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应用,原先河南中路宁波路路口的交通堵点变得通畅。
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遇上一个红灯,接下来各个路口都是红灯;有时却一路全是绿灯——这并非个人的运气好坏,而是背后一套交通灯系统运行的系统在起作用。红绿灯如果设置不科学,配时不优化,不但难以发挥调解交通的作用,甚至会引发交通拥堵。 如何让红绿灯“聪明”起来?眼下,上海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构建全新的智能交通体系,激活城市交通脉搏,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新技术的强势登场,将让城市道路更安全、更有序、更通畅。
为信号灯加装“外脑”
“现在虽然车流量还是很大,但通行状况明显好转!”市民刘先生每天都开车经过河南中路宁波路路口,过去常碰到绿灯期间车流无法完全通过路口的“排队溢流”现象。用他的话说就是“眼看前面是个绿灯,开到马路当中的时候,由于前方路口跳了红灯,车流突然就停住了”。随着“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的试点应用,道路交通秩序发生的悄然变化令他惊叹不已。
原来,这一“排队溢流”现象是由于相邻路口信号灯没有统筹协调好造成的。在调整了河南中路宁波路和河南中路天津路两个路口的信号周期之后,这种现象基本消失了。加之其他一些改进方案,优化后附近整个区域平均车速提升了8%。 目前,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正在现有自适应信号灯控制系统基础上,通过路口加装复合视频检测器、后台汇聚多渠道海量数据,实现完整、全面、立体的交通泛感知能力,为信号灯加装“外脑”,变身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智能信号灯。
系统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人工智能”为核心,通过提升交通泛感知能力,依托机器深度智能学习,实现信号配时和设备运维智能化,交通事件发现、处置流程优化,最终达到警务流程再造、信号配时实时优化、交通组织合理配置的目标。
年内覆盖1000个路口
简单来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通过多渠道自行感知和收集相关交通数据,再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分析研判,给出信号控制和交通组织的最佳方案。
在信号配时优化方面,系统通过视频、线圈、雷达、互联网等多源交通参数的融合,综合各类交通参与者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实现区域内信号配时干线协调、绿波带设置、行人过街密度检测、夜间信号小周期、路口排队溢出优化等多种功能。
在设备智能运维方面,通过视频分析能力及设备运行监测设备的互相补充,系统可以自动发现设备故障,经过后台比对后,自动将故障信息推送至支队指挥中心,并由支队指挥中心调度信号设施抢修养护单位进行维修,加快故障设备的处置流程。
在事件自动推送方面,系统基于视频图像识别分析,主动发现各类交通事件,并将该事件实时推送到交警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派警进行快速处置,使堵点发现、警情处置等工作从以人工经验为主,逐渐转向机器智能为主,提高处置效率,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
上海交警部门透露,目前智能信号灯系统的应用已经有了初步成果,将力争在年底前覆盖外环线内1000个路口。交警先后在浦西世博园区、黄浦区泛外滩地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共33平方公里区域内,试点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参与者。同时,会同市交通委等部门和高德、百度等相关企业,研发路径诱导大数据分析模型,引导交通参与者合理选择出行线路。
-
云计算
+关注
关注
39文章
7836浏览量
137521 -
智能交通
+关注
关注
12文章
804浏览量
43495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2文章
47377浏览量
23888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