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调整全球高管的深意
4月中旬,惠普宣布一系列的高层人事调整,涉及企业业务集团众多高管变动。惠普对外宣称,新高管的任命标志着惠普企业业务集团将翻开发展的下一个重要篇章。事实确实如此,在收购了EDS以及3Com之后,惠普在企业级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在云计算大潮即将来临之际,惠普的大方向似乎已经明确,但仍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高管变动背后
据了解,惠普任命托马斯·霍根为惠普企业业务集团执行副总裁,负责营业额高达540亿美元的企业业务集团的销售、市场营销及战略,他曾领导惠普软件及解决方案事业部。而此前担任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暨惠普企业业务集团总经理的符标榜,将接替莱萨米·巴鲁担任惠普全球高级副总裁暨惠普亚太和日本地区总裁。
截止2009财年,惠普全球营收达到1150亿美元,企业业务集团的营收高达540亿美元,占比接近50%。因此,这一部门的核心高管团队的人事变化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不过从最近几年惠普在企业级市场的布局和动作来看,其进行人事调整并不意外。
众所周知,2008年8月惠普以139亿美元收购EDS,2009年又用27亿美元收购3Com,都是为了继续做大企业级市场——惠普的传统优势在服务器、PC、打印机等硬件领域,但普遍面临增长率有限、利润率偏少的现况,这从惠普2009年Q4和今年Q1财报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2009年Q4,行业标准服务器销售额为26.7亿美金,同比下滑10.3%。企业关键系统收入销售额仅为6.31亿美金,同比下滑32.5%。惠普跨平台刀片产品销售额也同比下滑8%;尽管在今年Q1季度企业业务集团营收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11%。行业标准服务器收入增长27%,刀片服务器收入增长24%,但是存储器收入依旧下降3%,其中中端EVA产品线下降5%,而企业关键系统收入更是下降22%。
那么,若想继续保持利润增长,惠普就必须在既有产品的相关领域,扩充其产品线,利用其现有的渠道优势扩大产品销售额。不过,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客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云计算时代,随着网络和数据的爆炸式发展,愿意订立多年,金额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合同的客户们需要一家能管理自己多项业务,并有助于在合同期内提高效率的供应商。此外,大型客户在对设备升级,或引入一套新应用软件时是不愿意与多家供应商打交道的。
因此,“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都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包括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积极转型软件和服务领域,甲骨文收购SUN以及戴尔收购佩罗系统都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未来挑战何在
可以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惠普在业务布局以及人事调整方面都做了“手术”,但未来仍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其一是必须尽快弥补软件业务的“短板”;其二是在收购过来的新业务方面,也必须加快整合和融合的步伐。
具体而言,在软件方面惠普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差距不小。最新的财报显示,惠普软件的收入为8.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业务技术优化产品组合下降了4%,其他软件产品收入下降了14%。
有意思的是,当去年甲骨文宣布收购SUN时,惠普便与甲骨文解约,不再捆绑销售甲骨文的数据库软件。今年年初,惠普和微软签署了一个三年的协议,双方将共同销售惠普的硬件和微软的软件产品,不过现在很难判断惠普和微软的合作是否能够产生与单一供应商相同的效果。
在收购业务的整合和融合方面,惠普面临的难题同样不小。统计表明,业内收购的成功率仅有10%左右,随后的融合才是真正的难题。应该承认,惠普在整合EDS时就面临着不少的质疑,如今在整合3Com,尤其是中国市场的H3C时,能否成功融合还涉及到双方的企业战略、文化、财务等多方面问题。此外,思科作为网络市场的霸主,占据市场超过70%以上的份额,对惠普的压力不言而喻。
因此,对立志要转型IT服务的惠普来说,未来的道路还是任重道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