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K海力士首次减产背后,是韩国芯片产业正在经历着内忧外患的真实写照。
7月26日,韩国第二大芯片制造企业SK海力士披露了第二季度季报,并正式宣布将从即日起针对其主力产品之一的DRAM及NAND Flash进行减产,这也是SK海力士的前身现代海力士着手生产DRAM产品后,首次宣布针对主力产品进行减产。
在季报中,SK海力士对于自身业绩的大规模下滑及未来的预期给出三点意见,分别是“DRAM需求的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及“日本材料管制措施的影响”。
业绩狂跌
根据SK海力士副社长、首席财务官车辰锡(音译)在季报说明会上的表态,SK海力士将首先从位于韩国京畿道利川的M10工厂入手,将该工厂部分生产DRAM产品的生产线,逐步转换为CMOS图片传感器的生产线,并将部分20nm DRAM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至10nm 第二代DRAM生产线。
此外,车振锡表示,作为NAND Flash的核心材料之一,SK海力士将逐步减少晶圆的原料投入量,具体投入量将同比减少15%,由此产品的出厂量也会有相应的减少,并考虑延缓布置位于忠清北道清州的M15工厂的新型生产设备,以减缓生产增量,并表示“若市场状态仍没有改善,则不排除将部分生产线停产的可能。”
减产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海力士交出了自SK集团收购以来的最差财报。
上述季报显示,SK海力士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季度净利润为5370亿韩元,相较去年同期下降88%,达到近三年以来的最低位;该公司的季度营收也同比减少了38%,至6.4万亿韩元,更达到五年来的最低值。同时,SK海力士的营业利润率仅为9.88%,达到近七年来的最低值,不仅远低于2018年SK海力士的全年平均营业利润率的51.5%,也低于全球芯片企业普遍的利润率20~40%。
此前,三星电子公布的季度财报也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三星电子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营业利润为6.5万亿韩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4.87万亿韩元下滑近56%。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HS给出的数据,目前SK海力士的主力产品为DRAM和NAND Flash两种产品,其中在NAND Flash,SK海力士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1%;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两大韩系制造商在存储类半导体的全球市场的合计占有率为74.6%。
这两种产品自然也成为支撑韩国半导体产业的“支柱”,但近期由于价格频频下滑,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也成为韩国各大企业所持有的共识。
前三星电子CEO陈大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的趋势来看,从去年下半年起激发的市场供给过剩及结构调整不仅没有结束,反而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且外部的贸易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也使很多潜在的客户犹豫或放弃在短期的芯片采购计划。
根据韩国半导体协会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虽然韩国企业在第二季度的DRAM供货量环比增长了近13%,但截至2019年6月,8GB系统内存DRAM的全球市场单价为3.31美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11.73%,继续保持下行的态势。
韩国大信证券分析师李秀彬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相比于三星选择发展非存储类半导体,并重点扶持代工企业,SK海力士则是一度选择增加产能,毕竟三星电子却可以透过其他事业部门注入资金,走过低迷期,而SK海力士则是一家彻头彻尾的芯片企业,此前,SK海力士日前宣布将斥资120万亿韩元兴建4家晶圆厂,维持竞争优势。
来自日本的雪上加霜
如果说,目前的市场趋势使韩国芯片产业已经出现一定的危机,那么来自日本的管制措施,则可以称得上是雪上加霜。
日本政府日前宣布修改对韩贸易规定,将限制氟聚酰亚胺、光刻胶,以及氟化氢三种材料出口至韩国,上述材料主要用于智能手机面板以及电视的液晶屏,同时光刻胶也是半导体晶圆片的的核心材质。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发行的最新报告显示,韩国半导体及显示器行业在这三类材料对日本的依赖度分别是91.9%,43.9%及93.7%,而海力士方面在接受关于减产的记者问答时,也间接承认减产背后有来自日方管制措施的影响,并称日本政府扩大半导体材料的出口管制,该公司认为有必要节省原材料。
从目前来看,三星电子方面已经要求供应商将包括上述三种材料在内的“所有进口自日本的材料”均应保证90天的库存,而SK海力士方面也回应称,目前该公司针对上述三种材料已拥有60日左右的库存量,足够应付近期的生产;而一位三星电子方面的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内部评估认为,日本方面制裁的影响将不仅局限于芯片,还将在智能手机、液晶电视等其他电子产品的生产上造成全方位的影响。
由此,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及SK海力士社长李硕熙(音译)先后访问日本,了解并调研日本方面的材料销售情况。
黄喆周表示,来自日本的材料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从客户资源及可信度来看均领先于其他国家近2~3年左右;陈大济也提到,目前日本限制对韩出口的材料,在韩国半导体行业所占据的份额较大,若日本的材料断供,韩国企业的库存最多也只能够活过3~6个月,而这也是日本能够打出的最大的牌。
何去何从?
日韩间触发的芯片之战,将会对于产业带来如何的影响?
一方面,根据韩国业界人士的分析,日方通过将韩国去除“白名单”的措施,攻击目标蔓延至电子、动力电池等其他新兴产业的材料部门,而这些部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60%。
另一方面,韩国企业正在积极寻找替代货源。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部长朴映宣(音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有韩国一家中小企业拥有制造99.99999999%纯度的氟化氢技术,但苦于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且该企业为小型企业,很难对于设施生产进行大规模投资。
第一财经记者也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三星电子正在调试使用韩国本土企业及中国企业制造的氟化氢产品,此外韩国第一大液晶显示屏制造商LG Display正准备使用韩国本土制造的氟化氢产品,光刻胶(抗蚀剂)则将使用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目前这两款替代产品正在进行相关技术调试,并有望将在下周对外公布。
此外,也有声音认为,目前的市场局势,短期将导致国内部分数码产品出现供应链短缺等现象,但长期来看,将为中国芯片行业给予更多发展空间。
招商证券在一份行研报告中也提及到,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趋势明显,晶圆厂建设投产加速,行业作为业内龙头在国产替代大潮中最为受益;考虑到部分企业在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受益于下游市场的旺盛需求,相关产品有望在客户端持续放量,未来公司业绩的增长动能充足。
黄喆周则认为,日本的目前措施,是在打破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环境下所维持的环球供应链;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韩国的半导体的生产设备及核心材料主要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导致虽然生产出芯片产品,但由于源头技术受制于外方,在成本控制力方面大打折扣。
“因此需要突破这种科创壁垒,在核心材料方面推动国产化进程,将有利于韩国产业未来提高成本控制力,而为了达到目前的目的,有必要和中国企业加强合作关系,通过市场与技术间的创新结合,共同完成供应链的改变与升级。”黄喆周表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投资者看好未来芯片产业的走向,例如,7月1~18日,日资外的其他外国资本共购入了4.9千亿韩元的三星电子股份,以及2.6千亿韩元的SK海力士股份。韩国新韩证券在一份分析报告中也指出,随着SK海力士转向减产,考虑到日企并不掌握大规模芯片产品化的经验,未来不排除业绩已经触底,市场会重新恢复正常的可能性。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3文章
50378浏览量
421680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995浏览量
216108
原文标题:行业 | 摇摇欲坠的韩国芯片产业背后的内忧外患
文章出处:【微信号:wc_ysj,微信公众号:旺材芯片】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