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文章中,笔者把工业4.0分成了六重天:智能生产、智能产品、生产服务化、云工厂、生态化反、黑客帝国。
如今一年半过去了(这篇文章写于2017.8),笔者做了很多实践,也踩了不少坑,刷新了几轮认知。今天打算跟大家谈谈,我现在理解的工业4.0。还是按照修真小说的习惯,笔者把如今理解的工业4.0划分为三个境界:
工业4.0第一重境界:“工业制造自动化”
这个好理解,就是通过上各种机器人,各种自动化设备,减少人的使用,最终实现“无人工厂”。
我记得好像是2013年那会,西门子有个叫鲁斯沃的老爷子来中国演讲,我恰巧听了现场版。那会他就已经在重点忽悠“工业4.0”这个词,不过云里雾里说了半天,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个啥。
当时兔哥的感觉是,他其实自己也没搞明白……
所以从2013年到2015年,圈内对工业4.0的认知基本上都是这个模糊状态,虽然有很多解读,但说到底就是工业自动化的各种升级版:
更多的用机器人,统一通讯接口,提高自动化水平,最多再加点时髦的人工智能,归根到底是为了少用点人。
直到今天国内很多人对于工业4.0的理解还停留在这个水平,你看许多地方政府一搞智能制造就先砸几十亿弄个机器人产业园,然后砸钱扶持许多自动化厂商去申请国家示范单位,就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这个认知境界上。
我倒不能武断的说这个一定是错的,但是如果费了这么大劲搞“第四次工业革命”,最终就为了省两个人工资钱,终归小家子气了点。
工业4.0第二重境界:“数据流动自动化”
这个就复杂很多,我也是读了我师父郭朝晖先生和前工信部安筱鹏司长的多篇文章后,才认知到这个境界的存在。
我们先思考一下工业社会的发展逻辑:
工业1.0,就是机械化,把人力换成机器动力,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机器毕竟不是人,机械机构决定了它做不了太复杂的动作,所以这个效率的提升是很有限的。
这就好比你把一辆QQ换了个法拉利的发动机,动力再强车身跟不上也是白搭。
工业2.0,很多人说是电气化,其实用“流水线”来描述更准确些。
所谓“流水线”,就是把一个生产过程分解若干个工序,每个工序的动作都很简单。
因为动作简单,就可以让机器去做,这就让电气化能够实现,让机器更大范围的取代人成为了可能。
工业3.0,规模化、自动化、信息化,其实都是为了解决工业2.0的负面影响而生的。
前面说了,工业2.0带来分工,那么,分工之后效率就一定高吗?
其实不对,还差一个关键的维度,就是“协作”。
在没有分工的时代,整个生产都是靠一个人完成的,效率高低只取决于这个人的“工作效率”。
而有了分工之后,就必须要协作,“协作效率”就会制约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这就像兔哥打王者荣耀,需要团战意识,一个人水平再牛,遇到猪队友小学生,你也没办法。
所以工业3.0就需要“太极生两仪”,分成两条线去发展,来解决工业2.0带来的这个协作问题。
其中“自动化”,解决的是机器间的协作效率问题;而“信息化”,解决的就是人之间的协作效率问题。
整个工业3.0的进程,都是为了解决工业2.0分工之后,人类面对的协作效率问题。
也正是因为它解决了这个问题,从工业3.0开始,我们才从物资匮乏的时代进入了产能过剩的时代。这个时候,人类社会面对永恒的问题,也就从“生产不足”,变成了“需求不足”。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工业4.0的第一重境界,工业制造自动化,其实只是工业3.0的延伸,因为它解决的还是生产不足的问题。
工业4.0,流水线生产定制化的产品。
而工业4.0从第二重境界开始,我们就要真正去解决后工业3.0的遗留问题了。
自动化提升带来产能过剩,信息化提升消除了信息不对称,这两只狼都会带来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制造业不赚钱了。
我们今天说实体经济难做,跑去骂金融,说“你丫凭啥不支持实体经济”?这就跟胡同口王大爷一样不讲理——金融脱实向虚,是实体不赚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你不赚钱,金融自然不投你,越不赚钱,越没人投你,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
实体难做的真正原因,是跟你做同样东西的人太多了,而且这个市场还充分透明,你说你怎么赚钱?
就算银行追着借给你钱,风投追着投给你钱,也不过是让你能多祸害点钱而已。这个时候,你要想赚钱,只能干一件事,就是做别人不做的东西——定制。
定制产品,独此一家,没有比价,竞争少,市场不透明,赚钱大大滴。但是你忘了一个问题,如果你生产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定制的,那你就累死了。事实上,工业3.0的大规模生产,其实是工业永恒最佳的状态,生产效率最高,能耗最低,次品最少——但是不赚钱。
而生产定制产品,可能每个产品都不一样,员工没办法重复性、经验性劳动,生产也很难流水线标准化。那么生产效率一定低、能耗一定高,次品一定多。
工业4.0第二重境界,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如何在流水线生产出定制化的产品,并且最大程度的降低定制带来的负面因素。
这个靠工业制造自动化是不够的,因为一条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越高,它的柔性化通常越低——如果全是人来生产,每次换产品给人做个培训就行,但是如果是一条由机器构成的生产线,每次换产品你改生产线是肯定来不及的。
所以你看到服装制造企业基本都是人工生产,机器用的很少,就是这个原因。衣服的市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种款式,再加点偶尔吹起来的流行风,变化太快,机器生产响应不了,只能靠人。
要想让流水线生产出定制化的产品,除了生产单元要特殊设计外,最关键的就是每次换产品的时候,能够快速的给机器“培训”,这就是“数据流动自动化”。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
先是“数据流动自由化”,我们“想让数据去哪它就去哪”。这就要靠物联网,给数据建立起高速公路,然后再靠工业软件给物理世界的机器建立“数字化双胞胎”,各种信息化软件系统,ERP、MES、PLM等等,都是这个作用。这一步叫做“Smart Manufacturing”,也就是“能够对外部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制造系统;
然后才是真正的“数据流动自动化”,数据“该去哪它就自己去哪”,这就要结合工业云计算技术、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还要加上人工智能技术,这才构成完整的工业4.0第二境界,也就是真正的“ Intelligence?Manufacturing”,也就是智能制造的完整形态。
从工业革命开始,我们就在把人逐步变成机器,今天我们要把机器变成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非常认同我师父郭朝晖先生的观点:工业4.0和工业1.0、2.0、3.0并不是迭代的关系,而是并存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搞工业4.0,也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要进化到工业4.0,主要看你是否已经在面对一个“产能过剩+信息透明”的市场。如果你已经在这个市场中,那你必须往工业4.0努力,而如果你原本的市场还没有到这个阶段,你就在2.0或者3.0,甚至1.0就是最佳状态了。
比如瑞士的钟表店,要的就是全手工制造,属于1.0之前,它会往4.0进化吗?它不需要,因为它的市场不是“产能过剩+信息透明”的,进化到2.0、3.0甚至4.0反而没人买了。
所以我们今天并不需要一窝蜂都去搞工业4.0,有些行业3.0是永恒的最佳状态,比如说有些化工行业,产品万年不变就那么几种,规模化生产是最佳状态,你往4.0走反而是瞎耽误工夫。
我们回过头来说,工业4.0的第二重境界是“数据流动自动化”,德国美国的大企业,西门子、GE等等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层面上发力的,它们也把这个过程叫做“数字化”。
兔哥原本的认知,也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我在做转型工场之初,也把探索的方向主要放在了数字化工厂的解决方案上面。直到最近受到数字化研习社智者们的启发,我才想通,原来工业4.0还有第三重境界。
工业4.0第三重境界:“经济运行自动化”
底层技术动力:区块链
工业4.0第三重境界的底层技术只有一个,就是区块链。
说起来兔哥是中国第一批数字货币投资人,我的第一桶金也来自于比特币。可是我也是直到最近才意识到,区块链才是真正的工业4.0最核心的技术,因为它能够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经济运行自动化”。
其实我觉得“工业4.0”(Industry 4.0)这个词的翻译是有些问题的,英文里“产业”和“工业”都是“Industry”,所以“Industry 4.0”更确切的翻译应该是“产业4.0”。
只是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西门子等工业服务商引入中国,被刻意翻译成了“工业4.0”,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工业4.0”就是只跟工厂和制造业的数字化有关,这其实就成了“工厂4.0”了。
所以我想最好还是能够恢复“产业4.0”的说法,它不但包含制造业,也包含互联网、游戏、娱乐、金融……也只有全社会产业的整体数字化变革,才能真正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那到底什么是“产业4.0”呢?为什么它又必须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呢?
这个光从数字化技术的角度就说不明白,要深入到数字化思维的层面来讨论。
我看到过一位朋友,清华大学的韩锋老师写过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我想这段历史放在数字化思维下会很贴切。
数字化思维分为三代:
① 第一代数字化思维的代表是图灵,他创造了图灵机,图灵机的特点是“程序是程序,数据是数据”。它的程序是像电子管,是做死的,所以最早的计算机个头都特别大,因为它的程序是通过硬件做死的,数据是通过一个纸带传进去,就是它只能输入数据,但是不能输入程序,每台计算机只有一个程序,所以它只能完成一个任务,比如图灵机就是拿来破解纳粹密码的。
② 第二代数字化思维的代表是冯·诺依曼,它把计算机做了一个重大的改革,就是做一台通用的计算机,把程序从各种电子管硬件变成软件,从此“程序也可以变成数据”。我们使用计算机不仅仅输入的是数据,而且把程序也作为数据输入进去,在计算机里统一处理。这个好处不但可以把计算机的个头降下来,而且还可以让一台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每次换任务不用再换计算机,换个程序就行了。
我们今天的计算机系统,就全部是基于这套思维产生的。有没有觉得眼熟?
工业4.0,流水线生产定制化产品,通过数字化技术给机器生成一个“数字化双胞胎”,然后通过数据流动自动化让同一条流水线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变化产品不需要再变换生产线,也是这个第二代数字化思维的结果。
③ 说到这里,第三代数字化思维毫无疑问只能是中本聪创造的区块链技术。
因为区块链是在思维层面根本性的突破,它不再是先输入程序,然后输入数据,让程序去处理数据。而是让“数据本身自带程序”了,数据和程序合二为一了。
因为数据自带了程序,它就有识别的功能,数据就可以确权,可以变成资产。这就让传统的“信息互联网”能够进化为“价值互联网”时代。“价值互联网”这个词比较抽象,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 物理世界:有一个苹果,给了你,我就没有了。
● 传统互联网时代:手机里有一张苹果照片,发给了你,你手机里有了,我手机里也还有。
● 价值网络时代:手机里有一张苹果照片,发给了你,你手机里有了,我手机里就没有了。
这就是区块链技术让我兴奋的地方,我们今天总说“数据是资产”,其实信息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是不值钱的,因为它可以无限复制,可以无限复制的数据怎么会值钱?
换句话说,今天所有工业4.0领域巨头所谓的“数字化双胞胎”是个伪概念,因为你的数据是可以无限复制的,它其实是个“数字化多胞胎”,这些多胞胎并不是和物理世界一一对应的,所以它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只有带程序的数据,能够确定所有权的数据,能够保证唯一并直接转移的数据,能够被信任的数据,才有价值。更进一步,自带程序的数据还可以跟传统的经济合约做对照,变成“智能合约”。
其实“智能合约”,跟我们普通的电子合约是一样的,达到某一个触发条件,触发某一个结果。
比如“张三每次骑小黄车,都得给共享单车公司交钱”,输入数据是“骑小黄车”,程序处理的结果是“给共享单车公司交钱”。
这个事说起来简单,在工业4.0第二重境界下执行起来却很难。
首先“骑小黄车”这个数据我往哪里输入?
小黄车可能属于不同的公司,有摩拜,也有ofo,还可能有“兔哥租车行”等等。每家都有自己的后台数据库,我如果不是碰巧骑的都是一家的车,就必须得下载一堆APP,否则没办法自动完成合约。
然后就是,用谁家的程序处理?
摩拜可能收一块,ofo收一块五,兔哥租车行收两块,每家的程序不同,数据不可能共享,也就没办法统一处理,大范围优化更是天方夜谭。有了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共识算法,让兔哥不必再纠结数据需要输入哪个后台数据库哪个程序,而是数据本身就自带程序,数据本身就是资产。
我只要把小黄车变成一种自带程序的数据,骑车的时候让小黄车自行记账就可以了,车是属于哪家公司的,这个数字资产自然就属于哪家公司,它甚至不需要提走,而是在需要用到这笔钱的时候直接从小黄车上支付出去就可以了!
你别小看这一点点进步,因为这个进步会让社会经济的运行,跟一家工厂一样实现自动化!比如英国,它是第一个把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英国央行在推动的RScoin,已经有了经济自动化的雏形。
它在传统的银行货币运行体系之外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体系,RScoin体系下,每个个体和组织的账户是可以直接开在央行而不是商业银行的,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流动性紧缺的问题,央行不必通过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以及提高货币乘数这种传统的方式释放流动性,而是可以直接往缺流动性的经济体上打钱!
像一个精准的外科手术医生那样,直接解决问题,避免经济危机的产生。
当然,真实的经济运行远比这个复杂的多,比如一个数字经济系统如何在映射数字化资产的同时,还能够映射出数字化负债;人、机器和完全不同的组织如何能够达成共识;一个底层工业区块链如何能够支撑复杂社会经济的运行……这些都是区块链技术面对的重大挑战,也是我本人和工业区块链实验室未来需要着重探索的方向。
工业区块链实验室经济自动化平台基础架构
我们的旧世界观里,数据是数据,资产是资产,程序是程序,我们完全无法理解当数据能够自带程序,使得数据和资产天然合为一体,这个变化对于整个世界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未来十年里,以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将向水一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真正的数字化,真正的“产业4.0”。所有的实物资产都将被数字化并且流动起来,未来的新电商不但可以买卖实物,还可以买卖它们的“数字化双胞胎”,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将全部全部轰塌,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纪元。
如果问有什么风口,能够让兔哥愿意放弃过往的一切名誉地位财富,拼了命的去追赶,那一定就是这个数字化浪潮了。
尾声
兔哥常说,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你要离他远点,一种是“大师”,一种是“智叟”。大师们激情澎湃的搞传销,每天都告诉你未来已经来了,你应该不顾一切的扎进去,赶紧买吧,过了这村没这店了。结果是你买了,他就赚大钱了,你就是他的“未来”。
智叟们正好相反,他们每天告诉你张三是骗子、李四是忽悠,你要有常识,要识破这些人,不要被骗钱。..。..然而他虽然能保证你不犯错,可是也没有告诉你怎么做时对的,因为智叟们虽然看穿了每一个骗局,但是自己也挺穷的。
所以其实一件事是不是靠谱,它是要看对谁的,同一件事对有些人是靠谱的,对有些人就是骗局。
比如区块链领域,我从2012年起开始投资数字货币,深知这里充满欺骗、充满诱惑,是一个混乱的灰色地带。像数字货币的“灰天使”ICO,拿个白皮书圈几千万,你可以说它不靠谱是骗子,但你不能否认许多参与它的人轻轻松松就赚了几十甚至几百倍,对这些人它就是财富机会,就是靠谱的。
区块链到底靠不靠谱,大师和智叟们针对事件本身到底是“终极风口”还是“终极骗局”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缺少了对于哪个“人”这个维度。“机会”对于不靠谱的人来说,就是“骗局”;而“骗局”对于靠谱的人来说,就是机会。
所以区块链对你来说是机会还是骗局,这个问题的关键只有一个:你靠不靠谱。
责任编辑:ct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