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快科技成立于2012年4月,为企业提供基于云存储的文件管理服务和云存储解决方案,主打产品是够快云库。成立当年获得了戈壁的天使与红杉A轮投资,并入选“红鲱鱼亚洲TOP100”。2016年2月19日挂牌新三板,成为首家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云盘。在够快云库发展势头正猛时,却决定从个人云盘转型做企业云盘,这其中有怎样的思考?
我们是在2010年底就开始介入到个人云盘市场,当时应该还算比较早,当时最有名的要算115网盘了,后来还有华为的DBANK、金山快盘,以及大家可能已经不记得了的酷盘。还有几家稍微小一点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挂掉了,因为做个人存储服务本身就是非常烧钱的。
当时我们为什么去做这个领域呢?其实也有一个渊源,我们当时创业并不是因为在国外有了某个产品做得非常好,我们就要去模仿,然后照搬到中国来。我们开发出够快网盘这个产品是的的确确来自于用户需求,或者说是来自于业务发展过程的实践中。
在此之前,我们从事的是互联网的文化传播领域,2005-2006年我还到加拿大做了两年互联网文化传播,主要是面向海外华人传播中国的主流影视文化作品。后来回到国内给运营商提供服务,当时我们成立了一家技术公司来给运营商提供基于城域网的缓存的加速,这个效果确实是非常的好,可以让运营商的家庭宽带用户在当时2兆带宽的条件非常流畅地在线播放1080P的高清视频,效果非常好。
内容的在线播放能带来大量的用户关注度,但是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悖论。因为互联网个人用户或家庭用户,他们在家庭宽带的主要应用就是以娱乐为主,集中在影视内容方面。对于影视来讲,比较正规渠道发行的那种版权节目往往比较老,我们知道,在院线放映之后会隔很久才可能有授权互联网上播放,用户对过期的影片已经没了兴趣,大家更希望看到是最新最热的那些节目,但是这些节目基本上都是没有版权的,就是所谓的盗版。
这里面就有两难,你为了吸引用户或者是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你不能只是说你是个技术产品,你的在线播放非常流畅,但是这个对用户来讲只是短时间的一个感官认识,他需要的仍然是节目内容,所以你永远就绕不开这个主题,就是如何既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与体验,又不让自己陷入到内容纠纷的漩涡之中。那么我们当时一直很纠结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就想干脆给每个用户一人一个存储空间,你们自己互相去分享吧,我们就作为一个技术平台来提供技术支持,但不会参与到用户之间的内容交互之中去,同时还设立了举报机制,如果发现有内容在对外分享之中被举报侵权,就可以将该内容关闭或删掉,现在国内某个大公司的云盘做的就是类似这样的事情。
2011年元旦过后,我们就开始推出个人网盘服务,当时叫做够快网盘,当时由于我们整个产品的包括设计,包括同步技术和产品界面都做得非常好,用户在使用上唯一的感觉就是特别快速。这让我们的口碑传播非常有效,当时没有花过一分钱的市场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就能够达到百万级以上的用户规模。这也印证了一条规则——“好的产品是可以自传播的”。
够快网盘上线大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应该引起了业界很多大佬的关注。2011年上半年,那时候的云计算和云存储应该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够快网盘在当时应该是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所以那年春天的时候,我记得是360周鸿祎当时派了他战略投资部的人来到我们公司来谈,有意向要收购。当时我们给出的态度是可以合作,但是不卖。百度后来也有过类似的意向,所以这其实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些大佬蠢蠢欲动,他们瞄准了这个领域,这个市场,他们要来了。
个人云盘不可承受之重
在我们推出够快网盘半年之后,当时的用户已经百万级以上,在国内也是排在个人网盘的前五位了。那么既然当时势头正猛,为什么会决定转型?
我们在2011年底就开始决定转型,放弃正如火如荼的个人网盘业务,而转型去做企业级服务。这个有点像我们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会说到有一个S型曲线,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或者是市场或者技术,都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个S型的发展曲线,当你发展到峰值的时候就要考虑寻找另一个业务增长点,这也是李善友教授曾经讲到的关于企业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不连续性。
跨越不连续性其实对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当时在一个S型曲线其实是在最顶端或者说非常明显的上升通道的过程中突然就放弃,完全从一个新的曲线起点,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冒险的一个不连续性的跨越。我记得当时整个互联网对我们的骂声是铺天盖地,因为原先做的是个人用户,现在我们完全要转型做企业市场产品服务都会是大不一样,这样就必须要限期终止对原先个人网盘用户的服务,当然我们是一定要承担我们的责任,包括对一些付费用户的逐一退费,并给予半年时间让他们来迁移自己的文件内容,但是他们的不满仍然是显而易见的。当时的压力非常大,但我们确定下来一定要做这个事情,现在来看这条路是走对了的。
为什么从个人网盘一定要去做企业级服务呢?主要是在当时我们看到个人云盘市场在中国没有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我们也想过通过广告来获得收入,但是事实上,全年从广告获得的收入总共也不过区区的几十万(因为我们不能过多地影响用户的感受,所以给出的广告位置有限),远远不够支付整个IDC的成本,所以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另外在个人云盘服务领域,其实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非法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年上半年会有那么多的个人网盘被关闭或停止服务。因为个人网盘里面会存在很多非法资源,包括盗版性的视频节目,甚至一些政治性的东西等等,这些对类似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因为我们不可能像BAT一样有那么强大的后续支撑团队,也没有很雄厚的资金来处理这类事情。
这对一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必须要克服。所以当时我们就在讨论这个事,我们做个人网盘,我们的用户量上去了,但是我们收入在哪里,我们能不能看到一个可持续性的一个收入模型呢?可以很明显的得出结论,在个人网盘领域没戏!而企业那边呢,当时我们做了上海交大,那是我们第一个企业客户,这也让我感觉到了市场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企业服务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方向。
个人网盘没有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也源于我们的个人用户基本上没有软件付费的习惯,大家对于互联网特别是工具类软件应用的概念就是免费,互联网就是free,其实这对软件服务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这是当时的现状。
除了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和存在法律风险,还有高昂的IDC成本。因为个人存储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娱乐为主的视频文件,可想而知它们都非常大,占用的流量和存储也会非常大,所以存储与带宽成本很高。
陈翊:个人云盘不可承受之重
在今年上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很多做个人网盘的公司被关闭和停止服务了,其中包括那些曾经非常知名的大佬们,包括金山快盘、新浪的微盘、UC以及华为网盘、迅雷甚至腾讯等等,这在当时对业界产生了很大冲击。在最初的那批做个人网盘的企业里,唯独够快得以幸免。我们是在2010年底就开始介入到个人云盘市场,当时应该还算比较早,当时最有名的要算115网盘了,后来还有华为的DBANK、金山快盘,以及大家可能已经不记得了的酷盘。还有几家稍微小一点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挂掉了,因为做个人存储服务本身就是非常烧钱的。
当时我们为什么去做这个领域呢?其实也有一个渊源,我们当时创业并不是因为在国外有了某个产品做得非常好,我们就要去模仿,然后照搬到中国来。我们开发出够快网盘这个产品是的的确确来自于用户需求,或者说是来自于业务发展过程的实践中。
在此之前,我们从事的是互联网的文化传播领域,2005-2006年我还到加拿大做了两年互联网文化传播,主要是面向海外华人传播中国的主流影视文化作品。后来回到国内给运营商提供服务,当时我们成立了一家技术公司来给运营商提供基于城域网的缓存的加速,这个效果确实是非常的好,可以让运营商的家庭宽带用户在当时2兆带宽的条件非常流畅地在线播放1080P的高清视频,效果非常好。
内容的在线播放能带来大量的用户关注度,但是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个悖论。因为互联网个人用户或家庭用户,他们在家庭宽带的主要应用就是以娱乐为主,集中在影视内容方面。对于影视来讲,比较正规渠道发行的那种版权节目往往比较老,我们知道,在院线放映之后会隔很久才可能有授权互联网上播放,用户对过期的影片已经没了兴趣,大家更希望看到是最新最热的那些节目,但是这些节目基本上都是没有版权的,就是所谓的盗版。
这里面就有两难,你为了吸引用户或者是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你不能只是说你是个技术产品,你的在线播放非常流畅,但是这个对用户来讲只是短时间的一个感官认识,他需要的仍然是节目内容,所以你永远就绕不开这个主题,就是如何既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与体验,又不让自己陷入到内容纠纷的漩涡之中。那么我们当时一直很纠结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就想干脆给每个用户一人一个存储空间,你们自己互相去分享吧,我们就作为一个技术平台来提供技术支持,但不会参与到用户之间的内容交互之中去,同时还设立了举报机制,如果发现有内容在对外分享之中被举报侵权,就可以将该内容关闭或删掉,现在国内某个大公司的云盘做的就是类似这样的事情。
2011年元旦过后,我们就开始推出个人网盘服务,当时叫做够快网盘,当时由于我们整个产品的包括设计,包括同步技术和产品界面都做得非常好,用户在使用上唯一的感觉就是特别快速。这让我们的口碑传播非常有效,当时没有花过一分钱的市场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就能够达到百万级以上的用户规模。这也印证了一条规则——“好的产品是可以自传播的”。
够快网盘上线大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应该引起了业界很多大佬的关注。2011年上半年,那时候的云计算和云存储应该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够快网盘在当时应该是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所以那年春天的时候,我记得是360周鸿祎当时派了他战略投资部的人来到我们公司来谈,有意向要收购。当时我们给出的态度是可以合作,但是不卖。百度后来也有过类似的意向,所以这其实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些大佬蠢蠢欲动,他们瞄准了这个领域,这个市场,他们要来了。
个人云盘不可承受之重
在我们推出够快网盘半年之后,当时的用户已经百万级以上,在国内也是排在个人网盘的前五位了。那么既然当时势头正猛,为什么会决定转型?
我们在2011年底就开始决定转型,放弃正如火如荼的个人网盘业务,而转型去做企业级服务。这个有点像我们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会说到有一个S型曲线,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或者是市场或者技术,都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个S型的发展曲线,当你发展到峰值的时候就要考虑寻找另一个业务增长点,这也是李善友教授曾经讲到的关于企业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不连续性。
跨越不连续性其实对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当时在一个S型曲线其实是在最顶端或者说非常明显的上升通道的过程中突然就放弃,完全从一个新的曲线起点,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冒险的一个不连续性的跨越。我记得当时整个互联网对我们的骂声是铺天盖地,因为原先做的是个人用户,现在我们完全要转型做企业市场产品服务都会是大不一样,这样就必须要限期终止对原先个人网盘用户的服务,当然我们是一定要承担我们的责任,包括对一些付费用户的逐一退费,并给予半年时间让他们来迁移自己的文件内容,但是他们的不满仍然是显而易见的。当时的压力非常大,但我们确定下来一定要做这个事情,现在来看这条路是走对了的。
为什么从个人网盘一定要去做企业级服务呢?主要是在当时我们看到个人云盘市场在中国没有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我们也想过通过广告来获得收入,但是事实上,全年从广告获得的收入总共也不过区区的几十万(因为我们不能过多地影响用户的感受,所以给出的广告位置有限),远远不够支付整个IDC的成本,所以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另外在个人云盘服务领域,其实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非法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年上半年会有那么多的个人网盘被关闭或停止服务。因为个人网盘里面会存在很多非法资源,包括盗版性的视频节目,甚至一些政治性的东西等等,这些对类似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因为我们不可能像BAT一样有那么强大的后续支撑团队,也没有很雄厚的资金来处理这类事情。
这对一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必须要克服。所以当时我们就在讨论这个事,我们做个人网盘,我们的用户量上去了,但是我们收入在哪里,我们能不能看到一个可持续性的一个收入模型呢?可以很明显的得出结论,在个人网盘领域没戏!而企业那边呢,当时我们做了上海交大,那是我们第一个企业客户,这也让我感觉到了市场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企业服务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方向。
个人网盘没有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也源于我们的个人用户基本上没有软件付费的习惯,大家对于互联网特别是工具类软件应用的概念就是免费,互联网就是free,其实这对软件服务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这是当时的现状。
除了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和存在法律风险,还有高昂的IDC成本。因为个人存储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娱乐为主的视频文件,可想而知它们都非常大,占用的流量和存储也会非常大,所以存储与带宽成本很高。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