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展国产CPU?国产CPU该如何发展?
据悉我国的CPU还是以依赖国外进口,这是我国计算机行业的一大硬伤。也进一步促使我们不断实现技术突破,逐步打破相关产业的国外技术垄断。近年来我国产CPU也算是小有成就。
2018年伊始,英特尔的“漏洞门”事件让全球不安。这个被称为“史诗级”的处理器严重漏洞,会对个人电脑以及云计算服务产生的影响波及全球。虽然这个技术问题并非设计者刻意为之,但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连,不容懈怠。
通用处理器(CPU)是IT行业硬件中的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一直是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中的痛点。近年来国产CPU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正逐步打破相关产业的国外技术垄断,国产CPU应该如何自主发展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1月18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国产CPU未来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为什么要发展国产CPU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以“不忘‘核高基’重大专项的初心”为引言,详细论证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的重要战略意义。
他回忆,在该项目开展之初,曾有多种反对意见,认为国外公司花费上千亿美元开发出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国内用上千元人民币就能买到,何必自己去开发呢?面对这一争议,倪光南认为,安全可靠是国产操作系统的灵魂,大力发展北斗系统而不是使用免费的GPS,考虑的就是系统安全,“我们不能忘了发展国产CPU是为谁服务的初心”。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主要还是依赖国外的技术支持,国外技术在国内的市场占有度相当高。而我国目前尚未能通过合法途径获得Wintel(微软与Intel的商业联盟)的核心技术或知识产权,不加速国产CPU产业的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国产化,我们的计算机行业将永远受制于人。可喜的是,近年来,国产CPU研发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期待实现国产化产品的替代。
倪光南指出,当初“核高基”项目立项的初心就是要发展“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但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人忘记了这个初心,一味依赖国外的技术。现在国产CPU要取得巨大进展,就要重新回顾这个初心,明确自己为何出发。
国产CPU需要产业链协同发展
上海兆芯副总裁傅城在论坛发言中提及,目前我国活跃的国产CPU包括龙芯、申威、飞腾、海光、兆芯等,发展迅猛,取得了众多成果。但是大部分国产CPU甚至整个集成电路产业仍离不开国外IP(Interrupt Priority,中断优先寄存器)的支持,因此国产CPU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需要提高自主IP开发和兼容,突破壁垒。
业内人士分析,CPU产业的产业链条很长,将国产技术嵌入到这一完整成熟的链条中,需要巨大投入。对此,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陈文光教授认为,“用不成熟的技术在成熟的市场上去对抗是不明智的”,应该放弃原有的“替代性”思维,从细分的市场上去做系统和CPU。
当前国内市场生态环境复杂,标准不同、不兼容,因此迫切需要国家政策方针的介入和关注,制定我国自身的标准,以提升我们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全面发展。倪光南认为:“要想打破网信领域现有的垄断,靠单项技术的突破是不够的,必须在信息技术体系及其生态系统的竞争中取胜。”
人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培养的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创新力的活跃与否。傅城认为,计算机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与高校现行的培养模式有关,软件专业和微电子专业分开培养,缺乏整合性,而市场上需要的是“软硬结合”的综合性人才。
曾任CCF YOCSEF副主席的何万青认为,云计算、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是国产CPU发展的大好机会。
倪光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从单项技术上来说,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但是整个产业中缺乏统一的协同配合,各研发单位各自发展,难以形成整体优势。所以加强相关产业的顶层设计十分必要。”倪光南表示,国产CPU与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三五年的差距,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了行业内大量的重复劳动和产品的不兼容。
“国产CPU的发展已经到了从‘少年’向‘青年’的发展的阶段,国产技术的发展迈向了新阶段。”倪光南告诉记者,在新时代发展中国自己的CPU产业,应该进一步加强行业整体统筹和顶层设计,有目的地发展,最终实现CPU的完全国产化。
非常好我支持^.^
(73) 100%
不好我反对
(0) 0%
相关阅读:
- [电子说] 如何创建FPGA控制的机器人手臂 2023-10-24
- [电子说] 怎样延长半导体元器件的寿命呢? 2023-10-24
- [电子说] 智能时代的三大核心技术 2023-10-24
- [人工智能] 研华推出EPC-B3000系列嵌入式工控机,搭载先进X86架构CPU,助力边缘人工智能应用 2023-10-24
- [电子说] 探索可观测性未来:基调听云产品VP陈靖华揭秘新一代可观测性工具 2023-10-24
- [电子说] 异构时代:CPU与GPU的发展演变 2023-10-24
- [电子说] RISC-V要颠覆GPU吗? 2023-10-24
- [电子说] 韩国半导体10月早期出口数据一年来首次回暖,工信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与物联 2023-10-24
( 发表人:黄飞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