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有用的。它使我们能够将复杂的概念简化成直观的数字,特别是当我们运用形状和颜色并将它们转换成图表时,它往往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
例如,当比较下图中加密资产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规模时,我们看到的故事是这样的:加密资产衍生品正蓬勃发展,这表明市场的成熟度和流动性正在增加。
然而,即使是出于最佳意图的数据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困惑和误导。衍生品交易量几乎都是用名义术语来表示的——在上表中,我们所比较的不是同种类型的交易。
名义交易量(Notional volume)表示的是衍生品合约提供敞口(exposure)的基础资产(underlying asset)的市场价值。它并没有说明合约的保证金是多少;它仅显示了衍生品在理论上所代表的资产数额。
这是加密资产的衍生品交易相对于其基础资产交易的主要优势之一:你可以获得比你投入的更多的敞口。
然而,现货市场的交易量显示了这些基础资产的实际交易量。在现货交易中,虽然有一些交易所提供杠杆交易和信贷服务,但这还不是一项成熟的功能,因为很少有交易所拥有达标的资产负债表。
因此,当我们将现货交易量与衍生品的名义交易量作比较时,我们所比较的是理论交易量和实际交易量。现在,你开始发现问题了吗?
有关“名义”与“实际”的阐述
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难道理论上的敞口不代表实际的敞口吗?
当然不代表。
首先,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加密资产期货都是现金结算的。它们涉及在指定日期支付约定价格的承诺,但交易中不涉及实际的加密资产资产。其敞口是金融敞口,而非“真实”敞口,而且将这些工具与资产中的实际交易进行比较会产生误导。
其次,即使是实物交割的合约,大多数交易员也不会持仓到合约到期。对于期权持有者来说,出售合约或让合约到期而不行使期权相对容易,甚至实物期货持有者也有可能在合约到期前冲销头寸,以锁定收益或止损。
第三,名义交易量包括很多重复计算。当期货交易员决定平仓时,他会买进或卖出一份对冲合约。他的仓位现在净值为零,但名义交易量将他两份合约的基础敞口都算进去了。
第四,将衍生品交易量与现货交易量进行比较,就是将未来与现在进行比较。衍生品是对未来的押注;现货市场的状况是对现值的陈述。比较不同的时间段的两个事物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未来比现在多得多。
第五,名义成交量并不能为整体风险敞口提供可靠的衡量标准。这是一种将各个不同交割日的衍生品一起统计的会计结构;而短期风险比长期风险要小得多。
此外,统计数据往往包括不同类型的衍生品,它们具有不同的敞口特征。期货合约意味着在未来购买比特币的义务。另一方面,期权赋予持有者购买的权利,而不是义务;真正的敞口在于当前需要支付的金额。
解决方案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
不幸的是,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解决方案。
有关“名义交易量”的争论并不是加密资产市场特有的问题。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前主席克里斯•吉安卡洛(Chris Giancarlo)经常谈到依赖名义交易量来制定政策的危险,而 CFTC 也已开始考虑其它的计算方法。
不过,这项任务非常艰巨。在割裂的市场中,用统一的标准整理收集信息是困难的,让这更复杂的是同一加密资产却有不同的保证金规则,甚至在同一交易所里也会是这样的情况。再加上杠杆叠加信贷的情况日益增多(交易所借款给你作为初始保证金),实际的敞口会被埋得更深。
更重要的是,随着信贷渗入现货市场,情况将变得更加混乱。一些交易所为投资者提供了用贷款购买比特币的机会,尽管存在商业风险,但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增多,因为它对用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这是实际敞口还是杠杆敞口,取决于交易所的规则,以及你对债务实际上是什么的哲学解读。
尽管这将有利于交易量(谁不想以同样的支出获得更多的上行敞口呢?),但它将进一步模糊市场的实际状况。监管机构将难以理解风险可能在哪里积聚,而缺乏洞察力可能会导致糟糕的政策决策。
对于一种承诺与传统替代方案相比提高透明度的资产而言,这一点非常具有讽刺性
未来该怎么做
这种情况突显出了更详细的信息共享和报告标准的需求。
更详细、更有用的数据不仅能让监管机构熟悉加密资产市场的风险,它还将帮助市场基础设施企业制定战略和产品决策。它甚至可以提供一个更有用的市场情绪晴雨表,为投资策略提供信息,并带来一个更高效的市场。
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困窘提醒我们,我们需要质疑我们正在使用的数据,并不断询问它试图告诉我们什么。
通常情况下,故事远比它看起来的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在像加密资产领域这样一个新生的市场里,故事也总会有趣得多。
来源: CoinDesk中文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