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应用」(也被称为DApps)是当前区块链行业的热点话题,今天小LU将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介绍DApps,从而理解DApps的发展。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此消彼长
计算机软件应用的过程是一个「中心化 - 去中心化 - 再中心化 - 再去中心化」的演变过程。Internet的诞生,源自美国国防部的研究项目ARPANET,其设计之初考虑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分散的、共享数据的网络系统。所以Internet将去中心化的思想根植于设计理念之中,很多早期的互联网协议,包括TCP/IP都是以去中心化思想为基础来设计的。
随后逐渐发展出有字符终端,顾名思义就是只有输入输出字符的功能,后面还伴随有分时操作系统的出现,也就是多个用户共享主机中的资源。因为字符终端、分时操作系统等一旦离开主机什么也不能干,软件完全运行在中心化计算机上,这使得我们进入到了中心化时期。直到个人计算机(PC)时代的降临,我们才迎来了第一批真正意义的去中心化应用。是的,我们曾经熟悉的各种PC「单机版」软件某种意义上全是去中心化的应用。
当浏览器流行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浏览器就是一种能理解、更普遍标准「语言」(HTML)的通用客户机,这使得应用可以更加中心化,从而更容易开发、部署、维护,于是「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架构)」这样一个更为中心化倾向的模式又开始流行起来。往近的来看,2005年涌现的「Web 2.0」运动是桌面互联网时代离去中心化最接近的一次。Blog是去中心化的出版和媒体,采用的是RSS这样一个简单、开放的协议。当时以个人为节点的社交网络蓬勃兴起,FOAF协议、Microformat、OpenID、OAuth等这些都是在那个时代兴起的开发标准。所以「协议」是去中心化应用的关键,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以及构建在其上的更多应用协议,这些开放的协议使得全世界的开发者一起构建了今天的互联网。
然而不幸的是,当时和后来的行业巨头Google与Facebook策略性地扑灭了「Web 2.0」这场去中心化运动,反而把互联网的中心化推向了极致。当然,我们必须要承认Google、Facebook贡献了不少开源的产品,有很多到了区块链时代成了可以被使用的利器。比如Bitcoin用的Level DB是Google的作品,以太坊和ArcBlock采用的RockDB是Facebook的作品。科技的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反复轮回迭代的过程。
如果说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是此消彼长的,那它们也是相对的。以比特币为例,从它的网络拓扑结构来看,比特币的节点非常多且分散,PoW的挖矿机制导致攻击比特币需要有超过全网51%的算力,少数节点的崩溃、被关闭、被攻击,都不会影响整个比特币网络的安全和正确运行——这说明比特币网络是去中心化的。从比特币作为一个应用来看,它被设计为一个点对点电子现金,比特币的钱包地址是用户自主产生的,不需要任何人发放和批准,没有私钥任何人和组织都无法夺取用户的比特币;同时比特币的转账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介入,其他任何人和组织无法禁止或篡改交易;比特币的交易记录在比特币的区块链上永久保存,没有人能够篡改、删除、隐藏。这些足够说明比特币就是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应用。
而另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正因为大众认可比特币网络的高度去中心化,作为一个应用也高度去中心化,最终大家都认可比特币这个网络服务——全世界只有一个比特币。从这个角度来看,比特币又是高度中心化的。这就非常有趣,当一个系统从某个角度高度去中心化后,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正是单一表现的去中心化使其更中心化了。因此任何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划分与定义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甚至是不断演变的、错综交织的。
当前「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博弈
如今互联网中心化似乎已经发展到极致,那推动中心化到达极致的原因有哪些?
1)封闭的中心化账户体系。前两年互联网思维很火,很多公司都受启发想办法先大量获得用户,收集用户的各种资料,再通过广告或推广来获益。这也让很多公司都排他性地抢占用户,想法设法把用户尽可能地锁定在自己的平台当中;
2)大量地重复造「轮子」,并用这些互不兼容的「轮子」来形成所谓的「竞争壁垒」。这其实严重违背了Internet(互联网)和Web(万维网)最初的精神,但如今这已成了最常见的竞争手段,结果就是我们手机上有10个不同的消息App、10个不同的银行App、10个不同的电影App … 而它们的作用其实几乎是一样的,只是服务商不同;
3)无偿或极其廉价地占有本该属于用户自己的数据,不允许用户迁移数据或制造各种障碍让用户迁移不便,尽可能占用用户最多的时间、注意力、带宽等,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数据;
4)不遵守协议、不开放协议、或只部分提供协议来制造「开放」的假象。利用「开放」的假象来获取用户,用「不开放」的实现来增加用户迁移难度和成本,把用户锁定在自家。
DApps和区块链的发展壮大,恰恰可以根治互联网中心化垄断的四大痛点:
1)统一的、自主的、去中心化的ID;
2)大量地重用「轮子」,而不是不断再造;
3)数据完全属于用户, 用户拥有自主权;
4)完整和全面的开放协议、尽可能保持向前兼容(不产生无谓的分叉)。
所以,DApps发展的前提,首先是自主个人身份,你的身份、关系、数据、资产。..这些是你自己控制而不被其他人控制;其次是点对点的数字资产流动(数字货币以及其他)不需要中间人,不需要别人批准;然后还需要数据可迁移,你的数据你做主,允许让谁用对方才能用。这些重要基础在区块链出现前实际上是无解的,但突破它们已是计算机技术接下来发展的关键。
理解DApps的发展
DApps为何目前没有爆发?其实任何新生事物的引爆都少不了经历漫长而黑暗的前夜,很多人只看到了爆炸增长的阶段,往往忽视了爆炸所需势能的缓慢积蓄过程。
iPhone问世之前,智能电话的概念已出现超过10年。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在《从0到1》这本书里指出一个新产品要能获得高速增长,必须要比现有的方案好10倍以上。因此应用绝不能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应用的关键是找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用去中心化的方法来解决比其它方案好N倍,或者因打破规则而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例如,比特币作为一个点对点的加密货币,打破了无数条规则,也解决了一些人切实的痛点,因此比特币和Paypal等传统的数字货币或支付相比,具有几乎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虽然比特币很慢,用起来很麻烦,但在过去的10年里还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现在区块链发展仅有10年,DApps所依赖的区块链环境,还非常原始。EOS的确是比以太坊更快了,但这是更好的还是更坏的方案,还没有公论,而复制模仿以太坊的其它公链更需要时间和结果来证明它们究竟能否奏效。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