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政策和资金的加持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突飞猛进,逐渐突破西方在先进制造装备、原材料和新进工艺及高端产品应用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掌握更多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据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是2201.3亿元,同比增长19.1%。到2020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将超过1315亿元,中国MCU市场将达到328亿元,未来几年将保持7%以上的复合增长。由此可见,在全球半导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力量正在崛起。
这其中,深圳市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顺芯片”)成为MCU领域的最大黑马企业,不仅通用32MCU HK32F103系列已于2017年中旬正式量产,其世界首创的最低功耗7nA的32位微处理器,也将接受客户定制。
在2017深圳国际电子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嵌入式系统展上,笔者走进航顺芯片的展区,与其销售总经理王闽南畅聊当下的MCU市场状况,共同探讨MCU产品、生态系统及应用方案等。
在逆境中突围
众所周知,集成电路芯片是信息时代的核心基石,它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更成为全球高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必争制高点。
当前,MCU因其高性能、低功耗、可编程、灵活性等优点,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物联网等领域需求十分强劲,导致MCU供应短缺,价格持续暴涨。看似一片大好的MCU市场,实则暗流涌动。
即将步入2018年第一季的集成电路行业淡季,欧洲半导体巨头NXP公司对其代理商发出了涨价通知。通知称,将从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对NXP旗下MCU、数字化网络、汽车微控制器等主要产品上调价格,涨价幅度在5%—10%不等。
随着NXP打响了2018年MUC芯片涨价的第一枪,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TI等大厂的动向也颇值得关注。在一系列缺货、涨价的不利因素之下,国内的MCU厂商也迎来了逆境中突围的机遇。
作为国内MCU厂商中前三阵营之一的航顺芯片,建立了世界首创超低功耗7nA物联网、万物互联核心处理器浩瀚天际10X系列平台,接受代理商/设计企业/方案商定制低于自主研发十倍以上成本,接近零风险自主品牌产品,设计完成只需三个月,量产只需六个月。
软硬件兼容32位MCU和世界首创7nA待机功耗成航顺芯片制胜法宝
一直以来,MCU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方面,前十大MCU厂商基本全部来自国外,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在高端芯片的核心技术、先进工艺、核心原材料以及高端产品应用等方面仍然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另一方面,国内MCU原厂,航顺芯片(HK)、兆易创新(GD)、复旦微(FM)、华大CEC等在研发上着力投入,将传统MCU进行升级与优化,积极填补无线充电、汽车电子及物联网等市场需求,扩展中国市场。
航顺芯片作为中国集成电路研发企业的新星之一,在几年前就带领团队着手32位MCU的研发,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厚积薄发。经过三年的不断努力和创新,在2017年6月份成功量产ARM核32位MCU HK32F103系列,软硬件全面兼容国外某品牌32位MCU,让终端客户不再受制于某些品牌缺货涨价导致的窘境,实现中国首次重大技术突破。
据笔者了解,航顺芯片于2006年创立于上海,2013年搬迁至深圳,目前在上海、成都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应用中心,2017年成为深圳龙华八大重点引进项目之一企业。
目前,航顺芯片的产品主要有四大类:大MCU类、大存储类、大电源管理类、LCD/LED液晶驱动类。基于当下物联网和智能设备领域的强劲需求,航顺芯片着力打造超低功耗、高性能以及特定应用等物联网MCU产品。
据王总透露,目前航顺芯片的32位MCU产品线显示,高性能M3中的HK32F103系列已经于2017年第二季度量产;超低能耗M0中的HK32F030系列、HK32F031系列、HK32F03X系列以及世界首创7nA待机功耗等也将于2018年第一季度量产;特定应用M3和M0中的定制化SoC也将于2018年第二季度量产。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7深圳国际电子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嵌入式系统展上,航顺芯片携世界最低功耗7nA处理器和多款MCU应用方案亮相,现场演示世界最低功耗7nA航顺HK苍龙1号,睡眠状态下功耗几乎为零,震撼业界。
同时,航顺HK32FXX+航顺自主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算法完美溶合组成的方案。PIN TO PIN兼容,软硬件都可兼容国外品牌,也实现了中国在业界的首创。可用在电动车、电动工具、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众多马达控制行业,获得几百家的方案商、代理商的青睐。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387文章
11536浏览量
361676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578浏览量
372882 -
生态系统
+关注
关注
0文章
702浏览量
2072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