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稳定”数字通证
目前市面上有数种“稳定”数字通证。比如,现有市面上的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基于稳定价值货币美元(USD)的通证Tether USD(下称USDT),它的意义是锚定1USDT=1美元,也就是“汇率稳定的通证“(Tether,2018)。
Tether公司给予USDT自己的定义是:“Tethers,是一种法币挂钩的数字通证,所有Tethers都是通过Omni Layer协议在Bitcoin区块链上以通证形式首次发行,每一个发行流通的Tethers都与美元一比一挂钩,相对应的美元总量存储在香港Tether有限公司(即一个Tether为一美元)。凭借Tether Limited的服务条款,持有人可以将Tethers与其等值法定货币赎回/兑换,或兑换成Bitcoin。Tether的价格永远与法定货币的价格挂钩,其挂钩法币的储存量也永远大于或等于流通中的币量。在技术方面,继续遵从比特币区块链的特点与功能。”
从价值来说,USDT可以从三个维度分析。
1.价值尺度-直观显示币值:USDT可以直观地衡量虚拟币的法币价值,也可以看做美元的定价,在币币交易中格外有用。
2.流通手段-虚拟币的兑换中介:由于USDT在虚拟币流通中充当着交换中介的角色,被用来兑换各种各样的币,所以成功成为数字货币中的结算货币,可以说“绕过”了原有数字通证不能直接和法币兑换的规则。
3.贮藏手段-避险存储:数字通证波动巨大,本质上来讲与其说是货币不如说是商品。而在USDT币值稳定的前提下,数字通证所有者只要持有USDT,就发挥了它的存储作用。在整体行情向下时,持有者只要即时币币交易将其他数字通证换成USDT,就能起到避险作用。而由于每个USDT的背后都以一张Tether公司预存持有的美元做背书,使其可以通过Tether平台承兑赎回。USDT可以被用于转移,存储,支付消费等等,就像比特币或其它任何数字通证一样。在合规方面,所有涉及到法币的操作,都要求用户完成KYC认证。
USDT也并非没有风险,首先,USDT本质上是由Tether公司一家担保,意味着如果这家公司突然跑路,或偷偷做大量增发,那么USDT将会面临提不出钱和归零的风险。Tether公司在《Tether白皮书:一种利用比特币区块链交易的法币代币》中也写道:Tether是去中心化数字通证,但是我们并不是一家完美去中心化的公司,我们作为中心化的质押方存储所有的资产。其可能存在的风险有:
1.公司可能破产;
2.公司开设账户的银行可能破产;
3.银行可能冻结资金;
4.公司可能捐款落跑;
5.重新中心化风险可能让整个系统瘫痪。
在2017 年9 月,服务于Tether 的财务审计公司Friedman LLP 发布评估报告,称并没有对Tether 公布的银行账户进行相关评估,并表示该公司的资金除了通证与现金兑换业务外,还有可能进行了其他的投资活动。但就在2018年的1月28日晚间,Tether被爆出和审计公司Friedman LLP的合作关系已正式结束,短期内不能进行审计。由此可见USDT作为市面上最大的稳定数字货币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可小觑。
2. 可锚定的资产及确权
AIBC创造性地通过区块链技术使用与资产锚定价值的通证,比如当资产价值发生转变时,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也能按照对应关系发生锚定变化,从而能够更便捷地实现互联网的价值转换。
在资产锚定化的过程,首先说明下什么类型的资产适合区块链如下:
1.无形资产:许多资产是法律上所说的“无形资产”。它们的存在仅仅是由于法律的运作,而并没有任何物质实体。无形资产包括专利,碳积分,商标,版权等等。由于无形资产缺乏物质实体,因此它们可能更容易与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系统相结合。无形资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确保在区块链系统中的资产转移模式符合现实世界中合乎法律的资产转移模式。不同地区之间法律法规的差异可能会让这种资产转移变得困难(以版权为例,版权法在世界范围内不尽相同)。综上所述,无形资产通常比物质实体更容易通证化,因为不用过多担心资产的存储和装运。
2.可互换资产:法律对可互换和不可互换资产进行了区分。可互换的资产是指可以被另一个相同产品取代的资产。比如小麦,黄金和水。可互换资产更容易转换为通证,因为它们通常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单位,就像比特币一样。并且一个通证可以代表一组对象(例如,一堆金子),而不是一组独立的对象(例如,一个装满独特艺术作品的仓库)。不可互换的资产必须经过一个抽象层才能通证化。比如,一家将资产组合在一起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打包提供的公司。这是一种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常见办法,即将一组具有不同特征的抵押贷款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组具有大致相似特征的抵押贷款。
可互换资产通常更容易通证化,因为一般的通证集更容易与一组通用的可交换资产组件(例如10千克黄金)相关联。
其次,要说明的是通证所有权和通证部分所有权如下:
1.资产转让的种类很多,资产权力的种类也很多。有时候只能转让资产的部分权利,比如别人给你转让了有限时间内的土地使用权,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权。连续数千年的资产所有权发展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比如代表他人持有资产(委托保管,信托)。这里要考虑到政府的管辖,所遵循的法律类型(普通法还是民法),资产类型以及拟转让的权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一些无形资产可以同时授权给数百万人,比如音乐版权。当一个用户从iTunes上购买一首歌曲时,他并没有获得歌曲的所有权(歌曲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动),他只是购买了一份许可,许可他在特定的情况下收听音乐。
3.因此,区块链通证项目通常可以分为涉及通证化部分权力的项目,如音乐版权,以及涉及通证化所有权的项目,如出售房地产。
3. AIBC资产锚定化
AIBC创造性地发行与资产锚定价值的通证(CFTX)。
绝大多数的区块链通证都有较剧烈的价值波动(包括比特币在内),这其实并不是太好的运用于资产端的通证化模型。而在AIBC中使用的锚定价值通证,既不是炒作的数字货币,也不是简单意义的数字凭证。它能使更多的资产包盘活,上链数字化,更便捷的发生交互作用。
与USDT中所有信用仅仅是通过Tether公司一家担保不同,AIBC中所有锚定通证均与资产包通过智能合约形成一一绑定关系,所有资产包均都有法律凭证作为依据。
首先AIBC确保了通证与现实的一致性。传统通证像比特币这样的数字系统会始终保持一致性。每笔交易都遵循软件的规则,并且没有例外。但在现实世界中,时常会发生意外:金条被盗了,房屋被烧毁了,下载的音乐被证明是盗版,钻石无法正常交付。因为人类有时并不会遵守规则。因此,任何涉及通证化现实世界中资产的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确保数字通证与现实世界中资产的联系。设想一个代表金库中所有金条的价值的通证。如果从这个金库中拿出一根金条,那么这个数字通证会如何反映这种变化?谁来保证这些通证的价值与本该在金库中的金条相关联,而不是此时在金库中的剩余金条?谁来承担这个风险以及该如何承担这个风险?
如果通证的购买者不能确定通证与现实世界中的资产保持着正确的关联,那么通证的价值将会下降,甚至会变得一文不值。而AIBC中由于有真实资产的抵押与价值衡量,因此锚定通证的意义就变得可靠并且实用了。
上文已分析USDT中最大的风险来源于自身的信用背书,而在AIBC中,并不是仅仅靠一个三方主体的信用背书,而是通过每一个DSOL方所有对应的已有资产包做价值抵押以及衡量,通证锚定的价值也都是必须是有法律依据的公允价值。当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化时,锚定的通证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AIBC以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创建和赎回机制提高系统的可用性,以鼓励更多参与。AIBC通过允许生态系统中DSOL拥有者在其DSOL环境内创建和兑换锚定通证来实现这一目标。DSOL中的锚定通证是在对DSOL资产抵押或者注入时创建的,以法币计价的资产通过1:1兑换本系统锚定通证。当DSOL拥有者发起赎回锚定通证时,从其抵押资产端做出相应扣除处理。当DSOL拥有者存回锚定通证时,即又获得会等价值的资产包。当资产端发生价值变化时,通过智能合约锚定通证发生相应变化。创建和发行锚定通证的数量决不能超过底层的资产价值。AIBC解决方案既提供安全的离线审批机制,同时提供灵活性的在线审批机制,并且全部通过智能合约进行控制。
锚定通证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法币数字化的介质,它所对应的价值就是资产对应的法币公允价值。长期以来,互联网一直传达的是仅仅是信息,而在资产转换上就形成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区块链技术与锚定通证未来在数字经济时代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锚定通证的产生与运用有着区块链先天的无法篡改的特性,同时还具有风险溯源的特性。这在很多金融领域端有着非常大的实际意义。例如近两年来,资产证券化需求与日俱增,逐渐暴露出一些风险:包括征信体系不完善、缺乏精细化风险管理;资产评估非标准化、不能反映真实资产状况等。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资产支持证券(ABS)场景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在:
1. 由于联盟链成员共享了ABS账本数据,由不可篡改的区块链系统进行信任背书,使得机构间信任得以增强,有助于更加高效透明的进行业务协作,提升业务效率。
2. 利用智能合约实现ABS关键业务流程,使得ABS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得以有效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跟踪链,杜绝了任何环节造假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中风险,同时也使得业务流程更加自动化。
3. 区块链分布式、去中心化、点对点的架构模式,使得参与系统的各方享有平等地位,有利于异构的金融机构加入,减小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利益损失的风险。
4. 监管机构可作为节点加入,能够实时获得账本完整数据,有利于监管机构及时高效执行监管要求,缩减中间环节,提高智能化监管能力。
AIBC锚定通证在资产证券化中,所有资产端的现金流即可产生等同价值锚定的通证,纪录在区块链里,当资产端的价值发生变化时,区块链里的锚定通证也随即发生变化,即资产端的价值每发生一次都会被记录在案,通过AIBC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风险溯源的可追溯性,并且所有交易数据无法篡改。
图2说明AIBC的资产证券化及锚定化流程。流程利用区块链从信息披露、风险管控、事后追责三个方面实现监管体系建设。一方面,利用智能合约,强制ABS各业务关联方及时完整的定期披露相关信息,例如资产管理报告,重大事项公告等,对于不按时披露的进行发函警示或业务禁止,严重的进行资金冻结。另一方面,对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关键数据,包括资金池情况、债权汇款情况、债权人信用变化情况等信息实时上链固化保存,对任何修改做到溯源可查。风险管控是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全局监测和风险预警,例如当市场总金额规模超过预设阈值,系统进行预警并自动阻止新专项计划的生成,控制ABS市场总量及风险。当风险不可避免地发生后,利用区块链可溯源特性,对ABS交易全生命周期流程进行分析,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方便判断事件责任方,并进行相应追责处理。
基于权限的跨链通证交换协议
1. 跨链通证交换的挑战
在AIBC生态系统中,多个建立于AIBC底层公链的DSOL可以理解为独立的经济体。在AIBC生态系统内各个DSOL之间的、以及它们与AIBC底层公链的交流(以及未来AIBC与其它公链的交流),尤其是敏感信息的交流,作为提供锚定通证的AIBC必须提供解决方案。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区块链生态早已脱离单链信息孤岛的模式,形成了多经济体多链的一个生态环境。不断地有新的链诞生,链与链之间的交换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跨链交换的做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但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简述如下:
1.公证人模式(Notary Schemes):在公证人模式中,使用受信任的一个或者一组团体向链X声明链Y上发生了某事件,或者确定该声明是正确的。这些团体既可以自动地监听和响应事件,也可以在被请求的时候进行监听和响应事件。公证人模式在许可分账领域受到很多关注,因为其既可以提供灵活共识的主要竞争者,也无需进行昂贵的工作证明或关于利益机制的复杂证明。但是公证人模式缺点也很明显,公证人模式需要多处公证人的证实,公证人是第三方、特权机构,很容易成为整个系统中信任环节中最弱的那一环。
2.侧链(Sidechains)/中继(Relays):如果一个链B能拥有另外一个链A的所有功能,则称链B为链A的侧链,链A为链B的主链。其中主链A并不知道侧链B的存在,侧链B知道有主链A的存在。假设区块链拥有区块Header和Body,Header中拥有Merkle等证明信息,可以将链A的区块链头,写入链B的块中,链B使用和链A一样的共识验证方法,比如PoW验证难度和长度,PBFT验证投票等。等待链A的区块头序列之后,链B就可以通过Merkle分支的证明信息来证明链A的数据和操作。链A、B不能直接验证对方块的状态,因为这样会形成循环,但相互只包含轻节点是可行的,这个区块链验证的逻辑可以由链协议本身或应用合约实现。核心代码需要在使用中继/侧链模式的两条链上同时存在,但同时需要两条链上的通证或物是可以无限量发行的,这样才可以保证验证过程没有错误,从而来达到资产转移操作。
3. 哈希锁定(Hash-locking):哈希锁定模式的设计是希望链A与链B之间尽可能少的了解彼此,并作为消除公证人信任的手段。哈希锁定起源于比特币闪电网络,闪电网络本身是一种小额的快速支付的手段,后来它的关键技术哈希时间锁合约被应用到跨链技术上来。虽然哈希锁定实现了跨链资产的交换,但是没有实现跨链资产的转移,更不能实现这种跨链合约,所以它的应用场景是相对比较受限的。
2. AIBC基于权限的跨链通证交换协议
综上所述,跨链交换尚无明确的、统一的交换标准。而且,可以看出以上各种跨链方法都是针对无藏品属性的通证,尚无针对藏品属性通证的跨链交换协议。对此,AIBC采取一种基于权限的跨链交换的标准协议如下,来解决以上问题:
1. AIBC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基于权限的跨链通证交换协议,实现无藏品属性通证、有藏品属性通证的交换。
2. 通过该协议,链与链之间可以实现无缝对接,无需借助第三方。
3. 跨链时具有隐私性的藏品属性数据可以有效的受到保护,不会因为跨链转移造成藏品属性的丢失或者泄漏。
4. 跨链交换后其通证经济价值与跨链前等效。
5. 通过这一标准协议的实行,可以彻底打破链与链之间的信息孤岛,形成真正的跨链生态。
AIBC基于权限的跨链交换的协议实现步骤和结果如下:
1. 每个通证诞生时设置该通证信息的基础权限,基础权限分为公共(公有)数据及授权(私有)数据两部分。
2. 设置授权数据加密方法及相关Key数据。
3. 设置通证数据的状态标识,一般有正常、交换中、禁用三种状态。默认为正常状态。
4. 假设有A、B两条链,链A中的通证XA要和链B中的通证XB进行跨链交换。
5. 链A首先锁定XA通证,更新XA的状态标志。
6. 链A发起交换申请,申请信息中包含XA的类型信息,时间戳,过期时间,价格等信息。
7. 链B收到交换申请后,进行交换申请确认,如果交换申请确认通过,链B主动锁定通证XB,并通知链A通证XB已锁定。如果未通过,则通知链A交换申请取消,并附原因。
8. 当链A收到通证XB的信息锁定之后,在T时间内更新链A上XA信息的状态为禁用状态,并将XA允许交换的信息打包发送给链B。
9. 链B在收到链A的信息后进行校验,并根据信息生成链B上XA的信息,即BXA通证。
10.待BXA通证生成并将其状态设定为跨链交换状态,链B将通证XB授权交换的信息打包发送给链A,再次进行8-10的操作步骤,生成通证AXB。
11. 当链A,链B打包信息互换完成后,链A,链B针对此次交易发起最终消息确认。收到确认消息后,更新BXA和AXB的状态为正常。至此跨链交换完成。
12. 当链A或者链B发生违约时,链A或链B将被加入黑名单。在交易完全履约前,无法再次跨链。
13. 备注:当BXA重新被交换回A链时,其原有授权信息可被重新找回,不会造成信息丢失。
AIBC基于权限的跨链交换协议优点如下:
1. 通过如上步骤,跨链通证交换顺利完成。不用借助第三方,也不用借助侧链或者其它方式。在保证授权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完美完成了跨链数据通证转移。既支持无藏品属性的通证交换,也支持有藏品属性的通证交换。
2. 通过基于权限的跨链通正交换标准协议,彻底打通如今各个区块链生态的信息孤岛,将各个区块链链条连接为一个区块云。
3. AIBC基于权限的跨链通证交换实例
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实施例中应包括上述第三部分技术方案的全部内容,并作具体的描述,每一幅附图均应说明。如有多个实施例,则每个实施例均应具体说明。
我们用两条公链上的ERC721通证的跨链交换为例,先描述跨链信息结构,再描述跨链过程。
跨链信息结构主要属性信息如图4,现做简单描述:
1. ID为通证当前ID,在当前链上唯一。
2. BaseID为通证基础ID,始终不会改变,但是ID会在跨链时改变。通过BaseID我们可以始终找到该通证自诞生至当前的所有状态,当通证被交换回曾经存在过的链时,其私有属性的信息可以被恢复。
3. Type主要区分通证是否为藏品属性通证,如果不是藏品属性通证,其交换过程会稍微简化。但Type自诞生起不会改变。
4. CurrentOwner标识当前拥有者信息,并标识当前所在链。
5. Owner为每个链上最终拥有者集合,可以有效帮助跨链恢复时的信息确认。
6. Path标识着通证交换的路径信息,尽可能包含了其所有有效信息,主要有所在链条、发生交换的时间、前拥有者、拥有者、私有属性地址等。若未获得授权时,其私有属性地址为空。
7.Status为通证状态,主要有Normal,Exchange,和Forbidden三种状态。
8. 其余属性暂不做表述。
假设链A上有ERC721类型的爱心通证XA,链B上有ERC721类型的月亮通证XB,现在链A和链B欲进行交换,但又不想各自的私有属性数据跨链泄露。那么可以通过如图8.5所示流程进行跨链交换如下:
1. 链A加载跨链交换插件,在链B上进行注册。
2. 链B加载跨链交换插件,在链A上进行注册。
3. 链A,链B在各自的路由中注册成功之后,即可进行跨链通证的交换。
4. 链A上的爱心通证发起跨链交换。
5. 链B上的月亮通证收到交换申请后,如果同意交换,则发送同意交换通知,进入跨链交换流程。
6. 链B上的月亮通证和链A上的心形通证分别获取授权信息,确权成功后,对公共数据和授权数据进行打包推送给对方,当收到信息后进行在各自的公链上生成影子通证。
7. 影子通证(跨链后的通证)生成后,进行全网广播,并通知对方。
8.双方都收到通知后,更新各自的影子通证为激活状态,并禁用原始通证。至此,跨链交换完成。
通过以上的跨链交换流程,既保护了月亮通证和爱心通证的隐私数据,又保证了当月亮通证和爱心通证被交换回上一公链时其授权数据可被找回。从而保证区块链公开、透明,不可更改的属性。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