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分析公司IHS的预计,到2019年全球每年将生产2.3亿个可穿戴设备,未来采用“始终运行”(always-on)模式的健康监测、休闲连接、环境自动化和广泛安全等功能的设备数量将快速增长。相应地,相关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大量需求也将随之产生,包括延长电池续航时间、更小的尺寸、充电的方便性和速度、数字加密和安全,以及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改进。
未来几年,穿戴设备中使用的传感器数量将快速增加,以便随时提供更多周遭世界的信息,让穿戴设备可以依照环境的变化提供我们更便利的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产品进入市场,我们的辅助设备将紧密地和采用微型化技术的表带、服饰配件、首饰、头戴耳机以及眼镜等智能器件的互动。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正努力地减小元器件的尺寸,并开发将电源管理与传感器接口、处理、安全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单片式集成解决方案。
随著越来越多的医学监控应用出现,在可穿戴设备将测量到的生物学信息传给智能手机、甚至服务提供商的同时,敏感信息管理的议题势必受到更多关注,加密技术必须能够保护我们的隐私和秘密。Bluetooth Smart技术已包含基础的加密方法,此外,部分系统供应商已能够在通信通道的两端提供银行级加密,确保用户只分享愿意提供的信息,即使你的设备遭到黑客入侵也不例外。
电池的续航时间也是消费者购买设备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设计工程师想方设法在设备上增加更多元件和功能的同时,满足续航力的要求是艰巨的挑战。为适应有限的功率预算,有些制造商开发了极低功耗的集成式解决方案,使BluetoothSmart事件的电流消耗降低至1mA。另一些制造商则使用模塑分层锂聚合物电池来适应设备形状,最大限度地增加可用电能储存空间。
今天的可穿戴设备通常充电一晚可工作7-14天,但下一代产品的要求可能远不止此,甚至需要支持“始终运行”模式和全天候工作,让用户不必卸下或关断设备(电源)。
充电技术有可能克服目前的电池续航时间限制,目前有些可穿戴设备使用了太阳能或运动充电机制,尽管它们还不足以支持设备不间断地工作,但也有效延长了电池的续航时间。研究人员们也正在考虑其他“能量获取”技术,例如从杂散RF信号吸收能量,目前看来最有希望的解决方案很可能是无线充电技术,届时可穿戴设备将能吸收来自附近(通常在10米左右范围内)的专用松散耦合RF发射器的能量。这个技术如果想要成功,必需支持类似于Wi-Fi的模式,使咖啡馆、机场、酒店和办公室全都具有“充电热点”,以便我们能够随时为可穿戴设备充电。
传感器需要全新一代的分析和无线通信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才能理解接收到来自环境的信息并进行检验,向我们传达有用的指示信息。从远程医学检查和饮食提示到家庭自动化、安保和日常便利,这项技术的应用潜力几乎是无限的。最终,这些服务将吸引人们投资可穿戴设备,让市场的开发前景一片光明。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0文章
51014浏览量
752993 -
可穿戴设备
+关注
关注
55文章
3813浏览量
16700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