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潮8月15日上海报道,今天,全球 EDA 巨头 Cadence 举办一年一度的 CDNLive China 2019 全球巡回用户大会。
这是中国 IC 设计业覆盖技术领域最全面、规模最大的先进技术交流平台,其规模和参与度再次刷新行业记录,吸引了超过 130 家企业、 1300 位 IC 设计从业者。
在刚刚结束的大会中,Cadence 公司总裁Anirudh Devgan,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朱珑上台分享。
从本届大会的主题“智能系统设计”,到各位演讲嘉宾主要分享的智能设计系统、智能架构设计中心、以及智能基础设施提升的关键,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AI 已经影响到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各个环节,不仅驱动 AI 芯片应用和创新蓬勃发展,同时也开始深入芯片设计的各个环节,通过更加智能的设计工具,带来整个芯片设计流程效率的提升和 PPA 的节省。
此外,在本次活动期间,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感知、语音交互、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等创新应用已成为交流的热点话题。
01、Cadence:智能化EDA和IP双剑齐发
Cadence 中国区总经理徐昀在开场致辞中说,过去五年,不仅整个行业发展日新月异,Cadence 同样在中国快速发展,今年其 Q1 财报开始单独披露在中国的营收,占全球营收的10%以上。
Cadence 中国区总经理徐昀
徐昀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成第二大市场,也是 Cadence 投入最大、最期待的市场。自1995年进入中国以来,Cadence 陆续在中国成立亚太总部、AI研发中心等,走得每一步与中国用户密切相关。
今年对于 Cadence 是特殊的一年,该公司宣布踏入系统分析市场,并推出 智能系统实际(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 战略,希望通过智能化系统设计在日常开发中为客户提供更多帮助。
紧接着,Cadence 公司总裁 Anirudh Devga以“智能系统设计”为主题发表演讲。
Cadence 公司总裁 Anirudh Devgan
过去系统公司专注于从软件到物理芯片设计的系统设计,移动和消费产品为整体系统设计优化开辟了道路。
在 AI、5G 和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汽车、工业、医疗等各行业都在经历空前的数字化转型,并促进了针对其特定应用需求而优化的定制系统和SoC的开发。我们已进入智能系统设计时代。
面向移动设备、云/数据中心、IoT/工业、汽车、航空航天和医疗健康六大领域,Cadence的智能系统设计战略,以技术(计算)软件为核心能力,包括引用AI和算法优化设计工具、扩展到新系统领域、以及执行核心 EDA 和 IP。
借助机器学习、全局优化等技术,Cadence可以切实提升 PPA 和周转时间,并提供完全整合和大量并行full flow。
随着数据速率的提高,精准的3D EM仿真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年 Cadence 推出系统级分析策略下推出的第一款产品 Clarity 3D 场求解器,针对云九三和分布式计算的服务器做了优化,其电磁仿真性能相比传统产品有 5-10倍的提升。
面向数据中心,Cadence还推出了企业级 FPGA 原型平台 Cadence Protium X1,为早期软件开发、硬件和软件回归及完整系统验证提供数 MHz 级高速传输速率,适用于从数十亿门 AI 和 5G 芯片到单 FPGA 物联网芯片和 IP 模块等多种设计尺寸和应用场景。
为了优化设计方案,Cadence 提出了 Machine Learning 与 EDA 相互融合的理念,并将机器学习的三驾马车战略带给中国 IC 产业。
(1)ML Inside:通过最新的机器学习引擎,改善数字设计工具,带来更好的PPA。通过对过往的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来加速未来的智能版图设计。
(2)ML Outside:自动化的设计流程,提升整个设计的生产效率。
(3)ML Enablement:软件和硬件的协同设计,以及 Cadence 独有的 Tensilica 处理器 IP,应用机器学习为系统级的优化带来提升。
Cadence 已推出针对 AI 芯片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包括 AI 芯片建模、AI 智能验证解决方案、大规模复杂AI芯片的全设计实现 flow、以及相关设计 IP 等。
在工具方面,Cadence 的布局布线工具 Innovus 里,已有内置的 AI 算法取代传统的算法。
今年 Cadence 还发布了第三代 JasperGold 形式化验证平台,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将开箱即用的证明速度平均提高2倍,回归运行速度平均提高5倍,同时优化了RTL设计的编译能力,容量提高两倍,内存占用平均减少50%。
过去一年,Cadence 持续全面强化各产品线。其首款深度神经网络加速器 DNA 100 处理器 IP,小至 0.5 大至数百 TeraMAC(TMAC)均可实现高性能和高能效,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ADAS、机器人、监控、为人机、AR/VR等各种设备端神经网络推理应用。
AI 处理器在运行最新的神经网络模型时会使功耗预算严重缩紧,要满足不同设备的 AI 功能需求,需要更高效的架构,DNA 100处理器利用创新的稀疏计算引擎解决了这些局限性。
此外,DNA 100 还配备完整的 AI 软件平台,兼容最新版本的 Tensilica 神经网络编译器,能在所有神经网络层运行,对于视觉、语音、雷达、激光雷达和通信应用设备端推理都适用。
02、魏少军:智能芯片的八大特征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IC 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演讲的主题是智能计算架构创新。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IC 设计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
魏少军教授谈到,算法是实现智能的核心,而计算是实现的智能的唯一途径,软件是实现智能的关键,而芯片是不可或缺的执行者。
尽管现有芯片可以为智能应用提供必要的算力,但他们并非为智能而生,在计算效率、能耗和灵活度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而架构创新或许是实现芯片智能化的唯一途径。
智能芯片被期望具备以下八点特征:
(1)可编程性:能适应快速演进的算法和不同类型的应用。
(2)动态可重构的架构:适应不同算法并达到
(3)好的架构变化能力:小于10 clock cycle,低延时。
(4)很高的计算效率。
(5)很高的能量效率:最好达到 100 TOPS/W,且对于一些应用能耗低于 1mW。
(6)低成本:被用于电子应用和消费电子。
(7)体积小:可以嵌入移动设备。
(8)简单发展方法:无需芯片设计知识。
魏少军表示,现在 CPU+SW、CPU+GPU、CPU+FPGA、CPU+ASIC 等尝试都不是理想的架构。
对于终极AI芯片来说,人们希望它既具备高能量效率、同时也具备很好的可编程性,比如图中红色圈的位置,也就是“软件定义芯片”。
“软件定义芯片”顾名思义就是让芯片根据软件进行适应与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将分块软件/程序不断送到数据通道,使芯片能实时地根据软件或产品的需求改变功能,实现更加灵活的芯片设计。
去年,美国国防部先进计划署(DARPA)推动的电子产业振兴计划(ERI)针对后摩尔定律(post-Moore’s-law)时代的新材料、架构与设计流程,其中一个课题就是软件定义硬件(software define hardware)。
这种处理器在运行过程能实时进行重构,实现最优的硬件重新组合,但很多大学研究仍未摆脱传统处理器设计的束缚,这个过程仍在改良型发展。
关于“软件定义芯片”,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魏少军表示,DAPRA的研究性能表现仅是清华大学研究成果的十分之一。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打造的数款 Thinker 芯片曾在国际上获得众多奖项。
粗颗粒度可重构阵列(CGRA)架构与这一思路不谋而合。有种说法认为,这种架构属于非冯·诺依曼架构。但魏少军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
如图,冯·诺伊曼不只是传统的计算机架构,也是基础的现代数字集成电路,几乎所有数字电路基本上都能归因于冯·诺伊曼架构的变体。
当下探索的软件定义芯片架构,其实做来做去并没有逃开冯·诺依曼架构,因此这种架构在计算完备性上是有理论基础的。
魏老师还展示了AI芯片发展路线图,通过算法设计与硬件设计融合,AI芯片间变得更小延迟、更高能效、更加通用。
这种设计,迄今为止,还没有成型的设计工具,魏少军表示,这或许是下一步芯片设计工具重要的发展方向。
此外,魏老师再次谈到 AI Chip 2.0 的愿景和实现路径,此前在 AI 芯片创新峰会上,魏老师曾详细介绍他对这一阶段的看法。(清华魏少军:AI芯片2.0,终极智慧芯片 | GTIC2019)
对于芯片设计者而言,怎样实现芯片的智慧化是心结所在。
魏少军认为,今天的芯片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智慧化,我们还走在 AI 芯片的第二个阶段,正在迈向第三个阶段。
如何使芯片有差异化,魏少军给出一种设想。
这一芯片架构除了包含在最右边一块的软件定义芯片外,还有如何通过学习过程,让算法和软件自动演进,这需要通过现有 AI 方法进行正向循环,让软件越来越聪明。这种想法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做出来。
魏少军表示,让芯片变得智慧化是一个重要目标,但算法还是实现智慧化的核心,今天的芯片尽管能提供很多计算能力,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系统设计,需要探索创新的架构。
他相信,朝着这样的目标,此前提到的 AI 芯片第三阶段,在未来几年将能够实现。
03、朱珑:智能密度是提升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
依图联合创始人、CEO朱珑认为,文明的变迁在于基础设施的革命。
信息时代过去30年,在算法、算力、数据提升百万倍。
智能时代过去5年,在算法上提升百万倍、算力提升十万倍、数据提升万倍。
依图科技 CEO 朱珑
当下 AI 所及的阶段仍是低阶智能,机器能看懂、听懂、理解的东西,人立刻就能秒懂、说清楚。
智能等级跃迁的关键,是智能基础设施的提升,其中的关键则是智能密度。
宏观上,从单体智能到群体智能,例如在智慧城市中,摄像头之间是可以对话的,能形成更大的智能体。
微观上,单位面积智能算力需要更大程度的提升,才能让性价比较高的技术得到普及。
AI 芯片为什么难做?朱珑认为,没有典型场景应用、没有超越 NVIDIA 的芯片、没有世界级的算法是没有意义的。
摩尔定律时代,晶体管密度难以满足智能计算,对此,依图从理念上思考差异化,提出“算法即芯片”的口号。
基于这一思考,依图与熠知电子(ThinkForce)打造了求索芯片,其设计理念:高密度、世界级AI算法、64路视频分析、服务器芯片。
求索芯片不是一个AI加速模块,而是一个具有端到端能力的AI处理器。其难度在于平衡CPU计算、AI计算、内存和数据通信。
最后,朱珑表示,依图未来的目标是通过“城市大脑 + AI 芯片”,让50万路成为现实,打造城市视觉中枢。
结语:AI正渗透到芯片产业的各个环节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上游的领军企业,Cadence在过去31年见证了全球半导体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从 Cadence 的战略规划上,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芯片设计软件及应用 IP 的趋势。
随着 AI、IoT等新兴市场的崛起,细分垂直领域对算力的需求趋于碎片化。从去年开始,从 CPU、DSP 等通用半导体设计 IP 转向更多专用 IP 正成为大势所趋,国内外一些创企也瞄准了这一市场,设计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神经网络处理器 IP。
AI 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不仅从需求方面推动芯片产业的发展,还能渗透到芯片设计的各个环节,将传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 电子设计智能化。
EDA 等设计工具的演进,将使得广大 IC 设计工程师能聚焦在更有创造性的训练模型和设计算法工作上,提升芯片设计效率,进而推动芯片产业的发展,为 AI 提供更优的算力支持。
-
智能
+关注
关注
8文章
1707浏览量
117474 -
eda
+关注
关注
71文章
2734浏览量
173139
原文标题:一牛众包:心率的报表前端开发外包;基于mt6735的2G DDR2运存死机重启问题解决外包;基于alsa驱动调试开发外包
文章出处:【微信号:news_16rd,微信公众号:一牛网在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