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大半导体企业已经开始全力发展可穿戴终端。单靠智能手机只能每况愈下。为了掌控“新潮流”的主导权,半导体企业甚至会造出最终产品。“超薄”和“小型”也为日本部件企业提供了机会。
“我要介绍的是我们设想的全新范畴的商品。叫做‘Qualcomm Toq’。”
在9月4日于美国圣地亚哥举办的面向软件开发人员的活动上,美国大型半导体企业高通(Qualcomm)的首席执行官保罗·雅各布(Paul Jacobs)发表主题演讲,在大声公布了商品的名称后,雅各布抬起右腕,展示了所佩戴的手表型终端。
在智能手机的核心——处理器的世界市场上,高通力压群雄,掌握着近4成的份额。2013年7~9月合并结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3%,达64.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达15.01亿美元。季度销售额创历史新高,称得上是鼎盛时期。
Toq是高通自主开发的手表型终端。这款终端能够与配备美国谷歌“Android”OS的智能手机无线联动。在屏幕上显示智能手机的来电、消息、日程等信息。而且还能添加应用软件。
在现场,雅各布强调了Toq优异的可操作性。当在现场屏幕上看到高通股票走高时,雅各布还做出胜利的手势庆祝,引发现场一片笑声。最后,当雅各布宣布“我要送给到场的开发者每人Toq当做礼物”时,现场更是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高通将于2013年年底商战时在美国市场上推出Toq。具体价格尚未公布,预计会在300~350美元之间。作为一家半导体企业,自从2000年把手机业务卖给京瓷的美国法人算起,这还是该公司13年来首次开发最终产品。
最近几年,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美国IT(信息技术)巨头加快了自主销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最终商品的步伐。此次发表后,“高通或将涉足产品业务”的推测不胫而走。
但在子公司高通技术(Qualcomm Technologies)指挥Toq开发的高级副总裁罗勃·钱德霍克(Rob Chandhok)则正面否定了这个推测,表示“我们不会变成终端企业。Toq也只是限量销售10万只而已”。这是因为该公司真正的目的另有其他。
目的在于推销技术
“新技术的橱窗”
对于自主开发的这款手表型终端的定位,高通技术的钱德霍克给出了这样的说法。
现在,手表型终端市场尚处于黎明期,还没有出现像当年美国苹果的“iPhone”那样能够引领市场的产品。各终端企业在商品中使用的部件和技术也五花八门。
Toq是高通一马当先展示的“手表型终端的应有形态”。为了让这款终端使用的技术成为手表型终端的行业标准,该公司希望通过自主推出成品的方式,呼吁终端企业建立合作体制。最终的目的,当然是销售Toq采用的自主部件,提供技术授权,借此获利。
高通打算新采用的技术大致有两项。一是自主开发的反射型彩色显示屏“Mirasol”。与普通液晶相比,这种显示屏无需背照灯,能够大幅减少功耗。另一项自主技术是无线充电技术“WiPower”。省去了终端充电时插线的麻烦。
钱德霍克自信地表示,“Toq充满电后,开着显示屏可以使用好几天。而且充电无需插线,只要放在固定位置即可,非常方便。与待机时间短、充电麻烦的其他手表型终端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身为智能手机部件领域的“赢家”,高通在市场规模未知的手表型终端如此积极,看上去的确不可思议。
其实,该公司打算为Toq采用的两项技术,原本是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发的。但就目前而言,两项技术的推广情况不尽如人意。尤其是Mirasol,2011年,高通宣布投资约10亿美元,建设了工厂,因此,为了将其实用化,高通恐怕也会想尽一切办法。
而且,世界份额居首的智能手机处理器业务也绝非高枕无忧。因为在今后的主战场——中国,该公司向新兴智能手机企业供应处理器的份额并不算高。
日本Techno Systems Research的调查显示,在2013年,***联发科技(MediaTek)与中国展讯通信(Spreadtrum)相加,预计将占到中国大陆智能手机企业智能手机处理器供货数量份额的约75%。高通的份额仅为约18%,仅为该公司全球份额的一半。
高通之所以抢先为智能手机寻找“接班人”,“估计是因为对单靠智能手机终将走上下坡路存有危机意识”(日本半导体业内人士)。
不只是高通。世界各大半导体部件企业如今都将可穿戴终端视为后智能手机时代的热门候选,向其投去了热切的目光。
过去与微软并称“Wintel”联盟,曾经引领个人电脑行业发展的世界最大的半导体企业美国英特尔也是其中之一。为了夺回高通趁智能手机爆炸式普及之机夺走的“盟主”宝座,该公司已经展开了行动。
“英特尔有史以来最小的芯片。”
英特尔着眼的目标,是可穿戴终端的心脏——处理器。9月10日,英特尔在美国旧金山举办开发者会议,会上,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克兰尼克(Brian Krzanich)发布专用处理器,宣布将大力发展可穿戴。
处理器名为“夸克”(Quark)。源自于物质的最小单位“基本粒子”。而在此之前,英特尔开发的最小的处理器,是面向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提供的“凌动”(Atom),意思是原子,通过投放更小的“基本粒子”,该公司已经摆出了一决胜负的架势。
克兰尼克说:“与性能相比,可穿戴终端更注重功耗和尺寸,”而夸克的特点,正是实现了低功耗和小型化。与现在的凌动相比,“功耗仅为前者的10分之1,尺寸为5分之1”(克兰尼克)。
在会议现场,克兰尼克展示了配备夸克的手环型概念终端。表现出了与终端企业等合作,积极进行开发的姿态。英特尔将于2013年内,开始提供面向夸克的开发系统。
英特尔夸克处理器
在个人电脑的鼎盛期,英特尔执着于提高处理器的“工作频率”等性能。在个人电脑向智能手机转型的时期,则遭遇了甘拜高通等其他竞争对手下风的痛苦经历。这一次,该公司希望通过抢先高通发布专用处理器,在市场上吹响反攻的号角。
综上所述,美国两大半导体巨头都在积极发展可穿戴终端。作为产品的核心,英特尔的处理器在个人电脑时代,高通的处理器在智能手机时代分别展现出压倒性的存在感,充当着终端开发必不可少的“幕后大佬”。
现在,一些日本企业也把英特尔、高通作为了目标。开发相机、内窥镜等光学仪器的奥林巴斯就是一个例子。
从成品到生产部件
“我们不准备上市眼镜型终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可穿戴行业的英特尔。”
奥林巴斯正在开发类似于谷歌“Google Glass”的眼镜型终端“MEG”。对于开发的定位,研发中心课长富田晃央给出了上面的回答。该公司不准备在市场投放手表型终端成品,而是要效仿英特尔和高通,通过生产核心部件求生存。
奥林巴斯的富田课长解释说:“世界上还没有24小时佩戴的终端,单靠奥林巴斯的产品,很难推广一种新的文化。鉴于很多企业不具备我们擅长的光学技术,所以,我们选择了与其他公司合作的道路。”
该公司希望向终端企业提供的,是自主开发的光学技术“瞳分割穿透式光学系统”。这是利用小型液晶面板覆盖眼球瞳孔直径一半左右的面积,并且在面板上显示影像的技术。与眼镜型终端试制品采用的技术相比,覆盖眼睛的面积极小,用户只需移动视线,即可在需要的时候浏览影像。富田课长自豪地表示,“不易令用户感受到压力的这种光学技术,是与Google Glass的一大差别”。
而且,这项技术还具有其他特点。能够大幅减轻眼镜型终端本身的重量。奥林巴斯的试制品是挂在眼镜上使用,重量还不到30g。“装配在眼镜上既不显眼,也不会觉得不适”(富田课长)。而且待机时间长。按照3分钟显示15秒影像的频率,可以使用8个小时。
奥林巴斯正在与多家终端企业进行协商,“得到了不错的反响”(富田课长)。这项智能手机没有的技术有望成为核心部件,一举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除此之外,长期为苹果和韩国三星电子等大型智能手机企业提供支持的各大日本部件企业也把可穿戴市场视为新的潜力市场,正在做扎实的准备。
可穿戴是“最后一座要塞”
日本最大的家电展会“CEATEC”于10月上旬在千叶市举办。会上,村田制作所和TDK等日本大型部件企业打响宣传大战,展位上随处可见“可穿戴”的文字。
阿尔卑斯电气展示的可穿戴终端用部件
“对于擅长‘轻薄短小’(薄型化和小型化)的日本企业而言,可穿戴终端用部件是一大良机。”
在TDK主管研发的常务执行董事松冈薰所言不虚,在CEATEC的现场,各大部件企业纷纷展示了连现行智能手机都没有配备的最尖端部件。最引人注目的是阿尔卑斯电气展位,打出了写有“可穿戴”字样的巨幅展板,在展板下方,正在开发的部件一字排开。利用能够加工成立体形状的触摸传感器制成的手表型终端的演示也吸引了众多观众。
对于可穿戴终端市场能否成型,部件企业其实并没有绝对的信心。某日本大型部件企业的高管吐露了真心话,“在数字家电领域,说不定智能手机之后没有新市场”。
但随着智能手机的主战场向新兴市场转移,日本企业擅长的尖端部件的采用比例无疑会下降。这位高管充满危机地表示,“海外大型终端企业采购的部件主要用于低于100美元的智能手机。这种趋势无法逆转”。
但是,对于世界机电IT巨头看好的新发展领域,也就是可穿戴市场,日本部件企业没有理由不跟进。阿尔卑斯电气主管智能手机等部件业务的董事笹尾泰夫满怀期待地说:“假设全世界2成的智能手机用户购买了某种可穿戴终端,数量规模就将达到几亿。我们现在没有闲暇袖手旁观。”对于各大部件企业,可穿戴终端是有望配备最尖端部件的“最后一座要塞”。
“重新定义手机”。
2007年1月9日。伴随已经去世的史蒂夫·乔布斯的这句名言,苹果的第一代iPhone出现在了世人面前。的确如此,智能手机不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侵占了传统手机市场,还在逐渐吞噬相机、车载导航仪、游戏等许多终端。简直称得上是“终极”数字家电。
然而,仅仅过了6年。智能手机的进化就迎来平台期,快速沦为大路货。主战场也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终端业务甚至没有了“赢家”。过不了多久,大路货化的潮流恐怕还将波及到软件、服务和部件领域。
继终端、部件、服务之后,现如今,手表型和眼镜型的可穿戴终端已经成为了各家公司的“希望之星”。但能否成为救世主,现在还不得而知。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在乔布斯已经故去的今天,如果没有人“重新定义智能手机”,就不可能出现新时代的赢家。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