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力量”引领华强北成为全球智能硬件中心
为什么华强北能吸引如此多的硬件创客来此聚集?除了实现“从0到1”的过程,这里还提供了从1~1000的无限可能。
在赛格电子市场总经理刘东的引荐下,笔者见到了在华强北的资深创客琦沃智能副总林义巡,尽管踏入智能硬件领域并不久,但他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2014年11月,这家公司只有11个人,短短8个月时间,现在公司人数已达到300多人!每个月他们的智能手表在华强北销售量达到12万只,已成为国内“智能手表”第一梯队的企业。
2013年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林义巡是一个年轻的“智能穿戴领域”创业者,但他却是一个老“华强北”。他告诉笔者,对华强北的选择有历史和现实原因:华强北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集散地,世界各地的采购商都往往来这里采购他们需要的电子物品。作为前沿阵地,华强北也是消费电子产品的晴雨表。
市场成为主要的力量驱使着他选择了“华强北”,在这里“感受市场”的琦沃智能专门在赛格电子市场的二楼开辟了一个体验店,一方面利用这里的技术积淀和配套迅速将产品生产出来,更重要的是公司可以在这里销售、接受市场检验。
他告诉笔者,这里单日销售量和吞吐量非常惊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小礼品团队、电商团队、尤其是专业人士很多都会来这里逛一圈;第二是从技术研发和迭代方面而言,创客团队在底层和国外顶尖技术有相当的距离,要求在细分领域有突破,比如智能穿戴、智能家居,都离不开硬件,而这里随处都可以迅速找到解决方案。在他看来,目前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越来越低,背后也离不开华强北的支撑。笔者在该体验店看到,一些可穿戴手表设计非常时尚,各类功能五花八门,价格仅为几百元。
像林义巡公司一样的硬件创业团队不在少数。“华强北是一个以产品来引领的市场。”赛格电子市场总经理刘东说,华强北才是 “电商的第一公里”,绝大多数电商会先在华强北拿货,因为这里价格最优,品种最全,而销量好,就说明它符合市场,销量不好,就要反思,而这种产品引领的力量,逼迫商户要不断更新产品,不断贴近市场需求,在这里什么原材料都可以买到,同时,生产出来的东西又在这里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总之,“市场力量”引领着华强北成为全球智能硬件中心。
效率和成本让华强北故事很难“复制”
琦沃智能所在的赛格电子市场,就是华强北一条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栋建筑。处在深南中路与华强北路交会处的黄金位置,它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电子行业市场。 “过去叫深圳电子局, 1988年开业,从几十个小柜台,逐渐发展为现在有上百万平方米的市场。”深圳赛格电子市场总经理刘东介绍说。
谈及微软高管对深圳和华强北的“羡慕嫉妒恨”,刘东坦言“名副其实”。他认为,华强北确实是一个能引起国际巨头们羡慕的一个地方——因为华强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故事“很难复制”。
为何越来越多的国际硬件创客们选择华强北?他举例说,比如在西雅图定制一个硬件产品需要的模具,可能研发在美国,设计在北京,生产在陕西,但是在华强北,各个环节的相关人才都在这里,各种原材料应有尽有一站式解决,商户针对需求提供了无穷的各种解决方案,效率提高,成本自然降低,“创客可能在华强北一公里范围内就找到了自己要的东西”。
在刘东看来,只要你有一个想法,N多商户就可以给你提供N多解决方案,不仅可获得丰富而廉价的产品零件,而且还可以进行快速样品制作、测试和小规模的生产及试卖。“其他地方的效率,都是无法和华强北相比的。”
“微软高管的说法毫不夸张,就拿新亚洲来说,元器件应该说是应有尽有,品种从系列到型号,上百万种都有,从大规模集成电路到普通原件,在这里都能找到。”昨日,新亚洲电子市场总经理施宁伟在接受深圳商报笔者采访时说,其实这里就是给创客们提供的一个平台。他解释说,类似于中兴、华为这样的大企业不会直接来这里,在市场里的都是现货、量不大,实际上这里的电子材料主要销售对象就是中小企业、创客们。比如你临时需要货品,又或者是新研发需要做“实验”,在这里“转一圈”基本就能找到想要的零部件。
刘东表示,很多人从表面看上去华强北是电子一条街、几栋楼,但不知道往往一家小小的柜台背后就是一个工厂,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不是一两年能够建立起来的,和城市发展的总体脉络有关。
在赛格所在的宝华大厦 ,笔者迎面看到“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穿戴的集散中心”的宣传语,刘东说,根据智能穿戴产业的发展趋势——降低成本,他们也更希望引导众多的工厂直接在这里开店,比如宝华大厦,至少有50%以上是工厂直接开店的。
据赛格方面给出的统计,平均一天赛格电子市场就有300到400人的老外来到这里采购,东南亚、欧洲等,各色人等都能在这个市场看到,正是他们,将华强北数以亿计的产品销往全球,华强北也成为了深圳一张闪亮的名片。
华强北的故事,很难复制。刘东举例说,从国内而言,赛格在全国各地都开办了“赛格电子市场”,比如在长沙也有赛格电子市场,但它是主要经营消费类产品的东西,经营电子原料基本不可能。而硬件创客们最需要的就是电子元器件等材料,只能在华强北才最齐全完备,华强北这一优势很难被撼动。
刘东告诉笔者,其实很多创客从全球各地汇聚深圳,正是因为只有在深圳、在华强北,创新的效率能达到最高,成本能达到最低。
硬件创新“打通”华强北创新循环
笔者昨日在华强北采访了解到,目前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赛格创客中心都已经开启了大幕,巨头们对创客群体的重视毋庸置疑。
一方面华强北为创客提供了沃土,另一方面创客也为华强北提供了“再出发”的契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华强北传统的电子元器件交易业务在“山寨电子产业”退潮、网上交易兴起的大背景下面临逐步衰退的危机,华强北转型是政府和产业界近几年来关注的热点难点,硬件创新的兴起,创客活动的繁荣将为解决该难题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机遇在哪里?按照刘东的说法:华强北是电子产品的“第一公里”,而一个个创客在华强北的“微创新”活动将打通华强北创新循环。技术的不断发展,反映在市场上则是不断有最新的产品出现。
这种血液的循环对于华强北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赛格创客中心董事长陈惠劼、营销总监王子瀚昨天在接受深圳商报笔者采访时指出,华强北过去一直是以“山寨之都”的概念出现,但是商户的创新能力提升不是一日之功,过去也往往比较盲目。“我们希望筛选出一批好的创客项目,把华强北的山寨能力转化微创新的能力、加强品牌能力,这也是华强北一直在倡导的转型。”
他们认为,创客的东风是一个必须把握的“时间点”:一方面国家、政策提倡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华强北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非常适合创新,“我们需要做的是注入一些他们之前不关注的东西,比如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没有人怀疑华强北在硬件创新方面的能力,而从一个城市而言,人们更多期望的是:华强北能够成为深圳制造业转型的发动机,借助硬件创新和创客孵化,从原材料的供应地变为创新产品创新企业的策源地。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