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作用与发展前景 - 三分钟了解胎压监测系统原理
系统作用
胎压监测系统不仅能在轮胎出现高压,低压,高温时报警提醒车主注意行车
安全,而且也能帮助车主节油省钱,成为汽车低碳环保一族。
胎压监测系统TPMS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汽车缺气行驶将多消耗3.3%的燃油。很多车主可能都不知道轮胎有缓慢自然漏气的现象,轮胎气压不足都浑然不知。
通过胎压监测系统时刻了解轮胎状况,预防爆胎,节油环保。
胎压监测系统的具体运用实例:中高级车上都采用了此技术,北京现代新出第八代索纳塔中运用此项技术。
胎压监测的方式
1.直接式胎压监测:接式胎压监测装置是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利用无线发射器将压力信息从轮胎内部发送到中央接收器模块上,然后对各轮胎气压数据进行显示。当轮胎气压太低或漏气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2.间接式胎压监测:间接式胎压监测的工作原理是:当某轮胎的气压降低时,车辆的重量会使该轮的滚动半径将变小,导致其转速比其他车轮快。通过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视胎压的目的。间接式轮胎报警系统实际上是依靠计算轮胎滚动半径来对气压进行监测。
3.轮胎智能监控系统(TPMS)介绍:它兼有上述两个系统的优点,它在两个互相成对角的轮胎内装备直接传感器,并装备一个4轮间接系统。与全部使用直接系统相比,这种复合式系统可以降低成本,克服间接系统不能检测出多个轮胎同时出现气压过低的缺点。但是,它仍然不能像直接系统那样提供所有4个轮胎内实际压力的实时数据。
具体性能指标如下:
1)可监测胎压范围为0~4.5 bar,分辨率25 mbar,通常轿车的轮胎气压在2.2~2.8 bar之间;
2)可监测温度范围:-40~125℃,分辨率2℃,轿车的轮胎温度一般约75℃;
3)轮胎压力传感器发射功率用频谱分析仪测得在-40 dBm左右,胎压控制器接收灵敏度在-100 dBm;
4)采用500 mAh的电池,若每天正常行车12 h,发射模块可正常工作6年以上。
发展前景
胎压监测系统(TPMS)已经成为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研发热点,在今后的五年里全球预计会有7亿1百万只轮胎需要安装胎压监测传感器。美国法律要求从2007年8月起在美国销售的所有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必须安装胎压监测系统,欧洲也颁布了相应的法规。中国是汽车消费大国,相信不久将来政府也会制定类似法规。TPMS的需求使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兴起。
而像Corvette、BMW、Infiniti、volvo、chevrdlet、尼桑nissanl、奥迪AUDI、凯迪拉克、大众VOLKAWAGEN、起亚KIA、斯巴鲁SUBARU、五十铃ISUZU、马自达MAZDA、福特FORD、保时捷PORSCHE、现代HYUNDAI、萨博SAAB、别克BUICK、丰田TOYOTA、路虎LANDROVER、雷萨克斯LEXUS等等这些公司的轿车上均采用的是英国SCHRADER胎压监测系统TPMS,是在四只轮子上装上胎压传感器,直接感测轮胎压力,而且还能监测到轮胎的温度。这种方式要高级敏感得多。
现在的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还是存在着不少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对于间接系统来说,同轴或2个以上轮胎缺气的情况无法显示;车速100km/h以上时监测失效。而对于直接系统,无线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报警提示的准确性(有无误报、错报)以及传感器的耐压性等都是亟待提高的。
目前已安装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有奥迪、宝马、奔驰、法拉利、保时捷和大众等的部分车型,可以说TPMS现在还属于比较高端的产品,离大众化和普及化还有很长的距离。据统计,在2004年的美国,登记在册的35%的新车都安装了TPMS,预计2005年将达到60%。在高度重视汽车安全性的未来,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早晚会成为所有汽车上的标准配置,就像ABS从出现到普及一样,需要一个过程。
- 第 1 页:三分钟了解胎压监测系统原理
- 第 2 页:系统作用与发展前景
本文导航
非常好我支持^.^
(10) 100%
不好我反对
(0) 0%
相关阅读:
- [MEMS/传感技术] 英飞凌推出更智能的新一代胎压监测传感器XENSIV SP49 2023-10-19
- [电子说] 英飞凌推出集成MEMS传感器与ASIC的胎压监测传感器 2023-10-18
- [MEMS/传感技术] 英飞凌推出XENSIV胎压传感器,以智能功能满足胎压监测系统的需求 2023-10-13
- [电子说] 琻捷胎压监测芯片SNP739D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2023-09-14
- [电子说] Sub-1G胎压监测芯片可有效预防轮胎故障 2023-08-25
- [电子说] 汽车胎压监测系统保护器件和方案 2023-08-15
- [电子说] 基于ACM32 MCU的胎压监测仪方案 2023-07-31
- [电子说] 提高驾驶安全性 | 基于ACM32 MCU的胎压监测仪方案 2023-07-17
( 发表人: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