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当《中国经营报》记者第一次看向北京一所高校的人脸识别机器时,一个刘姓名字呈现在小屏幕上,同一时间,格挡门自动开了。过了3秒,门关闭后,记者再次看向屏幕,屏幕显示“未注册”,门也没开。在旁边的保安高健看到了,对记者说,他也曾遇到相似情形。有一次,他看向屏幕后被识别为一位叫“王帅”的人。
这一被称为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应用,近两年受到资本追捧。在部分商场、校园、小区、机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阶段,一些人脸识别的应用效果未及预期。它遭遇着用户行为习惯、技术成熟度,以及适用场合有限等多方挑战。
支付习惯难改
刷脸支付是人脸识别中较具商用价值的一个应用领域。
在北京草房地铁站附近,不容易找到使用刷脸设备的零售商店。“便利蜂”使用某自助收银系统,“7-11”则是扫码与现金支付。“全时”便利店、“味多美”面包店,似乎是附近摆放刷脸支付机器的两家商铺,均引入支付宝蜻蜓系统。
记者来到推崇青年文化的朝阳大悦城商场,这里的刷脸支付设备零星散布在商场的饮食区,基本均安装于2019年。
支付宝公关人士叶文添对记者谈到,记者在线下所见到的情况,与支付宝刷脸支付“确实没有进展到那一步”有关。
支付宝刷脸设备的市场拓展,主要采取与品牌商合作方式,如卜蜂莲花、家乐福、沃尔玛等连锁超市,不走城市打法,支付宝可为大型商超配备大屏设备。此外,蜻蜓小型刷脸设备在天猫旗舰店进行公开售卖,大多单价1699元,适合小商家使用。尽管支付宝刷脸支付希望面向所有行业开放,不过,目前,零售行业使用者居多。
而刷脸设备面向用户推广,具有一定难点。“我们不强推它,这个机器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多乐之日的经理对记者说。
朝阳大悦城中的Dariy Queen店员告诉记者,刷脸设备一般在顾客主动提起使用时,才会被用到。而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有满减活动时。记者看到,微信屏幕上显示第一次使用微信刷脸,满10元减5元。
汉堡王看起来似乎是情况最好的。很多顾客愿意大屏幕点餐,一个员工在大堂踱步,指导使用。但是记者注意到,等到最后一步,提示选择扫码还是刷脸时,不少人仍然会打开支付二维码。
汉堡王巡视员对记者说,在四五个月前,刷脸支付应用在该店期间,支付宝公司为汉堡王优化过系统,如今可在大屏上使用优惠券,一般在4秒就能识别出人脸,还没有顾客反映被识别有误。除了出小票慢一点、目前不能打折以外,没发现大屏有什么不方便的,未来,汉堡王也希望主推大屏点餐,前台留给上了年纪的人点餐与支付。据该巡视员观察,使用扫码和刷脸支付的顾客基本各占50%。
“有的人认为刷脸不安全,因为刷脸要绑手机号,有的嫌麻烦。”DariyQueen店员对记者说,根据她目前的工作经历,在高峰期,使用扫码、现金等方式支付也足以应对。
一位在汉堡王店就餐的顾客是一位律师,他选择扫码方式支付。他对记者提及原因,“扫码跟刷脸差不多,而且从人脸的角度,人脸太多的话不好,它获取你的人脸信息,实际有点问题。”他主要担忧数据传输到何处,与哪个数据库进行比对。
“这个脸的数据,它数据库怎么去保存,支付宝账户怎么保护隐私的问题。万一人家窃取了数据,是不得了的事情。”上述顾客谈及,好莱坞电影里曾拍摄过3D打印的人脸能被用来做很多事,国内3D打印技术也正在发展。因此对于大公司,他也不能尽信。他同时表示,非律师行业的顾客,可能对这方面,就不太在意。
对于刷脸设备在当前未能广泛扩展,叶文添表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刷脸设备不像二维码一般成本低廉。二是,新事物具有发展周期。普及二维码,支付宝用了四五年时间,而去年8月15日,支付宝开始宣布刷脸支付的商业化,至今刚过一年。
“基于这两个原因,它可能没有那种铺天盖地、随处可见。它还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可能会是一个趋势。”叶文添说,调研得出,用户不愿意使用刷脸支付,习惯原因排在第一位。“四五年间养成扫码的习惯,你让他去刷脸,他会很难受,很别扭,他不愿意改变。”
“刷脸和扫码对比,20%多的人刷脸,80%的人还仍然使用现金、扫码。所以,它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从它的铺量也好,还有人们的使用习惯和接受度也好,还是处于一个前期。它并没有二维码的体量,还是不能比的。”叶文添如是表示。
由于人脸识别采用生物识别技术,本身的安全度更高。叶文添向记者谈及,支付宝在采集到用户脸部数据之后,会在12个月之后删除。保留12个月是因为如果期间用户发生纠纷,可有证据可查。他表示,目前来说,脸部信息泄露事件较为罕见。假设用户被盗刷,可跟工作人员联系,获取赔付,企业会为用户兜底。
学校仍在测试磨合
除了刷脸支付之外,人脸识别的其他应用也尚处于“尝新”阶段。
在2018年就开始推行人脸识别门禁设备的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以下简称“二十中”)和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现在来看确实减轻了保安的一部分工作量,但人工的作用也依然明显。
北大多个校门设置了人脸识别闸机,由汉柏科技提供。尽管如此,多半师生仍选择走人工通道,北大东南门一保安表示:“刷脸的比例不到学生总数的一半,习惯的培养还需要时日。”而在二十中,目前在早上学生上学时一般不走刷脸闸机,直接从大门进入,放学时学生从该闸机出去,家长可收到提示短信。
11月11日下午5时25分,北大东南门,一分钟之内有9人刷脸进入。其中一女孩在验证两次未通过后换了一台闸机才成功,约持续十几秒。后续三人均验证了两三次才进入,也有几人在验证失败后转去走人工通道。
5时41分,一位男生骑在自行车上刷脸,首次验证失败后,他试着捋了捋头发,依然失败,第三次扶了下眼镜,才成功。
做人脸识别服务的刘水(化名)在北大东南门现场对记者指出,目前该类设备角度和光线都会影响识别效率,下午光线从西边照过来,脸部识别较快,早晨逆光的时候识别效率会降低,同时面部特征明显的人识别会更快。
对于上述人脸识别设备的识别效率问题,截至发稿,汉柏科技方面未做回应,北大方面对记者表示,目前还在测试阶段,无法回应。
虽然仍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保安们认为刷脸方式更方便,减轻了工作压力,更易核实身份,如果是刷卡方式无法确定是否为本人,且校卡存在丢失冒领以及外借的可能。“我们希望在校师生都能刷脸进,我们只需要跟校外的访客打交道就完事了。”一位北大保安说道。
在二十中,门口的人脸识别门禁由海康威视提供。据保安透露,设备偶尔出现故障,在11月13日的大风天,设备再次陷入故障,保安用黄色路障挡住了闸机口。而同样由海康威视提供设备的中传南门的闸机,在11月14晚也出现故障。对于该故障事宜,截至发稿,海康威视方面未作回复。
在北大,人脸识别屏幕下方都放置着写有“识别不过去,请扫我重拍”字样的二维码,扫码后会进入北大计算中心的页面。11月14日,在北大南门,一位汉柏科技的驻场工程师在对设备进行升级。对于光线影响识别的问题,他向记者演示,是因为屏幕保护罩是玻璃板,易引起反光,后续换成塑料板会有改善。
而二十中信息中心的胡姓负责人认为这一技术仍然存在安全风险。“目前的算法决定了安全风险。现在是应用为先,安全放到第二了。金融系统等对于安全级别要求高的场合现阶段的技术肯定是达不到要求的,现阶段人脸识别的算法,它本身就没按照真人的生物特征去进行运算,目前人脸识别主要是图片比对,是平面的。”
除了门禁,二十中在今年还用上了人脸识别的用餐系统。
该系统由联想免费提供,绑定了家长的银行卡,家长需提前一周在APP上预约下一周孩子每天的菜单,用餐时通过刷脸设备来取餐,省去了现场点餐的环节,同时学生可在小卖部实现刷脸支付买东西。
根据介绍,刷脸门禁是学校主动找到海康威视想要试点,而用餐系统则是联想主动找到他们。“食堂这块别人总找到我们,也不花钱,我们也愿意引入多家厂商做一些横向的比较。”二十中相关人士说道。
多位学生认为,用了该系统后比原来的用餐模式快了5~7分钟。而从学校角度,由于可提前控制量,避免浪费。但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反映,该系统人脸识别效率在5~6秒,慢于门口的刷脸设备。对此,联想方面未进行回应。
但胡老师也坦言,原本这套系统依靠人脸或刷卡都能解决,但是现阶段学校“希望先推人脸,希望大家先用起来”。
当问及信息的去向以及安全性问题,胡老师强调,学校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只是给厂商提供了一个接口,数据存储在学校的服务器。记者以学生身份致电北大信息中心,对方工作人员表示,数据存在本地服务器。而在记者走访的一家幼儿园,数据是存储在该厂商处,但该设备厂商的销售人员表示存储地可以进行选择。
在幼儿园领域智慧安防很早就被提及,但实际上根据记者的了解,在北京地区应用人脸识别设备的幼儿园并不算多。
一家位于海淀区的幼儿园使用了刷脸门禁系统,在建园初,安防公司向他们推荐了这套系统,表示时下人脸识别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
在闸机上方,有一高一矮两个人脸识别屏幕,分别供大人和小孩使用。教室内,安装了可实时显示孩子接送信息的播报机。录入系统的家长和孩子,在通过闸机时会被系统拍下实时照片,家长和老师的手机端都会收到提示信息,播报机也会显示孩子在何时被谁接送。
在当日,向记者演示时,该老师通过刷脸打开了门禁,而系统拍下了记者和老师同时站在一起的一张照片,显示在其手机端。
系统同时录入了家长和孩子的信息,孩子和家长中的一个只要识别通过,都可以进出。而为了更加安全,园内只在家长送孩子入园时才使用人脸识别闸机,接孩子时仍然由老师接出亲自交到家长手中。
“我觉得机器的可靠性还不如人,现在最怕的就是接孩子的环节有冒领的。因为他要一旦领走了,可能就找不回来了。”该老师说道。
对于系统的作用,该老师坦言,什么时候都需要人看着,做不到全自动化。“这个系统安装后,最好的地方就是让家长放心。有这么一道屏障,家长也会觉得比较安心,外人是轻易进不了园的。”
胡老师认为,目前刷卡的技术更加成熟,相比刷脸应该更安全。“我们学校的卡是CPU卡,有加密算法,不能伪造。现阶段人脸识别设备是容易被欺骗的。”
他认为,现阶段人脸识别包括识别速度、识别安全性需要完善,以及设备的高矮不适合使用者的情况,说明固定安装方法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门禁“刷脸”并非刚需
在北京地区,小区、写字楼已经对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门禁也有所尝试。
中关村某写字楼在今年10月1日安装了新型的门禁系统,林晓莹(化名)平时就坐在门禁旁边的前台处,她已在此处工作两年,对于来来往往的员工面孔都已十分熟悉,新的门禁系统即人脸识别系统却更容易出现“认不出人”的问题。
林晓莹表示,这一系统仅仅上传一张照片作为依据。当员工被人脸识别门禁拒之门外之后,也意味着他们需要上传一张新的照片。而据浙江大华技术部客户经理马再展介绍,公安追寻逃犯的系统则可以实现对几年前甚至10年前的照片和现在出现的人脸图像进行对比。应用于门禁场景的人脸识别的准确性相比而言并不高。
白承(化名)是一名工作经验有五年的安防系统集成商,其主要专攻的场景是小区门禁。
他对于目前门禁/考勤使用的一些静态脸部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性也不甚满意,这种技术主要采集一张静态照片上的特征点。他认为更为准确的动态的人脸识别技术是门禁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低端)的主要现在还是有人用,因为它的价格便宜。”白承说道。
除了准确性的问题,令林晓莹感觉困扰的还是在于人流量变大时可能会造成的“拥堵”情况。
林晓莹所在的写字楼里的人脸识别系统同时还是员工的考勤系统,因此员工必须要上下班刷脸来完成工作考核。一到上下班时期,人流量变大,每一名员工都需等闸口一合一开,然后才能离开。由此也就造成了拥堵。
因此,林晓莹所在办公楼的门禁闸机设置了“非刷脸通道”和“刷脸通道”,人多或者VIP客户进出的时候会直接从中间的“非刷脸通道”经过,设置的宽度也更大,两旁则是较窄的人脸识别通道。
林晓莹告诉记者,他们使用的是“西莫罗”的产品。记者在网上也看到了相关新闻报道。11月15日,西莫罗北京分公司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西莫罗仅仅提供闸机,人脸识别的技术则是来自商汤科技和旷世科技。记者继续致电西莫罗总部即深圳市西莫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对方表示采用哪家的人脸识别技术取决于集成商,而西莫罗仅仅是作为门闸的生产商。西莫罗方面的公关人员也对记者表示“并不做人脸识别这块”。
人脸识别在朝阳区康宏瑞普小区的一些老人看来带来了便利,这个小区只有一栋楼,但早在2017年6月就被选为北京市12个“智慧小区”之一。记者在11月13日前去采访时还看到有三名安保人员值班,旁边的铁门连接着人脸识别和刷卡的系统,人脸识别、刷卡都可进出。
一名老年居民对记者表示,自己并不怎么考虑安全性问题,只是觉得人脸识别好在自己可能会忘记带卡片或者钥匙,直接刷脸就能进出。另一名岁数较大的小区居民也认为人脸识别“解放双手”,使其直接走过去就能打开门。
但是,人脸识别门禁并不是打开大门的唯一通道,也不是唯一便捷的方式。
11月13日,学校放学的时候,记者来到康宏瑞普小区门口,只见到陆陆续续有家长骑着电动车驮着孩子回家,家长们戴着厚厚的口罩和围巾,人脸识别系统似乎并未派上用场,保安连忙通过手边的控制按钮打开了铁门。
安保人员告诉记者,居民不仅可以人脸识别,也可以刷卡进入,不过记者观察到,大多数情况下,保安会直接帮忙开门。
马再展对人脸识别技术在门禁应用的前景表示并不乐观态度。“在整个弱电系统(住宅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里,安防的地位最低,在安防系统里出入口门禁又是地位最低的。”“浙江大华、海康威视,而且还有很多小的厂商也在做,但是说实话这是一个小场景。”马再展说道。
无论是在办公楼还是小区,门禁处在安装上人脸识别设备的同时,也同样保留了保安、前台的职责。保安和前台除了和过去一样,需要确保进出人员是内部人员之外,还需要帮助人员刷脸考勤,在人脸识别设备无法识别人像的时候及时处理问题。
“你没有办法靠技术去实现所有的问题,替代所有的人工作用,人要跟人工智能系统进行互补,甚至有一些岗位在没有人工智能系统的时候也能运转,但是有了人工智能系统,要额外增加这么一个人。可能100个人的工作变成我一个人的工作了,但一定会有人参与到里面去。”马再展说道。
人脸识别门禁目前还不能“独当一面”,同时也面临质疑,最近,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2019年10月28日起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强制收集原告人脸信息,作为人脸识别隐私问题第一案引发多方关注。
新的尝试带来的变化,有待观察。在交通领域,滴滴公司或考虑引入人脸识别技术。记者通过一名滴滴专车司机获知,专车所安装的摄像头似乎能识别出他的状态,他打哈欠时,APP对他做过提醒。记者就此事询问滴滴公关人员并获悉,滴滴在车载录像设备中,设计了疲劳驾驶预警系统,能在设备中自动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检测司机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眼睛睁闭、打哈欠的频率、频次、持续时长等特征,在司机进入疲劳状态前语音提醒司机注意行车通风、及时休息,避免疲劳驾驶。
责任编辑:ct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