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承载了零售变革与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刷脸支付,在经历了五年多的研发与测试阶段后,终于借2018年的年底支付宝推出的刷脸支付终端“蜻蜓”而走向街头巷尾,成为即使是家门口的包子铺里也能见到的量产产品。
在今年4月,支付宝“蜻蜓”新一代产品的发布会现场,一千台机器十秒钟就被抢购一空。而这距离首代大规模生产的刷脸支付终端面世,才仅仅过了四个多月的时间。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人脸识别行业发展现状报告显示,到2022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75.95亿美元,增速达每年20%。而在这每年20%的市场增长背后,一场由技术引领的产业链加速度冲刺正在上演。
在头部,是阿里、腾讯之间的神仙博弈,向下延伸则是一众创业公司与产业上下游企业的竞速入场与站队选择。以蚂里奥、华捷艾米、商米、织点智能、手机代工厂、味多美、友宝等一干产业上下游企业先后跑步入场,成为了此次变革中首批尝到甜头的人。于他们中的多数而言,变革与否不仅事关机遇,更牵连生死。
在这场由技术普及而带动的新兴产业链中,包括3D摄像头、智能支付硬件以及零售三大行业正随着刷脸支付的普及而产生新的风口:
最先获益的一众3D摄像头生产企业,作为刷脸设备中最核心的硬件组成,3D摄像头产业正迎来手机与工业制造之外的第三个大规模应用场景。
紧随其后,智能收银设备的功能与样态也随之完成了一次新的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
而在应用下游,线下零售支付环节中,用户与商家的交互以及带来的潜能也正在重构。
作为刷脸支付催生出的三大行业风口之中首批入场的玩家,蚂里奥、味多美、商米科技已经率先尝到技术变革带来的甜头,那么为什么是他们?面对风口劲吹,他们是如何产生的改变?与此同时,到底还有哪些企业在这次变革之中受到了影响?未来,这场由技术与商业模式双重催化的新兴行业未来究竟还有多大想象?是否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能够从中受益?
带着这些问题,智东西采访了支付宝行业支付事业部总经理钟繇、“蜻蜓”技术负责人留招,以及蚂里奥CPO张兼、味多美CIO胡博等产业变革的核心参与者,通过他们的思考与探索,我们试图找到其中的答案。
3D摄像头迎来落地新风口
历经五年研发,多轮产品更新,带动了50万相关就业规模的刷脸支付再一次迎来了重大的变革节点。
2019年4月17日,支付宝的刷脸支付终端“蜻蜓”宣布推出二代产品,在发布会现场十秒一千台机器瞬间抢光,2天,“蜻蜓”二代订单量破万,仅仅几天过后,“蜻蜓”二代一个月的库存便被销售一空。
而在“蜻蜓”大规模商用背后,除了支付宝本身的算法与风控体系进化作为托底之外,还要依靠一项功不可没的产品——3D结构光摄像头。如果做个简单类比,支付宝将自己的产品取名为“蜻蜓”,那么3D结构光模组就是这只蜻蜓的复眼。
在2017年苹果推出的iPhone X中,人脸识别功能采用的正是来自其收购的Prime Sense的3D结构光模组。同时,也正是由iPhone X以及后续一系列各大手机厂商推出的旗舰产品中搭载的人脸识别模块,才正式让这个本隐匿在消费电子产业深处的3D摄像头产品出现在公众面前,让大家对它所带来的安全性以及便捷性有了更深的认知。
因为一般来说,普通的光学摄像头拍摄到的都是二维信息,因此在信息的维度以及丰富度上会相较真实的三维空间大打折扣。而三维视觉模组,不仅可以捕捉平面的特征点,还可以对面部纵深信息形成捕捉,避免了浓妆、微整形对识别效果的影响,以及用照片、视频“骗照”的情况。
而3D结构光技术的原理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以红外发射激光器投出两到三万个散斑点,然后根据红外接收摄像头感知到的光线折回后的变化来来完成位置深度的测算。在当前市面上主流的三种3D摄像头模组方案中,3D结构光技术是其中技术以及商业化前景都较为成熟的一个。
不过AI 3D传感涉及精密光学设计、芯片、算法、生产多个环节,技术门槛高,量产难度大。无论是核心器件供应还是组装质检环节的难度都非比寻常,因此在国内当前能够达到规模化量产3D传感器模组的企业数量并不算多,甚至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在这一只手都数的过来的可量产企业中,蚂里奥则是在金融支付领域占了绝大多数出货量的玩家,也是支付宝在刷脸领域的3D结构光模组唯一合作伙伴。而华捷艾米则是当前微信“青蛙”的3D结构光模组提供商,为微信生态内刷脸终端提供视觉模组解决方案。
在两大巨头助推之下,两家3D摄像头生产厂家都早在2018年前后开始了对刷脸支付的探索。
据蚂里奥CPO张兼表示,蚂里奥是一家在2018年4月,由奥比中光与蚂蚁金服共同投资成立的企业,专门生产面向阿里和蚂蚁生态的刷脸3D结构光模组,人员规模在五十人上下。
尽管早在蚂里奥成立之前的2017年上半年,蚂蚁金服就已经与奥比中光取得了接触,并在当年11月开启了投资调研计划。
但是对于奥比中光而言,他们判断面向金融消费领域的3D结构光模组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它对于产品的精度、距离、模块设计要求也与当前市面上面向手机电子、工业质检等领域的3D摄像头不尽相同。
因此,在2017年11月支付宝提出可以通过合资办厂之后,经历了为期六个多月的磨合,在2018年4月,奥比就与支付宝合资正式成立了蚂里奥。
而作为一家由互联网巨头与创新型制造业新星企业共同出资专门成立的企业,蚂里奥的出现使得3D摄像头的生产进入了金融级产品的阶段,此外还将此前一直在公众眼中默默无闻的3D结构光企业以及上下游厂商一并带到了聚光灯之下,很大程度上,蚂里奥的改变也代表了这个细分行业的一个整体趋势发展。
首先,面对收银环节中所针对的不同场景,3D摄像头的生产需要进行专门的定制化设计与生产,而非像手机中一样提供完全标准化的产品生产。
当前,目前蚂里奥已推出针对台式收银机、自助售货机、人脸识别一体机等不同场景的3D摄像头方案。例如针对自助售货机摄像头位置相对固定、无法自调节等特点,蚂里奥特别设计了拥有大垂直FOV的D系列产品;针对台式收银机空间有限等问题,蚂里奥推出了可近距离(25-100cm)检测、易集成的P系列产品。
而在蜻蜓二代中,蚂里奥则正式发布了首款MIPI摄像头模组S1,依托红外识别+RGB+深度识别的多模态生物识别及毫米级3D人脸测量精度,S1模组人脸识别率可达99.9%。而通过MIPI的接入使得产品的适配性大大提升,但是整机适配、检测的难度就相应提升不少。
不仅是产品的形态在变,生产的节奏也要随着互联网企业的速度而加快。
据张兼表示,一般来说3D摄像头的生产一般采用的是串联式节奏,前一个流程完结之后,才开始下一个流程。但是在互联网产品的快速迭代下,被升级成为类似并联式的生产。研发周期上,传统的硬件产品九个月一次的迭代速度,但支付宝的“蜻蜓”仅仅四个月就完成了技术的迭代与产品更新,相应的蚂里奥的生产周期也随之提速。
华捷艾米方面,由于微信相对低调,在出货量上目前尚不明朗,另一方面,微信的刷脸算法也还处于与小蚁智能旗下力引万物公司共同研发阶段,这可能也是微信并没有对自家的“青蛙”产品进行过多的宣传的原因之一。而华捷艾米的上似乎并未展出专门的刷脸支付产品模组,在主要的行业应用上也并未对支付领域过多强调。
但是未来随着微信押宝刷脸的力度逐渐增大,华捷艾米或将迎来重大机遇,开辟专门的金融消费级产品也未尝不可能。
传统支付硬件玩家迎来命运转折——上车才是王道
如果说3D结构光模组厂家迎来了新的机遇,那么对于传统的POS厂家来说,“蜻蜓”等刷脸支付终端的诞生则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主要生产方向,而一旦错过则很可能意味着淘汰。
毋庸置疑的是,每一次支付模式的变化都会引起最直接的支付介质随之变化,银行卡时代的POS机与U盾,二维码时代的扫码枪,刷脸时代则是“蜻蜓”与各种不同的刷脸机具。
而这种支付介质变化的背后是整个线下零售中用户以及商家的交互方式的变革。
支付宝行业支付事业部总经理钟繇曾经这样描述“蜻蜓”与传统支付硬件之间的差距:
“传统线下场景中有大量的收银设备,但它是个只能完成特定支付用途的工具”而蜻蜓“我们对它的定义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用来说刷脸支付的工具”,它“以支付为结束点,同时还是商家经营的起点”。通过脱媒化基本属性以及先于支付认出用户的特点,“蜻蜓”还可以完成比如用户一键开卡、会员卡券发放以及与消费者互动的功能。
相较传统的二维码时期的扫码枪等产品,其升级迭代意味不亚于2012年前后智能手机取代传统的功能机。对于以商米为代表的一众整机制造企业而言,刷脸与否,这是一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选择,一旦错过风口,很可能直接被行业大势淘汰。
作为小米生态链中的一环,商米科技及时的抵达了这一趟被阿里造起的变革的上风头。当前阶段,“蜻蜓”的来源只有三家,其一是支付宝自身,其二是蚂里奥推出的刷脸机具,而主要的刷脸支付终端来是来自于商米科技的生产。
早在2017年,阿里零售通就已经开始通过商米向小店中植入POS系统,而到了刷脸支付终端发布,商米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当前唯一一家阿里体系内支付宝刷脸支付终端的生产商。
通过刷脸技术的普及,商米在2018年一年中就发布了24款产品,其中刷脸机具共计占到七款:SUNMI K1、H1、T2、T2 LITE、S2、D2、D1s,场景则覆盖了收银交互、称重、自助取卡等服务。而在此前阶段,商米2016年新品发布两款,2017年新品发布三款。相应的产品功能则从简单的支付延展到会员识别、身份管理、会员营销服务等多个方面。
一方面是刷脸带来的产业巨变,另一方面则是巨头开出难以拒绝的诱惑。
在蜻蜓二代发布现场,钟繇直接放话,支付宝预计未来三年补贴30亿给合作伙伴,并且决定将合规定的产品全部授权叫做“蜻蜓”。也就是说,对于先入局者,不仅可以抢先占据行业的风口,同时还能分得来自阿里的一杯羹,甚至在取名上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沾上巨头的光,多上一分宣传的底气。
甚至不只是商米,支付宝蜻蜓的诞生,还为一众在智能手机代工厂迎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当前阶段的智能手机市场增量无多,同时各大手机企业也都纷纷选择自建工厂,位于深圳的许多以手机代工起家的工厂都面临了市场萎缩的困境。而搭着蜻蜓的东风,当前已经有一家荣耀手机的代工厂成为支付宝“蜻蜓”的代工企业。而未来,面对刷脸支付的庞大市场增量,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手机代工厂参与其中。以“蜻蜓”为代表的新兴物联网设备兴起,正在为手机代工这个老旧行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与商米几乎同时搭上这次刷脸风口的还有织点智能,其CEO冯新宇曾表示“2019年会是人脸识别支付的爆发年,微信、支付宝接下来都会全面推广刷脸支付,两年之内刷脸支付将会大面积普及。”在今年三月,织点智能也通过合作微信Facepay发布了CVPOS、织点Facescreen和织点Facebox三款刷脸新产品。
而在当前阶段,不难看出大多POS厂商不仅面临着是否能赶上第一波刷脸支付浪潮的难题,还面临着对于微信与支付宝间未明言的二选一的抉择。赶不上是一大遗憾,但选错的风险又何尝不低?
刷脸支付即将遍地开花——零售客户关系迎来重构
“蜻蜓”发布的背后,不仅是上游的生产企业在变,下游的应用也在变,包括友宝等自动售货机企业以及味多美为代表的线下实体门店,当前都已经成为支付宝刷脸付的合作伙伴,而在这场由支付引发的行业巨变中,他们无疑是最早尝到甜头的一批。
正如钟繇所说,这一次支付技术带来的变革,最先带来的实际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关系的重构。在他看来,蜻蜓所具有的革命性变革之处除了支付本身以外还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脱媒化带来用户关注点的专注化,用户可以不再需要任何介质就能完成支付活动,不仅高效而且便捷。
其次是通过摄像头识人带来的用户关系重构。用户付款之前,蜻蜓就能先行认出熟客的身份,而针对熟客的定制化卡券推送以及精准营销也随之变为可能。
此外,通过电子屏幕,传统的会员拉新流程也随之产生变化,由于刷脸会直接关联到用户的支付宝账号之上,传统的会员办理流程一般是收银员推荐,然后消费者手写登记会员信息,不仅繁琐,而且对于收银员来说也是一项繁重低效的劳动。但刷脸由于会直接关联支付宝账号,因此只要在用户付款完成后自动跳出办理会员的选项,用户就能在一秒内完成会员的开卡流程,效率提升高达六倍。
作为自助售货机行业的龙头,友宝成为了首批接入支付宝刷脸技术的企业之一,在其CEO陈昆嵘看来,在零售的过程中与用户互动的重要性非常之高,一方面它会引发用户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会提升广告收入,甚至将支付的过程从传统的六步变成了三步,带来了极高的时间效率提升。
此外,先于支付提前知道用户是谁,也让友宝的产品销售以及广告分发变得更高效。
陈昆嵘举例子表示,“一个刚毕业了一年的男生他走到公司的自助咖啡机面前喝一杯咖啡,由于我知道他喝的基本是美式咖啡和拿铁咖啡,因此只要他走进1.5米范围内,我视作他需要来购买商品了,我的屏幕上会出现美式咖啡和拿铁咖啡,甚至还带着小小的营销活动。他在选了美式之后,现磨咖啡有30秒的时间,在这30秒他可以看一个互动的汽车广告,同时得到一个大礼包和免费试乘试驾的邀请。”
此外,陈昆嵘还补充在当前阶段,友宝的售货机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刷脸支付试点后,销量已经有了20%的销量提升,未来他们还打算全面接入。
与友宝类似的还有留夫鸭与卜蜂莲花、味多美等企业。味多美首席信息官胡博表示,在多家门店引入蜻蜓后,味多美的收银效率提升了60%以上,这种新潮的支付方式也让年轻用户增长了50%以上。接下来,味多美还将会把“蜻蜓”推广到全部门店之中。
刷脸背后,蚂蚁金服技术转向,微信支付面临降维打击
上游生产在变,下游应用在变,甚至是蚂蚁金服与微信支付本身也在变。
对于蚂蚁金服而言,随着金融监管的日渐收紧,技术输出转型正成为其近年来重要的发展方向。路透社曾报道,随着国家层面对于金融风险的打击力度加深,蚂蚁金服的业务重点将转向技术服务。
根据网传的蚂蚁金服融资文件显示,蚂蚁金服2015年时营收组成中,支付接入服务费占比约60%,金融服务占比约20%,技术服务占比仅在10%左右。而到了2017年,支付接入费用占比下降至50%左右,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则为34%,金融服务占比约在10%。
而在从2018年起的未来五年内,蚂蚁金服则宣布,未来几年技术服务将占到蚂蚁金服收入的65%。
刷脸支付,正是蚂蚁金服的技术服务转型战略下一大代表性案例。
而对于阿里整个体系而言,蜻蜓所具备的直接用户触达以及商家连接能力也是阿里新零售战略下重要的一环。更进一步,刷脸支付所带来的脱媒化以及用户关系重构在阿里体系内无论是菜鸟还是天猫都将带来新的机遇。
在微信方面,2014年张小龙团队推出线新年红包功能,将移动支付市场由支付宝一家独大变成了如今两家平分秋色的局面。依赖微信本身的高打开率,近年来微信支付在线下支付场景的使用频次一路飙升,为支付宝带来巨大威胁。
但刷脸支付的推出则彻底完成脱媒,为微信支付的高频次优势带来降维打击。而无论是面对移动支付这块已经唾手可得的肥肉还是刷脸带来的零售新机遇,微信自然都不愿放弃,紧随支付宝之后,推出刷脸支付终端“青蛙”也就成了理所应当之事。
结语:巨头频繁出手,刷脸支付掀起传统产业江湖大浪
商业世界中,支付,往往不仅是支付。正如支付宝的诞生让网络交易变得可靠,线下二维码直接带动了移动支付的兴起,刷脸支付则让用户与商家的距离更进一步,以友宝、留夫鸭为代表的线下零售企业正成为这次支付变革中的首批获益者,率先完成了自身零售模式的进化。
通过梳理刷脸支付终端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应的产业链变革,我们发现以作为与支付宝、微信有着强关联的蚂里奥、华捷艾米等为代表的3D结构光企业正迎来落地的又一大重要方向。而对于商米、织点智能而言,刷脸支付的普及则带来了整个智能POS机行业的产品与技术革新。
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入场的一批玩家已经尝到技术变革带来的甜头,并成为这一次刷脸支付风口的催生者之一。
但这只是个开始,关于刷脸支付,未来的想象不只是75.95亿美元这么大,通过对上游产业链的变革,末端新兴就业方向的催生,以及与客户零售关系的重构,未来随着刷脸支付的发展,受益的企业数量将远不止如此。
而随着技术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必定会前来分一杯羹,至于未来谁能笑到最后,技术领先换来的行业壁垒,生态的构建,对行业的理解,这些缺一不可。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