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技日报记者 冯卫东 方 林 亦 鸣
世界著名机器人专家、前密歇根州立大学(MSU)教授席宁博士于2018年2月15日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罪名是涉嫌欺诈,后获保释。近日,密歇根州大溪城地方法院审讯此案时,陪审团未能就“将席宁送交联邦法院受审”达成一致。随即,美国联邦检察官批准“永久撤销对席宁的欺诈指控”。
席宁的律师罗纳德·赛弗表示,席宁没有犯下任何罪行。作为世界著名的机器人和自动化专家,席宁的研究为拯救生命、推动全社会的医学和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席宁频频在世界各地出差,在7年半中飞行了1175次航班,为MSU、IEEE和全社会的利益全力推广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
赛弗称,虽然席宁收回其在这些旅行中花费的部分资金的过程并不完美,也就是记录保存“不太理想”,但对所有证据进行检视后,可证明席宁的报销请求都是合法的。
在密歇根州大溪城地方法院就此案进行了8天的审讯后,陪审团未能就“将席宁送交联邦法院受审”达成一致,美国联邦助理检察官据此结果提出动议驳回对席宁的起诉,认为“政府无法合理预期这些证据会在重审阶段产生有意义的改变,或重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炮制冤案频被打脸,FBI怎么了?
2018年2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以莫须有的“欺诈”罪名,突然逮捕世界著名机器人专家席宁,震惊全球学术圈。近日,这一案件水落石出,美国联邦检察官宣布永久撤销对席宁的欺诈指控,FBI炮制冤案不成,最终颜面扫地。好莱坞影片里风光无两的FBI怎么了?
这些年,FBI在华人科学家身上下了不少功夫。
2014年10月,其以“泄露机密”为由逮捕美国国家气象局华裔女科学家陈霞芬,实际上她只是为朋友查阅了一些公开资料,2015年3月,美国检方撤诉。
无独有偶。2015年5月,FBI又以“向中国出售超导技术”为名逮捕世界知名超导专家、美国天普大学物理系教授郗小星,后来郗小星被判无罪,因为FBI探员把公开设备当成“机密”。
FBI频频“惨遭”打脸,为何其中某些人依旧乐此不疲?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蓬皮奥先生今年4月在德州公开发表演讲时公然宣称:“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这是美国不断探索前进的荣耀。”
这一自认行之有效的“富强之途”,似乎也成为美国假想他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如此推理,每一位华人学者似乎都成了“嫌疑人”。
于是,FBI的某些人无中生有,专盯着眼皮底下的华人科学家,“认真地”没茬找茬,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住两个再说。至于随意罗织的罪名是否成立,频繁被打脸丢不丢人,都不管不顾了。只要能杀一儆百,就无所不用其极。
然而,前沿领域的顶尖科学家被这么一折腾,无端让个人声誉受损,给其家庭带来劫难,为其所在机构平添了无尽麻烦,更何况,科技进步需要席宁们争分夺秒甚至不间断地探索,这种没底线的折腾,造成的损失,不可逆转,更无法弥补。
如此考量,究竟谁在用“欺诈”手段对科技进步“犯罪”,反而不言自明了!
更有意思的是,平民百姓组成的陪审团,仅用良知和常识,就把自诩“专业”的FBI指控给否了。FBI是不是该反思反思了!
文章转自《科技日报》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0文章
28189浏览量
206453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6838浏览量
23749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科学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
受人眼启发!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改良相机
新型事件相机系统与标准事件相机系统对比图。 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照相机装置,可以改善机器人观察周围世界并做出反应的方式。受人眼工作原理的启发,他们的创新型照相机系统模仿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再立新功,又一新型高温超导体被发现。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赵俊团队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成功生长了三层镍氧化物,成功证实在镍氧化物中具有压力诱导的体超导电性,而且超导体积分数达到
天津大学科学家突破人类大脑器官成功驱动机器人
在科技探索的征途上,天津大学的科研团队再次迈出了令人瞩目的步伐。7月5日,该校宣布了一项革命性的成果——科学家们利用前沿的干细胞技术,成功培育出了高度模拟人类大脑的类脑器官,并创新性地将其与机器人系统通过先进的片上脑机接口技术紧密相连,开启了人脑与机器深度融合的新纪元。
新华社: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这一传感器!
6月25日,新华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贺我国科学家》为标题,报道了由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传感器成果。 我国科学家研发高通道神经探针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神经探针是一种用来记录神经活动的针状电传
前OpenAI首席科学家创办新的AI公司
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苏茨克维曾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会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
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并利用其研制出一款新型柔性X射线探测器。这种探测器不仅“身段”更柔软,可贴合需要扫描物体的形状,从而提高患者筛查的准确性,降低肿瘤成像和放射性治疗的风险,而且成本
本源量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年4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重点专项“面向复杂物理系统求解的量子科学计算算法、软件、应用与验证”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合肥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
OpenAI寻求美联邦法官驳回《纽约时报》版权诉讼部分诉讼请求
周一,OpenAI递交曼哈顿联邦法院一份文件,坚决否认《纽约时报》的指控与其严谨的新闻原则不符。“随着案件深入,真相即将大白,事实是《纽约时报》曾花钱聘请他人破解我们的产品。”
NVIDIA首席科学家Bill Dally:深度学习硬件趋势
Bill Dally于2009年1月加入NVIDIA担任首席科学家,此前在斯坦福大学任职12年,担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Dally及其斯坦福团队开发了系统架构、网络架构、信号传输、路由和同步技术,在今天的大多数大型并行计算机中都可以找到。
康奈尔大学科学家研制出5分钟快速充电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如今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及智能手机领域。其优点包括轻巧、抗震、环保,但充电时间较长及承受大功率电涌的能力不足。随着最新研究成果发布,科学家找到了一种独特的铟阳极材料,与锂离子电池内的阴极材料实现良好配合。
谷歌DeepMind科学家欲建AI初创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人工智能部门DeepMind的两名杰出科学家Laurent Sifre和Karl Tuyls正在与投资者商讨在巴黎成立一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事宜。
飞腾首席科学家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飞腾首席科学家窦强荣获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 1月19日上午,首届 “国家工程师奖” 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1 名个人被授予 “国家卓越工程师” 称号,50 个团队被授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