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在这个夏天赚足了眼球。
先有商用RISC-V处理器IP和硅解决方案供应商SiFive宣布获得来自高通风投的D轮6540万美元。
又有平头哥发布基于RISC-V架构的玄铁910处理器,可用于5G、AI、网络通信、自动驾驶等领域,并随之推出了“普惠芯片”计划。
而就在昨天,国内的半导体供应商兆易创新GigaDevice宣布,将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引入通用微控制器领域,正式推出全球首个基于RISC-V内核的GD32V系列32位通用MCU产品,提供从芯片到程序代码库、开发套件、设计方案等完整工具链支持并持续打造RISC-V开发生态。全面适用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新兴IoT、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及垂直行业的深嵌入式市场应用。
RISC-V引领IC产业新模式
全球IC产业正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RISC-V就是这一时期下的经典产物。回顾2017年之初,多数人将RISC-V与“一款免费开源的处理器”划上等号。事实上,RISC-V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处理器指令集架构(ISA),所谓指令集架构或简称处理器架构是对计算机能力的一个描述,是计算机的灵魂和软件运行的基础。RISC-V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它的开放性允许它可以自由地被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基于RISC-V的芯片和软件。这在处理器发展史上是一次革命,某种程度而言,RISC-V不同于以往其他的“非-ARM”架构的“商用处理器架构(例如MIPS)”,它是一个全新的开放架构,被认为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一种新的主流架构与Arm并驾齐驱。
搭建Arm与RISC-V内核产品之间的“快速通道”
兆易创新积极拥抱RISC-V此举,可谓意义重大。作为最早推出基于 Arm Cortex -M3 及 Cortex -M4 内核的通用 MCU 的中国企业,兆易创新的GD32目前已拥有22个Arm Cortex-M产品系列,覆盖入门、主流、高性能、专用型市场,累计出货量超过3亿颗,客户数量超过2万家,凭借23个系列330余款产品所提供的广阔应用覆盖率稳居市场前列,可以说拥有中国最大的Arm MCU家族。
作为GD32 MCU家族基于RISC-V内核的首个产品系列,全新的GD32VF103系列RISC-V MCU面向主流型开发需求,完整保持了与现有基于Cortex-M的产品在软件开发和引脚封装方面的兼容性。
这相当于在GD32的Arm内核产品与RISC-V内核产品之间搭建起快速通道,将跨越处理器内核的产品选型和设计切换变得灵活自如,从而更易于实现代码移植并缩短开发周期。
据了解,GD32VF103系列MCU采用了全新的基于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的Bumblebee处理器内核,是兆易创新携手中国RISC-V处理器内核IP和解决方案厂商芯来科技(Nuclei System Technology)联合开发。
在能效比和成本优势方面,GD32VF103系列MCU都做到了业界领先。主要原因是:其Bumblebee内核设计了二级变长流水线微架构,配备精简的指令预取单元和动态分支预测器,并融入多种低功耗设计方法。能够以二级流水线的代价,达到传统架构三级流水线的性能和频率。
AIoT时代,通用芯片供应商将强者恒强?
RISC-V产品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AIoT。不同于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AIoT时代的芯片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企业需要能快速实现可商用的芯片。传统通用芯片的模式越来越难适应碎片化AIoT场景的需求,开源、开放成为大势所趋,RISC-V架构因具备开放性、先进性、模块化和可扩展等特点,被认为是AIoT场景理想的芯片架构之一。芯来CEO胡振波表示,AIoT会越来越走向碎片化,产品形态将非常多样化。这对芯片的需求体现出两个极端:首先是通用产品,因为每个场景所需的量都不大,不可能每种需求都有一种架构,因此对通用的产品需求非常强烈,这就导致通用产品供应商出现强者恒强的现象,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另一个极端的需求就是专用芯片,当通用芯片无法满足时,需要专用芯片来抬高竞争门槛,通过场景来推进。
兆易创新产品市场总监金光一表示,AIoT正在对MCU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更高的处理能力、更多的安全组件、多种连接能力和更低功耗;同时,IoT应用日益复杂,MCU的操作系统从任务调度发展为IoT OS平台;软件复杂度大幅增加,平台级软件及工具需求旺盛。兆易创新提出了GD32 MCU“百货公司”规划,希望满足市场对于开放性架构的差异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多创新之选。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副理事长何小庆认为,物联网和嵌入式将是RISC-V MCU最先落地和最大的应用市场。因为生态建设的关系,相当一段时间内,RISC-V将与Arm架构并行发展,一个设计中既能用Arm也能用RISC-V,或者同一颗芯片里,可能同时有两种内核。
中国开放指令集生态(RISC-V)联盟理事长倪光南院士表示,未来RISC-V将有望成为世界主流CPU核之一,在CPU领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结语
根据IC Insights预测,2023年MCU出货量有望达到382亿片,国内下游市场海量需求,对国产MCU的需求持续增强,给国内MCU公司带来了巨大机会。但由于国际公司在创新和生态持续布局,赢得先发优势和生态壁垒占领了72.6%的国内市场。因此创新和生态建设是国产MCU跨入国际一流的关键。RISC-V通过全新的生态,提供了这样的土壤。兆易创新先行推出基于RISC-V的32位通用MCU,相比以往的专用芯片,更易形成规模化的推广效应。它能否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加速产业生态走向成熟,都值得继续关注下去。毕竟市场会决定一切,市场也会选择一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mcu
+关注
关注
146文章
16984浏览量
350232 -
ARM
+关注
关注
134文章
9043浏览量
366744 -
32位
+关注
关注
0文章
25浏览量
13932 -
架构
+关注
关注
1文章
509浏览量
25444 -
RISC-V
+关注
关注
44文章
2228浏览量
46005 -
AIoT
+关注
关注
8文章
1387浏览量
3056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RISC-V内核的32位通用微控制器 GD32VF103芯片简介
1. 芯片简介
GD32VF103系列MCU是基于RISC-V内核的32位通用微控制器,具备均衡的处理效能和系统资源,适用于工业控制、消费电
发表于 10-23 06:46
RISC-V Summit China 2024 青稞RISC-V+接口PHY,赋能RISC-V高效落地
沁恒在历届峰会上分享RISC-V在MCU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大家共同见证了本土RISC-V产业的成长。早在第一届RISC-V中国峰会上,沁
RISC-V Summit China 2024 | 青稞RISC-V+接口PHY,赋能RISC-V高效落地
RISC-V中国峰会在杭州圆满落幕。峰会现场,沁恒围绕“青稞RISC-V全栈MCU+USB/蓝牙/以太网芯片,赋能
发表于 08-30 17:37
risc-v的mcu对RTOS兼容性如何
RISC-V的MCU对RTOS(实时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主要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RTOS的版本、RISC-V指令集的实现、以及芯片制造商提供的支持。以下是关于
发表于 05-27 16:26
RISC-V的MCU关于USB高速通信设计的难点
的MCU在实现高速USB通信时,通常需要外挂专业的高速USB PHY芯片,这不仅占用了MCU的多个GPIO,还增加了PCB面积。RISC-V MCU
发表于 05-27 16:23
RISC-V的MCU与ARM对比
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降低了开发难度和成本。
成本
RISC-V :由于RISC-V是开源的,因此使用RISC-V的MCU可以显著降低芯片
发表于 05-27 15:58
国产RISC-V MCU推荐
也基本上符合RISC-V JTAG标准。芯片的软件库也较为齐全,不过在模拟性能方面,精度和可重复性相较一般。
官网显示,GD32VF103系列MCU是一款基于RISC-V内核的32
发表于 04-17 11:00
IAR率先支持瑞萨首款通用RISC-V MCU,树立行业新标准
支持瑞萨首款通用32位RISC-V MCU,该 MCU 搭载了瑞萨自研的 CPU 内核。此次功能升级包括先进的调试功能和全面的编译器优化,全
瑞萨电子推出采用自研RISC-V CPU内核的通用32位MCU
2024 年 3 月 26 日,中国北京讯 - 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TSE:6723)今日宣布率先在业内推出基于内部自研CPU内核构建的通用32位RISC-V微控制器(MCU
发表于 03-30 22:08
瑞萨电子推出通用32位RISC-V MCU R9A02G021
全球知名的半导体解决方案引领者瑞萨电子近日在业界率先发布了一款基于其内部自主研发的CPU内核的通用32位RISC-V微控制器(MCU)——R9A02G021。尽管近年来,多家
瑞萨推出采用自研CPU内核的通用32位RISC-V MCU 加强RISC-V生态系统布局
瑞萨推出采用自研CPU内核的通用32位RISC-V MCU 加强RISC-V生态系统布局 RISC-V
发表于 03-28 19:00
•501次阅读
IAR爱亚系统宣布已率先支持瑞萨首款通用32位RISC-V MCU
全球领先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IAR自豪地宣布:备受全球数百万开发者青睐的开发环境再次升级,已率先支持瑞萨首款通用32位RISC-V MCU,该
评论