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彻底火了。
就在几天前,最高决策层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十八次集体学习,领导人特别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事实上,区块链技术与金融行业渊源颇深。曾几何时,比特币以及其他兄弟数字货币几乎就是区块链的代名词。然而,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区块链在金融业的应用场景绝不仅限于“币圈”,它在很多非货币化领域同样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比如供应链金融。
一、前景无限的供应链金融
在国民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与产融结合、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从概念上讲,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有着强大的赋能作用,这在改善中小微企业生存困境方面尤为明显。
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工商注册企业的90%以上,并提供了80%就业岗位、70%的科技创新,创造了60%的GDP和50%的税收。然而,由于经营风险较大、信用状况不佳、缺乏抵押物、生存周期较短等先天性短板的存在,中小微企业在享受金融服务方面劣势明显,典型表现便是融资难与融资贵。有研究表明,全国有33%的中型企业、38.8%的小型企业和40.7%的微型企业融资难以得到满足,而这势必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时,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缓解开启了另一扇窗户。
纵观供应链上下游,除了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核心企业之外,其他企业基本都是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信贷的中小微企业。而供应链金融的运行逻辑,是以核心企业为基础,充分关注围绕在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融资诉求,服务范围更加广泛,通过供应链系统信息、资源等有效传递,使得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运转;同时,通过资金端(金融体系)与资产端(实业体系)的有效对接,不仅能助力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共同发展与持续经营,还可实现银行、核心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多方共赢。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传统的“商业银行+核心企业”模式,整个供应链金融市场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一则,有望真正实现“四流合一”。数据是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而今可提供数据的主体早已不仅限于核心企业,物流公司、电商平台和ERP厂商等都可参与其中,从而推动了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这与产业的互联网化与信息化程度提升有着直接关系。
二则,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除了商业银行外,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和P2P平台的加入,大大拓展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渠道,而不同的资金来源匹配不同的业务模式,使得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更为灵活。
三则,覆盖行业更为广泛。市场容量的持续扩张与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让企业之间乃至行业之间的关系都变得更加紧密。与之相应的,是供应链金融正在从围绕着一个核心企业向形成一个关系到所有相关行业的产业生态圈转变,更多的商机也因此而创造出来。
不仅如此,从业务层面上看,在一个良性的运转体系中,供应链金融还具有风控上的优势:
首先,所有融资的信息可控。其中包括资金流信息、票据凭证类信息以及物流信息。在真实贸易的前提下,一来可以明确资金用途,并掌握资金款项的流向;二来可以确保借款人的真实信息及实际经营活动;三来可以掌控相关质押物,必要时可对质押物及时进行处置。这便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可控风险,在给投资人提供安全的投资项目的同时,还能为企业上下游商家提供盘活资金的需求。
其次,有比较稳定可靠的还款来源。具体表现为,通过操作模式的设计,将授信企业的销售收入自动导回授信银行的特定账户中,进而归还授信或作为归还授信的保证。典型的应用产品如保理,其应收账款的回款将按期回流到银行的保理专户中。
最后,资产端经营模式有助于风险降低。由于资产端的经营模式基本上属于订单销售,确定性很高,经营风险或者销售风险大为降低,从而减轻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风险。
也正因为上述种种,眼下的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和互金平台竞相争夺的“金矿”,并普遍被业内人士认定为是较为优质的投资资产。
二、当区块链遇上供应链金融
虽说供应链金融拥有种种优势,但并不表示它是完美无缺的。
相比于传统供应链金融业态,而今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放开,现行的供应链金融已经在参与主体与融资渠道更为多元化、信息流转效率提升巨大的助力下,彰显出与日俱增的活力。然而,仍然有许多棘手的问题存在,比如以下三点:
其一,信息不对称制约融资。通常情况下,由于有核心企业资质的承诺,其与一级供应商之间的应收账款可以作为后者从金融机构融资的依据。可是,在企业征信体系尚未健全的大环境下,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与核心企业具有合作关系的二三级供应商与经销商由于不存在与核心企业的直接商业合作,故无法利用核心企业的资质,进而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其二,信用环境较差,业务安全性难以保证。由于供应链金融中存在多方委托监管、质押物货值变化、订单所有权转移等现实问题,融资企业虚构交易数据等负面现象屡见不鲜,而在仓单质押等场景中,频发伪造虚假仓单骗贷一类的案件,这便导致各个环节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存疑,而金融机构在融资业务中的控货权、信息可视与风险识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
其三,融资成本较高。供应商以应收账款质押获得的短期资金,融资成本较高的同时,占用银行风险计量资本,提升了杠杆率。
此时,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为供应链金融的种种痛点提供了解决方案。
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由密码技术、共识机制、点对点通信协议、分布式存储等多种核心技术体系高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其本质则是一套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区块链技术凭借自身分布式共享账本、去中心化、透明性、隐私保护、节点控制、信息的不可篡改与可追溯等特点,真正把各个机构和个人映射到虚拟世界,汇集世界上不同人群、不同权利群体的共识,实现了价值的全球实时流动,并正在被广泛应用在传统金融业之中。
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可谓是完美地契合了供应链金融这一场景。我们知道,信用是金融的核心,而上述供应链金融中种种问题,其实都逃不开“信用”二字。区块链能够提供的,恰恰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这正是用来解决供应链金融痛点的最合适的技术。另外,区块链打造的分布式共享模式,还可以吸引全国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接入区块链节点开放共享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也为供应链金融的良好运行与资产的安全高效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三、区块链如何赋能供应链金融?
具体而言,区块链技术将从三个方面为供应链金融加以赋能:
第一,可以畅通多层级的信用传递。
如前文所说,在供应链链条上,经常会有多层供应销售的关系,不过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往往只能覆盖到直接与其有贸易往来的一级供应商和一级经销商,无法传递到更需要金融服务的上下游两端的中小微企业。此外,随着分工的深化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实体供应链上的环节有增多的趋势,链条式结构趋于复杂;而在整个供应链中,各个参与企业的ERP系统与数据标准并不统一,有的企业ERP系统不能联网,有的则数据质量较差,“信息孤岛”态势显著,难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授信支撑。
区块链平台的搭建,能够以恰当的结构和保障机制帮助供应链全链条信息化,实现信息的透明、畅通与安全;通过打通底层数据来冲破各层级之间的交易壁垒,进而促进供应链上“四流合一”的真正落地,并实现对与核心企业没有直接交易远端企业的信用传递。同时,区块链记录的数据不会丢失且无法篡改,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单证伪造、信息遗失等问题。
第二,可以推动多主体更好地合作与协调。
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覆盖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这需要商业银行、保理公司等资金端的支持,物流、仓储等企业的参与,以及企业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科技服务等。伴随着供应链金融参与交易节点的类型与数量剧增,在供应链金融中融资链越来越长,融资频次与金额都逐渐增大。此时,若是全局信任机制难以构建,信用无法相互传递,必然会导致金融机构处理这类交易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效率长期低下。
在多主体参与的环境中,协作是良好运转的核心,但协作的基础是信任与利益分配。为此,作为一种信息可追踪与不可修改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为各参与方提供了去中心化、平等协作的平台,能够大大降低机构间信用协作风险和成本。各主体基于链上的信息,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与实时对账。另外,区块链技术还能够依托通证(Token)来拆解核心企业的信用并沿供应链逐级传递,使得信用穿透整个链条,覆盖到每一层级的供销商,从而解决多主体的信任关系问题。不管是第几级的供应商,只要拿到Token,就等于拿到了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并开展融资。
第三,进一步化解了系统性风险。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既权威又健全的企业信用资信系统,而供应链金融业务本身的多样性、灵活性及复杂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风险控制难度。尤其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无论是对各类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识别、评估与防范,还是在事后追究法律责任,都不可避免地受此牵绊。
区块链技术可以较好地克服这一困难,能够促进公正可信交易环境的行成,使多家机构共存于互相协作、相互监督的场景里,避免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私下交易或串通行为的发生。而在公开透明的机制下,机构的信用情况会获得所有参与者的一致认同,连续的交易也使得各类单据无须重复地进行真实性查验,这便极大地降低了信任缺失而带来的各种交易成本,以往的票据、资产、交易、回款等诸多风险点也将得到有效管理。此外,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也可敦促交易各方如约履行自身义务,确保交易顺利可靠地进行下去,而链条上的各方资金清算路径固化,可以有效管控履约风险。
除了上述三方面之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简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出错的几率。
四、结语
话说回来,金融科技的本质,就是用技术去驱动金融创新,然而金融创新的结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既会带来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同样也可能引发各种新风险和新问题,甚至会成为新的金融欺诈手段或者行骗噱头。因此,技术永远是中性的,其效用如何,将取决于技术应用的领域、人心所致以及法律的完善程度。
于区块链技术而言,“造币神话”曾经让一部分人瞬间成为亿万富翁,却也让无数的韭菜血本无归。这种投机游戏并没有因为区块链技术而改变其本质,比特币也好,以太坊也罢,其本质上都是“私人造币”,从历史经验来看,“私人货币”的结局都是一场金融浩劫。因此,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终究应当回归金融本源——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增进社会整体福利。
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区块链的确能解决供应链金融企业间的信用问题与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困境,让金融机构能够更高效、便捷、稳健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确保借贷资金基于真实交易,同时依托核心企业的付款,使得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都能融资,且是安全的融资。
笔者相信,未来类似的区块链非币化应用,将会成为此次区块链浪潮的主流。事实上,眼下已经有很多平台对此付诸了实践,比如苏宁金融开发的金融区块链黑名单共享平台、国家外管局贸易融资区块链平台,等等。
区块链的污名化已渐成历史,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悄然来临。
责任编辑:ct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