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已经过去半年,成立 10 周年的纪念日未到,阿里云首先迎来了一个“拐点”。一个重要的信号是,IDC 最近发布的全球云计算 IT 基础设施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云上的 IT 基础设施占比超过传统数据中心,成市场主导者。基于此,7 月 25 日的阿里云峰会,阿里巴巴集团 CTO、阿里云智能张建锋指出,今年是从传统 IT 向云计算全面转移的分水岭,“全面上云的拐点到了”。在他看来,过去的技术变革,从十九世纪末内燃机替代蒸汽机、二十世纪初汽车替代马车、七十年代电话替代电报,新旧技术的交替往往以拐点的形式出现,今年,将是云计算全面替代传统IT的拐点。
(开源:阿里云)Gartner 近日发布 2018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 7.7%,位列第三,仅次于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同比增速高达 92.6%。在报告中,Gartner 分析师形容阿里云的战略级研发投入“近乎激进”。而张建锋所谓“拐点”之下,阿里云是否还在准备做更“激进”的事情?“拐点”之下,阿里云关注这些技术机会
在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阿里云智能副总裁马劲表示,上云拐点首先是市场渗透率带来的。“拐点”趋势显山露水的过程中,阿里内部最大的一个整合变动便是于 2018 年底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随着技术成熟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客户标杆出现在各行各业,大家看到了上云的价值,所以这个拐点就出现了。阿里内部也进行了一些整合,最大的一个整合就是我们升级成为云智能事业部,可以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做这个业务”,马劲说。具体到技术层面的变革,例如在数据库上,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裁李飞飞提到,云原生、存储计算分离、弹性等相关的新技术对传统数据库技术带来很大的冲击,从中诞生新的赛道,也会创造拐点。
图|从左至右分别为贾扬情、马劲、李飞飞(来源:DeepTech)上云拐点之下,李飞飞从三个维度解读了这一变化和机会:“它要做到极致的弹性,要做到对虚拟异构资源的高效、可靠、安全调用,这种云原生技术在产品中落地实现必然带来第二个维度——业务——的拐点,因为底层技术的红利体现出来了,业务上可以降低成本,例如我们今天发布的 TCO。业务改进带来市场的渗透率,云计算市场蓬勃发展。从全球市场、中国市场看,越来越多线下企业,线下 IDC 往云上迁移,不管是专有云还是公有云,我个人认为,这个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所谓临界点,后续是一个加速上云的过程”。在今年 3 月从 FaceBook 离职加入阿里云,现为阿里云智能计算平台事业部总裁、高级研究员的贾扬清则表示,阿里技术中台和阿里云两个技术团队合并,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机制:云上的最大客户首先是阿里集团,所有和云相关的技术试验可以靠集团最大的需求来推动,由此沉淀下来的很多技术——包括从底层到数据库到大数据——都有机会输出。“挑战在于支撑集团业务的能力,能不能满足云上客户提出的不同上云需求,怎么通过产品升级和技术升级来服务更广大用户”,他说。这位 P11 级别的 80 后科学家,此前在 FaceBook 时为 FaceBook 的应用程序构建了大规模通用的人工智能平台。
(来源;DeepTech)而如今加入阿里云,贾扬清透露,从数据库到大数据到数据中台形成完整解决方案,可复制地交付客户的能力,是其近期非常关注的一个方向。“阿里云有非常好的落地场景,在上云环境趋势下,跟着这一波上云冲劲,我们可以逐渐地把项目中落地的经验、整个能力赋能到行业当中去”,他说。趋势嗅觉灵敏的企业不仅将网站 APP 等互联网业务放在云上,还将核心系统在内的全量业务上云。其中,不仅包括创业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大型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也在全面上云。那么,今年迎来行业的上云拐点,接下来阿里云关注的重点赛道是什么?答案是,零售行业和政务。据马劲介绍,阿里云是“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最大的底盘”,尽管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技术,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也包括市场、支付、物流等等在内,但零售行业仍然是特别典型的需要,和阿里巴巴自上而下所有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目前,在研发上,阿里主要分为三个方向:技术研发,产品研发,业务研发。技术研发的典型为达摩院,而且这一类技术会倾向于更前沿的、需要前期进行大量投入的技术,例如量子计算和芯片。而产品研发,定位在找准时间点,把市场紧急需求、普遍需求的能力产品化。最后则是阿里集团的业务研发,基于云和智能的技术支撑像天猫、淘宝、菜鸟、支付宝等等各个业务。这三个大方向协同进行。出海必有一战:国内云巨头成功“抢下”AWS 客户
目前,已经有上万家企业全面迁移到阿里云上。例如飞利浦中国、迅雷、万科物业、百丽、Salesforce 中国、居然之家、大润发、西贝莜面村、虎扑、得到、千寻位置、115 科技、众安保险、网商银行、龙湖地产、振华重工、洛可可、首汽租车、优信二手车、安联救援等。但在当天的阿里云峰会现场,参会嘉宾不但有国内的大小厂商,还有相当数量的国外嘉宾,其中不乏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商会负责人和大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云拐点”同样也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而阿里定不愿错过来自海外的新的增长空间。
图|2018 年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增长近一倍,在全球市场“坐三望二”(来源:DeepTech)此前 Gatner 的一位分析师就表示,以阿里巴巴的雄厚实力,阿里云将继续进行海外市场的扩张,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也曾在 2018 杭州云栖大会上表示:“对阿里云国际化进展满意,表示未来海外业务占比将达到一半”。在采访中 DeepTech 了解到,全面上云的拐点之下,阿里云对扩大国际化水平有非常明确的战略,而且已经在某些海外市场上“增速喜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国外业务的增速也已经有赶超国内的趋势。在亚太地区云计算市场中,阿里云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9.6%,已经超过了 AWS、Azure 市场份额的总和。甚至不久前,他们还“抢到了”AWS 的一个客户——印尼电商 Tokopedia。有意思的是,这个单子来得难也不难。Tokopedia 在接触阿里云时表示:“我们是印尼的淘宝,所以我们选择跑在阿里云上。但是,这是我们对你们的信任,你们一定要做好”。这家公司此前的云服务供应商是 AWS。李飞飞也多次用“增速喜人”这个表达来形容东南亚市场的业务增长,“这是中国云厂商的一个机遇,也是中国云厂商的责任和使命感”。而在欧洲,以德国为例,对于很多顶尖的德国公司来说,中国的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在其全球市场的份额也一般是数一数二的程度,当这些公司希望“Go to China”、希望更加深入中国这个市场时,选择中国本土的云厂商进行部署成为一个重要考量。这带来的另一个机会是,随着其在中国业务的增长,针对中国运营的比重往上走,为了保持基础设施的统一,中国以外的市场亦有可能采用中国云厂商的服务。不过,李飞飞认为,包括阿里云在内的中国云服务厂商,在出海、国际化上还应该加大步伐,尤其是和美国公司相比。“整个国际体系是一个英文主导的体系,中国的厂商怎么考虑产品的介绍、产品的用户界面、内核等等细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说。
-
云计算
+关注
关注
39文章
7735浏览量
137202 -
阿里云
+关注
关注
3文章
940浏览量
42966
原文标题:“拐点”背后:阿里云加快技术出海,东南亚市场是突破口
文章出处:【微信号:deeptechchina,微信公众号:deeptechchina】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