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到家门口,不用再在包里翻来翻去找钥匙,对着门前的人脸识别系统“刷脸”确认身份,便可进门;在超市的结账处,人脸识别系统认出你是“老客户”,收银员立刻给你购物车中的商品打个九折……这并非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我们的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只是受到成本与人们接受度的局限,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大多被“困”在安防领域。不过,随着最近IT企业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催热了这项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笋盘”是房地产业近年流行的一个名词,关于它的确切含义,并无权威统一说法。我们且以顾名思义的方式,借来一用,指代有潜力的新产业。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注入高新技术内涵,借助高新技术引擎。然而一个笼统的“高新技术”,未免四顾茫然,全世界实验室里孵着的、智慧头脑里灵光刚一闪的、开始露出产业化苗子的,多了去了。哪些有机会支撑起一个蓬勃的新兴产业,哪些能担当起中国经济增长新支柱,哪些可能昙花一现,哪些又可能因一哄而上致使“坑爹”?
有如雨后春笋,未必每一支都能长成竹子。有的是笋自身孱弱,大多数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土壤和水分阳光——资金、产业园地、人才及劳动力等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只能眷顾部分新产业。
“刷脸”上班没商量
日前,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魏骁勇查考勤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原来这位魏老师上课从来不点名,但学生们却不敢缺勤。因为魏老师能用自己发明的一套“刷脸”机来查考勤。从电视画面中可以看到,在魏老师上课的教室门外装有一台比普通电话机略小一些的 “刷脸”机,来上课的同学只要对着其内置的摄像头停留几秒,“刷脸”机就能自动调取已经录入其中的学生照片,再和来上课的同学脸部进行比对。 “这套系统太牛了,想逃课就得先发明一个自己的脸谱来应付‘刷脸’机的‘火眼金睛’。”一位学生评价说。
魏老师发明的“刷脸”机其实就是人脸识别技术在民间的简单应用。
所谓人脸识别,通俗而言,就是通过摄像头和计算机,把一张人脸和身份信息对应起来。专家说,其储存方式仍是以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或代码为主。
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如魏老师这般心灵手巧,所以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查考勤,还是需要借助专业技术公司帮助。
在汉王科技市场部所在楼层,记者看到了一台专业的人脸识别门禁。员工只要站在一个普通电话机大小的门禁边,头像随即显示在门禁的小屏幕上,内置的识别系统扫描了员工的脸部特征确认身份后,门禁便自动打开,整个识别过程只需一秒。
“如果我今天换了发型,机器还能认出我吗?如果男士几天不刮胡须,机器还能认出他吗? ”记者不禁提出疑问。
汉王科技市场部副总经理邢鹏解释说,汉王的人脸识别系统基于 “三维立体”的识别方法,在人脸上提取了80多个关键点,包括眼角、下眼睑、鼻尖、嘴角和轮廓点等,此外还有上千个辅助点。区别两个人,主要是靠这些点间构成的相互关系。因此,换发型或没刮胡须等脸部装饰的改变,不会影响系统的识别效果。
人脸识别考勤机
那么,能用照片或者脸部蜡像,骗过汉王的人脸识别系统吗? “那可没门。 ”邢鹏说,人脸识别系统采用的光源是红外光。在红外光条件下,人体皮肤与蜡像表面和照片,在温度、反光率和折射率方面均有区别。人脸识别系统通过算法可以对其中的差别进行区分,以确保对生物活体进行识别。
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不少企业尝试使用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汉王在这个市场的占有率居于领先。本月,汉王在哈尔滨举行的安防展上展出的 “A11人脸考勤机系列”的售价仅为599元,可以满足100人以内的企业的考勤需求。邢鹏预计,随着价格进一步下降,人脸识别考勤系统未来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人脸识别考勤系统适合在办公场所使用,人脸锁则适合在家庭环境使用。人脸锁还是应用到人脸识别技术,只是要其适用于家庭环境,必须解决电源的问题。汉王去年研发出目前全球首款采用电池的人脸锁。与门禁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一般门禁耗电量大,往往需要外接电源,而人脸锁的耗电量非常低,只需要4节干电池,以每天使用20次计算,可以保证接近1年时间的使用。
在北京某楼宇,员工正通过汉王人脸识别门禁进行身份验证。
电视、电脑能认“主人”
尽管很多人至今还搞不清楚智能电视到底如何“智能”,但全球电视厂商们铆足了劲头在这一领域发力,并宣称下一次电视机更新换代的方向就是智能电视。具有电子消费产品风向标之称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日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全球主流的电视厂商一如往年地蜂拥于此,纷纷将最新研发的智能电视作为参展的主打产品。
各家出品的智能电视照旧拼的是功能和应用,但无论怎样各有千秋,搭载人脸识别功能几乎已经成为“标配”。
让电视机认“主人”,是大多数新款智能电视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都能实现的功能。试想一下,一家三口人各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通过智能电视的人脸识别功能,可以将自己的脸部特征通过内置在电视中的摄像头录入,然后智能电视自动整理出用户喜欢的频道。当再次使用的时候,摄像头会对坐在正前方的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智能电视会分辨出是哪位用户在观看,然后就自动播放这位用户喜欢的节目了。听上去很像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描述过的“魔幻电视”吧。据悉,目前联想和海信等国内品牌的智能电视中搭载的人脸识别技术全部为汉王提供。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这一领域将出现更多类似的跨界合作。
同样的原理应用到电脑上,让电脑也能认出“主人”。联想就推出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笔记本电脑“联想Y470”。登录电脑windows界面,用户不用输入密码,直接通过电脑自配的摄像头进行人脸扫描,电脑将自动通过摄像头将用户传入人脸识别系统,系统对人脸密码进行分析鉴定后,允许合法的身份进入电脑。联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联想的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自动定位人脸特征并寻找多个脸部基准点扫描,其误识别概率低于百分之一。而且,搭载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的成本,仅仅增加在专业的人脸识别软件和进行识别的摄像头上。随着内置摄像头成为笔记本标配,人脸识别技术的成本会大幅降低。
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在加密方面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取代登录邮箱、论坛等时候需要输入的密码,网易去年就推出了首款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登录的邮箱。
业内人士认为,人脸识别功能或许比现在大热的语音识别功能更易实现。因为目前语音识别技术还不能十分准确地将用户所有的指令输入,而且在文字输入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陷,但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
网络上找“撞脸”
明星有撞脸,普通人之间会不会也发生撞脸?专业的美术编辑如何能找到某位知名人士更多的人脸图片?
通过百度识图搜索最近增加的人脸识别功能进行搜索,可以迅速找到与自己类似的人脸图片,也可以网罗到所有包含这位知名人士的人脸照片。
听起来,百度的人脸搜索似乎只是一个具有娱乐功能的小应用。但这背后却有着极高的技术含金量:百度的人脸搜索是目前全球第一个实现全网搜索的人脸搜索,只要是在中国境内公开的照片都能被搜索出来,其技术难度要远远高于目前国内其他领域应用到的人脸识别技术。
百度多媒体部资深工程师陶吉解释说:技术难点主要有两处。一是如何用编码的形式表达人脸特征。很多用于比对的人脸图片,是网友上传或者在网站搜索到的照片,由于光线、拍摄角度、表情等不同,要找准特征才能表达出可被识别编码。二是如何在海量数据中进行人脸图片搜索。过去,人脸识别都是在固定的数据库中查阅,如在公司的资料库,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人脸可以进行比对,但在当今互联网,任何搜索面对的都是以亿为单位的数据库,要能处理海量数据并在其中找到最相近的人脸图片。
盛大创新院多媒体主题院高级研究员邓亚峰使用这一功能搜了一张普通人的图片后,在微博上表示:“虽然只找到一张图片,不过速度很赞,做到实时了。考虑到这么多的索引量需要的运算资源和内存资源,确实很牛。 ”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人脸识别研究组组长山世光在微博上说:“且不说这性能如何,能把全网人脸搜索这事这么快地做成上线,就不容易。 ”
相比对智能电视和人脸锁的接受程度,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上的人脸识别应用可能会最早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人脸搜索刚一上线,识图搜索的访问量就出现了井喷式爆发。陶吉说,上线第二天,识图搜索的访问量增加了数倍,经过20多天的使用,访问量略微回落一些,但还是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表明网友对这一功能还是有兴趣的。有网友也表示,这是一个比较好玩的功能。
不过,也有网友发现,目前采用人脸识别功能搜明星等知名人士的照片,搜索的效果还不错,但如果搜普通人的照片,搜出的数量会比较少,匹配率也相对较低。陶吉说,本身在网络上上传的普通人的照片就比较少,百度技术团队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探索也在不断提高。
国际IT巨头争夺正酣
银行卡、邮箱、网站登录、在线购物……这些都需要你记住各种各样的密码;实名火车票、飞机票、酒店住宿……这些都需要你随身携带身份证。人脸识别系统将让你告别一切的繁琐。专家认为,未来人脸识别技术或许可以让你不用携带钱包、卡包和各类证件。现在,国际IT巨头们的介入让这一设想成为可能。
去年9月,美国IT巨头谷歌一项名为“基于人脸识别登入计算设备”的专利技术获批。这是一项通过识别人脸来允许用户完全获取设备中存储的个人信息的技术。为了让这种技术能够使用,要求摄像头能识别人脸,如果人脸与“预先设定的身份认证信息”相匹配,那么用户就可登入设备。如果有多人想要登入同一台设备,那么当第二名用户来到摄像头前面时,设备软件将自动转至这名新用户的资料。
如果说这项技术听起来耳熟的话,那是因为此前已有类似的应用。比如,三星Galaxy S3手机就拥有一个 “人脸识别解锁”应用;三星GalaxyNexus也具备这种功能,允许用户用自己的照片来解锁这种智能手机,相当于给手机也装上了“眼睛”。
有意思的是,另一位美国IT巨头苹果在更早些时候申请了一项与人脸识别有关的专利,这项专利与谷歌所描述的专利类似,可识别人脸用作获取用户资料或其他重要信息的凭证。
对于我们外行人来说,很难搞清楚谷歌的专利与苹果的专利到底区别在哪里。不过从中可以看出,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IT巨头们争夺的一项新技术。在专利获批之后,谷歌又接连收购了两家专注人脸识别的企业。
美国社交巨头脸谱(Facebook)也察觉到其中的商机,去年脸谱高价收购美国一家脸部识别小网站Face.com,最近脸谱在其苹果应用商店(AppStore)中推出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手机拍照应用“KLIK”,这款应用所主打的并不是丰富的滤镜功能,而是社交分享功能,它能够在拍照过程中自动将拍摄对象的身份从画面中识别出来,并且迅速分享到用户关联的脸谱等社交网站的账户。
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站Engadget预测,2013年,人脸识别技术会成为改变世界的第二大技术,排在第一位的技术则是前段时间大红大紫的3D打印技术。美国《新科学家》杂志认为,人脸识别技术背后的算法可能会成为今后几年IT界的热点。
不能回避的“隐私”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哪天你的照片意外出现在某家网站上,你可能会感到很吃惊;如果上面还标有你的名字,或者有让人尴尬的场景,你可能会感到愤怒;如果上面还把你的企业地址和爱好等个人信息标注出来,你感到的可能只有惊悚了。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这一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人们对个人隐私的担忧也不断加深。
去年11月,脸谱因在欧洲开发的脸部识别软件在使用时未通知用户或征得用户同意,触犯欧盟相关法律而遭罚款。更早一些时候,谷歌一款智能手机的“路人识别软件”被公司“雪藏”。谷歌认为,这款软件可能涉及到公众隐私问题。
以脸谱的脸部识别软件为例,具体解释一下可能会涉及到的隐私问题。脸谱许可用户上传新照片,随后由脸谱的脸部识别软件对照片进行人脸分析。由于脸谱本身数据库中有大量用户数据,包括姓名、家庭和公司地址、爱好等。如果照片上的人本身在脸谱中存有这些数据,就会通过照片将这些数据呈现出来,相当于被“人肉”出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技与公共政策教授阿历山德罗·埃奎斯蒂曾做过一项实验,利用脸谱网站这一功能找到个人数据,即可正确猜出用户类似身份证号的社会安全号码前5位。
还有人担心人脸识别技术会导致商业滥用。美国洛杉矶一家商场曾推出数字广告检测软件,其智能程度已达到可以推测走过广告牌的人的性别、年龄段以及可能的品牌关注度,比如对走过广告牌的中年男士,它会推销某品牌剃须刀而不是女性用品。有人担心,一些不注重隐私保护的公司会由此伤害消费者的利益。
当记者向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及人脸识别技术后,对方也会谈到隐私问题是进行技术研发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将人脸识别技术最先应用于邮箱的网易表示:暂时打算仅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安全领域。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照片管理方面的盛大,也只是限于用户许可的照片范围内。腾讯上线的人脸社交产品搜搜慧眼,将人脸识别限定在只搜索出最相似的明星脸上。百度在推出人脸搜索时也充分考虑到保护用户隐私问题。陶吉告诉记者,百度的人脸搜索系统目前有几点保证:第一,保证不会保存网友上传的照片;第二,保证不会搜索那些不准许被搜索到的照片,比如有些网友对自己的照片加密或者设置了访问权限,那么人脸搜索不会搜索到这些照片;第三,保证不会抓取那些不准许搜索引擎抓取的照片,如有的网站本身有不准许搜索引擎抓取的设置,那么人脸搜索就不能将这些网站上的照片呈现出来。
此外,有法律专家认为: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在国内商业服务领域的应用还没有大规模铺开,相关法律可能还存在一定空白,建议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这一新技术并进行立法。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