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你对于PCB行业有没有看法

hK8o_cpcb001 来源:ct 2019-08-19 16:26 次阅读

核心逻辑:目前全球PCB企业排名中,国内第一的深南电路也排在20名开外,未来前10大出现几家内资PCB企业是必然,国内的深南电路、景旺电子、崇达技术都非常有机会。

下面我通过三方面来展开:

第一,为何内资PCB企业能够崛起(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原因(有人退出,拱手让出市场);

第三,为何选择崇达技术(管理层、综合实力以及性价比);

内资PCB企业崛起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1)天时: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球电子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一直在持续,包括晶圆厂、芯片封测、消费电子制造(手机)等,当然也包括上游PCB产业。对于电子产业来说,“成本+技术”都是关键要素,近10年持续向中国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优质低价的劳动力成本(也包括工程师红利)、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包括原材料、各种元器件、零部件的本地化供应)、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

从这三点可以去全球范围内搜索:欧美国家消费能力强,但是基础制造产业薄弱,人工成本高昂,不具备竞争优势;日韩台市场不如中国大,人工成本高昂,基础制造能力也不如中国;从人工成本、市场角度来看,可能只有印度和越南这类发展中国家了,但是这些国家只是劳动力成本低,但缺乏技术人员,而且基础设施薄弱,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不是一朝一夕。所以综合考量来看,中国对于电子产业的吸引力更大,而且短期内无法被替代,趋势还将持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主要保留了高附加值的部分,包括研发设计,以及一些国内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比如高端特殊PCB板。

其实说到底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工成本,在当前智能制造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工的地位是在被弱化的(占总成本的比例持续下降),在中美制造业成本对比中,中国人工成本占优,美国能源成本和税收占优,所以未来也不排除部分制造业回流美国,靠近市场。前几天看了一篇福耀玻璃的文章有些感触,曹测算:中国生产玻璃在出口到美国,加上运输成本、关税等因素,比直接美国生产美国销售总成本要高出10%。所以也不排除PCB未来也会有回流欧美,当然汽车玻璃与PCB的附加值不同,运费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汽车玻璃可能每吨1万多,PCB每吨会在30万元。

2)地利:国内电子行业整体竞争力持续提升,在下游多个应用领域中占据世界鳌头,比如通信行业的华为中兴,消费电子领域的HOVM,家电领域的格力美的,安防领域的海康大华等;这些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必将带动供应链中的企业一同成长。

这个逻辑是最顺的,也是最容易找到成长轨迹的PCB企业。比如鹏鼎控股,营收部分来自于苹果的占比高达7成,过去十年是苹果公司发展的黄金期,鹏鼎不仅受益于手机销量的增加,而且单机PCB用量也快速提升,目前已成长为全球第一大PCB企业。同样的逻辑,华为目前手机销量也过2亿部,旗舰机型价值量在持续往上提,虽然目前并不能与苹果相提并论。假如3-5年后,华为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企业(以华为的成长速度,以及技术实力,叠加5G助力,是有这种可能性),在高端机领域也能够与苹果分庭抗礼,那么华为手机产业链中,出现1-2家百亿级营收的PCB企业是否也很正常呢,这还没有考虑通信PCB板。目前华为手机的PCB板来自于台企华通电脑,深南主要供应通信PCB板。

中国企业在FPC领域是短板,内资PCB都是这几年成长起来的,多数内资企业没有切入主流智能手机大厂例如苹果、三星、华为等,日台PCB产业发展比较早,拥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和战略方向选择,在消费电子这个最大的下游具有先发优势。随着内资PCB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未来向消费电子领域渗透是必然的。

3)人和:内资PCB企业卧薪尝胆,自强不息,奋勇向前。这一轮PCB浪潮中,内资PCB企业快速提升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获得了远超于行业的增长。相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内资PCB企业具备成本、产业链双重优势,在劳动力、土地、水电、资源和政策等方面更有优势,龙头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从中低端PCB板逐步向高端板渗透,在竞争中提升市场份额。我一直觉得中国企业能够在制造业的多个领域崛起,从低端做到高端,在竞争中不断取胜,是有内在原因的,与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刻苦专研等内在品质,甚至与中国文化的中庸、包容等都有相关性,PCB行业也会是如此。

其实PCB行业的壁垒就在于“技术+管理”,在技术上除了少部分高端板暂时无法突破外,绝大部分都不是问题。所以企业盈利能力与管理能力更直接相关,当技术上不构成壁垒时,行业反而是有后发优势,因为新建产能在自动化水平和厂房设计上面都会更高效。

摘取崇达调研报告部分内容:

Q:内资和台资的区别?为什么内资比台资盈利能力高这么多?

A:***主要是很多年前的厂,厂房很小,不像大陆是大厂,一个产品的所有流程是一个长完全配套走完程序,所以台资越往后生产过程很难体现规模化优势。***工厂水平线生产的速度2米,大陆可以做到4-6米。同一个设备生产产品,大陆容量批量更大,设备折旧摊销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比***低2-3个点,这些几个点几个点都是利润,制造业里面几个点都是非常重要。当然台资整体技术能力还是比内资要高的。

行业逻辑补充:上面都是从存量博弈来看内资PCB企业,还缺少行业增速,总蛋糕的扩大。历史上PCB行业经过多次转移,也经历多次行业景气大周期,每一轮周期的驱动因素都不同。比如94-00年的PC时代,04-17年的智能手机时代,而目前我们正迎来下一个驱动因素——5G。在5G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PCB需求,同时5G又会带来更大的下游电子行业繁荣,比如可穿戴、VR/AR,无人驾驶等,不断刺激PCB行业的需求。

PCB是一个极度分散的行业,国内PCB企业数量就达到1500多家,CR20市占率不足50%,这就给龙头企业提升集中度带来广阔的空间。未来国内市场中的企业数量很可能会下降到小几百甚至几十家都有可能。行业集中度为何可以持续提升呢?

可以从几个视角来分析:

1)电子产业的各环节集中度都在提升。

电子产业发展到现阶段,全产业链的集中度都在提升,比如下游应用领域中,面板行业CR4(京东方、LGD、群创、三星)达到76%,通信基站CR4(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达到90%,手机行业CR3(三星、苹果、华为)达到50%,CR6(加上OVM)达到72%。大企业对于供应链的选择非常严格,包括产品品质、技术能力、供应能力、交货期限以及信誉口碑等,所以中小厂商基本没有机会。随着下游客户集中度提升,自然就传导至上游的PCB产业。

2)互联网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突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具有更高技术和产品品质的大企业可以获得更多优质客户的青睐。同时,现代管理理念的成熟和管理软件(ERP等)的发展,突破了企业管理半径(比如原先管理100家客户就会很困难,现在可以同时管理1000家、1万家客户)。

3)行业三大边际变量共振:技术升级、环评以及成本优势,还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材料涨价;

加速中小厂商产能出清,为龙头企业腾出市场空间。

技术升级:下游电子产品升级换代速度非常快(比如手机行业,各家每年都会推出旗舰机),对于PCB企业也需要跟上大客户的脚步。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就会在时代发展中失去竞争力,而内资龙头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品升级,在高端板市场还能快速抢占日台厂商的份额。

环评:PCB行业是个重污染行业,近年来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PCB企业现有产能及新建产能都需要拿到当地政府的环评批复。对于大企业来说,环评问题都不大(上市公司每年的环保支出都高达上亿元),但对于中小厂商就是一个较高的门槛,一方面成本支出中逃不掉的环保费用增加(需要规模去摊薄),另一方面新建产能受限,目前获批一条新产能,在投资规模、产品技术含量、人均产出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产业政策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成本优势:第一,规模效应:统一的原材料采购、内部管理、研发和销售,可有效摊薄相关费用;第二,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新建产能的智能制造水平都很高,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中小厂商如果没有这个资本实力,在成本竞争中更处于劣势。

原材料涨价:PCB行业非常分散,相对于上游的覆铜板、玻纤等企业议价能力较低,龙头企业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深度绑定的优质客户资源,可以有效嫁接成本。而中小厂商在上下游议价能力均处于弱势,向下游传导成本能力较弱。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pcb
    pcb
    +关注

    关注

    4319

    文章

    23111

    浏览量

    398234

原文标题:【声音】:PCB行业的一点看法

文章出处:【微信号:cpcb001,微信公众号:PCB行业融合新媒体】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ADS5407对于channel A和B有没有什么对应关系?

    每个ADS5407片子,都有2对SYNCOUTP/N管脚 1.对于channel A和B有没有什么对应关系? 2.针对多片ADCs同步应用中,如果每片5407只接一对SYNCOUT到FPGA,能否可行?
    发表于 12-25 07:12

    指针数组和二维数组有没有区别

    指针数组和二维数组有没有区别?比如这样的两个代码。 int main(){ char *s1[] = { "hello", "world", "total" }; char s2[][6
    的头像 发表于 11-24 11:12 168次阅读

    一文看懂相同型号贴片电感封装尺寸变化对使用有没有影响

    一文看懂相同型号贴片电感封装尺寸变化对使用有没有影响 编辑:谷景电子 贴片电感作为一种特别重要的电感元件,它对于电路的稳定性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多种电子设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在
    的头像 发表于 11-03 16:10 271次阅读

    DIY音箱,有没有推荐的软件?

    我打算做一个DIY音箱,但是现在要开始设计那一个音箱外框了。有没有推荐的软件啊?谢谢。
    发表于 10-28 22:06

    有没有大佬知道NI vision 有没有办法通过gpu和cuda来加速图像处理

    有没有大佬知道NI vision 有没有办法通过gpu和cuda来加速图像处理
    发表于 10-20 09:14

    没有pcb板怎么做贴片机程序

    没有PCB板的情况下,制作贴片机程序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并非不可能。 了解贴片机程序的基本概念 在开始制作贴片机程序之前,您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贴片机是一种自动化设备,用于将电子元件(如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10:11 361次阅读

    pcb没有工艺边怎么贴片

    PCB没有工艺边时,进行贴片加工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贴片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一、了解工艺边的作用 工艺边是PCB板两边或四边增加的部分,主要为了辅助贴片插件焊接走板,方便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09:45 923次阅读

    PCB行业典型DFM实践 PCB先进设计实践让效率倍增

    关于 PCB 行业典型 DFM 实践的调研 西门子最近委托 Aberdeen Research 进行了一项调研,主要内容是调研北美和欧洲地区印刷电路板 (PCB) 行业的现状,以了解
    的头像 发表于 08-15 09:16 1938次阅读
    <b class='flag-5'>PCB</b><b class='flag-5'>行业</b>典型DFM实践 <b class='flag-5'>PCB</b>先进设计实践让效率倍增

    跨导放大器电阻取值有没有要求?

    像上图中的跨导放大器,对于电阻R1的取值有没有要求? 1.比如我现在取值是10M,那么我取值更大的值10M,20M,对整个电路有什么影响? 取大了影响是什么? 2.R1的取值取小有什么影响?在信号幅值满足要求的条件下,是不是越小越好?
    发表于 08-09 07:22

    知道PCB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绿色的吗?

    ,占用空间。 红色PCB:一般来说,阻焊漆的颜色虽然对电路板没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漆面厚度对生产阻抗的影响却非常的大。按照生产经验,一般红色阻焊漆的气泡,厚度是容易控制的,生产工艺也较为简单,这也是行业
    发表于 05-30 10:37

    东威科技:PCB行业目前有回暖迹象,PCB设备有批量订单进入

    东威科技(688700.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PCB行业目前有回暖迹象,PCB设备有批量订单进入。
    的头像 发表于 04-08 14:19 793次阅读

    PCB板的温升和走线厚度宽度层数的关系?

    对于普通的PCB板,载流量和铜厚宽度之间有什么固定的数量关系,单层板和多层板对载流量有没有影响?一般而言1盎司的铜厚大约就是35微米,那么就是宽度、层数和载流量的关系? 对于这种
    发表于 03-30 23:26

    贴片功率电感究竟有没有正负极之分

    电子发烧友网站提供《贴片功率电感究竟有没有正负极之分.docx》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2-28 10:15 0次下载

    怎么判断电感有没有饱和

    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个饱和状态。这就是电感饱和现象。 那么怎么判断电感有没有饱和呢?判断电感饱和主要有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理论计算可从最大磁通密度和最大电感电流入手,实验测试主要关注电感电流波形和一些其他初步判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16:58 1720次阅读
    怎么判断电感<b class='flag-5'>有没有</b>饱和

    长期星形接法运行对于17KW的电机有没有影响?

    使用工况是电机带动风机转动,抽取一端的空气进行排气。其中管道的风噪太大或者固定管路不牢靠,造成噪音较大,需要降低抽风的力。 想通过角形接法改成星形接法来改善这种情况,不知道可不可行。 长期星形接法运行对于17KW的电机有没有影响? 三角形改成星形后,功率和扭矩方面发生了什
    发表于 01-10 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