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区块链的发展越来越好,它也从一开始的无人所知到现在被国家推崇,那么在当今社会,可以怎么更好的通过区块链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呢?
一、前言
这是一场听见炮声却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但是,如果企业没有提前做好准备,那么,当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进行再次颠覆的时候,我们将仍然被人扼住规则和技术的咽喉。这也正是发展区块链的重要性之所在。
原IBM全球咨询大中华区首席架构师,目前担任广州电运通区块链链达金服科技有限公司CEO、中关村区块链联盟副秘书长的邹均博士表示,“现在区块链已经上升到非常高的高度,将同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目前全球经济从后工业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转变,依靠传统工业和流量时代的互联网遇到了瓶颈,信息互联网开始向价值互联网转移,数字经济的趋势不可逆转,而区块链正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它的春天已经来了。”
而这个“春天”,不是比特币,也不是以太坊,而是新技术与产业结合的“区块链”,也就是说,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其最终要为产业赋能,创造新价值。
二、技术趋势
“当前,中国的区块链技术与实体融合的热情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更多的行业领导企业开始布局、探索区块链技术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这是真正区块链技术和创新应用爆发的阶段。”瑞策科技CEO杨慧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显然,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方面,瑞策科技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这家创办于2012年的最早做数据出身的科技企业,在2017年成功转型进入区块链领域,并成为全球非巨头企业中申请区块链专利最多的企业,公开申请的专利排在全球第九位。
更让外界想象不到的是,这家低调的公司在区块链领域申请的300多项专利(已公开144项)几乎全部都是发明专利,而且几乎全部聚焦在电商、媒体和社区型产品的应用方面,比巨头企业在区块链领域的“占坑”式专利布局更成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更为直接。
“到年底,如果已经申请的专利全部进入公开阶段,我们在国内的专利申请排名将进入前三名,如果不出意外,会超越平安位居第二,仅次于阿里巴巴。”杨慧告诉记者。
杨慧表示,“瑞策科技最早做调研链时的想法是,把调研类的数据放在链上,保证数据的溯源和可信。从这样的技术原点出发,不断围绕公司的业务进入区块链领域的研发,同时进行相关的专利布局。”这里面有两项非常关键的内容:“一是公司的专利技术创新要符合中国区块链自主创新的方向,因为只有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技术和生态,在国际上才有竞争力。二是公司申请的区块链专利与公司业务完全一致。在链上,我们不允许团队发币,只能做互联网的应用。”
瑞策科技已经获得全球调研巨头益普索的战略投资。按照杨慧的设计,瑞策科技未来远景就是把用户浏览过的网页、去过的电商平台或App、看过的东西等所有的数据,从行为数据到交易数据全部数字化,最终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变成用户的资产,这就是“结构化数据”上链。而现实中,几乎链上所有App都需要这种模式,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锁定大的应用场景,其中,三大场景不可缺失。一是电商场景,这是真正能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地方,用户所有的评论、支付、商品溯源等结构化数据都可以上链。二是媒体场景,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对平台上作者创建的内容进行确权,从而颠覆了其既有的广告点击分配的模式。三是社区型产品的应用场景,这方面可以做基于区块链的大众点评、马蜂窝、邮寄和社区分享等内容。
“三大场景就是我们重点做的方向。”杨慧告诉记者。
即便从目前的业务来看,瑞策科技也锁定在了“结构化数据上链”这一方向,以公司开发的App“微愿”为例,目前已经拥有500万的用户量,而且几乎都是95后和 00后的年轻女生,她们喜欢把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做投票,看哪一张好看,这就是社区型投票产品,这里加入区块链技术后,放在链上的数据就是可信的,可以确权,不可能被篡改和删除,用户发挥的价值也会更大,很多企业都可以在上面发起投票。
“事实上,这项技术不仅适用于微愿,还适用于很多App,比如做品牌的测评,电商的商品溯源,评论的可信,这里面就有一个技术创新点,即结构化业务数据上链,目前我们已经拿到专利授权。”杨慧告诉记者。
在杨慧看来,结构化数据上链的好处就是可以保证可信、确权以及可溯源,“比如现有的互联网的应用:大众点评的评论、电商平台的评价,微博微信的点赞,所有这些点评以前都是一个中心化的点,可以由管理者删除或抹掉,但数据上链之后,任何链上的修改都需要每个节点的确认,这样就不会有人轻易进行删改,所有数据对用户来说就是一个真实的呈现。”
所以 ,当真正的区块链技术进入产业生态的时候,各方都能共享数据的,做到用户数据的确权,能够安全可控保证数据的加密。由于可以针对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溯源,通过相应的分析,进而让更多的互联网应用接入进来,这不是发币的应用模式,而是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在了一起。
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瑞策科技的另类数据市场的蓬勃发展,正是源自数据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指导意义。它不仅极大地重构了金融业的生态,影响着诸多基金机构的投资决策,对从事实体经济企业的转型升级亦至关重要。但这些数据发挥最大价值的前提同样是可信、确权、可溯源。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廖理就指出,“另类数据不同于传统数据,是典型的‘大’数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量大,体现在规模和传输量;二是流动速度大,数据实时或接近实时获取和传输;三是种类多,数据结构形式多样。”
在廖理看来,另类数据主要有三方面来源:一是个人产生的数据,如社交网络信息、产品评价、搜索记录、购物喜好等;二是商业过程数据,如物流数据、支付数据等,也有另类数据公司采集传统商业数据,如大型百货公司客流量、大型游乐场客流量等数据;三是传感器数据,如利用卫星数据通过光感和热感采集钢厂、化工厂、原油等的开工、采集、运输情况。还有来自GPS定位、车辆轨迹和个人穿戴设备的另类数据。
显然,这些数据隐藏着大量的面向未来的创新模式,但要让这些数据真正发挥价值,不是第三方去盗取,或者去向第三方购买,而是让用户也参与进来,建立用户的数据账户,包括行为数据和交易数据,通过数据带来的影响力,吸引用户愿意使用。
“现在大的巨头基本布局能看到的所有赛道,后来的创业者将很难进入,这样的生态能够让年轻的创业者发现新赛道,新机会。” 杨慧告诉记者。
三、从金融延伸到实体经济
在传统印象中,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有着天然的关联。这一方面直观体现在数字货币在币值上的飞速上涨以及更多数字货币币种的出现上,以至于很多人将区块链与数字货币之间划上了等号。另一方面的应用体现在讨论在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改造原有的银行等金融系统,在金融、保险、资本市场、银行账户的跟踪、管理、监管等领域的应用逐渐的落地。
而现在,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上的应用开始得到真正的关注。其解决的最核心问题就是信任问题——这也是困扰传统模式下商业效率继续提升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了达到相互信任,商业交易的双方不得不将大量资源耗费在信任环节的打造上,如引入中介系统以及繁琐的验证程序等,这不仅提升了商业的成本,还让商业的流程变得非常冗长。
在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于佳宁看来,区块链在实体经济的一个核心着力点,是实现企业或机构之间协作环节的信息化。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传统结构化数据库无法覆盖到的一些场景;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固定对账的结果。当参与者形成共识后,无需审计人员再重复验证。“这正是区块链真正的伟大之处,它使整个社会实现可信数字化,让信任系统更高效运行。不仅通过共识机制有效、快速地创造信任,也可通过不可篡改的原理将信任有效地传递出去。”
从狭义上说,社会各个部门,例如,会计对账、法务、人力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银行等做着大量的核验、比对信息的工作。核验工作是最典型、最基础的社会协作形态。低效的核验工作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大痛点。“区块链技术首先解决这一小问题,就对社会生产力进步和社会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意义。”于佳宁如是解释。
更何况,区块链延伸到实体经济也符合国家政策的需要。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强调金融“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本分,是金融的天职,并要求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四、区块链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在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初期,通过“交易上链”,区块链技术要实事求是地为产业解决一些“小问题”,具体可从降成本、提效率、打造诚信环境等三个方面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其一,区块链将发挥“为实体经济降成本”的作用。目前实体经济成本高、利润薄,导致资本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在经营成本中,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占比不低,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这两部分的成本。
其二,区块链将发挥“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的作用。增进产业协同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很多产业,产业链协同效率仍然不高,在国际贸易领域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其三,区块链将发挥“构建诚信产业环境”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合作伙伴建立信任的过程仍然较慢,各类信用信息获取难度较大,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通过“交易上链”,各方面可以更为便捷地查询到交易对手准确的历史信用情况,可以更快地建立合作机制;银行也可以更安全地基于交易记录对企业授信,推动解决诚信经营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此外,区块链搭配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违约和欺诈。例如在互联网分享经济平台上,用户将钱支付给平台。但是,资源提供者与平台结算的时候,很难核验分账金额正确与否,即使存在质疑,也很难掌握证据。如果交易行为都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实现,那么就可以有力保障分账金额的准确性,减少争议。
至于区块链会颠覆“古典互联网”问题,我不赞同区块链技术颠覆了互联网,而是应该视为对互联网的功能完善、迭代升级,并开启了互联网发展新阶段。区块链以互联网为基础载体,解决互联网长期存在的数据无序传播、真伪难辨、信任缺失等问题,实现价值在互联网上的高效传递,实现了对互联网功能的升级。
互联网迄今为止可以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web1.0时代,主要传播载体是文字信息,模式是网上新闻,网民通过聊天室交流;web2.0时代,内容载体向多媒体转变,交流方式也转向社交网站;web3.0是移动互联网时代,PC端流量普遍向移动端转移;web4.0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普及的时代,更多物体和机器节点接入到互联网上来,进一步丰富了互联网的功能。
在web1.0-4.0阶段,互联网的优势在于高效地传输信息,但是存在一个隐含的前提:信息可以复制粘贴,同时向多点传播。这几个阶段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梅特卡夫定律”。但是,正如一笔钱一次只能转给一个人,这样金钱价值显然只能单向、单点传输,因此传统的互联网并不擅长传输价值。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价值传输过程中完整性、真实性、唯一性的问题,降低了价值传输的风险,提高了传输的效率,因而实现由“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重大升级,开启了web5.0也就是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大幕。
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方兴未艾,区块链相关技术、市场、监管体系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基于区块链的系统在两三年之内可以实现广泛落地,与具体产业场景相结合,创造出新模式。
要实现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产业场景落地,还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找到合适的产业场景,切实解决产业发展的痛点,用区块链解决真问题。一般来说,B2B交易场景更容易使用区块链技术。如果一个产业场景符合以下条件:交易相对高频,交易主体范围相对固定,但各方缺乏足够的信任关系,且各方都具备一定的IT系统运营能力,那么区块链技术这个场景能够相对容易的落地。未来随着区块链基础服务的成熟,也将会逐步运用到B2C的产业场景。
第二,技术进一步完备。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51%攻击问题、硬分叉问题、交易成本偏高、确认速度较慢、交易区块具有选择性、POW(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能耗过高、数据隐私较难保护等等。
第三,机制进一步健全。要准确理解区块链“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关系。所谓的“去中心化”,指的是整个体系可以在没有亨达返佣http://www.kaifx.cn/broker/hantecglobal.html的中心机构管理的情况下实现自动运行。两个陌生主体在没有第三方中介的情况下就能够低成本、快速地实现相互创建信任,进而实现交易。但是,并不是指放任无人管理。区块链系统仍然是个信息系统,需要不断根据新的技术和需求,进行迭代升级,这背后一定是存在相应的治理机制的。
第四,产业标准加快建立。虽然大部分信息通信领域的国家标准并不是强制性标准,但是国家标准一旦建立,对于加快行业人才培养、降低技术开发门槛、促进跨链数据交换、扩展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都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是法外之地,新技术不是违法的挡箭牌,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机制,对于维护区块链产业生态的良性运转、防范风险、降低相关企业的合规性风险都有重大意义。此外,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出台了推动区块链产业在地方发展的促进政策,这也将对区块链技术在产业场景加快落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ct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