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2016“对话张江”全媒体访谈活动举行第十三场,本期对话嘉宾为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副总裁徐伟。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副总裁徐伟25日参加2016“对话张江”全媒体访谈时表示,当前全球半导体行业正进入“后摩尔定律”时期,产业逐步从技术驱动转为应用驱动,而在国内随着最近两年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本土半导体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8英寸纯晶圆代工厂,由原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和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新设合并而成。公司在上海张江和金桥共有3条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月产能超过15万片。
据徐伟介绍,华虹NEC成立于1997年,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条8英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华虹NEC的顺利建成、投产,以及之后的良好经营状况,也带动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使大家看到国内有能力、有条件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在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华虹宏力始终致力于先进差异化工艺技术的持续创新,已经形成广泛深入的制造工艺平台,目前华虹宏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智能卡IC代工厂,功率分立器件技术与出货量居全球8英寸代工企业的首位。2015年,华虹宏力智能卡芯片出货量达到26亿颗,占全球40%,国内市占率更是高达80%以上。
作为上海本地的两家半导体代工企业,华虹NEC和宏力当初合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1+1>2的效果。自合并以来,从2014年起,新公司销售额即超过了没有合并前的销售额总和,并保持着持续增长。2015年公司又扩充产能,预计到2016年底,每月产能将增至16万片。
在国内,半导体芯片的进口额多年来远超石油,国产芯片的占比则只有约10%左右。“缺芯之痛”一直是制约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特别是一些高端芯片,如存储器、中央处理器等,更是几乎完全要依赖进口。
正是为提升半导体芯片国产化率,摆脱产业严重受制于人的局面,国家最近两年来先后出台《集成电路发展规划纲要》,并成立逾千亿规模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这些政策都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信心。
华虹宏力目前主要聚焦于8英寸生产线。在徐伟看来,8英寸有8英寸的特点,华虹宏力也将立足于特色工艺,当前流行的“云物大智”概念都为8英寸平台、特色工艺平台创造了非常大的市场空间,包括很多传感器、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高铁等领域,都将是未来非常好的市场热点。
半导体产业链通常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华虹宏力作为芯片代工企业,伴随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据徐伟介绍,随着华虹宏力本身技术平台的进步,也造就和培育了国内很多设计公司发展起来,甚至带出了不少明星设计企业。比如与他们合作的一家IC设计企业,起初从十几个人起步,后来销售额达到数十亿并成功上市。
半导体行业往往有着高技术门槛,对企业的技术研发有着较高要求。为了在半导体代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华虹宏力多年来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每年把营收的10%用于科研投入,目前企业共拥有国内专利约5000项,国外专利近百项。
近年来中国半导体市场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许多并购案都和中国资本有关,国内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布局也是遍地开花,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内多个城市相继宣布要投资建设12英寸半导体生产线。
对此,徐伟表示,全球主要的集成电路制造商都已经来到了中国,纷纷在国内投资建厂,但是各自在发展方向上还是有所区别。国内集成电路需求量巨大,国产芯片只占到10-20%,市场蛋糕足够大,企业关键是要各自选择自己所长。华虹宏力所专注于8英寸特色工艺平台,和近期相继开工建设的一些12英寸生产线项目在工艺上几乎没有冲突。
同时,徐伟还指出,过去三十多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一直遵循着著名的“摩尔定律”,而近年来全球产业逐渐进入“后摩尔定律”时期,集成电路的发展不再是摩尔定律在引领,而是市场应用的需求在引领。比如说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的应用,都在驱动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2文章
50185浏览量
420686 -
集成电路
+关注
关注
5374文章
11298浏览量
360281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6839浏览量
21406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