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科技与艺术的跨界活动,著名画家陈丹青先生走上台开口就说,我这个人没有一点想象力,没有一点创造力。当时我就在扪心自问,我到底有没有创造力?我想到自己和一位英特尔院士的对话,他当时问我有多少个专利,我说二三十个,然后他问,这二三十个专利为英特尔赚了多少钱?我想了想,好像没赚多少。而公司投入几十万的资金,去申请和维护这些专利。于是他给我讲了发明和创新的区别:发明是把钱变成想法,而创新是把想法变成钱。还好,我们研究院有很多科学家在做真正的创新,今天我就和大家讲几个小故事,关于创新的几个情境。”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
体验的重要性
经历多年的探索之后,我越发认识到体验的重要性。英特尔最早强调的是性能,然后强调功耗和连接性,再然后强调可靠性,如今不断关注体验。一旦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大力投入。我们创造了一套以用户体验为主导的话语体系,让社会和环境“了解自己”;忘掉电池不够用、忘掉太多缠绕的电线,真正“释放自己”;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跟人、跟物、跟环境联系起来,“连接自己”。
我为此学习了很多,但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样东西才意识到,其实体验很简单。那是一部手机,上面有七个喇叭,巨大的音量使木匠在嘈杂的环境里仍然可以沉浸地享受音乐。这种发明你可以说它是山寨,而山寨中常常被忽略的是用户体验的创新,用强悍的技术解决用户的痛点,然后单点突破,这就是用户体验的创新。
我们也在想,身在英特尔——传统上被认为是一家做芯片的公司,我们怎么能够做出一些酷炫的东西解决用户体验上的痛点呢?于是我们做了PocketAvatar。
现在大家手机上面都有视频会议,比如Facetime,视频会议它有什么样的痛点?第一个占用的带宽比较大,我们的流量非常有限、非常可怜,很快就用完了。第二个是隐私问题,我拿着手机参加视频会议,大家一看都知道我在什么地方,因为背景里有我所在的场景。第三个是一些微妙的体验,尤其是一些妙龄女士,她可能刚刚起床,素面朝天头发蓬松,她不愿意以这样一种形象示人。
针对这样一些细微的想法,PocketAvatar APP诞生了。从下面的图可以看到,右上角是真人的脸,而图片中间是所谓的Avatar,它能够捕捉你面部的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或者动作,把它变成一个和你同步动作的3D模型。这个3D模型可能是一只萌萌的山羊,也可以是一只橘子,也可以是奥巴马,也可以是和你很像的Avatar。这就解决了我们刚才说的那几个痛点:3D模型占用带宽很小,背景可以自由选择,也不存在形象不好的问题。
但这是不是一个唯一的解决方案?也未必。
在我所工作的英特尔研究院里,还有一个团队在做另一种解决方案。在视频会议中,显示出来的还是你,但是你的背景可能被替换成了阳光、沙滩、蓝天、大海,这不仅解决了隐私的问题,同时实时背景这部分的数据不需要传输了,帮助节省了带宽。而且还可以进行“美容”,你的嘴唇更红了,你的脸更瘦了,鼻子更高了,眼睛更大了……这是通过另一种手段解决同一种问题。
当然略有遗憾的是PocketAvatar还没进入中国。我们在想能不能做一些和中国更贴近的体验创新。我们想到的是瓷器。瓷器的英文名字就是China,代表着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有没有可能把传统的瓷器基因改造,使它具有全新的用户体验?
在今年的CES消费者电子展上,我们展示了内嵌Edison的一个瓷杯。而这里展示的是另一个同样具有Edison内芯的瓷杯。如果大家看过CES那个杯子,再去看这个杯子,你可能会发现一些细微的不同:这个杯子的外形更加漂亮,但是它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新功能呢?呈现出一些什么样新的体验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的手摸过这个杯子表面时候,在一段温润如玉的感觉之后,杯子亮了,然后你可以开始和这个杯子,开始一段非常奇妙的、亲切的交互之旅。具体的功能我现在还不能多讲,但是也请大家期待,在今年10月份我们就会展示这么一个非常奇妙的杯子,如果说CES上的杯子是版本0.1的话,它会是版本1.0。
破坏式创新
我们再看第二个情境。
北京有严重的雾霾问题,很遗憾,我们没办法用体验的方式去解决它,北京市布了几十个点,每个点部署近百万人民币的设备去监控空气质量。但问题是这个点和我可能离得太远,而它一个小时才发布一次,因此我还是不知道此情此景下我呼吸的空气是什么样的?
那怎么去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是第二种创新的情境:通过克里斯-安德森所谓的破坏式创新,用更低价的技术和服务来最低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不断完善,最后颠覆既有的高端市场。
我们采用了便宜的传感器,因为它便宜,不到一百元,所以我们可以做更多检测设备,部署到各个地方,或者随身携带。它是实时的,它反映的就是此情此景下的空气情况,但是它的问题是精度太低,数据不准确。但是大数据不用担心个体数据的绝对精确性,通过多源、全集就可以逼近真相。这些设备单个数据可能不准,但是通过众包把数据汇集到云里,再通过多维建模就能让它变得更准。
而当低价破坏式创新让技术民主化后,常常能带来飞轮效应。上面的这个例子,它的最终目标可以不只是变得更准,当有了更多的数据,我们能不能像预报天气那样去预报空气的质量,我们能不能去分析污染物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是怎么扩散的。这种低价格的破坏式创新,带来了更大的覆盖,进而产生更多的数据,打开了更大的创新空间。这是第二种情境。
十倍速的创新
破坏式创新的另一种表现是创造新的市场,这需要十倍速的创新。
我们的产业变化太快。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在偏执狂才能生存》中写到,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产业充满了十倍速的变化。阿马拉法则指出,我们往往会高估技术的短期影响力,却低估技术的长期影响力。英特尔在90年推出了486,现在是2014年,24年,大家猜猜CPU的性能提升了多少倍?四万多倍!我们身在其中,可能压根感觉不到。
比尔·盖茨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如果汽车像计算机行业这么发展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只需25美元就可以买一辆车,它一加仑可以跑1000英里。当然,后来通用汽车也有一个有趣的回应:如果汽车像计算机那样,它可能毫无道理地每天抛两次锚,它在转弯时可能突然shut down,无法re-start,需要重新安装发动机,而且气囊弹出前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要求你确认。这个笑话带来两层启示:
首先,我们身在的信息技术行业,十倍速变化是常态,因此需要十倍速创新。2006年,整个我们公司转向多核,产品部门在看两核,于是我们在想十倍速的可能性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做20核,甚至更多核的芯片。于是我们做了32核的芯片。创新总是有起有伏,32核芯片本身并没有成为明星产品,但是由它演变而来的至强融核帮助我们中国的天河二号连续三次成为超级计算机的第一。十倍速就是,当整个产业在想两核的时候,我们要想20核、32核。
在08、09年,iPhone已经出现了,智能手机大热,那我们在想既然已经有了智能手机,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比智能手机小十倍的芯片?于是有了Edison这么一个比邮票尺寸略大、但却集成了无线功能的计算平台。
第二层启示是物理世界的十倍速想法很美,但却不如信息产业那么成功。为什么?现在汽车一加仑可能跑50英里,我们做研究的时候思路往往是:下面我们要设计一加仑能跑60英里的汽车。这种思路导致的结果是,你必须在现有的基础设施上面慢慢修改,你会碰到很多问题,你被框在这个思维定势下。
其实,换一种思路,如果把目标定为设计一加仑跑五百英里的汽车,你可以完全跳出这个盒子,你会重新去设想,怎么设计这个汽车?
我刚才讲的三种情景,一种看上去比较小,是微创新,体验方面的创新,第二个是通过低价破坏式的创新,通过技术的民主化带来飞轮效应和新的创新空间,而第三种是最大的,是十倍速的创新。在这些创新中,我看到了共有的东西,而这些共有的东西可以用生物学的隐喻来描述。
生物学的隐喻
大家知道生物在地球上有35亿年的历史,从无机物一直发展到我们现在的社会,经历了很多创新。
第一个是死亡,在基因层面死亡代表着过时的思想消失了,新的基因、新的思想出现。很多公司在转型时,会让具有陈旧思想的人离去,这样才能让新思想获得生存和扩张的空间。
第二个是突变,每一种基因都是自私的,它们都想尽可能多地复制自己,但是在复制的过程中会产生错误,即突变,突变带来新的思想,形成创新。基于相似的突变率,细菌的突变速度要比我们动物快50万倍。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小公司在创新方面比大公司更快,而大公司则需要通过小团队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动态地创新。
第三种是繁殖,如果说基因是自私的,那么繁殖是自私和创造力的一个折中。通过繁殖父母各自一半的基因,进入到一个新的个体里面,形成创新。现在所谓的跨界混搭,Remix,便是这一类型的创新。我们也在从事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方面的创新。
第四种是入侵,入侵是比繁殖更为激烈的一种组合创新方式。人体里有一半多的基因组是原始病毒入侵的残留物。在病毒入侵的过程中,如果个体没有扛住就会随之消失,而扛住的又引入一些新的思想,因此变得更为强大。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对金融的入侵,我们在研究中又让金融入侵大数据,对数据进行定价。
最后一个就是适应,无论物竞天择还是用尽废退,必须得适应环境。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非洲早产儿的夭折率非常高,于是有公司做了一种很贵、很高级的婴儿保温箱送到非洲,第一年很好,但第二年这种产品大量故障,没有人能够维修,也没有零部件可以替换,怎么办?要适应环境。这个公司的设计师发现非洲这个地方丰田车到处都是,于是他们用丰田车的零部件,重新设计了一个婴儿保温箱,不但解决了零件供给的问题,还不愁没人维修。其实科技公司现在也在做这样的事情,比如合作、并购,这事实上就是公司在适应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和生态系统更好地共生,共同发展。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2文章
50150浏览量
420513 -
智能手机
+关注
关注
66文章
18407浏览量
179642 -
计算机
+关注
关注
19文章
7337浏览量
8761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