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的发展史
很多新技术都是因为旧技术的落后才出现的,USB也是如此,在USB出现之前计算机身上的接口都非常巨大,连接鼠标需要使用PS/2或串行接口,连接键盘也需要PS/2、苹果Desktop或DIN接口。打印机和扫描仪一般使用的都是老旧且巨大的并行端口,甚至有一些产品需要使用自己专用的拓展卡才可以,它们的通病总结下来就是1、接口少,限制升级。2、造成机箱内连接器和电缆交错布局。3、操作麻烦。4、速度有限。
终于在1994年,Intel、Compaq、Digital、IBM、Microsoft、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成立了USB论坛。1995年11月正式制订了USB 0.9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规范,而第一版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的,速度只有1.5Mbps;不过新技术的出现不可能让人们很快的适应。
在早期,USB普及非常困难,原因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USB周边外设与传统周边外设无明显差异。
2、接口空间未预留 (传统的串行通讯接口和LPT打印机占用),需要通过USB转接卡。
3、操作系统支持不够。
4、USB文件观念过于抽象。
USB1.1版本出现,真正拥有了“即插即用”特性
直到两年后的1996年。USB 1.1版本出现,速度(12Mbps)比标准串口约快100倍,支持多个设备的同时连接,而且具有真正的“即插即用”特性。由于具有这些好处,USB受到了外设厂家的普遍青睐。在PC端,但由于缺乏软件及硬件设备的支持,虽然早期电脑上配备了USB接口,但大多都闲置未用。直到1998年后,随着微软在Windows 98中内置了对USB接口的支持模块,加上USB设备的日渐增多,USB接口才逐步走进了实用阶段。
USB2.0带其进入辉煌
到了2000年,进入USB2.0时代,随着大量支持USB的个人电脑的普及,USB逐步成为个人电脑的标准接口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主机端,最新推出的个人电脑几乎100%支持USB;而在外设端,使用USB接口的设备也与日俱增,例如数码相机、扫描仪、游戏杆、磁带和软驱、图像设备、打印机、键盘、鼠标等等。也因此带领USB真正的进入了辉煌时期,当时它最大的优势为:
1、可以热插拔。这就让用户在使用外接设备时,不需要重复“关机将并口或串口电缆接上再开机”这样的动作,而是直接在电脑工作时,就可以将USB电缆插上使用。
2、携带方便。USB设备大多以“小、轻、薄”见长。
3、标准统一。大家常见的是IDE接口的硬盘,串口的鼠标键盘,并口的打印机扫描仪,可是有了USB之后,这些应用外设统统可以用同样的标准与个人电脑连接,这时就有了USB鼠标、USB打印机等等。
4、可以连接多个设备。USB在个人电脑上往往具有多个接口,可以同时连接几个设备
同时在这个时期,USB闪存盘淘汰了软盘,也让光盘媒介开始退居次席。USB 2.0让连接外设变得可行——比如Wi-Fi适配器、光驱和以太网接口等等——这些之前都是需要安装到机身内部的。最高480Mbps的传输速度让这一切都成为可能,在这一时期,USB接口开始彻底淘汰掉了台式机和笔记本身上的那些老接口。
USB 2.0 A型、B型、Mini和Micro接口定义及封装
1、A型USB插头(plug)和A型USB插座(receptacle)
引脚顺序(左侧为Plug,右侧为Receptacle):
引脚定义:
封装尺寸(单PIN Receptacle):
2、B型USB插头(plug)和B型USB插座(receptacle)
引脚顺序(左侧为Plug,右侧为Receptacle,注意箭头所指斜口向上,USB端口朝向自己):
引脚定义、封装尺寸均与A型USB引脚说明相同。
封装尺寸(单PIN Receptacle):
3、Mini B型USB插头(plug)和Mini B型USB插座(receptacle)
引脚顺序(左侧为Plug,右侧为Receptacle,注意宽边在上,USB端口朝向自己):
引脚定义:
封装尺寸(Receptacle):
以上部分为USB 2.0规范内容,下面的Micro USB实际上是在2006年才发布的补充规范,由于该接口定义无法后向支持USB 3.0协议,故仍然归于USB 2.0协议包。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