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跳频前的准备工作 - GSM网络中跳频技术的应用
2.使用跳频前的准备工作
引入跳频前,需对现有网络作相应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提高网络覆盖、避免出现越区覆盖、控制网络干扰。相应解决办法:网络规划时设点应认真考虑,尽量减少盲区;适当选用天线类型,控制天线高度及方位角;每次网络扩展割接后,应适时调整天线俯仰角,做好网络优化。通过以上解决方法减少了小区间的相互干扰,避免了因为切换质量不佳而引起的掉话。
3.跳频的实施及优化工作
在做好跳频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下,接下去便是做好相应的网络规划,准备实施跳频割接。频点的使用情况前面已介绍过,MOTOROLA设备中BCCH不使用跳频。整个网络规划中,不同的基站使用不同的跳频序列号(HSN),数值可取1~ 63(0为循环序列),相邻基站使用的HSN不相邻。不同小区使用不同的移动分配指针偏移(MAIO),在MOTOROLA数据库中,MAIO不作为一独立参数设置,而是在配置载频收发功能(RTF)时一起定义。在设置HSN与MAIO时,MOTOROLA的基站数据库可避免同基站同频,而同一基站的不同小区之间可避免邻频。为更准确的表示对话网信道的质量评估,MOTOROLA的工程师引入了碰撞率这一概念,即Same-ARFCN* Interferer –TCH-DRCU
Hit Rate=Server-MA-SIZE * Interferer-MA-Size
其中 Same-ARFCN为12
Interferere-TCH-DRCU为1或2 (具体视扇区配置)
Server-MA-Size跳频区域为12,不跳频区域为28
Interferer-MA-Size为12。
有了以上公式,我们可以测算出,两个使用了跳频配置均为3的相邻扇区之间的碰撞率
12×2
为Hit Rate= ×100% =16.7%
12×12
而在跳频与不使用跳频交界处,同样是两个配置均为3的相邻扇区之间(跳频扇区对不跳频扇区)的碰撞率为:
12×2
Hit Rate= ×100% =7.1%
28×12
(注:此种情况下,Hit Rate A←B≠ Hit Rate B←A)
经过实际测算及结合实践,MOTOROL的工程师们得出了碰撞率大于17%时,服务区域内C/I、FER基本符合要求,即服务区域内至少90%的语音话务信道帧误码率小于2%。由此可以得知,联通所采用MA=12的方式基本符合要求。而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3/3/3的基站也只是在福州、厦门的一些繁华路段才较集中,且其中的一部分区域实际也以微蜂窝(或微蜂窝+功放)或室内分布系统的形式来吸收话务量。
根据全网频率规划并作好相关数据,在实施完跳频割接后,接下去便是优化工作。优化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1、切换2、功率控制3、数据库中其他一些相关参数的修改。在跳频系统中,帧误码率能正确反映话音质量,而手机接收质量是切换与功率控制的基础,当然,手机接收电平及干扰电平也必须予以考虑。实际使用中跳频通话的切换门限应高于不跳频的通话。另外,因上/下行干扰超限也会引起同一基站不同小区之间的切换。当手机接收电平高于-70dbm(数据库定义)时,切换至同一小区的不同载频;而当接收电平低于-70dbm(大于-95dbm)时则切换至同一基站的不同小区。功率控制方面,跳频通话的功率控制门限亦高于不跳频的通话。另外,跳频中引入了快速功率下降控制,可使手机发射的功率在接通后迅速降低(比一般阶梯式下降快),但通话质量依旧保持良好。其他参数的修改,包括对HSN、MAIO等数据库参数进行的一系列修改,降低了射频损失率、掉话率,降低了小区间干扰电平值,提高系统呼叫建立成功率、接通率等,使系统达到较好的网络质量,具体不再一一叙述。以上是跳频实际使用中的一点体会。当然,不同厂商、不同运营商因设备类型,应用条件不同也会有一些差别。
- 第 1 页:GSM网络中跳频技术的应用
- 第 2 页:使用跳频前的准备工作
本文导航
非常好我支持^.^
(2) 100%
不好我反对
(0) 0%
相关阅读:
- [移动通信] 5G-R和GSM-R有什么区别?5G-R和公网5G有什么区别? 2023-10-17
- [电子说] 什么是5G-R?5G-R是不是给铁路乘客上网用的? 2023-10-13
- [电子说] 2030年5G带来1万亿美元市场价值!华为和GSMA大咖谈拥抱5G产业机遇 2023-10-11
- [电子说] 通过慢速跳频减少无线通信中的干扰 2023-09-09
- [电子说] 卫星电话和普通电话之间能通话吗 2023-08-31
- [电子说] 华为卫星通话和手机通话有什么区别? 2023-08-30
- [控制/MCU] 基于STM32单片机的GSM报警系统设计 2023-08-30
- [电子说] 脉冲和跳频脉冲信号的生成与解调 2023-08-26
( 发表人: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