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为谁而生?
华为今天发布了《201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华为公司连续第十一年发布该报告。华为公布了聚焦数字包容、安全可信、绿色环保、和谐生态四大可持续发展战略。
过去的一年,华为积极将自身行动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对标,与行业伙伴一起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圈,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落地。
梁华在开场演讲中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华为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类联接需求,让所有人享受到普遍的、无差异的数字服务,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谈及鸿蒙系统时,梁华表示,鸿蒙本来就是为物联网开发的系统,使得在自动驾驶,远程操作医疗环境,提供低时延的一个操作系统。那么在手机这一块,我们还是把开放的安卓操作系统和安卓生态作为首选,当然如果说,美国不供应的话,是不是未来可以把鸿蒙发展为手机操作系统,目前还没有这个决定。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此前也有类似的说法。
7月9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华为创始人任正非6月18日接受法国《观点》周刊采访实录。在采访中,任正非提到了有关华为鸿蒙系统的相关信息。
任正非称,鸿蒙系统并不是像大家想象那样用在手机中,做这个系统的时候并不是想替代谷歌的。如果谷歌高端系统不向华为开放,鸿蒙系统会不会转移做一些生态?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
6月24日,任正非接受英媒《金融时报》采访,根据华为心声社区7月5日发布的采访纪要,这次采访中,任正非也向记者披露了鸿蒙操作系统的一些细节。
在采访中,记者提问,听说你们研发了新操作系统叫“鸿蒙”,您认为华为有能力部署这个操作系统,来替代谷歌的安卓系统吗?
任正非表示,首先,鸿蒙系统的产生,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做物联网来用的,比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因为它能够精确控制时延在五毫秒以下,甚至达到毫秒级到亚毫秒级。
第二,我们希望继续使用全球公用开放的手机操作系统和生态,但是如果美国限制我们使用,我们也会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最关键的是建立生态,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态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
他说,我们有信心依托中国、面向全球打造生态。一是中国市场就有庞大的应用,相比所有互联网软件,我们的系统时延非常短,如果有的人认为在这个短时延的系统上应用得很好,就会迁一部分业务到华为来;二是,中国大量做内容的服务商渴望走向海外,但是走不出去,它们搭载在我们的系统上就可以走出去。
也就是,鸿蒙并不是为手机操作系统而打造,但它是成为华为手机操作系统的“备胎”,可以在手机上运行,一旦安卓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它便可以顶上,不会被人断炊。
谷歌与华为难免一战
早在2016年,就有人在Google的一段源码中找到了Fuchsia OS的痕迹——Fuchsia OS能跨平台兼容运行,运行平台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多种设备。
2019年I/O开发者大会上,Google正式公布了关于Fuchsia OS的相关信息,同时在7月9日正式上线Fuchsia OS开发者官方网站。
谷歌之所以要开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来实现对Android的覆盖,这源于它在5G时代的焦虑——低时延、高带宽和大容量等5G特性都直指IoT——即“物联网”,它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也如吴军所说,5G走向“更少的能量传递、处理和存储更多信息这个轴心趋势”。
谷歌以Fuchsia新系统取代Android,连接包括电视机、汽车媒体系统、机电脑、家具物联和智能手机等产品,显然是因为谷歌也看到4G时代的安卓可能不太适应5G时代的架构,它需要面向5G万物互联打造全新的操作系统。
据彭博社推测,Fuchsia OS 是 Google 试图使用单一操作系统去统一整个生态圈的一种尝试。这与华为的目标似乎不谋而合。
从谷歌战略步骤来看也能瞧出端倪。过去业内透露,Googel 计划在三年内,先在智能音响和其他智能家具设备上应用 Fuchsia OS ,然后再转移到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并最终取代 Android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
对比华为,双方几乎是类似的战略打法——都不会先从手机、PC等主流硬件入手,而是从智慧家居类产品硬件层面先推广,从自动驾驶等工业领域切入,等待规模成型,再逐步向手机、笔记本等领域覆盖。
而谷歌这个操作系统是兼容安卓技术的,过去安卓基于Linux的内核耦合度较低,一个基于5G更高维度的系统实现对安卓的兼容在技术层面是可以做到的,当年微软操作系统甚至都搞出了基于NT内核的安卓运行环境。
因此,谷歌与华为已经在同一条赛道上相逢,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替代4G时代的安卓系统,进入到5G物联网系统阶段,双方或难免一战。
鸿蒙基于emui 9.1版本的方舟编译器的优化版本,在性能上,比安卓原生编译器要快,目前鸿蒙系统的开发进度以及IPC性能(比QNX高了3倍,Fuchsia高5倍)正在赶超谷歌的Fuchsia系统。IPC简单来说,就是进程间通信,即在不同进程之间传播或交换信息。当前鸿蒙微内核结构使IPC(进程间通信)性能大大提高,这意味着进程通信效率与系统流畅性要大大提升了。
谷歌与华为的比拼点在于系统体验的优劣性、对开发者的友好程度以及生态建立的规模与速度。相对谷歌,华为在5G领域或许有更深的理解,5G是云存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的必要前提,它当前的想法是用一个操作系统把所有设备串在一起。
华为采用微内核操作系统和目前安卓的宏内核不同,宏内核是将手机系统所用到的所有驱动软件、底层代码、各种管理以及网络协议等都直接保存在了内核当中,好处是资源管理统一,劣势是代码量庞大,久用变慢卡顿,而且漏洞无法避免,系统可扩展性差。
微内核是由一群模块化的最小化软件程序划分成几个单独的运行在不同地址空间的服务,好是时延可控,内核安全性高,代码量小、内核精简、接口统一。
请输入示意图中左侧为宏内核,右侧为微内核图说
在2014年的时候,有位名叫余天升的业内人士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微内核就是一个皇帝,所有权利集中在他手上,但办具体的事情要找别人。宏内核像国务院,组织机构很庞大,有好多人在管事。”
据相关专业人士指出,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宏内核肯定是没问题;但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微内核的优势比宏内核会明显得多。
更直白的说,微内核是把核心功能拆解得尽可能小,根据不同设备的需求自由组合,类似一个搭积木的形式,这是华为能跨不同平台部署的关键,安全性与灵活性更高。
之所以说安全性更高,也有业内人士打了一个比方:微内核的设计就好比轮船的水密舱设计——将整艘大船隔离成一个个的水密舱,一个仓破了,船也沉不了。同理,一处系统被攻破,整个系统不至于崩溃。
也因此,余承东表示,华为的微内核可以用于高安全级别的,人脸识别、验证、安防等领域。
不过华为能看到的,谷歌自然也能看到。在当前,尽管是Android是宏内核,但谷歌Fuchsia也是微内核,大家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另有说法是,谷歌的Fuchsia 有两个内核,一个是轻量级的 ‘LittleKernel’,可用于物联网等小型设备;一个是 ‘Magenta’,从 LittleKernel 开发而来,可扩展性更强,能兼容手机、PC 操作系统。
所以 Fuchsia 不仅满足手机和电脑设备,还兼容物联网设备。当前安卓的开源项目(AOSP)已经包括了Fuchsia的开发工具包,有传闻说Google也已经把安卓的运行时ART迁移到了Fuchsia上——换句话说,Fuchsia也是会完全兼容Android原生程序的。正如彭博所说,谷歌试图从一个新的维度统一整个生态圈。
总的来说,开发一个适用于5G物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要快速形成物联网应用生态,华为鸿蒙、谷歌新系统Fuchsia都面临生态难题。
毕竟,谷歌想在物联网时代,联合广大开发者与手机厂商、硬件厂商形成一个类似当年Android的生态,难度已经今非昔比。因此,谷歌Fuchsia与华为鸿蒙将面向全球市场直接争夺开发者与各硬件厂商。在全球市场,谷歌号召力更大,但在国内市场,华为拥有主场优势。
谷歌的优势就是华为的劣势,正如倪光南院士日前接受采访所说的,在操作系统方面,不一定是我们技术比人家差,而是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上更加难一些。因为发达国家先入为主,已经在市场中建立了完备的一个生态系统,而新的生态系统必须通过市场的良性循环才能建立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
从当前来看,Android生态规模上已经足够庞大,全球开发者对Android生态的依赖性更高,毕竟,针对手机与可穿戴设备,谷歌有Android ;针对 Web 应用程序,它有 Chrome OS,都积累了大量的厂商与开发者。
所以,有Android珠玉在前, Fuchsia OS 作为Android的物联网升级版,谷歌说服开发者、带动各领域设备、硬件厂商进入Fuchsia生态,其难度或许要更小。
因此,目前不能低估谷歌在全球范围内的号召力与影响,不能低估谷歌在物联网操作系统上的潜力与能量以及它的生态积累的厚度与深度。当然,谷歌当前一方面还需要依赖华为给Android添砖加瓦,一方面也将与华为暗战物联网时代,两者即合作又竞争的状态可能将长期维持下去。
-
谷歌
+关注
关注
27文章
6171浏览量
105497 -
物联网
+关注
关注
2909文章
44704浏览量
374166 -
鸿蒙系统
+关注
关注
183文章
2636浏览量
66412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