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香的专利与“无用”的专利
在传统行业,一家企业如果申请了一个专利,是一件很好的事,尤其是对于特定行业的特定企业来说,比如工业制造企业,如果是发明专利,那就更好了。
有很多公司,在有了自己的专利之后,会花重金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有很多大型公司,会把专利数量当做自己企业的技术实力、研发实力的象征,作为重要的数据放在财务报告、招股说明书、公司网站、行业报告里来披露说明。
但是,有意思的是,在区块链行业,专利好像突然没那么受欢迎了。
人们对待专利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务实的态度,像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大公司,每年会申请大量的区块链专利,数据显示阿里巴巴的区块链专利超过了1000件,而且还有200多件是国际专利,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区块链专利数量排行榜第一;腾讯的专利也不在少数,比如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2019年的专利就有200多件。
另外一方面有很多人觉得区块链的核心特点是去中心化和开源,区块链思想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协议,协议是不讲究专利壁垒的,区块链也没有所谓的护城河之说的,应该是越多人使用自己的代码越好,应该是非常欢迎竞争者来复制自己,而不是用专利来隔离对手。
在他们看来,专利的核心精神是封闭与独占,区块链的核心精神是开放与合作。所谓的专利,不过是巨头们继续沿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误区而已。有些人甚至认为,一个开源的项目,声称自己有多少专利,简直就是耻辱。
两种观点都好像有道理,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专利这件事呢?
二、区块链发展路线问题
如何看待区块链行业的专利,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区块链行业本身;人们对区块链专利的辩论,其实根源在于人们对区块链行业本身发展路线的理解差异。
目前市场上虽然都认可区块链行业未来的前景,但是对于具体的发展路线却有很多争议,比如区块链到底是应该以联盟链为主,还是应该以公链为主?到底是否一定需要发币?去中心化是否真的必不可少?等等。
以“区块链到底是应该以联盟链为主,还是应该以公链为主”这个问题为例,支持公链的人说联盟链是换汤不换药,说联盟链没办法解决激励问题,没办法形成大规模的强协作,只是技术上的进步,不是革命;支持联盟链的人却说公链没法落地,不被国家认可。
比如“区块链到底是否需要发币”的问题,支持发币的人说,通证可以实现资产数字化,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强协作,可以让价值得到有效传递,意义重大;不支持发币的人说区块链当然可以离得开发币,他们认为无币区块链,使得信息得以更加有效的传递,他们认为无币区块链甚至将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
再比如说关于“去中心化是否必不可少”的问题,支持去中心化的人说,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本质特性;反对的人则说,完全的去中心化与现实世界不兼容,而且完全的去中心化甚至根本都不存在。
这样的讨论还有很多,而且这样的讨论还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讨论本身有没有意义?当然有意义,毕竟真理不辩不明,但是,过多的讨论就会进入形而上学。
概念、理论这些东西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经常会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容易非此即彼,而现实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灵活性、兼容性很强,维度很多。当理论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抛弃理论,选择现实。
三、专利&联盟链 VS 开源&公链
我们暂且忘记那些概念和理论,完全切回现实视角,看看现实当中正在发生些什么。
以腾讯区块链白皮书中披露的内容为例,我们看看现实生活当中的联盟链正在做些什么,做的怎么样?
2019年腾讯公布的区块链白皮书中,介绍了很多落地的项目,有这么几个最具有代表性:
第1个:腾讯携手深圳市税务局成立“智税”创新实验室,研发税务链,打通电子发票开具、报销、申报和审核等全流程管理,帮助监管方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同时给纳税人提供更人性化的便民服务,现今已接入的企业超过2000家,截止2019年8月5日至区块链电子发票一周年之际,现已开出近600万张发票,日均开出4.4万张,累计开票金额达39亿元。
第2个:腾讯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微企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引入了腾讯理财通、银行、私募基金、保理公司等多类资金渠道,成功与创维、麦当劳、数字广东等十余家核心企业开展合作,今年5月非特定债务人ABS项目获批储架规模100亿。
第3个:在司法领域,腾讯联合中国网安和北明软件共同打造的智慧司法领域的基础设施,目前已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认可,且有多家高级人民法院加入至信链成为权威节点,链上存证数据超过千万条。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数据可谓是非常骄人了,人们经常说区块链没有落地,从这些数据来看,区块链的落地情况好像比人们想像的要乐观。
一方面联盟链发展的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公链的发展也不甘落后。
除了传统的BTC、ETH、EOS公链分别占据支付、融资、DAPP三大主要流量入口之外,新生的Staking经济,Defi金融以及跨链、资产上链,都成为了公链新的发展方向。
Staking经济模型好像成了新的潮流;Defi金融已经被公认是区块链公链的下一个主战场,成了各大公链的兵家必争之地;资产上链被认为是区块链的未来,是区块链落地的终极形态,而这每一个方向背后可能都对应着万亿市值的市场。
关于公链和联盟链的发展路线问题,我曾经思考过从数据库的视角来理解区块链——比如私有链就相当于私人数据库;联盟链就相当于一个联盟共同维护一个数据库,大家数据对内共享,对外保密;公链就相当于完全开源的数据库。
这样的话,如果你的业务不需要跟别人合作,那么你的数据也就不需要跟别人共享,那你直接用私人数据库就行了;如果你的业务需要与几个业务相关方合作,需要跨省市合作,数据需要和他们共享,但又不想完全对外公开,那你直接用联盟链的多方数据库就行了;如果你的业务是直接面向全世界的,那你可能需要公开的数据库,那你就使用公链。
从数据库的角度来理解区块链挺妙的,很多抽象的问题都变得具体的起来。比如说,要不要发币这个问题。
如果是联盟链和私有链,基本不用发币,大家利益和话语权分配的很清楚,很容易执行;如果是公有链,要维护它的公有数据库,是很大的成本开销,比如比特币的帐本高达几百个G,需要很大的成本才能维护,所以必须有足够多的激励才行,所以它离不开币。
再比如,为什么目前政府层面是最积极拥抱区块链的?又为什么政府的区块链业务是落地最快的呢?比如国税局和腾讯合作开了区块链发票业务,比如说最高人民法院认可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比如说最新的消息杭州政府就开发了自已的政务区块链,因为政府很容易解决数据库的产权和激励问题。
行政层面一推动,命令一下达,各部门都会配合,相关业务部门把数据贡献出来,往链上一放就行,所以落地起来就容易很多。
你有什么样的业务,你就选择什么样的数据库,你就选择什么样的链,你就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线,你就选择到底是申请专利还是开源。
一切都是由现实需求决定的,一切都不是由理论决定的。在现实当中,每个商业项目有不同的商业场景,不同商业场景对应着使用不同的链,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应用范围。有些需要强去中心化,有些不需要;有些需要发币,有些不需要;有些需要专利,有些需要开源;整个世界很大,它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场景。
不说其它的,我认为至少与数据库相关的这些底层技术当然是可以申请专利的,而且据悉,超过70%的区块链国际专利是关于基础设施及底层技术这一层,其中数据/信息服务、交易处理方法和智能合约是专利数量最多的3项技术,分别有125、34和28件。
除此之外,在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发票这些领域,我觉得如果腾讯区块链在这些方面有用到一些创新技术的话,也是完全可以申请专利的,毕竟不同的公司之间,不同的链之间,不同的联盟之间也是需要竞争的,盈利才是商业的本质,它们也需要用专利来保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从现实出发
区块链能不能有专利?当然可以有!
区块链需不需要开源?当然需要!
专利和开源冲突吗?并不冲突!我们现在所处的互联网时代,就有大量的专利,同时也有大量的开源项目,但是它们不冲突,而且共存的很好。
真正重要的不是概念和理论,而是现实!
开源有开源的好处,专利有专利的作用,我们完全没必要局限于某一个发展方向上,或者是停留在一些概念和理论的博弈上。普通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产品,只要产品好,不管你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不管你是有专利还是没专利,他们都会买单;只要你的产品不好,哪怕你的理念再先进,方向再正确,人们也不会买单。
正如他们所说:“开源的目的是便于构建生态,专利的目的是保护知识产权,这是商业模式路径不同而已;”,“如果你做某个技术是为了建立自己壁垒,那就申请专利,如果你做这个技术是为了构建自己的影响力,希望成为全行业的标准,那就开源吧。”
目前区块链行业还处于发展的早期,根本没有靠谱的理论可以依据,我们所能做的,只能从现实出发,一步一步的探索,用小平爷爷的话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个石头就是现实情况。
在现实情况当中,如果专利有用,那我们就多申请专利;如果开源更好,那我们就好好做开源项目。大多数时候是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适用场景,所以在大多数情况我们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责任编辑:ct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