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脸识别在移动支付场景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变化

a9pg_mpaypass 来源:YXQ 2019-07-26 10:34 次阅读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商业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验证、人机交流、公安安防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并在视频会议、档案管理、医学医疗等方面,特别是金融科技行业,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业务拓展效率。本文将浅谈在5G时代下,人脸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与可能。

一、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业务场景已广泛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己经逐渐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和方向。虽然人类能识别大量的人脸,并且能够毫不费力地识别出各种表情和情绪,但采用机器计算进行的人脸识别却极具挑战性。

由于人脸的面部结构复杂,以及人面部肌肉的运动使得人脸成为一种非刚性物体,非刚性物体的识别相比于刚性物体的识别来说更加困难。另外,人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变化,而且人类表情丰富,同时还会受成像距离、成像角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因素,从而对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即使是同一人,在不同的面部图像的采集条件下,会随设备的变化而改变,且人脸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因此会给人脸识别算法的分析计算带来困扰。

总而言之,人脸识别是一项包含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学科,同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多学科交叉技术。

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也给金融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也增加了着实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手段。金融业在不断地接纳科技带来的变化,同时也在不断地提出更多对安全性、便捷性和规范性的要求。便捷与风险是矛与盾的博弈,金融科技能给我们带来多少的便捷性,就会随之带来多少的风险挑战。我们使用的技术是否能给客户更便捷的服务体验,是否能保证客户的财产安全,是否能够符合监管的规范性要求等,而这一系列问题都将会是一个长期探讨的话题

最近两年,各种生物识别技术,不限于人脸识别,在银行系统被广泛和不断地尝试,如虹膜、静脉、指纹、声纹等生物识别技术,在基于安全和便捷性的基础上,接驳到银行各大系统应用。虹膜和静脉识别,是最早在银行业应用的生物识别技术,作为银行系统的一种安全可选认证方式,曾被部分商业银行小范围试点过。但是,因为对硬件设备的依赖性过于大,即采集设备需要特制的摄像头和红外感应等,应用场景推广成本居高不下,而导致未能被广泛地推广和普及。

相比较而言,由于指纹、摄像头、话筒等设备在智能手机的标配和普及,使得指纹、人脸这两种生物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样,指纹、人脸在金融行业也优于虹膜和静脉的应用,并且在安全方面,有着更为严密的安全保证。截止目前,指纹和人脸识别在银行业的使用几乎已是标配。甚至,在诸多新发的监管指导文件里,已经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业务风险控制的推荐手段。

二、人脸识别技术在支付场景的广泛应用

自从金融科技的浪潮深入覆盖到银行业之后,银行业也一直在调整金融科技的最佳布局方式,并希望在布局技术的同时实现系统安全、安全认证和良好的客户体验。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够帮助银行提升业务量、改善服务,提高反欺诈能力并防止诈骗,大数据协助调查研究便于银行做出更合适客户的产品和业务。

5G技术则为上述新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5G技术将大大缩短交易时间和操作延迟,这对交易数量巨大的移动支付来说至关重要。对于金融技术来说,5G技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在于超低的交易延迟和超大的网络带宽。5G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支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人脸识别支付的技术应用也会趋于安全完善。如果说人脸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基础技术的最具代表性案例。那么,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会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移动支付上重要的基础环境和设施,并且这些新兴技术还将为人脸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未来各个场景的深入应用提供坚实的物理保障和必要条件。

截止目前,通过不断优化比对和搜索算法,人脸识别技术天花板已由初期的两照比对,向照片识人转移,后者检索识别效率也已达到商业运营条件。支付宝已在大力推广使用人脸识别支付,如红旗超市、永辉超市等,均配备了人脸识别支付设备,用户体验较好,且用户尝鲜欲望明显强于二维码支付推广初期。目前各大移动支付会议论坛,也相继对人脸识别支付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设备展示。但是用户的心里接受程度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培育,目前大部分的用户仍然认为按照现有的技术保障下,可能还是传统支付方式更稳妥可靠。

由于人脸识别支付的业务和技术特性,需要先以开通并签约的方式,同步采集、预留用户的人脸照片,并建立特征值库,因此该数据库的建立,对人脸支付市场份额的占领,显得至关重要。由于对人脸隐私的更高保护要求,该数据库由可依托的国家机构做保障,之后进化成完整的体系来运营,对于人脸识别支付的行业规范性、产业成熟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就目前来看,即使在将来,也不大可能由多个主体建立一个如此巨大、安全稳定的数据库,来保证人脸支付运营的市场占比。但目前来看,支付宝、微信已开始逐渐积累这样的库存数据,若人脸识别商用推广环境成熟时,极有可能在二维码支付之后,在支付份额上,再一次形成双头垄断寡头地位。

三、人脸识别技术在支付场景的机遇与挑战

现阶段人脸信息私密性的保护仍不容乐观。在目前的技术下,和对未来技术的预估,很难做到人脸信息完全不被模仿获取。此前有文章提出的基于人脸数据替换账户体系的设想,就目前来看是不太成立的,并且由于金融账户是金融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的必要基石,监管层也不容许出现这样的情况。但人脸经过抽象后的特征数据,作为一个账户的别称或差异化的补充,还是极有可能的,即人脸ID作为更前置的银行账户,与银行账户进行签约关联,置于金融账户的更前端,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和安全的服务。

此外,人脸信息作为一个系统的数据基础,如果我们能够保证足够高的安全性,它还是可以作为一种用户数据被收集,再辅以其他等级高或者多因子的安全认证方式,当成用户的“账户”信息来间接使用。但是它的使用也只会在某一个领域或者系统内被使用,不会像真正的银行账户一样,被推广关联到其他各行各业客户。

人脸支付一旦作为一种大众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被更多的群众作为日常使用,像聚合二维码支付一样,聚合人脸支付业务的开展,便有可能成为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一旦形成,便会如同二维码聚合支付一样不可逆转。但前提是人脸支付能作为一种被大众认可的支付方式,这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周期,不过就现有市场环境来看,这种培育已经开始。

人脸支付聚合的流程和技术,参考当前的二维码聚合支付发展模式,可以有专门制做人脸聚合支付设备或系统的企业来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人脸ID在账户关联时,在用户授权和签约的前提下、基于用户隐私保护的绝对底线、确保客户支付的主观意愿、监管环境的允许和规范性指导等系列保障措施下,或许不仅可以关联银行账户,也可以关联第三方支付账户,进而形成人脸聚合支付。虽然人脸信息的读取和分析远比二维码复杂,但是在5G技术的基础上,这种信息量导致的交互时间差,理论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聚合人脸支付的技术实现,在5G时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它能否得到推广,主要取决于以后的市场发展趋势和监管机构的控管模式。

如果人脸支付方式能够发展起来,那么储备人脸数据信息的专业系统就会成为必须,是开展人脸支付的必要前提。其次,与人脸支付相关的算法等技术,需要制定和颁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统一使用标准规范,能减少各种应用因标准不同而导致的信息无法互通兼容,并形成数据孤岛,从而不利于行业发展。解析和计算人脸数据信息的算法,会尽可能在服务器上完成,即广泛采用云计算来灵活扩展、按需调配计算能力。但由于识别技术的日新月异,显然在各种终端设备集成识别技术,并各自为政是不可取的,也并不利于海量数据的使用和互通使用。

因此,对未来人脸支付技术的预判,随着5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的广泛商用,近场比对和中后台比对的差异性将无限缩小。中后台的计算能力和优势或将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借鉴和参考云计算的提出、试验,再到广泛商用的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技术大中后台化、瘦前端化,或许是一种必然的主流趋势,并在各个行业广泛适用。即人脸支付所涉及的存储、计算、比对等,都在中后台服务器里完成,中台抽象服务,后台抽象具体的算法,前端的终端会越来越瘦,仅负责采集,用户交互等轻量级工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总是有层出不穷的创新,作为新兴的支付手段,人脸支付虽然前景广阔,但还有很多技术难题亟待优化和解决,人脸支付研发力度将仍然会不断加大,进而降低市场边际成本,使得产业发展更为成熟,满足人民日常生活。同时,提高人脸识别的安全隐秘性和精准性,将会是新技术在银行业应用上最重要的问题。

银行业应呈包容心态,在做好风险控制的首要原则之下,在不断完善技术的同时,满足监管的要求,顺应市场的需要,有效尝试人脸支付的使用场景,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和信任新技术所带来的生活便利,以及享受科技所带来的生活福利。如此,人脸支付才能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地发展和普及。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脸识别
    +关注

    关注

    76

    文章

    4021

    浏览量

    82445
  • 移动支付
    +关注

    关注

    0

    文章

    576

    浏览量

    48229

原文标题:5G时代下,人脸聚合将会是移动支付继条码后的下一城?

文章出处:【微信号:mpaypass,微信公众号:移动支付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华为支付-商户基础支付场景准备

    一、场景介绍 例如用户出行需要提前预定酒店房间,此时用户可打开商户开发的APP应用/元服务,选好预定房间后发起支付,商户通过接入华为支付拉起华为支付收银台完成单个订单
    发表于 02-13 14:51

    华为支付-免密支付接入支付并签约场景

    一、场景介绍 用户在商户APP应用/元服务选购完不同的商品确认订单后,跳转至用户支付并签约确认页面,用户完成支付并签约后,后续再次购买商品时,商户可以直接发起代扣,减少用户拉起收银台、输入支付
    发表于 02-10 09:55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

    在数字化时代,安全和便捷性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人脸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即无需物理接触、快速识别和高准确率,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1. 安全监控 1.1 公共安全 在公共安全
    的头像 发表于 02-06 17:20 475次阅读

    华为支付-(可选)特定场景配置操作

    如涉及以下场景,需提前完成相关产品的开通或配置操作。如不涉及,则不需要配置。 场景一:产品开通操作 部分支付场景接入涉及产品开通,未开通产品直接接入,商户请求华为
    发表于 01-21 10:30

    环境遥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遥感数据集的获取与使用

    环境遥感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环境变化的方法,它在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灾害预防和应对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对环境遥感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遥感数据集的获取与使用的概述: 环境遥感行业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0:29 291次阅读

    变阻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如何?是否有替代品出现?

    变阻器是一种用于调节电路中电阻值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变阻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备受关注。 未来变阻器将趋向于智能化和多功能化,随着物联网
    发表于 10-10 14:35

    深度识别人脸识别在任务中为什么有很强大的建模能力

    深度学习人脸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来识别和验证人脸。这项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强大的建模能力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驱动的学习方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9-10 14:53 525次阅读

    带阻滤波器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带阻滤波器作为信号处理领域的重要工具,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带阻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人脸识别的关键步骤、带阻滤波器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8-08 18:15 988次阅读

    卷积神经网络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的广泛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在准确性上有了大幅提升,还在应用范围和场景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本文将从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探讨其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7-08 10:48 908次阅读

    人脸识别模型训练是什么意思

    人脸识别模型训练是指通过大量的人脸数据,使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训练出一个能够识别和分类人脸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应用于各种
    的头像 发表于 07-04 09:16 776次阅读

    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的区别是什么

    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两个重要技术,它们在许多应用场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安全监控、身份验证、社交媒体等。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关键的区别。本文
    的头像 发表于 07-03 14:49 1468次阅读

    铁氧体磁芯材料的应用场景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铁氧体磁芯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在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磁导率、低磁滞损耗、高电阻率等,使得铁氧体磁芯材料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维爱普将探讨铁氧体磁芯材料的主要应用场景以及行业未来
    的头像 发表于 05-10 10:36 1514次阅读

    中国网络交换芯片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网络交换芯片市场的发展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技术进步、政策推动、市场需求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变化等。以下是对该市场发展趋势的一些分析。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4:02 989次阅读

    LG Display车载显示产品探索未来移动出行发展趋势

    移动出行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带给人们深深的震撼,尤其是今年的CES 2024展会仿佛是一场车展盛会,共计693家移动出行领域企业参加,为参展者展示了移动出行领域的发展趋势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7:21 571次阅读

    3D HMI应用场景发展趋势

    人机交互的革命性趋势。本文将探讨3DHMI设计的概念、优势、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3DHMI设计的概念3DHMI设计是一种基于三维界面和人机交互的设计理念。它利用3D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3:27 1395次阅读
    3D HMI应用<b class='flag-5'>场景</b>和<b class='flag-5'>发展趋势</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