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是信息产业核心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做大做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产量最大、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链基本完善的电子元件工业体系,电子元件行业的企业数量、整体销售额都位居电子信息制造业前列,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规模平稳增长 结构日趋优化
十七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电子元件产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克服重重困难,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电子元件产业销售收入从2008年的7988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3737亿元,年均增长19.7%,远高于世界同期3%~5%的水平,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比重为20%;出口额从2008年的485.4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635.6亿美元,年均增长9.4%。
电子元件产品小型化、片式化发展迅速。目前,数量占我国电子元件总量94%的阻容元件的片式化率已达到90%以上,电感器、频率元件、敏感元件等产品的片式化率逐年提高,控制继电器、电接插元件、电声器件、微特电机等产品的小型化也相应得到较快发展。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下,中国电子元件重点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我国电子元件行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新技术、新工艺成为发展热点。在整机产品日益小型化的要求下,电子元件产品微型化、集成化发展速度极快,各大电子元件企业竞相投入巨资开展研发和生产。以瑞声科技、歌尔声学、共达电声、豪恩声学等企业为代表的我国微型电声器件的主要生产企业陆续进入MEMS传声器的生产企业行列,成功为苹果、三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整机产品配套。深圳顺络、麦捷科技等电感器企业,佳利电子、嘉康电子、江佳电子等陶瓷频率元件企业进入了LTCC领域,开始生产LTCC天线、LTCC滤波器等新产品,部分产品已经成功为我国北斗项目配套。风华高科、宇阳科技等MLCC生产企业继续向微型化、超微型化的产品线发展。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尺寸已经从0603型发展到0402型,成为市场的主流规格;0201型已批量生产。宇阳科技的0201型MLCC产量已经超过70亿只,01005型产品也已于2012年开始量产。
二是向上游装备和原材料方向发展,掌控行业发展的制高点。装备和生产工艺是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核心能力,国际知名电子元件厂商大多具有装备的研制能力,装备和工艺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亨通集团、富通集团、长飞光纤、中天集团等光纤光缆行业的巨头,纷纷投入巨资,生产光纤产品的关键原材料--光纤预制棒,短短几年内,我国光纤预制棒的总产量迅速上升,自给率已经达到约40%,成功打破国外垄断。七星华电、风华高科等企业在做大做强电子元件主业的同时,电子元件专用设备的发展也十分迅猛,不仅能满足自身电子元件产品生产所需,也已经成为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深圳顺络、西安宏星电子桨料等企业则关注于电子浆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力求摆脱对国外高端电子浆料产品的依赖。
三是切入下游整机制造行业。利用电子元件领域的优势,积极进入下游整机行业是国际上一些大型企业的选择。以生产电声器件为主业的国光电器、天乐集团等企业,在保持电声器件产品行业地位的同时,大胆进入音箱、功放、家庭影院等产品市场,并且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京泉华、可立克、铭普等企业凭借在电子变压器技术上的多年积累,进入电源的制造商行列,目前也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开拓新兴市场 创新成果累累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为电子元件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元件骨干企业重点开发的市场。
随着光通信建设的逐渐铺开,市场对光通信器件的需求与日俱增,吸引了众多电子元件生产企业的注意力,不仅亨通、中天、富春江等光电线缆企业几乎都在从事光器件的研发和生产,而且一些传统的元件生产企业也投身其中。例如潮州三环集团,原来的主营产品是电阻器陶瓷基体、MLCC等产品,最近几年开始生产光纤连接器用陶瓷插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陶瓷插芯生产企业,2011年产量达到6亿多只,稳居世界第一。
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电子元件行业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常州祥明、杭州富生、杭州微光等公司都在为设计、生产出更为高效节能的电机产品而不断努力。而潮州三环、天通集团、联丰磁业、东晶电子等企业则为LED照明行业开发高性能的陶瓷封装基座、软磁铁氧体磁芯、蓝宝石衬底片等新型产品。
高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也成为电子元件重点企业的淘金之地,横店东磁、西安创联、中天集团等企业先后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南通江海、厦门法拉等电容器生产企业则开发高频、大容量、大电流、低阻抗、高电压的电容器产品为新能源产业配套。
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为控制继电器、电接插元件、微特电机、传感器、混合集成电路等行业带来极大商机。以厦门宏发为代表的我国控制继电器企业在汽车市场发展迅猛,贵航电器、中航光电等航天连接器生产企业为“神舟八号”、“天宫一号”等航天重点工程做出重大贡献,大洋电机、凯中精密等微电机企业则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领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行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元件行业获得授权专利超过800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10000项。截至2011年年底,20多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有10项自主研发的电子元件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有数十项技术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信息科学奖(部级)。
电子元件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011年,作为行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电子元件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上获得双丰收。在管理创新方面,东磁集团和中天集团是较为突出的两家企业。2011年,常州祥明、杭州微光等企业取得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成果。
节能成效明显 社会贡献突出
5年前,中国电子元件产业本土企业没有任何产品能进入世界前十大品牌,今天,随着“大公司”战略的深入,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产量、质量、研发能力等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的电子元件大公司,如长飞、亨通、瑞声、宏发、歌尔、江海、法拉、顺络等。这些公司虽然与国际电子元件巨头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但在某些专业领域,不论是产量、质量,还是自主研发能力,都已经具有相当强的实力。例如,在微型电声行业,我国已经在全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全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大环境影响下,绝大部分电子元件重点骨干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减排治污,实现清洁发展。2011年,嘉康电子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建立清洁生产保障制度,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建清洁生产示范点,使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凯中电子则采取空压机变频控制、配电系统节电改造、空压机余热回收、空压系统节电改善、清洗水在线回收、产品工艺改善等多项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2011年,该公司共节电约150万千瓦时,节省电费100多万元,节水总量超过20万吨,比2010年下降20%以上,节约费用20多万元。
电子元件行业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中企业数量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电子元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税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优秀的电子元件企业在做大做强之后,又通过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保持谨慎投资 增强竞争能力
在我国,虽然电子元件行业的经济规模在整个电子信息细分制造业中位居第二,但只是经济总量较大,行业中90%以上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是中小企业,缺乏有实力的大公司,许多运用新材料的电子元件和重要应用领域的关键性电子元件依然无法量产,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许多产品仍然严重依赖进口,企业未能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经营发展难度增大。行业发展还面临人力资源缺乏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稀土波动影响,国际贸易纠纷日益增多等矛盾和问题。
2012年,甚至未来几年,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一定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旨,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电子元件生产企业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持谨慎投资的态度,避免光伏、铝电解电容器化成箔投资过剩的风险。二是开发专精的产品,争取议价权,进而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强精益生产和节能增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主导企业点评
风华高科:材料元器件主业突飞猛进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华高科”)于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门类最齐全、技术水平最强的新型元器件、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及电子信息材料的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成为我国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是全球第八大片式元器件制造商、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新型片式元器件生产基地、国家通讯产品国产化配套元件定点企业。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技术电子元件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新型电子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以及国家优秀企业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截止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33.1亿元,年销售额20.8亿元,净利润1.65亿元。
风华高科已形成三大系列的电子信息基础产品,包括以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片式电阻器、片式电感器、片式及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片式二三极管、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件等为主的新型元器件系列产能达1900亿只/年;以锰锌、镍锌为主的软磁铁氧体材料及器件年产7200吨;以电子陶瓷粉体、电子浆料、基础化工材料为主的电子材料系列产能达1500吨/年。
2008年广晟入主风华,公司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品牌经营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在产业升级上,2008年以来,风华高科陆续承担了新型片式电子元器件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等国家、省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技术开发上,公司投资近4000万元充实研究院;在品牌经营上,2008年公司正式被授予国家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和广东省首批创新型企业。
国光电器:电声产品综合实力保持领先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61年坚持只做一件事--声学电子器材的企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声产品出口基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电声产品设计和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公司在发展的同时,坚持不断改革、创新,从元件制造向系统服务转型升级、从OEM向ODM到自有品牌的转型升级、技术不断创新的转型升级。这些转型升级变革,促进了企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的提高,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从2005年上市之时的不足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1.54亿元,利税总额也逐年增加。
60年来国光公司专注扬声器、音响等电声器件制造,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制造经验,1993年以来保持了全国电声产品综合实力第一的地位。公司电子工程从无到强,2011年音响电子产品的销售超过扬声器元件两倍。围绕扬声器上下游延伸,电声主业得到不断的壮大发展,今日的国光,正积极建设电声电子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中国民族音响第一品牌,带头创建“中国音响之都”,争取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在周边集聚,实现产业链更深层次的转型升级。
近几年公司加快速度转型升级,正是由于产品技术的不断高端化、智能化的进步。电子音响研发集电声、电子、机械、信号处理等各项技术于一体,公司组建了电声、电子、机械、结构、软件等工程师来组成专业的研发团队。目前国光的音响电子系统产品能为顶级的国际品牌OEM或ODM,并在国内市场上以自有品牌销售,得益于公司研发实力、技术创新能力获得客户的认可。
亨通:实现向研发创新型企业转型
21世纪90年代初,全球光纤光缆产业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扩产。亨通诞生之初就赶上了这个浪潮。现如今亨通完成了从吴江乡镇小厂到现代化高科技公司的华丽转身,同时亦成为我国光通信产业的领军企业,其光纤的产业链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
亨通之所以能够飞速的发展,源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第一,完成技术转型,实现了科技亨通。亨通拥有产业链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树立了进入世界线缆行业前十强的坚定目标。完成市场转型,成就了国际亨通。未来随着亨通“531”国际战略的逐步实现,亨通将进一步实现公司全球化产业布局。
第二,在自主创新方面。在亨通看来,走高端发展路线,将有限资源整合到高端产品开发、高端市场拓展上,并向上游积极延伸是其迈向蓝海的必经之途。
亨通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不断进行研发投入,拥有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其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关键标志。为打破技术垄断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光纤光缆领域的话语权,亨通先后投入人民币6亿多元,终于实现了关键领域突破--业界首创连续化学气相沉积(CCVD)这一高速率、低成本的光棒制作方法。亨通一直坚持把市场利润不断地投入到新的领域,推动公司向更高端、广泛的领域可持续发展。
亨通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始终坚持战略先行。近几年的战略就是实现转型:从低端向高端转型,从国内向国际转型。其次,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基于全方位的持续创新,亨通现已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向研发创新型企业的关键转型升级,构建起光通信、铜缆通信、电力传输三大产业集群,填补了多项国内产业空白。
瑞声科技:倾力打造自主创新经典品牌
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开创于1993年,目前全球员工超过15000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微型电子产品和技术方案供应商。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科技研发以及大规模生产能力。
公司产品涉及范围已在微型声学、光学、无线射频的基础上,扩展到了生命科学、新材料及新能源等领域。应用范围涵盖移动通信、IT产品、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医疗器械等行业。拥有近千项自主研发的各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方案已经为包括诺基亚、三星、惠普、华为、联想等国内外一大全球批知名企业提供服务。公司目前已在深圳、苏州、常州、沭阳设个4个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在南京、常州、深圳、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欧洲设有8个研发中心,在全球多个区域设有国际客服中心及营销网络。
瑞声科技2011年销售突破40亿元人民币。201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同比增长38%,达到25亿元人民币。公司已连续三年进入“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前十名。
多年以来,企业抓住政策机遇,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以拓展市场为突破口,以研发投入为抓手,以企业文化为支撑,立足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实施项目建设,企业保持了快速、健康、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未来几年,瑞声科技将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产品、市场、产业等结构的新型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功能,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倾力打造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瑞声科技经典品牌,努力把瑞声科技真正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著名企业。
电子元件行业十年主要发展历程
2003年
11月,富通集团“光纤预制棒合成技术”获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
2005年
5月,信息产业部确定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名单,其中电子元件与材料行业有国家(贵阳)片式元件产业园等八个。
7月,中电元协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温学礼当选为理事长兼秘书长。
8月,中电元协完成“电子元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写工作。
2006年
6月,中电元协授予浙江嵊州市“中国电声零件之都”称号。
9月,电子元件行业的通信电缆、小功率电机和微型电机三类产品共11家企业获“中国名牌”称号。
12月,中电元协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会议选举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李龙土教授为主任委员。
2007年
5月,第二十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
9月,电子元件行业的控制继电器、通信电缆、磁性材料等五类产品,21个生产企业获“中国名牌”称号。
2008年
1月,信息产业部公布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一五”专项规划。
11月,列入进出口目录的电子元件全部出口商品基本实现17%出口退税率。
2008年,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7988.74亿元,规模已跃居国内电子制造业的第二位。
2009年
10月,中电元协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杨文良当选为中电元协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温学礼为秘书长。
2010年
8月,电子防护元器件分会成立,是中电元协第15个分会。
电子元件行业实现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0亿元,达到11741亿元;电子元件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电子元件行业有10项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
1月,中电元协授于东阳市“中国磁都”称号。
2月,中电元协获得3A等级。
7月,中电元协发布《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由清华大学等完成的“基于微纳米技术的新型超级电容器及其实现”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
2012年
中电元协完成海关总署委托制订的片式电阻、片式电容、片式电感、片式压电晶体、微型扬声器单耗标准共20项。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