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代锐龙代表了AMD在CPU上的翻身之作,那么第三代锐龙则开启了AI两家性能平起平坐的竞争格局,同等核心数的情况下AMD已经可以和Intel打得有来有往。
同时裹挟台积电7nm在制程上对Intel的优势,AMD可以为CPU添加更多的核心,所以AMD在双通道内存平台上推出了12核的锐龙9 3900X和16核的锐龙9 3950X,核心数都远多于8核的i9-9900K。这使得Intel这边的压力骤然剧增。
那么多核心的R9系列表现究竟如何?今天就带来AMD锐龙9 3900X测试报告。
测试平台介绍: CPU长得都一样,所以就跳过了,来看一下测试平台。
内存是金士顿的DDR4 8G*4。实际运行频率是3200C14。
中间会有搭配独显的测试,显卡采用的是迪兰恒进的VEGA 64水冷版。
SSD是三块Intel 535。240G用作系统盘,480G*2主要是拿来放测试游戏。
NVMe SSD测试用到的是Intel 750 400G。
散热器是酷冷的P360 ARGB。
锐龙9 3900X终于来了,所以乔思伯的CTG-2硅脂也算是派上用处。
电源是酷冷至尊的V1000。
测试平台是Streacom的BC1。
X570主板介绍:从X570上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AMD与Intel在主板产品定位上已经十分对等,今天测试用到的主板就是定位旗舰的C8F。
整个主板的包装就很大,比一般的要大不少。
Formula这个系列的一大特点就是装甲和水冷头。主板的背面也有一张全覆盖的背板。
主板的装甲全部拆下来看上去不是特别说,主要是因为华硕都尽可能做到了一体化,其实基本覆盖了整个主板。
主板的背面有贴绝缘垫圈垫高背板。中间的铜柱是装在正面的装甲上,可以避免自攻螺丝直接拧塑料件导致容易损坏的问题。华硕的细节做工还是很不错的。
拆掉主板的配件之后,整个板子的PCB依然显得很满。
CPU底座是AM4针脚,可以支持1~3代的锐龙处理器。
CPU的外接供电为8+4PIN,主要是为了照顾到锐龙9 3900X和锐龙9 3950X。
CPU供电的散热部分为一个水冷头,不上水的时候也可以作为正常的散热片。
冷头为EK定制,可以看到内部的铜制水道,所以这个冷头的重量很大。
冷头同时对供电的MOS和电感都有接触,画面左侧的导热垫是针对5G网卡的。
CPU供电为14+2相,供电PWM芯片为ASP14051,其实就是IR35201的定制版本;供电输入电容为7颗尼吉康的FP10K固态电容(271微法,16V);MOS为每相1颗IR 3555M;输出电感为每相1颗(感值R40);输出电容为7颗尼吉康的FP10K固态电容(561微法,6.3V)。整个供电方案在X570中属于高配,对付三代锐龙是绰绰有余。
内存是四根DDR4,官方宣称可以支持到4400。
内存供电为2相,供电输入电容为1颗尼吉康的FP10K固态电容(271微法,16V);MOS为每相2颗IR 3555M;输出电感为每相1颗;输出电容为2颗尼吉康的FP10K固态电容(561微法,6.3V)。
主板的PCI-E插槽布局为NAX16NZX1X8NAX4。PCI-E插槽没有给足,但是也够用了。
PCI-E X16旁边可以看到6颗PI3EQX16芯片,这是用于PCI-E 4.0通道的中继,保证PCI-E 4.0通道可以满速运行。下面的4颗PI3DBS芯片是用于拆分PCI-E X16通道,让两根带金属装甲的显卡插槽可以运行在8+8模式。
华硕在显卡插槽的卡扣上做了不错的细节,螺丝刀可以比较稳定的卡在卡扣的区域内,对显卡的拆装还是很有帮助的。
主板的两个M.2 SSD插槽都是放在PCI_6的位置,上面覆盖了一片金属散热片。图中靠右的M2_2是直联CPU引出的,靠左的M2_1是走芯片组的。
有一个不错的细节是M.2散热片的螺丝有防脱落设计,装机的时候会方便很多。
主板后窗接口也是相当丰富,从画面左边开始分别是,CLEAR COMS+USB BIOS Flashback按钮;无线网卡接头;USB 3.0*2+USB 3.1*2;USB 3.0*2+USB 3.1*2(USB BIOS Flashback*1);5G网卡+USB 3.1*2;千兆网卡+USB 3.1 A+C;3.5音频*5+数字光纤。
主板的音频部分采用了一套比较复杂的高端方案,主音频芯片是Realthk的ALC1220,同时兼做机箱前置耳机的功放输出。后窗音频则通过一颗ESS 9023做解码,还通过一颗R4580I为后窗提供双声道的功放输出。
主板采用双有线网卡设计,传统的千兆网卡是一颗Intel的211AT。
主板上比较特别的则是提供了一颗5G的高速网卡,型号是aquantia AQC-111C。理论上可以达到千兆网卡5倍的带宽。但是同时需要家中网关也能达到相应的素质,使用门槛比较高。
无线网卡则是Intel的AX200NGW,支持 Wi-Fi 6/802.11ax,带宽可以达到2.4G,是目前Intel网卡中较为高端的。
主板对USB 3.1还是比较照顾的,提供了4颗PI3EQX芯片来作为中继信号放大,还有两颗ASM1543芯片用于TYPE-C的桥接。
由于主板规格的关系,所以通道数很紧张,后窗USB 3.0就通过一颗ASM 1074芯片来转接提供。
接下来看一下主板板载的插座规格,在靠近内存插槽的边角可以看到四个风扇插座和RGB+数字 LED插座。
在主板侧边靠内存插槽这边,图中左起分别为系统风扇插座*1、前置USB 3.1 TYPE-C、主板24PIN供电、开关+重启按键。
靠近芯片组这一边,图中左起为水冷系统插座+系统风扇插座、SATA 3.0*8、卧式前置USB 3.0。
在主板的下侧边,靠芯片组一侧图中左起为NODE插座(可连接电脑状态显示)、前置USB 2.0*2、主板电池、温度传感器、前置USB 3.0、机箱控制面板。虽然华硕这张板子被装甲包覆,但是主板电池放在了可以方便拆装的位置。对比那些动辄藏在显卡下面的产品,这个细节值得好评。
靠主板音频部分一侧,图中左起分别为前置音频、系统风扇、液氮模式(低温启动)+安全启动按键、复位按键、RGB+数字 LED插座、启动模式切换开关。
主板的芯片组是AMD X570芯片组,在***封装制造。
C8F的芯片组散热片是目前我拆解下来X570主板中最大的,他向显卡插槽之间延伸了很长的距离。相应的也使C8F并不需要很高的风扇转速。
最后来简单看一下主板上其他的芯片, ICS 9VRS4883BKLF可以使CPU的外频与PCI-E总线频率脱钩,使CPU具有更好的调节能力。
主板的SUPER IO芯片为NCT6798D-R。
主板的TPU芯片型号为ACB180410,可以帮助实现更好的CPU超频效果。
主板的RGB控制则是交给了AURA芯片,型号为ACB190213。
主板BIOS为单芯片,不过配有可以快速刷写的插座。旁边写着BIOS字样的芯片是用于USB BIOS Flashback功能,型号为AI1315-AO。
总体来说C8F的拆解给人感觉心满意足,通过这么多代的完善,无论是细节还是规格都相当的到位。所以当下ROG处于主板业界执牛耳的地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性能测试项目介绍:
对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对比性能的童鞋,这边会提供详细的测试数据。如果不想看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总结部分。测试大致会分为以下一些部分:
- CPU性能测试:包含系统带宽、CPU理论性能、CPU基准测试软件、CPU渲染测试软件、3DMARK物理得分
- 搭配独显测试:包含独显基准测试软件、独显游戏测试、独显OpenGL基准
- 功耗测试:在独显平台下进行功耗测量
CPU性能测试与分析:
系统带宽测试,内存带宽上,锐龙9 3900X的读取和复制会比锐龙7 3700X更高一些,但是由于CPU内部是两颗芯片,所以延迟也稍稍增加。L1L2L3的缓存带宽则因为是两颗芯片并行大幅提升。Intel与之相比的差距就非常巨大了。
CPU理论性能测试,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进行的,锐龙9 3900X的理论性能非常夸张,可以达到i5-9400F的2.7倍。
CPU性能测试,主要测试一些常用的CPU基准测试软件,还会包括一些应用软件和游戏中的CPU测试项目。随着第三代锐龙的发布,Intel在网页浏览器、单线程性能等测试中的优势不再,锐龙9 3900X的综合性能也可以稳稳的高于i9-9900K 11%。
CPU渲染测试,测试的是CPU的渲染能力。这个项目现在是AMD的优势,尤其是核心众多的锐龙9 3900X。
3D物理性能测试,测试的是3DMARK测试中的物理得分,这些主要与CPU有关。这个项目锐龙9 3900X的核心不能完全吃满,所以对i9-9900K的优势只有10%左右。
CPU性能测试部分对比小节:
CPU综合统计来说,锐龙9 3900X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没有一个够他打的。
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就是单线程和多线程,这边也做了一下分解。
单线程:这一代AMD CPU的IPC性能提升非常明显,虽然频率依然低一些,但是单线程性能上对Intel的劣势大幅收窄。锐龙9 3900X的单线程性能领先i5-9400F 16%,与i9-9900K的差距也仅有8%。
多线程:多线程则是到了锐龙9 3900X尽情发挥的时候,锐龙9 3900X比i9-9900K强29%,比自家上一代的锐龙7 2700X强63%。
磁盘性能测试:
磁盘测试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 6,1G的数据文件跑9次,这样基本可以排除测试误差。测试的SSD分别是535 480G和750 400G,都是挂从盘。简单科普一下这个测试里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从CPU或芯片组引出的(看CPU厂商怎么设计)。这边为了统一,测试的都是芯片组引出的SATA和PCI-E。
在磁盘性能上,锐龙9 3900X倒是显得更弱了一些。搭配NVME SSD时性能会介于锐龙7 3700X和i9-9900K之间,可见双芯片对于延迟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搭配独显测试:
显卡为VEGA 64,单纯的跑分锐龙9 3900X会略高于锐龙7 3700X,但是高的不是很明显。
独显3D游戏测试,游戏测试中还是i9-9900K会更强一些。
分解到各个世代来看,锐龙9 3900X显得比较有意思,在DX9和DX11游戏下表现更好,但是在DX12游戏中表现会略差一些。
游戏测试中历来有个很大的争议就是关于分辨率,所以这里就直接拆开统计。1080P下最强的是i9-9900K,4K下最强的是i7-9700K。不过优势都是小到基本可以忽略。
独显OpenGL基准测试,OpenGL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1为基准测试,这个测试是针对显卡的专业运算测试,差距与CPU的延迟关联度更高一些。这个环节是i7-9700K和i9-9900K略强一些。
搭配独显测试小节:
从测试结果来看,锐龙9 3900X相对不是那么理想,打游戏的话会比锐龙7 3700X略弱一点。考虑到他是两颗CPU DIE协同工作的,这点差距可以接受。
平台功耗测试:
功耗测试中可以看到锐龙9 3900X的功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单烤CPU的极端功耗也就是在烤FPU的时候,略高于i7-9700K一点。远远小于i9-9900K的水平。不过游戏功耗略偏大,是测试CPU中最高的一款。
详细的统计数据:
这次的测试对比组是i9-9900K、锐龙7 3700X、锐龙7 2700X、i7-9700K、i5-9400F。i5-9400F是作为对比标杆,对于锐龙9 3900X来说,在双通道的平台上要找到合适的对比,确实不现实。
- 就CPU的性能而言,锐龙9 3900X几乎是一起绝尘,综合性能达到了i5-9400F的近1.9倍,对比i9-9900K也可以领先16%,甚至已经超过HDET平台的TR4 2950X。
- 由于锐龙9 3900X没有集显,所以没有集显性能对比。
- 而搭配独显的部分,i9-9900K依然是目前最强的游戏CPU,不过现在游戏性能差距已经非常小了。
- 功耗上来看,锐龙9 3900X的功耗水平大致是与锐龙7 2700X相当,满载和游戏功耗会高一些,但是低负载下锐龙9 3900X的功耗更低。
这里放一下烤机时候的截图,锐龙9 3900X的全核睿频大致在4.025G,单核睿频可以达到4.45G。
最后上一张横向对比的表格供大家参考。性能部分仅对比与CPU有关的测试项目,并不包含游戏性能测试的结果。由于2017年开始,系统、驱动、BIOS对CPU性能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这张表仅供指向性的参考。
简单总结:
关于CPU性能:
从CPU性能上来说,锐龙9 3900X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不仅打趴下了i9-9900K,而且还往上打掉了TR4 2950X。假设下一代Intel架构上没有大的改进(10nm依旧难产高频大核心,所以继续沿用14nm),仅仅依靠十核也很难赢太多。
关于搭配独显:
游戏性能上,锐龙9 3900X介于锐龙7 3700X与锐龙7 2700X之间,所以既没有比单CPU芯片的更强,也不至于说性能真的就不好看,还是够用的。
关于功耗:
这次锐龙9 3900X的功耗其实控制的比较好,满载功耗介于i7-9700K和i9-9900K之间,但是待机功耗偏大,影响的最终的评分。
关于超频:
目前来看锐龙9 3900X的超频是比较困难的,据说后续要出改善版本的BIOS,还是先拭目以待。
总体来说,锐龙9 3900X很好的完成了吊打九代酷睿的工作,相同定位下把Intel压到没脾气。
就锐龙9 3900X自身来说,这颗CPU有些类似于TR4的加强版,具有很强的CPU性能,游戏性能虽然弱于锐龙7 3700X,但是也没有低多少。平台搭建成本上锐龙9 3900X也会大幅低于TR4系列,所以AMD这波是连自己的大哥都没有放过。
要说缺点的话,很明显就是现在良率上的问题,缺货太严重了。
-
处理器
+关注
关注
68文章
19156浏览量
229062 -
amd
+关注
关注
25文章
5440浏览量
13391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