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提到的中国企业级存储厂商,不只是国产品牌的企业级存储厂商,还包括国际品牌的企业级存储厂商。
有时候,我们在发展迅猛的云计算时代,很有可能开始藐视企业级存储的一切,因为公有云的布道者都坚信:企业的未来一定只有云。
但是,云分三类: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公有云代表一股强大的势力,占据了对于大规模、创新应用频繁的企业用户,既是没有占据也是深度在影响中迟早会占据。
私有云似乎就被公有云甩出去好几条街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私有云市场的规模依然在扩大,私有云的增量市场吞吐也在不断地拉动企业级存储的发展。
由此可以预估:未来3-5年内,私有云市场的增量空间,依然可以养活一大批传统企业级存储厂商,当然还可以给公有云厂商的私有云业务的存储部门带来丰厚的收入。
对于公有云存储与私有云的企业级存储之间的关系,早就被公有云厂商和企业级存储厂商考虑到了,并已经形成了系列的方案和服务为用户提供。
之于混合云存储的情况,主要也要看方案提供商的定位是公有云多一些,还是私有云多一些,无论有多么绚丽的混合云存储方案,都会有侧重点。
说来说去,我还没有说到重点上。重点马上就来了:2019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厂商做好这几个方面就可以了,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适合软件定义存储、全闪存、超融合以及传统企业级存储。
其一,速度(Speed)。
中国用户很大一部分人都尤其关心速度。存储厂商的存储性能到底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有时候可以让一个用户心悦诚服。
现在只要提到存储性能,不免要提到闪存。虽然闪存对改变存储性能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用户。
随着全闪存的普及,存储性能似乎就成为所有存储厂商的习惯性用语,也就没有太多挑战了,似乎大家都很容易达到某万IOPS。
但是,闪存堆叠的IOPS高性能容易,千万IOPS都如小菜一碟,但系统优化就并不是所有人可以搞定得很好的。
性能高下之比需要在读写的全场景去考虑,同时针对应用场景来给出的IOPS性能,和纯粹的厂商给出的性能有一定的差异性。
也就是说,一切不以稳定为目标的狂飙性能的厂商,都是耍流氓。
那么好,之前我们曾经耍流氓的厂商,在2019年如何在稳定性的前提下去升级性能,提升存储速度,这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其二,稳定性(Stability)。
既然在性能之前就要提到稳定性,为什么不把稳定性的部分放在最前面来说呢?这主要在于大家对性能的敏感性比对稳定的敏感性要强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先把功能实现了,再来谈实现的过程可靠不、稳定不,因此我们在性能跑分到很高的IOPS数了,再来优化稳定性,实现存储系统的迭代,这样的逻辑,似乎没有什么错误。
稳定压倒一切,在企业级存储领域似乎一直都吃得开的。对于企业用户业务的响应能够实现到什么程度,如何让存储的抖动更小、时延更小,这个问题看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并不简单。
某存储厂商为了某产品的稳定性耗费了差不多3年左右的时间才最后实现到自己基本满意的程度。
因此,稳定性的问题,最终还是在用户实际应用中体验中有觉察,只是看应用场景的要求了,要求高的如银行交易系统的存储,必然都要实现双活、容错的方案,同时还要配备常规的有效的数据灾备演练。
可见,稳定不仅仅是设备、系统一时或一段时间的稳定,而是支撑业务系统的长期稳定。越是注重为业务应用支撑提供更佳的存储稳定性,将越是能受到用户的青睐。
其三,扩展性(Scale)。
在任何时候,企业用户都会想到自己的数据存储系统如何扩展。这样的想法,在当下业务创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显得尤其突出。
公有云将扩展性强调为弹性,能否随着业务的变化、规模的变化,线性实现存储性能与融合的弹性扩展。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数据存储的支撑,对于业务的运行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数据就是企业的一切。存储就是数据的载体,弹性的扩展自然可以让更多企业用户在大数据存储需求、云计算(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部署需求的满足满足。
现在国内存储企业比较提倡分布式的可扩展性,这在于英特尔强化x86生态体系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业务应用有着越来越彻底的表现。甚至出现了采用分布式x86的堆叠来替代高端存储的案例,当然这样的应用场景还是比较偏向于创新业务方面,特别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相关的领域。
分布式存储的扩展性不在话下,但是分布式存储本身自带脑裂的风险和稳定可靠的挑战一直都存在,需要比较复杂而富有实战经验的数据保护方案才能与之匹配。
因此,扩展性的考虑,实现更好的系统架构弹性,对于创新业务的需求大有好处,但前提还是需要考虑到数据保护层面的成熟方案。
其四,安全性(Security)。
在任何时候,企业用户对于数据的安全都没有轻视过。
对于企业级存储来说,用户对于安全的诉求永远都无法彻底满足,而是在一个动态的、全场景下的保护。
数据的安全对于网络传输方面的要求在于数据的网络安全考虑,这里强调的是数据存储的安全,在于存储设备自身的安全以及针对应用调用的数据安全。
对于存储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自然也属于数据存储安全的范畴,这也是企业级存储需要考虑的重点方面。
当然,现在对于存储的安全考虑需要立体化、整体化思维,包括了存储设备、与设备相关应用数据、业务连续性等多层面保护。
甚至有建议部署混合云的思路,将线上(公有云)线下(私有云)形成互为数据备份或归档的模式,但是这样的部署方案针对的应用场景还是比较特殊,并非所有的应用都适合。
为此,在针对存储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上往往成为了厂商追求的目标,比如看谁的9多。往往大家对于可靠性的表述由可用性HA(High Available)来覆盖了,不管是5个9、6个9……还是10个9,对于硬件容错、软件容错的策略能否达到企业用户自身业务连续性的苛刻要求,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五,总体拥有成本(TCO)。
对于任何一个存储方案或系统部署来说,其成本不能只看设备采购费用或软件授权的费用,还需要加上服务费用。
对于服务费用的计算也需要整体考虑,要结合存储方案系统整体的性能、稳定性、扩展性、安全性来衡量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 )。
现在有些厂商在推广全闪存阵列系统方案的时候,往往去对比传统磁盘阵列的方式,性能高、占有数据中心空间小、节省能耗……这些好处是不是自身应用或者自身业务发展所必须的,还是说可选的。只有明白自身业务发展契合的应用,再对应数据存储系统的要求到底哪个方面为主哪个方案为次。
明白自身存储应用需求的主次之后,企业用户才能明白必须要的到底只是性能,还是说需要性能与容量、稳定性等有一定的平衡。
分清主次之后再考虑TCO,这样的价值才是实际的价值,否则太超前的价值不容易让自身应用享受到,太落后的价值对自身应用也没有意思反而会拖累。
由此来看总体拥有成本不仅仅是要整体考虑自身的系统组成,应用组成,还需要契合企业具体业务才能算是成熟的考虑。
全闪存阵列、传统磁盘阵列、混合阵列抑或是采用x86架构堆叠的SDS软件定义存储方案,每一样方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与意义,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说谁可以彻底替代谁。拿磁带存储、光盘存储来说,至今依然有着其比较固定的用户群和应用场景,物尽所用之才考虑的TCO才是最有价值的,难道不是吗?
以上几点想法,纯粹是小编拍着脑袋打出来的。还望各位大师多多指正。
不过,2019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厂商做好这几个方面,能否真的就可以了呢?需要各位业界大师群策群力,不妨也说说你的看法,如何?
当然了,这5点应该也算是实现企业级存储厂商2019年业务增长的基础吧。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