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副边电流连续,电流峰值小,变压器铜损小,温升低,铁芯小
原边电流峰值小,主管器件电流额定值相对较低
输出电流连续,电容电流纹波电流小,电容设计相对容易
输出侧有电感,所以输出电压脉动小
缺点:
器件相对较多,价格相对较贵
一般工作在CCM,对于开环工作系统,输出接假负载,保证轻载时也工作在电流连续状态
反激变换器 (Flyback Converter)
优点:
价格便宜,电路简单(只有一个变压器,且输出没有电感和续流二极管)
缺点:
输出纹波大,损耗大,效率低,通常用于低功率场合:P<150W
反激变换器中通常加入气隙,以防止变压器饱和(加入气隙后,磁化曲线变平,传递更多能量)
半桥变换器 (Half-Bridge Converter)
优点:
Mos体二极管可以将开关管集射极电压箍位在输入电压,所以无需额外复位绕组和吸收电路
输出电压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的两倍,所以输出滤波电感和电容可以取得较小
半桥变换器的两电容与倍压整流115V/230V应用相一致,方便配套使用
变压器磁通正负交变,利用率高
缺点:
结构较为复杂,电流加倍(输入电压为VI/2)
晶体管之耐压为输入电压,通常用于高输入电压场合
推挽变换器 (Push-Pull Converter)
优点:
两个功率管的驱动电路具有相同的公共端,因此,在驱动电路较为简单
双管没有桥式电路的驱动直通问题
缺点:
功率管所需承受之电流要比半桥式小一半,不过耐压却要承受两倍之输入电压方可,适合应用在较大输入电流、较低输入电压的场合。
全桥变换器 (Full-Bridge Converter)
优点:
变压器原边仅一个绕组,变压器可以工作在正负两个方向,铁芯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高之效率
D1/D2/D3/D4可以将开关管集射极电压箍位在输入电压,所以无需额外复位绕组和吸收电路
输出电压纹波频率为开关频率两倍,输出滤波电感电容可取较小
全桥式变换器的功率晶体管,其所须承受之电压与电流都比其它变换器小,因此,非常适合应用在大功率输出之装置
缺点:
由于功率器件多,而且驱动电路会相对复杂,在价格上就会贵些
五种基本拓扑及其衍生结构是目前主流隔离型DCDC开关电源方案,MPS在反激型和半桥谐振型电路驱动方案上有较丰富的产品供选择。
这里针对反激型(Flyback)电路的设计要点进行概述,使你飞速进阶,可独立进行反激开关电源的设计:
反激式拓扑基本特点:
此拓扑中初级侧开关管和次级整流管承受最高应力(电压和电流)
反激式变换器对于小于150W的应用是最常用的变换拓扑(如图1)
图1:典型Flyback电路构造
图2:简化型Flyback结构
基本特性包括(参考图2)
由变压器T,开关管Q,二极管D和滤波电容C组成
Ton时: D截止,电感储能
Toff时: D导通
能量不能突变,磁通不能突变
工作原理:
1
功率管导通时,仅初级绕组处于激活状态,变压器为一简单串联电感器,初级线圈之变化率,则可表示为:
初级绕组电流会线性增加,此时在铁芯中之磁通密度会从剩磁增加至工作峰值。
2功率管截止时,初级绕组电流降为零,由于安匝(磁通密度)不能突变,变压器绕组极性变化,副边二极管导通,反馈能量。
次级线圈之变化率,则可表示为:
次级圈电流由最大值变至零,此时在铁芯中之磁通密度会从工作峰值降至剩磁。
3对于反激式变换器,在一个周期内,可以自动完成磁复位。
设计中的常用参量设计:
1VOR的选择
VOR – 反射的输出电压 在开关管关断期间,输出电压会呈现在次级绕组两端。通过变压器变比,此电压会呈现在初级绕组两端。该电压为输出电压的反射电压。
VOR较高:初级电流的峰值和RMS值较低 ;可以降低开关管关断时加在次级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增大开关管关断时加在开关管两端的电压 ;增大了次级侧的峰值电流 ;增大了占空比;
VOR较低:通常适用于多路输出的设计 ;导致次级二极管两端承受的反向电压较高 ;增大初级侧的峰值电流 。
根据方案的不同设计要求,会有软开关和硬开关的设计区别,在开关损耗上会有不同。
2初级侧开关损耗
导通损耗
RMS 电流和导通电阻 RDS(ON)
为降低导通损耗,可以降低 RMS 电流或者降低 RDS(ON)
硬开关引起开关损耗
取决于输入电压、 VOR、峰值初级电流、开关频率以及开关速度
为降低开关损耗,可以降低 VOR、开关频率或者增大开关速度
软开关引起的开关损耗相对于硬开关损耗是很小的(如图3)
图3:硬开关、软开关损耗示意
-
开关电源
+关注
关注
6443文章
8273浏览量
480264 -
变换器
+关注
关注
17文章
2082浏览量
109088 -
功率
+关注
关注
13文章
2054浏览量
6972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