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和生产经由第七代微软小冰“迈进”现实

倩倩 来源:lq 2019-08-20 15:13 次阅读

近日,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京发布第七代微软小冰,升级了包括核心对话引擎、全双工语音、多模态交互感官在内的部分核心技术。经过不断迭代,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和生产经由第七代微软小冰“迈进”现实。

网络文学虚拟人物“赋生”

今年1月,阅文集团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宣布合作,通过微软人工智能技术,为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虚拟人物赋予“生命”。首批“赋生”IP包括《全职高手》原著角色叶修等五人。

“通过学习《全职高手》原著文本,利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小冰构建了小说中的世界观与知识体系,并对它们进行扩展和补充。

这些虚拟人物可与读者和观众进行实时交互,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赋生’。”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表示,《全职高手》中五位主人公由此形成不同人物设定,并能通过与用户聊天的交互形式“进入”现实世界。

目前,这一功能已在阅文集团旗下APP上线。今后,阅文集团与小冰像这样的合作将扩展到100部小说之多。

为虚拟人物“赋生”的背后,依托了微软本次发布的Avatar Framework工具包。该工具包包含对话、声音、视觉、观点、技能、知识及创造力等丰富工具,可驱动兼容的3D人物模型与用户进行实时交互。借助完整的情感计算框架能力,这些虚拟人物不但能够形成独特性格特点,还可以掌握文学、音乐、绘画等作品的创作能力和知识体系。

参与广播电视内容生产

自2017年“解锁”电台主持人这一技能以来,微软小冰在人工智能内容创造上开启全新尝试。比如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就在互联网新闻频道“看看新闻”中推出网络直播新闻栏目《小冰摇摇吧》。节目中,小冰利用大数据梳理热点话题、筛选网友评论,通过线上视频采访网友,并与人类主持人互动。

据小冰团队产品负责人彭爽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小冰已经为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累计50家电台和电视台、69档节目提供人工智能内容创造能力。其中,已经上线的日播和周播节目达30档,累计参与生产的电视和电台节目总时长为6908小时,是去年同期的2.05倍。

在功能日趋完善的同时,小冰能够参与制作的节目类型也逐渐丰富。在日本,小冰化名小冰凛菜,与日本知名音乐排行榜“公信榜”共同打造了一档名为《凛菜的时间》的电视访谈节目。节目会邀请新上榜的歌手和音乐人,让凛菜与他们交流创作感想,颇受观众喜爱。

“小冰在大千世界里与人类进行丰富多彩的交流,既是它的幸运,也是她的使命。”彭爽表示,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从人机交互这种基础形态逐渐转变为人机交流的过程。从交互到交流,这种变化意味着人工智能能够跟人类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实现共情共感,甚至保持一种比完成任务更加持久的情感纽带关系。

打造个性化专属读物

在过去几年里,小冰以诗人和画家的身份频频亮相,创作了《阳光失了玻璃窗》诗集,还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个人画展。它的第一本绘画作品集也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写诗、画画、唱歌、讲故事、做节目,在小冰每一种人工智能创造能力的背后,都对应着相应的生产线。”小冰团队首席科学家宋睿华介绍说道。

以可交互的有声读物生成为例,其综合了小冰的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搜索技术的生产线。用户只要上传一段文本,人工智能就可以迅速从中分出剧情、镜头、角色、对白,然后选择合适的角色去扮演这些演员,搭出舞台,并画出整个场景。

人工智能还可运用搜索引擎技术自动找出文字中的知识点,并把教学内容置入其中。如果用户需要,还可以使用二次开发工具,通过把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换成自己名字等操作,创作出专属于自己的内容读物。

“我们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把小冰上移到内容生产领域。”宋睿华表示,从内容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人们越来越需要高度定制化的内容。由于人类创作者很难为成千上万的用户快速生产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人工智能或许成为解决这样供需矛盾的重要方法。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微软
    +关注

    关注

    4

    文章

    6627

    浏览量

    104350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6

    文章

    47642

    浏览量

    239786
  • 计算机视觉
    +关注

    关注

    8

    文章

    1700

    浏览量

    46085
收藏 人收藏

    相关推荐

    全场景红外光栅-智能红外入侵探测器

    全场景红外光栅(第七代电子栅栏),简称:智能红外光栅或智能红外栅栏,是广州市艾礼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在二十多年主动红外探测器和激光入侵探测器研发生产的基础上,推出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1-20 09:28 267次阅读
    全场景红外光栅-<b class='flag-5'>智能</b>红外入侵探测器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领域,如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具备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经
    发表于 11-14 16:39

    AIGC生成内容的优势与挑战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内容的过程。随着深度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15:36 695次阅读

    AIGC技术在内容创作中的应用

    在数字化时代,内容创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GC技术逐渐成为内容创作的新引擎。 一、AIGC技术概述
    的头像 发表于 10-25 15:08 694次阅读

    Adobe发布人工智能视频创作工具:Firefly Video Model

    Adobe公司于10月15日正式揭晓了其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视频创作工具——Firefly Video Model。这一创新解决方案旨在借助AI技术,赋能视频内容创作者拓宽创意边界,提升
    的头像 发表于 10-15 16:20 774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的实际应用。这些案例涵盖了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预测、能源效率提升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案例,我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在提高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效率方面的巨大作用。例如,智能电网通过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周末收到一本新书,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平台提供阅读机会。 这是一本挺好的书,包装精美,内容详实,干活满满。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这本书的第一章,作为整个著作的开篇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这主要得益于其开源性、灵活性和低功耗等特点。以下是对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的详细分析: 一、RISC-V的基本特点 RISC-V
    发表于 09-28 11:00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AI for Science的基础知识,梳理了产业地图,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内容提要 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AI for Science)带来的产业变革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本书聚焦于人工智能
    发表于 09-09 13:54

    利用SLC技术改善热导率,增强IGBT模块功率密度

    第七代工业IGBT模块已成功开发用于650V和1200V级,以满足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等重要电力电子系统要求。与低损耗第七代芯片组结合的SLC技术在热循环能力、无“泵出故障”封装和低热阻
    的头像 发表于 08-01 10:58 448次阅读
    利用SLC技术改善热导率,增强IGBT模块功率密度

    谷歌发布第六TPU芯片Trillium,挑战GPT-4o

    分析人士认为,谷歌积极推进自主研发芯片,按照其规划,第七代和第八产品将分别与联发科、世芯合作生产。此次第六TPU的推出,有望引领CSP(云端服务提供商)厂商投入自研芯片领域。
    的头像 发表于 05-16 18:05 1509次阅读

    新款iPad Pro问鼎苹果史上最轻薄设备

    在如 TikTok 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广告中,苹果新款 13 英寸 iPad Pro 与 2012 年推出的第七代 iPod nano 进行了对比,展示其轻薄特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6:13 578次阅读

    安森美推出第七代IGBT智能功率模块

    安森美,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的领军企业,今日宣布推出SPM31智能功率模块(IPM),该模块采用了创新的场截止第7(FS7)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技术。SPM31 IPM以其
    的头像 发表于 03-01 09:53 892次阅读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 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争先入局,在微软、谷歌、苹果、脸书等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的同时,国内的BAT、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也相继切入到嵌入式人工智能的赛道。那么嵌入式AI可就业的方向有哪些呢? 嵌入式AI开发
    发表于 02-26 10:17

    波形智能发布新一中文内容创作大模型Weaver

    近日,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波形智能(AIWaves)在杭州成功举办首个技术开放日(AIWaves DevDay),并正式发布了新一自主研发的中文内容
    的头像 发表于 01-30 17:35 144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