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笔记本为什么丝毫不值得买?
在数码产品江湖流传了很久的小米笔记本,终于掀开了盖头。依旧延续了小米主打的高性价比,这款在发布会上一直在强调“轻薄”和“高配置”的笔记本最低只要3499元。但让人遗憾的是,除了价格稍微有点优势,看起来很美丽之外,这款笔记本其实并不值得购买。
外观全面抄袭mac,没有创新
根据TrendForce作出的最新分析,今年的笔记本出货量将同比下降4%到 5%,笔记本电脑全年的需求预期已经变得更加保守。经过了多年来的互联网化发展,笔记本市场已经进入了全面的市场饱和,新的需求增长点基本都是靠换机来拉动。
一台电脑的使用寿命可以高达5年以上,在之前的电脑可以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推动大家换机的无非就是技术上的创新。从苹果刚刚推出平板电脑,一代ipad销售的火爆程度就可以说明,人们想要的是一款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外形上,都有颠覆的产品。
但是我们来看小米笔记本,从外观来看,简直就是苹果笔记本的翻版,只是没有做出苹果笔记本的质感。从虎嗅记者拍摄的现场图片来看,这款机器并没有PPT上看起来那么精巧和高大上,反而显得有点方方的土土的,看着像是一个降级版的苹果,浓浓的山寨风扑面而来。
这款笔记本看着也并不像新款,现在的笔记本市场趋势是二合一电脑,市面上,Surface pro 和华为的二合一电脑都算是弄潮儿,Gartner近期的分析报告也认为,二合一电脑市场这个细分领域将保持增长。号称为发烧而生的小米,让大家期待许久的产品却仍然延续了原本的风格——抄之外,真的一点新东西都没有了。
虽然这款笔记本电脑也短时契合了目前笔记本轻薄便携化的发展方向。但是一款在外观和硬件上都没有什么突破的产品,copy了苹果已经推出了N久的款式,做到了整个外观除了LOGO全面抄袭,包着苹果的外皮,夹着windows的芯的电脑,还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为这样劣质的“发烧”买单吗?
一直在“屌丝化”的小米品牌,你愿意让它为你代言吗?
年轻人为什么要买一台电脑?
要打游戏的话,更高配置、体验更好的的台式机是好的选择;要休闲娱乐的话,随便一个智能手机或者平板就能够满足,只能硬件的多样化,已经大大削弱我对pc的需求;要办公用的话,现在有大把的更便宜,更高性价比,比小米更有技术保障的品牌。为什么是小米笔记本?
会有人说,当然是品牌啦,年轻人愿意为了小米这个牌子而选择小米的笔记本。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事,曾经年轻人选择小米的原因正在慢慢消失,高性价比被证明是一分钱一分货,走低价路线的小米一度沦为“屌丝”的代名词,一开始“为科技发烧”的颠覆者形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抄袭败坏成“山寨”。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认同这样的观念,你吃的,喝的、用的,都代表了你的审美和品位,你将被你消费的品牌代言。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一个已经失去发烧精神,失去挑战者创新者这样的标签的品牌,沦落为屌丝化的品牌,年轻人还愿意让它为自己代言吗?用一个山寨苹果的小米,还是再多花2000用原版,或者是选择行业老大联想,行业新星华为等品牌吸引力足够的产品,相信大部分消费者都会选择后面的选项。现在和以后的消费观念里,“不将就”将成为主流。
而且,这是小米第一次推出笔记本电脑,涉足电脑行业。即使挖来了来自联想的研发团队,对这款PC的性能还是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虽然PC的系统可以直接用的windows10,但是底层的如BIOS编写,底层驱动开发,主板PCB设计定型等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整个产品的体验出现问题。要知道,就连行业老大联想之前也是出国飞线门的。
在发布会上,雷军可是说过,小米的软硬件研发都是由自己的团队进行,靠不靠谱就要靠市场检验了。而且雷军也在为整个产品链的多屏联动做布局。很可能在小米的笔记本里面,会预设大量的小米应用,对于不少用户来说,这个可能就是减分项了。
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观念升级可能超过了小米的想象。依靠原来抄一个高端产品,然后走高性价比路线的路子其实已经走不通了。在笔记本行业里,小米很可能折戟。
非常好我支持^.^
(6) 25%
不好我反对
(18) 75%
相关阅读:
- [电子说] 冰火两重天!三星折叠手机领跌,华为、小米增长,利好哪些供应链厂商? 2024-12-06
- [电子说] 小米金融旗下瀚海数科增资至8亿元 2024-12-03
- [制造/封装] 今日看点丨大众汽车坚持降薪 10%;小米 SU7 汽车 11 月交付量超 2 万台 2024-12-02
- [电子说] 小米上调全年电动汽车交付预期至13万辆 2024-12-02
- [电子说] 易弗明获小米集团战略投资 2024-11-28
- [电子说] 炬芯科技智能手表芯片赋能小米Redmi手环3 2024-11-28
- [制造/封装] 今日看点丨传小米2025年正式发布自研3nm SoC芯片;消息称高通收购英特尔的兴趣 2024-11-27
- [电子说] 小米与聚飞光电成立联合实验室 2024-11-27
( 发表人:ste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