC设计业的营业额将步步提升,IHS iSuppli的高级分析师顾文军2012年1月预计,中国IC设计业要到2015年才会突破100亿美元,中国对IC的需求与IC的本土供应能力目前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IC的竞争到了更高层次
IC设计服务公司芯原(VeriSilicon)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认为,现在公司的整合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出现的 OSO(Original Solution Orchestrator,委托解决方案协调者,是不久前Gartner提出的概念。)比ODM(委托设计)、OEM(委托制造)级别高,主要体现在整合应用和内容。这种整合程度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做的。例如苹果产品成功,体现在应用和内容的丰富,因此硬件可以做得很好,但丰富的内容不容易,因此三星和中国***的一些厂商朝上走不太容易。现在Google(谷歌)也在谈内容,收购了Motorola硬件。在中国,如果百度、阿里巴巴向下走也许会很厉害,因为有用户基础。
例如,中国***的PC很强,但转向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就出现了些问题,原因是芯片/芯片组很强还不够,还缺少内容。我国的小米手机已经意识到做内容,而不仅仅是手机本身。
本土IC设计能力已处于先进水平
戴伟民认为,中国的start up(初创公司)比***数量多,而且设计能力不比***差。国内很多设计公司/设计服务公司做40nm、双核的设计没问题。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与IP(知识产权)供应商Synopsys的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潘建岳也同样认为,总体来看,中国的IC设计公司比较有冲劲,当然其最大的基础还是依托于中国的市场。另一原因,平均而言,国内设计公司成立的时间较短,在知识产权(IP)和设计积累方面会少一点,因此大家也更敢于去采用新的工艺。“目前我在亚洲看到的情况是,当一个新工艺出来时候,比如40nm这一波出来时,按照我们的统计,采用40nm的设计公司的个数,中国大陆是走在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前面的,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公司采用先进工艺的数目会比中国***地区或韩国多。(注:当然企业的量级不一样,例如三星、***联发科技(MTK)等有很多分支部门在同时做。)”可见,中国公司正更积极地采用新的工艺。这从一方面看,就是“中国公司对新技术更加敏感。”
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国内本土设计公司的积累还不太够,就可以借助先进工艺、设计工具和IP的帮助。
IP核供应商ARM公司的中国总裁吴雄昂也由衷地称赞道,在高端处理器设计上,中国的客户走得很快,例如,海思采用 Cortex-A9做8核网络SoC,这对ARM来说都是挑战,不知如何支持海思。但海思做出来的芯片性能很强。另外,创维集团也推出了第一台基于Cortex-A9的Android 3D TV。
商业模式的创新很重要
实际上,基于Cortex-A9,很多公司做出了不同的创新,例如HP(惠普)公司2012年上半年计划推出“Redstone”理念服务器,采用了Calxeda公司的4核A9 CPU。2011年底,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宣布,与nVidia、ARM合作超级计算机,也是基于A9处理器;也有一些企业正在把A9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但是,“这不是谁都可以拿A9做出很强的处理器的,而是IP如何用好的问题。掌握芯片的核心技术是关键。”
戴伟民也持同样观点:“不一定所有东西都要原创,引进、消化、吸收有时也是很大的创举。像芯原6年前买了DSP核,现在做得非常好。”据悉,芯原6年前购买DSP核之后,一直在升级换代,以满足3G/4G通信产品等的应用需求,从ZSP400系列已升级至ZSP800系列。
在产业链变化和与产业链结合的方面,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市场优势,拥有广大的人口消费能力,能够定自己的标准。“我认为可以定一些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比纯粹工艺上的突破(难度)要低一些,但能够结合现在的市场、利用现有的工艺做出一些产品出来。”戴伟民说。例如苹果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触摸屏也是别人的,甚至触摸概念别人也做过。
吴雄昂接着分析道,实际上,苹果也没有追求完全颠覆性的创新,只是在打破行业的应用习惯上进行创新。苹果的成功因为其CEO(首席执行官)疯狂,其公司文化容忍他可以这样。不是所有公司(包括美国公司)都允许这样做,这是文化环境的问题。如果一家公司的文化就是按部就班,只能有常规的创举,不可能有颠覆性的创新。如果在常规环境中期望产生颠覆性,这种期望值就有些太高。
排名变换是行业活跃的标志
在IC业,可以看到一些企业上下沉浮。那么,“一代拳王”如何“王者归来”?代工企业——TSMC(***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业务发展副总经理罗镇球从另一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认为这种上下交替正是行业活跃、新兴企业充满机会的特征。一些企业风云一时,其实,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现象,而是在设计业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只要一个行业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的前两名都没有变化的话,“中国如果还没进入那个行业就别进去了。”如果这个行业前十名总在换,中国也许对那个行业不太熟,中国也该进去。其实,“任何这类市场都是新兴的国家要进去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市场还没有沉淀,要不然就是这个行业的特色就是不容易沉淀。”
从山寨到品牌的升级
那么,一些没有靠山的本土企业是否应该先瞄准一些批量比较大的产品?因为山寨毕竟在中国曾是一种热门模式?罗镇球说,不是做简单的山寨,而是你要做自己有特色的,做你自己可以有办法存活的、能够长大的东西。其实深深想一下,大家都在讲创新,实际有些产品不是创新的,是在做跟别人一样的产品,然后用比别人低的价钱,这就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循环。的确,很多企业都是从模仿、打价格战起步,但到一定阶段要升级,寻找到自己产品的定位,即不再是简单的模仿,需要有一定的差异化。
中小企业如何长大?政府倡导企业重组,但本土企业有“宁为鸡头,莫为凤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因为很多公司死不了;另外中国人的天性是喜欢当老板。
上市时间比上市成本重要
IP核供应商Tensilica亚太区总监黄启弘认为,上市时间(time to market)比上市成本(time to cost)重要得多。因为摩尔定律告诉我们,在下个18个月里,还会有同样一款芯片集成更多的三极管,那么在同样的性能上,新的一定会比你的便宜。所以在你想比别人便宜的时候,还会有第三者、第四者、第五者在后面等着,这样几年下来,产品的利润越来越薄,导致今天富士康给苹果代工的利润不到2%,PC业的代工也就1%~5%。因此这种重视价格的观念需要转变。大家要开发一些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可配置的产品,这样使你的产品有一定的优势和差异化的同时,先到达市场,把话语权定下来——把价格先给守住,然后你再考虑怎样去做下一件事情。
而且实际上价格拼得很低的时候,真正的利润并没有到消费者手里。例如我们看到很多跨国企业,他们在利用专利这种手段的整个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放弃对利润的追求。所以PC的代工只有1%~5%的利润,但是Intel 2010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是67%;苹果公司把硬件和软件全部控制在手里,把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的钱都拿到了。苹果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是Google,Google也想了个主意,去买了摩托罗拉移动。一些公司例如三星、苹果等打专利战,说穿了,苹果和微软都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让Android变成世界上最贵的OS(操作系统)。那么这样下去的话,中国的相关产业又被别人给掠夺走了。“也许大家可能玩儿的周期就剩三五年了(注:笔者理解此句的前提是Android的开放性受到了影响)”。因此给中国业界提个醒,国外所有公司在专利布局上是很有讲究的,绝对不去花125亿去买个公司闹着玩儿的,它肯定是已经想好最后要怎么把这个钱赚回来。Google说了,不做恶,但肯定也知道背后不能不赚钱。
我们应该看到更远一步,而不是现在大家都来做手机,例如本土A公司已经把海外B公司的市场抢走了一半,那本土C公司再想法把本土A公司的市场抢一半……。当然,这件事情应该可以去做,但是这种事情是不是真的对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有意义?这是公司的高管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且中国目前处于比较特殊的阶段,中国现在还是愿意花大钱、集中精力做大事的国家,所以现在很好的结合点就是政府跟企业之间应该有一个互动,来保证一些很重要的平台,例如生命健康保证等平台搭建起来。
我们已经在很多领域基本上失去了话语权,IP不是ARM就是MIPS的,DSP不是TI就是ADI的,水已经在桥下流过去了,就无所谓了,但是后面还会有很多各种各样新的平台出现,这些平台最需要政府跟企业之间进行一些较好的合作。尤其通讯和生命健康等领域,没有政府主导根本做不了。政府可以担当起重任,例如把生命健康和每个人的移动互联设备联系起来。
寻找本土企业的优势
ARM吴雄昂说,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实际上被夹在中国***和欧美厂商的中间,一方面欧美高端的技术企业资本雄厚,一方面中国***的厂商的执行力(制造能力)非常强,成本又低。本土企业正好在两者中间,这个挑战是很大的,但是反过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为什么呢?堵住了大陆和***一样——完全走低端的这个路线,大陆没有办法走低端了,***代工实力强,不太容易拼价钱,量也没有***大。最近ARM在做市场调研时发现,在上海,工作了七八年及以上的资深IC设计工程师,薪水已超过***的,ARM的一些本土客户已经有到***新竹去开研发中心,因为那边招的高级工程师比中国还便宜。这是件好事,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市场对高级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大陆不再去走靠低端取代成本这件事。
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包括移动互联的自己产业生态系统(QQ、百度等),因此我们的产品不仅是卖给欧美,还有我们国内的市场,以及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所以对本土企业来说很有利。
中国IC设计业现状
中国半导体业正强劲增长,中国的IC设计公司数量也在增长,预计中国IC设计业的营业额将步步提升,IHS iSuppli的高级分析师顾文军2012年1月预计,中国IC设计业要到2015年才会突破100亿美元,中国对IC的需求与IC的本土供应能力目前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IC的竞争到了更高层次
IC设计服务公司芯原(VeriSilicon)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认为,现在公司的整合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出现的 OSO(Original Solution Orchestrator,委托解决方案协调者,是不久前Gartner提出的概念。)比ODM(委托设计)、OEM(委托制造)级别高,主要体现在整合应用和内容。这种整合程度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做的。例如苹果产品成功,体现在应用和内容的丰富,因此硬件可以做得很好,但丰富的内容不容易,因此三星和中国***的一些厂商朝上走不太容易。现在Google(谷歌)也在谈内容,收购了Motorola硬件。在中国,如果百度、阿里巴巴向下走也许会很厉害,因为有用户基础。
例如,中国***的PC很强,但转向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就出现了些问题,原因是芯片/芯片组很强还不够,还缺少内容。我国的小米手机已经意识到做内容,而不仅仅是手机本身。
本土IC设计能力已处于先进水平
戴伟民认为,中国的start up(初创公司)比***数量多,而且设计能力不比***差。国内很多设计公司/设计服务公司做40nm、双核的设计没问题。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与IP(知识产权)供应商Synopsys的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潘建岳也同样认为,总体来看,中国的IC设计公司比较有冲劲,当然其最大的基础还是依托于中国的市场。另一原因,平均而言,国内设计公司成立的时间较短,在知识产权(IP)和设计积累方面会少一点,因此大家也更敢于去采用新的工艺。“目前我在亚洲看到的情况是,当一个新工艺出来时候,比如40nm这一波出来时,按照我们的统计,采用40nm的设计公司的个数,中国大陆是走在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前面的,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公司采用先进工艺的数目会比中国***地区或韩国多。(注:当然企业的量级不一样,例如三星、***联发科技(MTK)等有很多分支部门在同时做。)”可见,中国公司正更积极地采用新的工艺。这从一方面看,就是“中国公司对新技术更加敏感。”
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国内本土设计公司的积累还不太够,就可以借助先进工艺、设计工具和IP的帮助。
IP核供应商ARM公司的中国总裁吴雄昂也由衷地称赞道,在高端处理器设计上,中国的客户走得很快,例如,海思采用 Cortex-A9做8核网络SoC,这对ARM来说都是挑战,不知如何支持海思。但海思做出来的芯片性能很强。另外,创维集团也推出了第一台基于Cortex-A9的Android 3D TV。
商业模式的创新很重要
实际上,基于Cortex-A9,很多公司做出了不同的创新,例如HP(惠普)公司2012年上半年计划推出“Redstone”理念服务器,采用了Calxeda公司的4核A9 CPU。2011年底,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宣布,与nVidia、ARM合作超级计算机,也是基于A9处理器;也有一些企业正在把A9用于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但是,“这不是谁都可以拿A9做出很强的处理器的,而是IP如何用好的问题。掌握芯片的核心技术是关键。”
戴伟民也持同样观点:“不一定所有东西都要原创,引进、消化、吸收有时也是很大的创举。像芯原6年前买了DSP核,现在做得非常好。”据悉,芯原6年前购买DSP核之后,一直在升级换代,以满足3G/4G通信产品等的应用需求,从ZSP400系列已升级至ZSP800系列。
在产业链变化和与产业链结合的方面,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市场优势,拥有广大的人口消费能力,能够定自己的标准。“我认为可以定一些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比纯粹工艺上的突破(难度)要低一些,但能够结合现在的市场、利用现有的工艺做出一些产品出来。”戴伟民说。例如苹果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触摸屏也是别人的,甚至触摸概念别人也做过。
吴雄昂接着分析道,实际上,苹果也没有追求完全颠覆性的创新,只是在打破行业的应用习惯上进行创新。苹果的成功因为其CEO(首席执行官)疯狂,其公司文化容忍他可以这样。不是所有公司(包括美国公司)都允许这样做,这是文化环境的问题。如果一家公司的文化就是按部就班,只能有常规的创举,不可能有颠覆性的创新。如果在常规环境中期望产生颠覆性,这种期望值就有些太高。
排名变换是行业活跃的标志
在IC业,可以看到一些企业上下沉浮。那么,“一代拳王”如何“王者归来”?代工企业——TSMC(***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业务发展副总经理罗镇球从另一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认为这种上下交替正是行业活跃、新兴企业充满机会的特征。一些企业风云一时,其实,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现象,而是在设计业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只要一个行业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的前两名都没有变化的话,“中国如果还没进入那个行业就别进去了。”如果这个行业前十名总在换,中国也许对那个行业不太熟,中国也该进去。其实,“任何这类市场都是新兴的国家要进去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市场还没有沉淀,要不然就是这个行业的特色就是不容易沉淀。”
从山寨到品牌的升级
那么,一些没有靠山的本土企业是否应该先瞄准一些批量比较大的产品?因为山寨毕竟在中国曾是一种热门模式?罗镇球说,不是做简单的山寨,而是你要做自己有特色的,做你自己可以有办法存活的、能够长大的东西。其实深深想一下,大家都在讲创新,实际有些产品不是创新的,是在做跟别人一样的产品,然后用比别人低的价钱,这就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循环。的确,很多企业都是从模仿、打价格战起步,但到一定阶段要升级,寻找到自己产品的定位,即不再是简单的模仿,需要有一定的差异化。
中小企业如何长大?政府倡导企业重组,但本土企业有“宁为鸡头,莫为凤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因为很多公司死不了;另外中国人的天性是喜欢当老板。
上市时间比上市成本重要
IP核供应商Tensilica亚太区总监黄启弘认为,上市时间(time to market)比上市成本(time to cost)重要得多。因为摩尔定律告诉我们,在下个18个月里,还会有同样一款芯片集成更多的三极管,那么在同样的性能上,新的一定会比你的便宜。所以在你想比别人便宜的时候,还会有第三者、第四者、第五者在后面等着,这样几年下来,产品的利润越来越薄,导致今天富士康给苹果代工的利润不到2%,PC业的代工也就1%~5%。因此这种重视价格的观念需要转变。大家要开发一些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可配置的产品,这样使你的产品有一定的优势和差异化的同时,先到达市场,把话语权定下来——把价格先给守住,然后你再考虑怎样去做下一件事情。
而且实际上价格拼得很低的时候,真正的利润并没有到消费者手里。例如我们看到很多跨国企业,他们在利用专利这种手段的整个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放弃对利润的追求。所以PC的代工只有1%~5%的利润,但是Intel 2010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是67%;苹果公司把硬件和软件全部控制在手里,把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的钱都拿到了。苹果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是Google,Google也想了个主意,去买了摩托罗拉移动。一些公司例如三星、苹果等打专利战,说穿了,苹果和微软都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让Android变成世界上最贵的OS(操作系统)。那么这样下去的话,中国的相关产业又被别人给掠夺走了。“也许大家可能玩儿的周期就剩三五年了(注:笔者理解此句的前提是Android的开放性受到了影响)”。因此给中国业界提个醒,国外所有公司在专利布局上是很有讲究的,绝对不去花125亿去买个公司闹着玩儿的,它肯定是已经想好最后要怎么把这个钱赚回来。Google说了,不做恶,但肯定也知道背后不能不赚钱。
我们应该看到更远一步,而不是现在大家都来做手机,例如本土A公司已经把海外B公司的市场抢走了一半,那本土C公司再想法把本土A公司的市场抢一半……。当然,这件事情应该可以去做,但是这种事情是不是真的对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有意义?这是公司的高管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且中国目前处于比较特殊的阶段,中国现在还是愿意花大钱、集中精力做大事的国家,所以现在很好的结合点就是政府跟企业之间应该有一个互动,来保证一些很重要的平台,例如生命健康保证等平台搭建起来。
我们已经在很多领域基本上失去了话语权,IP不是ARM就是MIPS的,DSP不是TI就是ADI的,水已经在桥下流过去了,就无所谓了,但是后面还会有很多各种各样新的平台出现,这些平台最需要政府跟企业之间进行一些较好的合作。尤其通讯和生命健康等领域,没有政府主导根本做不了。政府可以担当起重任,例如把生命健康和每个人的移动互联设备联系起来。
寻找本土企业的优势
ARM吴雄昂说,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实际上被夹在中国***和欧美厂商的中间,一方面欧美高端的技术企业资本雄厚,一方面中国***的厂商的执行力(制造能力)非常强,成本又低。本土企业正好在两者中间,这个挑战是很大的,但是反过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为什么呢?堵住了大陆和***一样——完全走低端的这个路线,大陆没有办法走低端了,***代工实力强,不太容易拼价钱,量也没有***大。最近ARM在做市场调研时发现,在上海,工作了七八年及以上的资深IC设计工程师,薪水已超过***的,ARM的一些本土客户已经有到***新竹去开研发中心,因为那边招的高级工程师比中国还便宜。这是件好事,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市场对高级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大陆不再去走靠低端取代成本这件事。
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包括移动互联的自己产业生态系统(QQ、百度等),因此我们的产品不仅是卖给欧美,还有我们国内的市场,以及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所以对本土企业来说很有利。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