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关于浮栅技术的介绍和分析以及应用

lC49_半导体 来源:djl 2019-09-04 09:17 次阅读

英特尔(Intel)和美光(Micron)合作研发NAND flash多年,8日宣布准备拆伙,将在完成第三代3D NAND研发之后,正式分道扬镳。

Anandtech、巴伦报导,英特尔和美光12年前成立合资公司IM Flash Technologies,发展NAND。英特尔资助研发成本,并可分享NAND销售收益。不过两家公司NAND策略迥异,英特尔的NAND几乎全用于企业市场的固态硬盘(SSD)。美光除了贩售SSD、也供应NAND flash芯片

目前两家公司的3D NAND制程,进入第二代,可堆叠64层,正在研发第三代,预料可堆叠96层,预计在2018年底、2019年初问世。此一制程之后,英特尔和美光将各走各的路。

Anandtech猜测,也许是NAND堆叠层数破百之后,需要调整String Stacking的堆叠方式,两家公司对此看法不同,因而分手。另一个可能是,目前3D NAND的生产主流是电荷储存式(Charge trap) ,三星电子等都采用此一方式,英特尔/美光是唯一采用浮栅 (floating gate)架构的业者。也许是两家公司中有一家想改采电荷储存式架构,但是此举等于坦承失败,代表从2D NAND转换成3D NAND后,续用浮栅是错误决定,因而闹翻。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仍会继续共同研发3D XPoint存储,此一技术被誉为打破摩尔定律的革命技术。

英特尔、美光(Micron Technology)开发出新世代存储芯片「3D Xpoint」,分析师相当看好此一新科技,有人称这是革命性技术,可打破摩尔定律的束缚,显示美光和英特尔的研发能力不逊于韩厂。

巴伦2015年报导,瑞信的John Pitzer为美光大多头,他高度赞赏3D Xpoint,认为未来3~5年商机为每年90~120亿美元,美光/英特尔或许能拿下50%市占。他估计伺服器DRAM市场将从当前的80亿美元,成长到130~170亿美元,企业/数据中心NAND也会从当前的60亿美元,成长到90~100亿美元;新技术可分别吃下两大市场的30%市值。

MKM Partners的Ian Ing则称,过去50年来,存储设计都以电晶体为基础,3D Xpoint或许会打破限制。

几大阵型的NAND Flash区别

在主要的NAND厂商中,三星最早量产了3D NAND,其他几家公司在3D NAND闪存量产上要落后三星至少2年时间,Intel、美光前年才推出3D NAND闪存,Intel去年才发布了首款3D NAND闪存的SSD,不过主要是面向企业级市场的。

这四大豪门的3D NAND闪存所用的技术不同,堆栈的层数也不一样,而Intel在常规3D NAND闪存之外还开发了新型的3D XPoint闪存,它跟目前的3D闪存有很大不同,属于杀手锏级产品,值得关注。

1)三星:最早量产的V-NAND闪存

三星是NAND闪存市场最强大的厂商,在3D NAND闪存上也是一路领先,他们最早在2013年就开始量产3D NAND闪存了。在3D NAND路线上,三星也研究过多种方案,最终量产的是VG垂直栅极结构的V-NAND闪存,目前已经发展了三代V-NAND技术,堆栈层数从之前的24层提高到了48层,TLC类型的3D NAND核心容量可达到256Gb容量,在自家的840、850及950系列SSD上都有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在3D NAND闪存上领先不光是技术、资金的优势,他们首先选择了CTF电荷撷取闪存(charge trap flash,简称CTF)路线,相比传统的FG(Floating Gate,浮栅极)技术难度要小一些,这多少也帮助三星占了时间优势。

三星3D NAND产品一路从堆叠24层、32层到48层等,目前堆叠64层3D NAND已是整体产能中的主流。过去堆叠24层、32层及48层产品,其单位容量生产成本也许仅较2D NAND贵一些或相同,但是从堆叠64层3D NAND开始,其生产成本与功能优势皆大幅超过2D NAND。

三星内部人士表示,2018年将努力让堆叠64层3D NAND生产比重过半,至于堆叠96层3D NAND产品,计划将于2018年上半开始正式投产,未来堆叠64层及96层产品,将是三星3D NAND的两大主力,而且到了2018年下半,3D NAND生产比重也计划进一步拉高至90%以上。

据Digitimes消息,三星3D NAND比重已在2017年第4季突破80%,三星计划除了部分车用产品外,2018年将进一步提升3D NAND生产比重至90%以上,全面进入3D NAND时代。

2)东芝/闪迪:独辟蹊径的BiCS技术

东芝是闪存技术的发明人,虽然现在的份额和产能被三星超越,不过东芝在NAND及技术领域依然非常强大,很早就投入3D NAND研发了,2007年他们独辟蹊径推出了BiCS技术的3D NAND——之前我们也提到了,2D NAND闪存简单堆栈是可以作出3D NAND闪存的,但制造工艺复杂,要求很高,而东芝的BiCS闪存是Bit Cost Scaling,强调的就是随NAND规模而降低成本,号称在所有3D NAND闪存中BiCS技术的闪存核心面积最低,也意味着成本更低。

东芝和闪迪是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NAND领域是共享技术的,他们的BiCS闪存前年开始量产。去年6月,东芝联合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旗下闪迪(SanDisk)宣布,研发出全球首款采用堆栈96层工艺技术的3D NAND Flash产品,且已完成试作、确认基本动作。

该款堆栈96层的3D NAND试作品为256Gb(32GB) ,相比目前64层堆栈的闪存使用的BiCS 3技术,96层3D NAND闪存使用的是BiCS 4技术(3bit/cell,TLC),BiCS 4技术最大的意义不只是堆栈层数更多,西数提到96层3D NAND闪存不仅会有TLC类型的,还会支持QLC,也就是4bit MLC闪存。

3)SK Hynix:闷声发财的3D NAND

在这几家NAND厂商中,SK Hynix的3D NAND最为低调,相关报道很少,以致于找不到多少SK Hynix的3D NAND闪存资料,不过从官网公布的信息来看,SK Hynix的3D NAND于 2014年Q4推出的第一代,2015年Q3季度推出的第二代,前年Q4推出的则是第三代3D NAND闪存,只不过前面三代产品主要面向eMCC 5.0/5.1、UFS 2.0等移动市场,去年推出的第四代3D NAND闪存则会针对UFS 2.1、SATA及PCI-E产品市场。

SK Hynix的3D NAND闪存堆栈层数从36层起步,不过真正量产的是48层堆栈的3D NAND闪存,MLC类型的容量128Gb,TLC类型的也可以做到256Gb容量。

去年四月,SK海力士宣布研发出全球首款,容量 256Gb 的第 4 代 72 层堆叠 3D NAND Flash,预计 2017 年下半年量产。而该产品量产后,将超越当时由日本半导体大厂东芝(Toshiba)所推出的容量 256Gb 的 64 层 3D NAND Flash 的储存密度。

4)Intel/美光:容量最高的3D NAND闪存

这几家厂商中,Intel、美光的3D NAND闪存来的最晚,前年才算正式亮相,不过好菜不怕晚,虽然进度上落后了点,但IMFT的3D NAND有很多独特之处,首先是他们的3D NAND第一款采用FG浮栅极技术量产的,所以在成本及容量上更有优势,其MLC类型闪存核心容量就有256Gb,而TLC闪存则可以做到384Gb,是目前TLC类型3D NAND闪存中容量最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美光、Intel的3D NAND容量密度是最高的。

前年的ISSCC大会上美光还公布了容量高达768Gb的3D NAND闪存论文,虽然短时间可能不会量产,但已经给人带来了希望。

不过Intel的杀手锏在于3D XPoint闪存。

IMFT在3D NAND闪存上进展缓慢已经引起了Intel的不满,虽然双方表面上还很和谐,但不论是16nm闪存还是3D闪存,Intel跟美光似乎都有分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Intel都开始采纳友商的闪存供应了,之前发布的540s系列硬盘就用了SK Hynix的16nm TLC闪存,没有用IMFT的。

Intel、美光不合的证据还有最明显的例子——那就是Intel甩开美光在中国大连投资55亿升级晶圆厂,准备量产新一代闪存,很可能就是3D XPoint闪存,这可是Intel的杀手锏。

这个3D XPoint闪存我们之前也报道过很多了,根据Intel官方说法,3D XPoint闪存各方面都超越了目前的内存及闪存,性能是普通显存的1000倍,可靠性也是普通闪存的1000倍,容量密度是内存的10倍,而且是非易失性的,断电也不会损失数据。

由于还没有上市,而且Intel对3D XPoint闪存口风很严,所以我们无法确定3D XPpoint闪存背后到底是什么,不过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基于PCM相变存储技术,Intel本来就是做存储技术起家的,虽然现在的主业是处理器,但存储技术从来没放松,在PCM相变技术上也研究了20多年了,现在率先取得突破也不是没可能。

相比目前的3D NAND闪存,3D XPoint闪存有可能革掉NAND及DRAM内存的命,因为它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优势,所以除了做各种规格的SSD硬盘之外,Intel还准备推出DIMM插槽的3D XPoint硬盘,现在还不能取代DDR内存,但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据了解,未来两代XPoint正在开发中。这可能会将XPoint芯片内部的分层从2层增加到4层,然后再到8层,每次增加层数芯片容量都会翻番。另外,也可以通过堆叠芯片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和猜测是,这两种增加容量的方法都面临困难。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7

    文章

    51345

    浏览量

    428237
  • 3D
    3D
    +关注

    关注

    9

    文章

    2921

    浏览量

    108128
  • 浮栅技术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

    浏览量

    5933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屏蔽MOSFET技术简介

    继上一篇超级结MOSFET技术简介后,我们这次介绍下屏蔽MOSFET。
    的头像 发表于 12-27 14:52 1210次阅读
    屏蔽<b class='flag-5'>栅</b>MOSFET<b class='flag-5'>技术</b>简介

    芯片KMXP2000/5000国产替代方案:迪仕科技VCP1612/1615

    时,磁头会检测到磁场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这个电信号随后被磁芯片内的信号处理器分析,以计算出被测量目标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它们都采用了各向异性磁阻(AMR)技术。以下是关于这两款
    发表于 12-21 09:25

    EEPRO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EEPROM与FLASH存储器的比较

    EEPRO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基本结构 : EEPROM由晶体管构成,每个晶体管可以存储一个比特的数据。
    的头像 发表于 12-16 16:35 962次阅读

    射频分析仪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

    射频分析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电子测量仪器,在无线通信、电子测试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关于射频分析仪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的详细介绍:一、射
    发表于 11-26 14:32

    晶体管的组成结构以及原理

    晶体管主要是应用于于非易失性存储器之中,比如nand flash中的基本单元,本文介绍晶体管的组成结构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09:37 991次阅读
    <b class='flag-5'>浮</b><b class='flag-5'>栅</b>晶体管的组成结构<b class='flag-5'>以及</b>原理

    3D-NAND晶体管的结构解析

    传统平面NAND闪存技术的扩展性已达到极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3D-NAND闪存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在垂直方向上堆叠存储单元,大幅提升了存储密度。本文将简要介绍3D-NAND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8:09 991次阅读
    3D-NAND<b class='flag-5'>浮</b><b class='flag-5'>栅</b>晶体管的结构解析

    工控自动化电流信号隔离

    工控自动化电流信号隔离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在确保系统稳定、准确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对工控自动化电流信号隔离的详细介绍: 一、定义与功能 工控自动化电流信号隔离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14:25 411次阅读
    工控自动化电流信号隔离<b class='flag-5'>栅</b>

    电气隔离的作用与原理

    电气隔离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的装置,它能够防止电流的意外流动,从而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电气隔离的作用 防止触电 :电气隔离能够防止人员接触到带电部件,从而降低触电的风险。 保护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18:07 1127次阅读

    共源共放大器的特点是什么

    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等特点。以下是关于共源共放大器特点的分析: 高增益:共源共放大器的增益主要来自于共源放大器和共放大器的增益之和。由
    的头像 发表于 09-27 09:38 890次阅读

    尺是什么?以及尺的3大结构,一起看看吧

    尺主要是由磁性标尺、磁头和检测电路三部分组成。 1、磁性标尺:磁性标尺是磁尺的测量基准,通常由磁性材料制成,并在其表面按照一定规律磁化出等间距的磁信号。这些磁信号可以是正弦波、方波或其他特定
    的头像 发表于 08-20 13:51 1318次阅读
    磁<b class='flag-5'>栅</b>尺是什么?<b class='flag-5'>以及</b>磁<b class='flag-5'>栅</b>尺的3大结构,一起看看吧

    介质层的发展和挑战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同时提升器件的工作速度和降低它的功耗,集成电路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按比例缩小,工作电压不断降低。为了有效抑制短沟道效应,除了源漏的结深不断降低
    的头像 发表于 08-02 15:37 1389次阅读
    <b class='flag-5'>栅</b>介质层的发展和挑战

    智能软启动柜球控制设置在哪

    智能软启动柜是一种用于电动机启动和控制的设备,它通过控制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少启动时的冲击,延长电动机的使用寿命。智能软启动柜的球控制设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位,防止水泵空转或
    的头像 发表于 06-18 14:41 969次阅读

    电桥电路驱动器和MOSFET驱动器产品介绍

    电桥电路驱动器和MOSFET驱动器产品介绍
    的头像 发表于 03-19 09:43 793次阅读
    电桥电路<b class='flag-5'>栅</b>驱动器和MOSFET<b class='flag-5'>栅</b>驱动器产品<b class='flag-5'>介绍</b>

    示波器地测量-使用普通的探头和差分探头对比

    在差分信号的测量方法中我们提过示波器地测量方法,现在我们举个实例分析一下,和差分探头测量进行对比。 图1:示波器地 利用普通探头测量半桥电路上管驱动波形系统 图2:普通探头接上管 S 极,使得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33 1650次阅读
    示波器<b class='flag-5'>浮</b>地测量-使用普通的探头和差分探头对比

    nandflash和norflash的主要特点和区别

    NAND Flash和NOR Flash都是基于场效应晶体管(Floating Gate FET)的结构。它们都包含源极(Source)、漏极(Drain)、控制(Control Gate)和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2:40 188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